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回馈教学结合视频宣教在学龄期哮喘儿童健康教育中的应用

2020-05-18谢冬梅王晓芬

天津护理 2020年2期
关键词:学龄期支气管哮喘

谢冬梅 王晓芬

(揭阳市慈云医院, 广东 揭阳 522000)

支气管哮喘(简称哮喘)是气道慢性炎症疾病,以气道发生阻塞和气流受限为特征,反复出现喘息、气促等症状。 支气管哮喘多发病于儿童时期,其发病率为儿童非感染性疾病的首位[1,2]。 随着支气管哮喘发病率的上升,儿童的哮喘发病率也呈增高趋势,对患儿身心乃至整个家庭和社会都造成巨大的负担[3]。目前哮喘管理的重要的目标是减少哮喘的发作,达到良好或者完全控制病情, 而这仅靠药物治疗远远不够, 需要通过健康教育等方式加强患儿的自我管理[4]。 回馈教学是指让受教育者复述所获得的健康宣教信息,以确保其正确理解,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5,6]。 回馈教学法已用于提高受教育者的健康行为、提高健康素养,降低再入院率等[7]。 视频宣教能充分发挥其图像、声音、文字的优势,提高受教育者的好奇心,促进受教育者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有学者提出, 学龄期是儿童有独立思考判断的开始阶段,产生自我责任感,并对自我管理能做出适当的决定[8,9]。 因此,本研究将回馈教学法与视频宣教相结合, 探讨其对提高学龄期哮喘儿童自我管理和哮喘疾病控制的运用效果。

1 对象与方法

1.1 观察对象 选取 2018 年2 至8 月在我院儿内科住院治疗的儿童支气管哮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 纳入标准:①符合2008 年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的哮喘诊断标准;②年龄7~14 岁;③意识清楚,能正常进行语言交流;④知情同意,愿意参加本次研究。 排除标准:合并其他严重慢性疾病或严重并发症者。共纳入患儿112 例,按照随机数字表法随机分为观察组(n=56)和对照组(n= 56)。观察组1 例患儿因个人原因退出,1 例患儿病情急剧加重退出,干预3 个月后有2 例未填写问卷;对照组患儿干预3 个月后有3 例未能填写问卷;最终在3 个月时完成调查的患儿观察组为52 例、对照组为53 例。

1.2 干预方法

1.2.1 观察组 采用回馈教学结合视频宣教法。

1.2.1.1 成立健康教育小组 选取5 名具有3 年以上呼吸科工作经验的护士作为健康教育小组成员,进行统一培训和考核。 培训内容包括支气管哮喘相关知识、回馈教育法的基本知识、实施步骤、沟通技术等。

1.2.1.2 制作健康教育视频 视频一共32 min, 由健康教育小组成员依据 《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4]制作,主要内容包括支气管哮喘的基本知识(4 min)、哮喘诱发因素的避免(4 min)、药物的正确使用(4 min)、自我病情的监测与判断(4 min)、健康生活方式(8 min)、急救处理方法(4 min)和心理情绪的调节(4 min)。视频内容用通俗易懂,患儿容易接受的语言,多采用音乐、图片、动画、视频录像等吸引患儿的好奇心。 由科室护士长、2 名具有多年哮喘治疗经验的医生共同审核和修订视频的内容和形式,并于干预前对2 例患儿及其家属进行预实验, 保证视频宣教的质量和适用性。 同时,将视频内容也相应地制作成图文并茂的《支气管哮喘教育手册》。

1.2.1.3 回馈教学结合视频宣教的实施 活动以小组形式进行,组织8~10 例患儿,活动地点为科室健康教育室,每天进行1 次活动,共进行4 次,每次活动时间约为20~30 min, 健康教育按照解释、 评估、澄清、理解四个步骤为导向进行。 ①解释:组织患儿观看视频,鼓励患儿家长陪同观看,每次活动播放四分之一的视频内容,约8 min 左右,分4 次活动播放,以方便患儿理解接受,患儿疑惑较多时可反复播放,并鼓励和及时回答患儿的提问; 对于定量气雾剂和峰流速仪的使用, 则由小组成员进行示范和一对一指导;发放给患儿已制作的《支气管哮喘教育手册》;②评估:评估患儿对宣教知识的理解,由健康小组成员进行提问,让患儿用自己的语言进行回答,并让其演示定量气雾剂和峰流速仪的使用。 提问时注意营造轻松的气氛, 鼓励患儿积极回答, 当患儿回答正确时,及时给予鼓励,如“回答得很棒! ”;③澄清:对于患儿不理解或者未正确理解的内容进行解释, 并采用重复观看视频,多次进行示范、采用不同词汇或由其他小组成员进行教育等方式, 确保患儿能正确和掌握宣教知识。 评估和澄清阶段需要反复进行多次,直到患儿做好准备进入理解阶段;④理解:经反复的评估和澄清后, 再次评估患儿是否理解先前未能理解的内容,并采用开放式提问法,如“小朋友们还有其他问题么?”。如果患儿能正确回答,则说明患儿已掌握相关知识,本轮健康教育结束。 患儿住院期间每天早上查房时采用回馈教学方法对患儿进行强化健康教育。 出院第 1 个月每周 1 次,第 2、3 个月,每 2周1 次进行电话随访, 采用回馈教学方法对患儿进行强化健康教育。

1.2.2 对照组 采用常规健康教育, 包括入院时的健康教育、床边随时健康教育、出院前宣教和发放《支气管哮喘教育手册》,教育内容与观察组一致,主要内容包括支气管哮喘的基本知识、 哮喘诱发因素的避免、药物的正确使用、自我病情的监测与判断、健康生活方式、急救处理方法和心理情绪的调节,保证两种教育方法的可对比性。 出院后按常规方法进行电话随访,随访时间与观察组相同。

1.3 效果评价 包括患儿的自我管理行为和哮喘控制水平,分别在干预前和干预3 个月后进行调查。

1.3.1 哮喘儿童自我管理量表[10]由胡平编制,用于测量学龄期哮喘儿童的自我管理行为。 此量表包括34 个条目,包括日常生活管理(7 个条目)、疾病医学管理(18 个条目)和社会心理管理(9 个条目)3 个分量表。 条目采用 Likter5 级评分标准,由“总是” = “5分”到“从不”=“1 分”。总分范围为 34~170 分,得分越高,提示自我管理越高。 该量表信效度较好。

1.3.2 儿童哮喘控制测试问卷(Childhood Asthma Control Test, C-ACT)[11]用于评估学龄期儿童的哮喘控制水平。 此问卷通过评估患儿近4 周的临床症状来评估哮喘控制水平,包括7 个问题,前4 个问题由患儿自我进行填写,后3 题由患儿家长完成。 问卷总分为 0~27 分, 其中≥23 分为完全控制,20~22 分为部分控制,≤19 分为哮喘未控制。此问卷已较多运用于儿童支气管哮喘患者,信效度较好。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17.0 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用均数、标准差、频数和百分比对患儿的自我管理行为和哮喘控制水平进行描述。 两独立样本 t 检验、Mann-Whitney U 检验比较两组患儿的自我管理行为和疾病控制水平。 P<0.05 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一般资料 两组患儿基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儿基本情况

2.2 干预前后两组患儿的自我管理行为对比 干预前两组患儿的自我管理行为,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观察组患儿的自我管理行为问卷得分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2.3 干预前后两组患儿的哮喘控制水平 干预前两组患儿的哮喘控制水平比较, 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干预后,两组患儿的哮喘控制水平均有所提升,观察组患儿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3。

表2 干预前后两组患儿的自我管理行为得分比较(分,)

表2 干预前后两组患儿的自我管理行为得分比较(分,)

干预前干预后自我管理行为 对照组(n=53) 观察组(n=52) 对照组(n=53) 观察组(n=52)t P t P日常生活 18.05±5.13 16.52±4.90 -1.562 0.121 22.41±6.05 27.10±6.92 3.699 <0.001疾病医学 51.13±10.64 54.49±12.32 1.497 0.138 58.76±12.94 70.01±15.46 4.046 <0.001社会心理 28.15±7.02 30.40±8.16 1.516 0.133 30.12±8.29 34.02±10.10 2.165 0.033总分 97.33±18.10 101.41±19.63 1.108 0.271 111.29±20.05 131.13±23.12 4.700 <0.001

表3 干预前后两组患儿的哮喘控制水平比较[n (%)]

3 讨论

哮喘是儿童常见的慢性病, 被认为是发病率和花费最高的儿科疾病[12]。 且哮喘仍无法治愈,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指出对疾病进行长期的管理,减少发作次数,缓解症状是哮喘管理的主要目标[4]。 通过健康教育提高患儿的自我管理是哮喘管理的重要部分。

本研究显示相对于常规护理教育,回馈教学结合视频宣教能有效提高学龄期哮喘患儿的自我管理行为(P<0.05),特别是日常生活管理和疾病医学管理方面。 传统的健康教育多为单向健康教育,以灌输式为主,不注重受教育者的反馈。 有研究指出,健康宣教后有约50%的信息被患者直接忘记或错误理解[13]。 回馈教学法弥补了传统健康教育的缺点,是一种双向教育,及时评估患儿对所获得信息的理解掌握情况,针对患儿反馈的信息,进行针对性的澄清或者加强教育,使患儿真正理解掌握支气管哮喘相关知识,提高自我管理行为。 以往也有研究显示回馈教育能有效提高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14],疾病相关知识[15]、依从性[16]等。同时,视频宣教具有直观生动、听觉和视觉多种感官刺激等特点,特别适用于儿童患者,能激发患儿对哮喘自我管理知识的学习热情和注意力,加深对相关知识的记忆。

另外,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前,根据儿童哮喘控制测试问卷, 观察组只有17.3%的患儿完全控制哮喘,而干预3 个月后,55.8%的患儿完全控制哮喘,提示回馈教学结合视频宣教能有效提高学龄期哮喘儿童的哮喘控制水平(P<0.05)。哮喘控制水平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患者是否主动避免诱发因素,是否按医嘱长期规律服药等, 特别是与吸入药物是否正确有关[17]。 本次研究中,对药物吸入技术的指导包括视频宣教,一对一指导示范作用,并且让患儿演示,对错误的地方加以澄清解释, 以确保其正确掌握吸入方法。 同时,回馈教育结合视频宣教能有效促进患儿对知识和吸入用药的理解和掌握, 在日常生活中积极进行自我管理, 从而有效提高了其哮喘控制水平[18]。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干预3 个月后,仍有44.2%的患儿哮喘未达到完全控制的水平, 可能与干预时间较短有关, 因此应将回馈教育结合视频宣教法用于出院后患儿的随访教育,进一步加强其对疾病的管理,提高哮喘控制水平。

综上所述, 回馈教学结合视频宣教作为一种安全有效的健康教育方法, 能有效提高学龄期哮喘儿童的自我管理行为和哮喘控制水平。

猜你喜欢

学龄期支气管哮喘
了解并远离支气管哮喘
慢阻肺患者肺功能与HRCT支气管壁厚度的相关性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上)
如何治疗难治性哮喘(下)
支气管哮喘的药物治疗
经支气管肺泡灌洗术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1例
学龄期难治性肺炎支原体肺炎临床特点及危险因素分析
综合干预改善学龄期住院患儿医疗恐惧的效果
学龄前与学龄期儿童变应性鼻炎的临床表现对比分析
护理干预对学龄期哮喘儿童氧驱动雾化吸入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