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时代下物理教师追求职业幸福感的实践探究
2020-05-18方武增
方武增
(惠来慈云实验中学 广东 揭阳 515200)
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强调“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快教育现代化,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师是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实现内涵发展的根本问题就是教师队伍的建设.良好的教师幸福感不但能够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还可以提升教师生活的幸福指数,让教师安心从教、勤奋耕耘,激发教师自身的创造性.
费尔巴哈说:“生活和幸福原来就是一个东西.一切的追求,至少一切健全的追求都是对于幸福的追求.”教师同其他职业的工作者一样,也有权利追求快乐和幸福,教师幸福才能给学生幸福,教师快乐学生才会快乐,因此,教师的幸福感对学生教育有着重要的意义.
1 教师的职业幸福感
教师的幸福感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因实现自己的职业理想和人生价值而产生的满足感.教师拥有幸福感是建立在摆脱单纯职业感的束缚,不仅仅将教师职业当成养家糊口的职业,而是出于自我实现的需要.将“职业”上升为“事业”,这样才能在教育的活动中自主地、有创造性地施展才华以及奉献全部力量.
教师的幸福感来源于“教学创新”.过于墨守成规、没有想法的人往往会被自己的同行甩在后面 ,直至最后被淘汰,物理教学也是如此.所以,“教学创新”是为了延续自己的“教学寿命”. 在教学中,我们不能把创新当作一个口号,因为它是一种意识,是一种不囿于旧模式的思辩意识;它更是一种精神,是一种崇真求新、渴望突破的精神[1].
教师的幸福感还来源于“立德树人”.教师面向的群体对象是学生,学生在不断地接收知识,茁壮成长,这些对于教师而言是幸福的,与其他职业相比,教师更能体验到因别人成长而带来的幸福.教师劳动可总结为对学生人格和学业的影响,具有终身性且随着人类文明代代相传.另一方面,也要求教师必须富于热情和智慧地工作,才能从学生身上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从而体验到幸福快乐.
2 物理教师追求职业幸福感的实践探究
2.1 乐于教研 勤写论文
主动学习,易品尝喜悦;被动学习,易滋生抱怨.在平时备课、上课、批改学生作业之余,应该多多参与教研活动,在活动中进行教学思考与反思,哪怕只是一个习题的研究,都可能带动自己深度思考,反思诸已,从而萌生“高端备课”.当然,教研活动也并不是非得搞一个类似“开题报告会”那么大排场,教研注重的是实效,而非华丽的包装.多参与教研活动是获取教学信息的有效途径,但教师自身能否获得成长,关键还在于自己“独立思考”,别人的教育主张不一定正确,就算是正确,也不一定适合你,故不可人云亦云.
“我研究、我幸福”.教育学者斯腾豪斯最早提出“教师即研究者”,旗帜鲜明地指出,优秀教师不仅要会“讲授”,而且还要会“研究”,而研究结果的最佳呈现方式无疑就是公开发表的教学论文.文字表述,实际上需要严密的逻辑、精确的文字、完整的句法结构以及精准寓意,方能实现“表述”与“情感”的无缝对接.而公开发表前,作者还得反复地思考与修改,力求规范化、书面化,并这样常态化地进行自我训练.这一过程是辛苦的,但也是幸福的.
邢红军教授曾提出,教学研究能力的评价标准就是能够在物理教学期刊发表论文.笔者在常规工作完成后,常于暇时提笔,做好教学反思,到目前为止,在《物理通报》《物理教师》《物理教学》等中学物理刊物上共发表了21篇论文,其中一部分如表1所示,所写内容并无高大上的教学理论,而是作为一名一线高中物理教师的教学反思、教学研究.
表1 笔者公开发表的部分论文
2.2 外出培训 取经寻宝
外出学习,有利于开阔教研视野,提升教师幸福感.得益于学校对教研工作的高度重视,笔者获得多次机会到外地交流研习,有幸听取了孙恒芳、叶柯和李友安等参与人教版教材编写工作的专家的教学建议,分享了武汉市教育科学研究院陈继明、广州市教育研究院陈信余的先进成果,受益匪浅.这不仅让一线教师学习到高考的备考策略,更是渗透着一种教研情怀、一种教育理念,让大家明白想成为一位名师,是需要坚强的意志和超常的付出;反之,若不是走出去看一看,自己仍如同井底之蛙,以为上课,就只要把课本内容教完,然后把物理题讲完就完事了,殊不知还有如此多的“学问”,成长过程如同唐僧取经般艰难,需要如此多的艰苦探索.
参加这类教研活动,一方面可以防止自己过度自满,另一方面还可以防止在涉足“教坛”不久就陷入“职业倦怠”的泥潭,陷得太深,就难以自拔了.如此一来,潜移默化中会有一种终身学习的理念,并为之奋斗的决心.“学习好”,还得“用好”,学习完返回工作单位后,还得进行碎片整理和思维加工,要实事求是,根据自身的教情和学生学情,将理论学习运用到实际教学中,实现有效课堂.
2.3 班级管理 师生成长
十九大报告指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作为教育工作者,不仅要传授知识,培养能力,更要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融入到教育体系之中,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荣辱观,而班主任作为学校德育工作的先锋,任务是艰巨的.
笔者在担任班主任期间,特别是刚参加工作那几年,急于将班级带好,又缺乏方法,更多的时候是操碎了心,依然收效甚微.但良好的班级管理都是从各个细节开始的,教室卫生管理、座位的编排、班训、标语的拟定和张贴、板报的布置、书本摆放状况等本身既是班级物质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班级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优美的教室环境能给学生増添学习的乐趣,消除学习后的疲劳,在给学生以直观感受的同时,也使得学生在潜移默化中受到班级文化的熏陶和感染,为班级管理创造了基本的外在环境,更重要的是它有利于培养学生良好的习惯,陶冶学生的情操,促进学生积极拼搏、奋发向上.
班级活动,寓教于乐.班级活动是学校立德树人的重要途径.结合班级文化以及教学计划所制定的班队活动,如主题班会、文艺活动、体育比赛等,能够让学生的课余生活丰富多彩.这是一点笔者深有体会,在带领学生到“揭阳市中小学德育基地”参加军训期间,如图1和图2所示,引导学生们体验生活.通过生动活泼以及富有教育性的活动,使学生们在与队友同甘共苦的过程中,体会友爱、团队以及尊重.在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逐渐形成正确人生观、价值观的过程中,教师的幸福感也自然生成.
图1 班级全家福
图2 军训期间笔者作为教师代表发言
2.4 涉读群书 提升素养
前人云:读学术之书可以提高智慧,读休闲之书可以开阔视野,读历史之书明了历史担当,读技术之书可以改革创新.物理教师读书可让自己更懂科学真谛和教育的发展趋势.
物理教师应指导学生有效阅读相关的文献,拓展学生的知识面,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培养学生主动探索科学问题的意识与能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探究的能力.教师可指导学生对某一科学问题进行相关的文献搜索、阅读与综述,使学生初步学会利用文献探索问题的研究性学习方法[2].一个没有阅读能力或阅读习惯的物理教师,如何谈得上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呢?
如何提高教师自身的阅读能力?训练阅读方法是关键.
其一,阅读文本的人文性特点则需要教师自身具有人文阅读的观念.例如朱熹就曾提出精辟的读书法见解:循序渐进、熟读精思、虚心涵泳、切己体察、着紧用力、居敬持志[3].
其二,做笔记是物理教师培养阅读方法的很好方式.这实质上是教师精神积累与实物积累的双赢过程.教师在阅读中,可以用做笔记的方式记录、梳理、琢磨学过的知识与方法、闪过的灵感.
最后,主动带着问题进入阅读的状态可增强学习的方向性和目的性,自己明白要干什么,才会去思考“想怎么干”.若仅有外在的压力,而没有内在的驱动力,难以形成持久的冲劲.所以,在问题的指引下,会有主动阅读的欲望,会让自己的潜能变成一种内在要求的驱动力而主动学习.
一个人的阅读史,就是他的精神发展史.阅读不单纯是一种技能,更是一种素养,在不断提升自己精神境界的同时,幸福感也随之而来!
若当一名教师无法找到一种职业幸福感时,那做事会很被动,而又不觉得有任何问题,久而久之,连一个该有的自我启发、自我反思等思维上的主动机制也会由放缓操作至完全关闭,到了皮肤不听使唤的光景,就难以回头了.而实践表明:只有当物理教师能在“创新教学”“立德树人”方面追求快乐和幸福时,幸福感才能传递给学生,才能成为新时代一名合格的物理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