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廊坊地区甘薯病害发生情况调查

2020-05-18齐永悦姚国胜张恭揭琴崔绍玉石颖杜德玉

河北农业科学 2020年1期
关键词:黑斑病根腐病薯块

齐永悦,姚国胜,张恭,揭琴,崔绍玉,石颖,杜德玉

(廊坊市农林科学院,河北 廊坊 065000)

全世界报道的甘薯病害有50 多种,我国已发现近30 种[1]。近年来甘薯种植中的常见病害有病毒病、黑斑病、茎线虫病、根腐病、疮痂病、蔓割病、薯瘟病等。我国的甘薯病毒病(sweet potato virus disease,SPVD) 自2009 年在广东省首次发现以来已经在多个省(市) 发生,且发病率呈逐年增大趋势[2~4]。一般甘薯病害的防治采取无病种薯为基础、培育无病壮苗为中心[1]、安全贮藏为保证、药剂防治为辅助的综合措施。因此,摸清甘薯育苗圃病害的发生种类和发病程度对科学防治病害至关重要。近年来我国科技工作者对不同区域的甘薯病害发生情况进行了调查,如,2017 年岳瑾等[5]对北京地区的甘薯病害发生种类进行了调查,2015 年刘奕君[6]对广西玉林市的甘薯真菌性病害进行了调查,2015 年罗勇等[7]对重庆市的甘薯病毒病种类及为害进行了调查。但截至目前,有关甘薯育苗圃的病害综合性调查尚未见报道。

在甘薯生产调研中我们发现,甘薯黑斑病、甘薯根腐病和甘薯病毒病严重威胁着廊坊及其周边地区的甘薯安全生产。2017 年乔岩等[8]报道,98%棉隆微粒剂对甘薯根腐病防治效果最好,防效可达到46.23%;甚至有报道[9,10]使用土壤处理剂氯化苦进行土壤消毒来防治甘薯根腐病的发生。可见,甘薯根腐病难防难治程度非常高。SPVD 是由甘薯羽状斑驳病毒(sweet potato feathery mottle virus,SPFMV) 和甘薯褪绿矮化病毒(sweet potato chlorotic stunt virus,SPCSV) 协生共侵染甘薯引起的一种病毒病害,发病情况非常严重。SPVD 于20 世纪70 年代首先在非洲发现[11~13];1976 年在尼日利亚首次被确认是由桃蚜(Myzus persicae) 和棉蚜(Aphis gossypii) 非持久传播的甘薯脉明病毒,即由SPFMV 与烟粉虱(Bemisiatabaci) 传播的SPCSV 协生共侵染引起的[14];2012 年张振臣等[15]首次报道了这2 种病毒通过协同作用所构成的病毒病复合体在我国的发病情况。SPVD在我国甘薯上传播很快,农民不能有效控制甘薯秧苗上该病毒病的发生,致使种植户无法自家育苗,只能通过一些专门的育苗企业来育苗。

对廊坊及其周边地区甘薯育苗圃以及田间的甘薯病害发生情况进行调查,摸清该区域甘薯生产过程中不同阶段的病害发生种类与发病程度,以期制定该地区甘薯病害的防治策略,并有针对性地开展病害防治工作。

1 材料与方法

本次调查是针对廊坊及其周边地区甘薯育苗圃、大田新移栽苗和收获期薯块的病害发生种类与发生程度进行的。调查的甘薯病害种类有甘薯黑斑病、甘薯病毒病、甘薯根腐病等,涉及到的甘薯品种有烟薯25、济薯26、廊烟薯6、龙薯9、商薯19、农大白等。

(1) 甘薯苗圃期病害调查。2019 年6 月5~9 日,在廊坊市安次区大刘庄,固安县小东湖村、圈头营村,以及雄县杜家庄村等地的甘薯育苗床上,采用对角线五点调查法,每点选择30 株,调查甘薯病害的发生种类和发病程度。

(2) 甘薯大田移栽苗黑斑病发病率调查。2018 年6 月10 日在大刘庄育苗圃,采取五点取样法随机抽取30 株,调查不同品种秧苗移栽后甘薯黑斑病的发病率。根据幼苗根部病斑长度,将甘薯黑斑病的发病程度分为5 级。其中,0 级:无病;1 级:0<病斑长度≤0.5 cm;2 级:0.5 cm<病斑长度≤1 cm;3 级:1 cm<病斑长度≤1.5 cm;4 级:病斑长度>1.5 cm。

(3) 甘薯收获期病害调查。2019 年9 月26 日至10 月8 日,在廊坊市文安县苏桥镇,安次区杨税务、南史家务和大刘庄,以及雄县杜家庄的甘薯种植区,采用对角线五点取样法,杜家庄地块每点取样200株,其他地块每点连续取样50 株,调查薯块病害的发生种类和发病程度。每个调查地块均为连片种植,种植面积3.33 hm2以上。

2 结果与分析

2.1 甘薯育苗期病害的发生情况

调查结果(表1) 显示,育苗圃及苗期甘薯的发病种类主要有甘薯黑斑病、甘薯病毒病和甘薯根腐病。

甘薯根腐病在各调查点育苗圃中发病状况分布不均,发病率为0~8.7%,平均为3.7%,其中在雄县杜家庄调查点发病最重,在圈头营村和大刘庄调查点未观察到发病。该病害虽然在苗圃期发病率不高,但在定植后的大田尤其是多年重茬种植甘薯的地块发病严重。在调查的地块中杜家庄甘薯根腐病发生最严重,定植后15~20 d 开始表现症状,吸收根的尖端或中部出现黑褐色病斑,根茎染病,不再伸长,地上部植株叶色逐渐变黄,不发棵,最后整株枯死。

黑斑病在所有调查点育苗圃中均有发生,发病率为0.3%~17.8%,平均发病率为10.5%、病情指数为3.57%。该病害在育苗圃中普遍发生,症状比较明显且易于识别,表现为秧苗根部与薯块连接部位变黑,但在大田生长期和收获期发生率很低。

SPVD 在所有调查点育苗圃中均有发生,发病率为3.5%~31.0%,差异较大,平均发病率为15.6%。该病害在育苗圃中普遍发生,症状表现较早且明显,秧苗顶部叶片褪绿,有的呈扇型微微卷曲,类似银杏叶状。

在调查的育苗圃中,甘薯茎线虫病均未发现;其他病害偶有发生,除大刘庄调查点有少量发病(发病率0.25%) 外,其他调查点均未发现。

2.2 甘薯大田移栽苗黑斑病的发生情况

不同甘薯品种秧苗的黑斑病发病率差异较大(表2)。其中,商薯19、黄玫瑰和黄香蕉发病率为0,未观察到发病;农大白、烟薯25 发病率较低,分别为1.67%和8.33%;其他品种发病率均≥10%,其中,徐薯18、龙薯601 发病率较高,分别为83.33%和41.67%。

表1 甘薯苗圃病害的发生情况Table 1 Occurrence of sweet potato diseases in seedling nursery

表2 移栽前不同甘薯品种的黑斑病发病率Table 2 Occurrence rate of sweet potato black rot of different cultivars before transplanting (%)

2.3 甘薯收获期病害的发生情况

在调查点中,大刘庄和杜家庄的甘薯种植地块为连作地块,其中杜家庄连作5 a 以上。收获期调查结果(表3) 显示,甘薯黑斑病在各调查地块均有发生,但除了杜家庄和大刘庄外,其他地块的发病率均在5%以下。收获期薯块病害调查中还发现,杜家庄的甘薯黑斑病一般与茎线虫病发生在同一薯块上。甘薯表皮变黑,薯块康心,表皮有黑斑病症状,并且有黑斑病特殊的苦味。多年连作地块种植的甘薯黑斑病和茎线虫病发生非常严重,说明越冬薯块和田间病残体是黑斑病和茎线虫病的主要来源,甘薯茎线虫在甘薯上造成的伤口为黑斑病侵染提供了有利条件。

收获期甘薯根腐病的发病率为0.2%~8.7%,平均为2.5%,较苗期平均发病率(3.7%) 低1.2 个百分点。SPVD 普遍发生,发病率为1.2%~23.6%,平均为9.7%,其中,连作5 a 以上的杜家庄调查点甘薯发病率为2.5%,低于总体平均值。甘薯茎线虫病在多年连作的杜家庄和大刘庄调查点发病率较高,分别为15.3%和10.2%,在南史家务调查点未见发生。甘薯疮痂病在各调查点都有发生,平均发病率为1.2%,该病不造成甘薯腐烂,只是造成薯块表面点状凹陷而影响甘薯的商品性。

表3 收获期甘薯病害的发生情况Table 3 Occurrence rate of sweet potato diseases at harvesting stage

3 结论与讨论

3.1 讨论

甘薯根腐病在调查的4 个苗圃中偶见发生,在贮藏期也很少见到发生,但是,在定植后的大田尤其是多年重茬地块发病严重,栽植秧苗长出新生须根后开始发病,造成大量植株死亡,连作年限越长的地块发病程度越严重。这表明甘薯根腐病的初侵染来源包括种薯和田间病残体,而田间病残体上的病原菌积累基数是决定翌年发病轻重的主要因素,具有积年流行性病害的主要特征。从为害部位来看,根腐病以侵染幼嫩须根为主,最终导致根系吸收困难,造成植株枯死。虽然有报道[8]显示98%棉隆微粒剂对根腐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但雄县杜家庄甘薯种植户的试验结果表明,用棉隆处理多年甘薯重茬土壤后再种植甘薯,棉隆对甘薯根腐病的防治效果并不理想。因此建议目前生产上防治甘薯根腐病时以轮作为主,该方法既经济又环保。

甘薯病毒病在苗圃发病率较高,成为当年发病的主要初侵染来源,究其原因是种薯带毒。秧苗移栽到大田后,发病严重的植株生长停止,严重矮化,甚至萎蔫枯死;轻度发病或当年感染病毒病的秧苗可以继续生长到甘薯收获,所结薯块有的品种(烟薯25)外皮颜色会稍有差别,薯块大小未发现有明显区别。本次调查中采取的是随机调查方法,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如果要揭示SPVD 对甘薯产量的影响,尚需进行精确的对比试验。甘薯病毒病在大田呈现点片发生的规律,调查地块可见甘薯叶片颜色明显不同,病毒病发病植株的叶片明显变黄。不同甘薯品种对病毒病的抗性存在差异,以及传播介体昆虫种类及其对不同寄主品种选择倾向的不同,都可能造成这种点片分布规律特征。此外,甘薯病毒病的寄主范围和传毒模式(持久性) 等具体问题尚需进一步专门研究。

甘薯黑斑病是苗期和贮藏期的主要病害,在轮作条件下大田生长期和收获期发病率均相对很低,但在多年连作地块种植的情况下发生非常严重,且与甘薯茎线虫病有并发现象。这说明黑斑病的发生规律具有以下特点:一是病害循环中,初侵染来源主要是种薯和田间病残体;二是该病原菌可以潜伏侵染,生长期侵染但不发病(调查率低的原因),等到贮藏期条件适合时才迅速扩展;三是田间侵染传播时,机械伤口或线虫侵入伤口是加重病害的重要条件。病害防治也应从这些发病特点入手,制定相应的防治措施。

甘薯茎线虫病在廊坊甘薯产区普遍发生,是目前为害甘薯生产的主要病害。甘薯被该病害侵染后,线虫量较低时很难识别,这大大增加了育苗前筛选健康种薯的难度。虽然苗圃期甘薯的茎线虫发病率为0,但从大田收获时的调查情况看,在安次区杨税务近5 a 内未种植过甘薯、未使用过农家肥的地块发病率为0.5%,这说明线虫的主要来源可能是秧苗携带。多年连作的雄县杜家庄调查点甘薯茎线虫发病非常严重,并与黑斑病同时存在于同一发病薯块中,因此认为,多年连作是造成甘薯多种病害流行性发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3.2 结论

当前威胁廊坊地区甘薯生产的病害主要有甘薯根腐病、黑斑病、茎线虫病、病毒病等。除甘薯病毒病外,其他病害发生程度均与常年连作种植甘薯和育苗圃多年使用同一地块土壤有关。究其原因,田间病残体和越冬种薯是病原菌或线虫的主要越冬场所,也是下一年病害发生的主要初侵染来源。建立健康种薯种苗繁殖隔离区域、种薯严格筛选并药剂处理、移栽前秧苗药剂处理、大田轮作种植等综合措施是降低甘薯病害发生的重要措施。

猜你喜欢

黑斑病根腐病薯块
人参黑斑病防治及抗病育种研究进展
番茄萎蔫膨果慢 当心根腐病
我国大蒜主产区大蒜根腐病病原真菌的分离及致病性初步研究
茴香根腐病 防治有办法
月季黑斑病春夏季消长规律及其防治药剂筛选
大豆根腐病的发生及防治措施
碧根树黑斑病的识别方法和控制措施
红薯储藏期受害诊断技术及预防办法
红薯窖藏的“三期”管理
桂北山区红阳猕猴桃花腐病和黑斑病的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