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西峡县农业产业转型升级与对策
2020-05-18罗宁李世杰
罗宁,李世杰
(河南省科学院地理研究所,河南 郑州 450000)
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的战略部署[1],是着眼于全局对农业农村工作的战略安排[2]。产业兴旺是发展要点,要保持农业产业高质量发展,保障农业产业有效提升,改变农业生产的既有方式,构建农业现代产业体系,需要围绕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农业的高质量发展。以西峡县“果药菌”产业为例,结合该县的农业生产现状,依据“果药菌”优势产业的发展特点,分析存在的问题与原因,提出可行性对策。以期促进该地区产业可持续发展。
1 西峡县农业生产发展概况
1.1 香菇生产概况
2012~2018 年西峡县香菇年产量从57 103 t 增长到115 145 t,年均增长率为16.94% (图1),香菇生产发展势头比较良好。种植遍布西峡县域,种植面积较大的镇有西坪镇、丁河镇、重阳镇和米坪镇。
1.2 猕猴桃生产概况
2012~2018 年西峡县猕猴桃种植面积从9 687 hm2增长到10 562 hm2,年均增长率为1.81%;年产量从334 974 t 增长到454 409 t,年均增长率为7.13%(图2)。种植面积的扩大使产量有一定的提升,且猕猴桃在集约化种植水平及品种选择方面仍存在着较大的发展空间。
1.3 中药材生产概况
2012~2018 年西峡县中药材年产量从328 947 t增长到467 700 t,年均增长率为7.03%;种植面积从6 372 hm2增长到8 004 hm2,年均增长率为4.27%(图3)。中药材生产处于稳定的发展状态,特别是2016 年以来,通过优化种植品种和布局,中药材的标准化生产取得了一定效果。
1.4 农业产值占生产总值比例
1990~2017 年西峡县农业产值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例呈波动下降趋势,由1990 年的42.2%下降至2017 年的11.8% (图4)。2018 年“果药菌”特色产业产值占农业生产总值的47.9%,其中规模以上农产品加工产值仅占1.28%,农产品附加值较低。加快农业产业的现代化体系建设,进一步挖掘深加工能力,实现“果药菌”特色农业转型提质是目前农业生产面临的最大问题。
2 西峡县“果药菌”产业发展优势
“果药菌”是西峡县的三大特色产业,猕猴桃产业被评为国家级的农业标准化示范县,香菇产业是全国食用菌标准化示范区。康养资源丰富,农业生产的标准化、信息化水平发展较快,是国家级的农业综合标准化示范县。近年来,通过加大农产品质量管控和食品生产管理,其出口食品被认定为国家级的质量安全示范区。
2.1 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经过近20 a 的培育和发展,西峡县形成了“果药菌”特色农业产业体系,发展形成了沿312 国道的猕猴桃长廊、沿北山沿线的山茱萸长廊、沿鹳河的香菇长廊3 个产业带集聚区。2018 年西峡县“果药菌”特色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的进步,形成了林果、食用菌、中药材等特色种植村220 个,占全县村庄总数的74%。
2.2 农业产业集群效应初步显现
农业产业集群不仅可以提升农业集约化经营水平、增加收益,从而使得集群产生巨大的协同效应,并且能够有效地促进地区经济发展[3~6]。西峡县围绕“果药菌”丰富的农产品资源,通过技术改进和总体规划布局,由初加工向精加工转变,由同质化生产向差异化生产转变,由单一产品向系列产品生产转变,从而进一步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通过培育龙头企业进行产品深加工,打造1 批优秀的农产品品牌。围绕农业产业的多个环节,建立产业园区,推进产业的集聚发展。
2.3 农业经营产业化程度不断加强
当前涉农企业、农户、农产品经销商等是产业链中紧密联合的组成部分,已经成为互为依存、共生共荣的共生体[7]。西峡县重视区域优势主导农产品生产基地培育和农业龙头企业打造,激励企业、农户、涉农企业等流转承包土地建设中药材种植基地。着重推行“公司+基地+农户”“合作社+基地+农户”“农场+农户”等中药材生产运营方式,实行具有专业化、规模经营化、标准化、企业化的种植[8]。2017 年全县规模以上农产品龙头企业38 家。“果药菌”三大集群销售收入达到65.2 亿元,其中,仲景大厨房食用菌产业化集群实现收入18.1 亿元;宛西制药产业化集群实现收入37.8 亿元,核心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达到了10.5 亿元;果然风情猕猴桃产业化集群实现收入9.3 亿元,核心龙头企业销售收入达到了1.9 亿元。
3 果药菌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3.1 品种缺乏,市场竞争力较弱
以猕猴桃产业为例,西峡县猕猴桃品种单一[9],与进口猕猴桃相比个头小、甜度不足,导致市场竞争力偏弱。在实际生产中,农户过量施用膨大剂,早采、早卖鲜果等短期行为普遍存在[10]。种植面积广且分散,生产较为粗放,生产管理难以做到统一管理,先进技术难以推广,标准化生产水平不高。由于缺少有机肥,滥用化肥、速效化肥的情况比较普遍,对产业发展带来不利的影响[10,11]。
3.2 产业融合发展层次不高,产品附加值低
西峡县农业产业与二三产业融合度较低。具体表现在以下3 个方面:
3.2.1 三产融合深度不够 通过农业工程科技创新,采用先进的食品加工技术对农产品进行深加工而获得附加值的提升幅度较小,农产品的附加值主要产生于加工环节,缺乏深入挖掘产业功能,附加值较低。
3.2.2 农业产业链存在困境,利益博弈导致三产融合发展缓慢 目前大部分乡镇仍以订单农业为主,农户与企业之间需要构建互信机制从而保障共享利益,真正共同承担风险,形成互惠共赢的协作关系。
3.2.3 碎片化的农业生产普遍存在,缺乏协同发展 农业结构趋同,发展无规划,产业融合项目难以协调发展,缺乏差异化和整体产业发展布局。
3.3 产业化水平低,三产融合发展存在要素瓶颈制约
西峡县借助“果药菌”产业在推动三产融合发展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由于技术、人才与资金等方面的不足,在产业融合发展过程中,这些要素成为制约三产融合的瓶颈,也是农业产业深度融合发展的主要阻碍因素。农业产业需要高质量发展,必须融合发展,这些都离不开农业生产技术的支撑和专业农业技术人才的培养,如何补齐这些短板,也是亟需解决的问题。
4 对策与建议
4.1 推进产业转型升级,提高发展质量和竞争力
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是推进产业转型升级的基础。围绕这条主线,以保证农产品有效供给、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和促进农民收入持续较快增长为目的,提高农业发展质量效益,提升农产品竞争力[12]。推动由数量扩张向质量提升转变、由个体经验化粗放生产向整体标准化生产转变、由碎片化农产品生产向规模化农产品生产转变,从而推进产业转型升级。增强科研支撑水平,推动与科研机构实质性合作,打造联合研发创新平台。加强品种研发,加快科技服务平台建设,提供生产、检测、技术培训推广服务。全面推广生产管理标准化建设,采用先进农业技术,提升成品的产量和质量,以提质增效为核心,坚持稳规模、增品种,优化种植方式与生产布局,推动标准化种植基地建设,加快推进“果药菌”特色产业的高质量发展,完成转型升级。
4.2 实施农业品牌提升,推动农业科技创新
农业现代化和产业化发展须加强农产品品牌建设,形成农业地域品牌[13,14]。以科技创新为技术手段,以提高农产品质量为目标,以农业信息化为支撑,打造农业科技服务平台,助力“质量兴农行动”,推动农业科技深入发展。加强农业品牌引领提升效应,围绕“果药菌”主导产业,以创建名、精、优、新农产品品牌为战略方向,全方位、多层次、持续性地集中宣传西峡品牌农产品,提升农产品的认知度。
4.3 建设现代农业生产体系,构建现代农业经营体系
加快发展智慧农业。推进“互联网+”新技术应用,重点应用大数据、物联网等为农民提供农业生产的咨询服务,推动“互联网+”新农民发展[15,16]。同时,在保持农户个体运营的前提下,积极引导发展新型的、先进的农业经营主体。采用多种模式,构建农业产业链,推进规模经营。建立互信机制,通过实现共同发展,保障农业产业体系各个环节的利益共享。加大农产品对外合作力度,实行多种模式的生产销售环节对接,完成宣传促销售、销售促宣传的经营模式。
4.4 加快产业融合发展,发展生态绿色农业
绿色农业在生态环境保护、扩大就业、农民增收等方面都发挥了积极作用[17]。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优化先决条件是改善农业和农村环境,坚持农村绿色可持续发展[18]。发展聚焦绿色安全,发挥龙头企业领军作用,推动农业产业的融合发展,实现农产品的高端、绿色和智能化。引入先进产业发展理念,拓展农业产业范畴,提升农产品附加值、打造现代化供应体系,创新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模式。发挥“果药菌”特色农业优势,以县产业集聚区为载体,以绿色有机为核心,积极发展高端的农业产业加工与生产。
5 结语
目前西峡县的“果药菌”产业优势尚未充分挖掘,需要依托科技创新,改善农业生产方式。建立现代化农业产业体系,构建拓展产业链,以产业融合发展为重点任务,质量、效益和生态并重,通过科学规划、协调发展,完成农业产业转型升级[12,19]。随着乡村振兴战略和其他相关政策的实施,限制农业产业发展的瓶颈要素,如技术、人才和资本等,正不断地向乡村倾斜,在政策支撑和资源倾斜的合力作用下,依托本地优势资源实现乡村振兴,西峡县的农业产业转型升级发展的前景广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