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Citespace的国内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研究的可视化分析

2020-05-18胡祥芹隋爱慈何冬丽

天津护理 2020年2期
关键词:红霉素连线发文

胡祥芹 隋爱慈 何冬丽

(天津市中心妇产科医院,天津 300100)

早产儿是指出生胎龄小于37 周的新生儿[1]。 与足月儿相比, 早产儿由于肠壁循环调节功能和屏障功能不成熟,各种消化酶不足,胃肠动力和肠道免疫防御功能差,吸吮和协调功能发育相对迟缓,容易发生喂养不耐受[2]。 喂养不耐受不仅影响早产儿基础疾病的恢复,延长住院时间,降低早产儿存活率,甚至影响早产儿远期的生长发育, 因此早产儿喂养不耐受一直是临床医护人员关注和研究的重点。 为明确目前我国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研究热点, 本文以中国知网(CNKI)数据库为依托,利用可视化分析软件Citespace 对近5 年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趋势和热点进行文献计量学分析, 旨在为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相关研究提供方向和借鉴。

1 资料与方法

1.1 文献来源 2019 年 12 月 1 日, 在 CNKI 数据库高级检索平台,以“早产儿”and“喂养不耐受”为主题词进行检索, 检索时间限定为2014 年 1 月1 日至2019 年 11 月 30 日。 共检索文献 723 篇,去除英文、重复发表、非早产儿研究、会议论文、专家共识及指南等文献,最终纳入文献606 篇。 将文献以refworks格式导出。

1.2 数据分析 利用美国德雷赛尔大学计算机与情报学教授陈超美于2004 年使用Java 语言开发的一款信息可视化软件Citespace 对文献进行分析。 将数据导入软件,设置分析时间为2014 年至2019 年,时间分区设置为1 年,阈值设置为TOP=50,根据分析内容,分别选择作者、机构和关键词为网络节点进行相关分析。

2 结果

2.1 作者合作网络分析 图中一个节点代表一个作者,连线代表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图1 中显示的是发文量≥2 篇的作者频次, 作者频次包括第一作者、通信作者及合著者等所有作者, 共提取84 个节点,75 条连线。 发文量最多的作者是刘丽芳、黄绮文、黄朝梅, 各发表4 篇文献, 另有10 名作者发文量为3篇,71 名作者发文量为2 篇。图中联系较为紧密的团队为吕红艳、陈琼、王明英、聂玲等,可见较为清晰的连线,其他作者比较分散,联系不紧密。

图1 作者合作网络分析图

2.2 机构合作可视化分析 图2 中显示的是发文量≥2 篇的机构,共提取 23 个节点,1 条连线。 各省市妇幼保健机构占发文量的43.48%(10/23)。 连线表明各机构之间的合作情况, 图中仅新乡医学院第三附属医院和平顶山妇幼保健院之间有连线, 其他机构间未见连线。

图2 研究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主要机构

2.3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关键词聚类 关键词出现的频率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研究的热点, 早产儿(416次)、喂养不耐受(280 次)、非营养性吸吮(57 次)、生长发育(46 次)、婴儿(43 次)出现频次位居前 5 位,喂养不耐受、生长发育、母乳喂养中心度较高,分别为 0.45、0.28、0.25。 综合关键词出现的频次及中心度,可以发现我国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研究的热点。 通过LLR 方法对关键词进行聚类, 形成了6 个关键词聚类标签:母乳喂养、生长发育、红霉素、婴儿、护理干预、经口喂养及影响因素,见图3。

图3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相关研究的关键词聚类

3 讨论

3.1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研究的作者和机构分析 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相关研究的作者进行分析, 按普莱斯定律, 发表论文数为m 篇以上的作者为核心作者[m=0.749(nmax)1/2,其中nmax是指论文发文量最多作者的论文篇数, 且核心作者群应完成所有专业论文总和的一半[3]。 本研究 m=0.749(4)1/2=1.50 篇,即我国该主题研究的核心作者发文量应在2 篇以上, 共计84 人,总发文量184 篇,占总发文量的30.36%(184/606),低于定律要求的50%,说明此领域的研究尚未形成核心作者和作者群。 从图1 可以看出,目前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研究形成了陈琼、吕红艳、王明英等作者团队,但团队成员多来自同一研究机构,图2 显示各机构之间的合作偏少,缺少多中心研究的结果,建议未来开展高质量的多中心研究, 为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相关研究提供证据支持。

3.2 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研究热点 通过对关键词的聚类分析可以反映出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热点主题, 这些聚类在某种程度上反映了此领域研究的发展规律和方向[4]。 在Citespace 中,聚类序号与聚类大小呈反比,最大的聚类以 #0 标记[5]。 聚类 #0、#2、#4、#5 都属于喂养不耐受的治疗, 反映了目前此领域临床研究的热点。 其中#0 表示的是母乳喂养,查看#0的时间线可见聚类中的主要研究是母乳喂养对早产儿的益处。 由于母乳具有免疫学和营养学性质上的优势,不仅能降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生率,还可以促进早产儿的生长发育, 目前被公认为是早产儿的最佳饮食选择[6-8]。2019 年中国《婴幼儿喂养和营养指南》推荐早产儿出院后母乳为首选的喂养方式,并至少应持续至6 月龄以上[9]。 #2 表示的是红霉素,红霉素作为一种胃动素受体激动剂, 增加内源性的胃动素释放,刺激胆碱能神经,增加消化间期传播的收缩活动, 是近年最常用于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治疗药物[10]。 查看#2 的时间线可见聚类中的主要研究是针对红霉素治疗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剂量和疗效分析。 但目前研究证据对红霉素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仍存在较大的争议,仍不足以推荐常规使用红霉素,其剂量范围和疗效仍需要更多的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证实。 #4 表示的是护理干预,查看#4 的时间线可见聚类中的护理干预措施包括有效体位、 抚触或是按摩、喂养方式及喂养方案等,其中喂养方式及喂养方案与#5 表示的经口喂养的聚类信息重合,这些措施证实对于改善早产儿喂养不耐受有较好的效果。 但这些措施是否可有效地预防喂养不耐受还未得到证实;并且适于推广的统一的护理措施,如规范的护理干预频率、间隔时间等,还未得到规范,有待进一步研究证实[11]。 #6 代表的是影响因素,主要针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发病原因进行分析, 为制定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针对性措施提供依据。 目前研究证实胎龄、出生体质量是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保护因素,胎龄低、出生体质量低、宫内窘迫、使用氨茶碱、胎便排静时间及两次大便间隔超过3 天是早产儿喂养不耐受发生的重要风险因素[12-14]。 但上述研究仅在一所医院进行,样本量相对较小,可能存在选择性偏倚,结果的可靠性需要大样本多中心的研究进一步验证。

4 小结

本研究基于Citespace 对我国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研究进行文献计量分析, 结果显示越来越多的研究人员和研究机构对该领域的研究做出了重要贡献。 但目前尚未形成核心的作者和作者群,缺少跨机构的科研合作。 关键词聚类分析反映了近5 年我国对早产儿喂养不耐受的研究的方向及未来的研究趋势,但本研究只对CNKI 数据库进行检索,可能存在文献漏检的情况, 后续需进一步扩大数据库检索范围,提高查全率和研究结果的可行度。

猜你喜欢

红霉素连线发文
红霉素眼膏 用途知多少
快乐连线
红霉素软膏不能长期使用
红霉素软膏不能长期使用
快乐连线
快乐连线
10条具体举措! 山东发文做好返乡留乡农民工就地就近就业
快乐连线
校园拾趣
爷孙趣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