新高考模式下大学物理学习状况分析及策略探索*
——以中国海洋大学为例
2020-05-18马丽珍
马丽珍 李 颖 牟 冰
(中国海洋大学信息科学与工程学院 山东 青岛 266100)
1 引言
近年来,中央对高考综合改革作出了一系列部署, 2014年国务院印发了《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1],对高考考试招生制度改革作出了全面部署,选择上海、浙江进行了首批高考改革试点.首批3+3方案中,上海是6选3,必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3科,选考科目3科(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考生从中自主选择3科考试);浙江是7选3,必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3科,选考科目3科(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通用技术7个科目,考生从中自主选择3科考试),2017年高考实施.
2017年又确定山东、海南、北京、天津4省市第二批试点,方案为3+3,必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3科,选考科目3科(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个科目,考生从中自主选择3科考试),2020年高考实施;2019年确定河北、辽宁、江苏、福建、湖北、湖南、广东、重庆8个省市为第三批,方案为3+1+2,必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首选科目:物理、历史,再选科目:化学、生物、地理、政治.目前,全国大部分省市已经公布改革方案并开始实施.
实践证明在高考改革过程中存在种种未曾预知的问题,新一轮高考改革对物理课程的冲击是最大的,高中物理课程由必考科目变为选考科目,选考物理的学生人数急剧减少,而选考物理比例大幅度下降的最严重的后果是,大多数没有选考物理的高中毕业生不仅物理知识严重碎片化,没有形成初步的科学思维能力和科学精神,生源知识结构不完善、层次不齐,这些都给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教育在改革中前行,改革并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臻于至善,在这个过程中面对问题,解决问题更重要,针对新高考大中学的物理教育者积极探寻解决问题之路[2~5].
2 中国海洋大学在浙江招生各专业(类)选考科目范围制定
根据《国务院关于深化考试招生制度改革的实施意见》和《浙江省深化高校考试招生制度综合改革试点方案》精神,按照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高校在上海、浙江对学生提出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要求和制定综合素质评价使用办法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中国海洋大学先后制定公布了2017年、2018年、2019年在浙招生各专业(类)选考科目范围[6,7].
中国海洋大学在浙江招生专业(类)共35个,2017和2018两年各专业(类)选考科目要求完全一致,其中报考海洋渔业科学与技术等13个理工科专业(类)物理不是必考科目, 2019年中国海洋大学在浙江招生专业(类)选考科目要求进行了一定的调整,大气科学和海洋科学专业由原来的物理、地理2门科目考生选考其中一门即可报考调整为物理科目考生必须选考方可报考.
3 高考改革后浙江籍学生大学物理学习现状
3.1 相关理工科专业录取浙江考生人数统计及分析
由表1可见,我校2017年相关理工科专业中选考物理人数占48.5%,2018年为54.5%,2019年为27.3%.整体来看,2017年浙江高考约29.1万考生,但选考物理的高中生低于9万,在物理、化学、生物、历史、地理、政治、技术7门选考科目中,选考物理的考生数远低于其他科目;2018年浙江省考生约30.6万,物理选考人数约5万;2019年浙江省考生约31.5万,物理选考人数约4.5万.
表1 2017-2019相关理工科专业录取浙江考生人数统计
3.2 大学物理成绩统计分析
根据不同专业对物理的要求,我校开设不同层次大学物理课程,一类大学物理包括力学64学时、热学48学时、电磁学及近代物理64学时分3个学期开设;二类大学物理包括力学与热学48学时、电磁学及近代物理48学时分两学期开设.笔者对高考综合改革首届大学生的大学物理学习成绩进行了统计,如表2和表3所示.
表2 2017级一类大学物理成绩统计
表3 2017级二类大学物理成绩统计
由表2可见,一类大学物理的力学部分期末考试中选考物理生与非选考生平均成绩相差7.6分,热学部分平均成绩相差11.8分,电磁学与近代物理部分平均成绩相差14.5分,分差逐渐增大,表3显示了同样的规律.大学物理成绩的差异性受到新高考选考的极大影响,高考不选考物理的学生仅修了高中物理的必修模块,即《物理·必修1》和《物理·必修2》,其主要内容是牛顿力学,完全不学光学、热学和近代物理;而选考物理的学生在高中阶段学完了《物理·必修1》《物理·必修2》《物理·选修3-1》《物理·选修3-2》《物理·选修3-3》《物理·选修3-4》《物理·选修3-5》中相应知识点.可见未选考物理的学生有一定的力学基础,所以大学物理中的力学部分的差距较小,这部分学生在高中未修热学、光学、电磁学、近代物理内容,故随着大学物理课程内容的深入差距逐渐拉大.
4 新高考模式下大学物理教学面临的挑战
4.1 学生物理知识结构断档
未选考物理的学生没有学习动量、电磁感应、振动与波、光学、近代物理、热学等内容,学生没有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所学知识严重碎片化.
4.2 学生学习物理时间断档
在新高考模式下,高一结束后物理进行学业水平考试 ,未选考物理的学生从高一结束到大一下学期二年半时间没有接触物理,在理解能力形成的最好时期物理课的放弃使得物理的思维方式被弱化.
在当前新高考改革和高中新课标改革的大趋势下,高中物理课程由必考科目变为选考科目,相应高中的物理教学也进行了大调整,学生知识结构上的巨大差异将会给大学物理课程教学带来前所未有的挑战.在这种形势下,大学物理教学如何提前采取相应的应对策略,使没有选考物理的理工科学生在课程内容上得到有机衔接,在物理思维能力上得到有效的训练,使他们能够顺利地完成大学物理的学习,这些亟需学校与物理教育者的顶层设计,设计适合学生实际起点的、有助学生未来发展的教学应对策略.
5 新高考模式下大学物理教学应对策略
5.1 开设大学物理预修课程
大学物理预修课程首要的任务是做好大中学物理课程教学内容的有机衔接,既要避免与高中学考内容重复,又要避免与大学物理内容重复,同时注重内在逻辑性,处理好学考内容与大学物理内容的衔接.
首先,高校教师必须学习把握《高中物理学业水平考试暨高考选考科目考试标准》和《普通高中物理课程标准》等政策性文件.
其次,高校教师必须深入研究高中物理教材,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详细统计未选考物理的学生在力学、电学中需要掌握的知识点;选考物理的学生在6本高中物理的教材中需要掌握的知识点,列出相同和不同点,教师通过对学生知识背景的研究,再结合大学物理内容制定出相应的教学大纲.
再次,借助信息技术手段让学生尽早热身,缓解时间和知识结构断档问题.推荐合适教材和学习网址随大学录取通知书一起寄给学生,建议学生在假期自主学习,补齐欠缺知识点,开学后通过水平测试的学生可免修物理预修课程,未选考物理且未通过水平测试的理工科专业学生须修大学物理预修课程.
5.2 推动学生自主性学习
大中学生的学习方法有明显差异,中学生一般课前不预习,课后也很少查阅相关资料,注重课堂上听课和做大量的习题,重复程度高,认为学好物理的标准就是多做题和解难题,学生自主学习新知识的能力较差,不善于提问题,对教师的依赖性较强;而大学生必须做到课前预习,带着问题去听课,课堂上抓住重点、难点,课后要阅读大量课外资料,及时复习总结对所学知识要融会贯通,要有比较强的自主学习意识和能力.
高校教师要积极推进教学方法改革,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在物理课时普遍比较少的大环境下,开展混合式教学既能克服学时少的困难又能有效培养自主学习能力.丰富教学资源建设、搭建网络教学平台、线上线下学习有效结合,让学生逐渐适应自主学习,完成中大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
6 结束语
随着高考改革逐渐推广,未选考物理的理工科学生数量会大幅上涨,面对知识结构不完善、层次不齐的生源,如何有效地开展大学物理的教学是高校物理教师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通过对首批高考改革浙江籍学生大学物理学习现状的研究,发现大学物理的力学部分选考生与非选考生学习差距较小,热学、电磁学与近代物理部分两者的学习差距逐渐拉大,针对高考未选考物理的理工科大学生学习物理的困难,提出了开设大学物理预修课程和推动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教学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