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两组护理方法在慢性肺心病患者预防便秘中的效果观察

2020-05-16韦燕运刘远玲

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 2020年30期
关键词:肺心病天数心衰

韦燕运,刘远玲

(梧州市工人医院,广西 梧州)

0 引言

慢性肺心病是在老年人当中比较常见的疾病,随着我国老龄化人口增多,导致慢性肺心病患者的人数也逐年增加。该病具有发病率高、病情复杂、并发症多、易复发、死亡率高等特点[1],严重影响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因此对慢性肺心病患者实施护理干预,对于有效减少并发症发生,减少死亡尤为重要。本研究对有效预防慢性肺心病患者便秘的护理方法进行探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8 年10 月至2019 年10 月本院呼吸内科住院治疗的82 例慢性肺心病患者;其中男性53 例,女性29 例;年龄52-89 岁,平均年龄(72.3±3.8)岁。50 例功能代偿期患者的症状包括慢性咳嗽、咳痰、呼吸困难、全身乏力;32 例功能失代偿期患者症状为在X 线检查中有肺动脉高压,伴有心悸、胸闷症状。将82 例患者按数字表法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各41 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方面无差异,无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5),具可比性。

1.2 方法

1.2.1 对照组

采用传统护理方法,包括:①健康教育:告知患者便秘给病情带来的不良影响;②饮食指导:指导患者进食含纤维丰富的蔬菜、水果,饮水500-1000ml/d,忌食辛辣、易产气食物;③人工协助排便:对以上方式无效者,护士戴手套用食指和中指将患者粪便抠出。

1.2.2 实验组

在传统护理的基础上采用以下措施:①生物反馈训练:指导患者每天晨起后进行缩肛训练10min。②定时进行肠道功能训练:肠道经过一夜消化、吸收,粪便已储留在乙状结肠,早餐后产生的“胃结肠反射”使结肠蠕动增加,结肠内压增高,产生便意。协助患者采取舒适体位,合理利用重力作用原理,予下腹部按摩,遵循由左至右,从上而下的顺序,每天1 次,每次15-20min[2]。③穴位按压:按压天枢穴(位于脐中旁开2 寸处)、足三里(位于小腿前外侧外膝眼下3 寸处)、大肠俞(位于第四腰椎棘突下1.5 寸处),每天按压2 次,每次10-15min[3]。

1.3 观察指标

对照组与实验组于入院后第3d 及采取护理措施后第7d进行评估。患者伴有以下症状:排便费力、粪便坚硬、排便不尽感、排便时间长、下腹坠胀均属便秘。并发症观察右心衰发生例数,满意度得分采用自制调查问卷评估表, 分为非常满意、一般满意、不满意, 护理满意度=(非常满意+一般满意)/总调查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2 结果

2.1 两组发生便秘前后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便秘发生情况分析

2.2 采用护理措施后两组患者发生并发症、住院天数、满意度前后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并发症、住院天数、满意度分析

3 讨论

慢性肺心病是以肺动脉高压、右心功能不全为特点,其最主要并发症是右心衰,便秘时粪便在肠道中停留时间过久,废物、毒物不能及时排出体外,导致患者腹胀,排便困难,增加患者痛苦,一旦用力排便,使氧消耗量增加,促使心跳加快,同时心肌耗氧量增加,加重心功能负担,极容易引起心衰并发症[4]。因此,需早期采取有效的临床护理措施解决这一难点。相关研究发现,慢性肺心病患者如果能减少便秘发生,可以显著降低心衰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5-8]。因此,减少便秘的发生与慢性肺心病的预后有直接联系。本文通过对住院治疗的82 例慢性肺心病患者进行分组研究发现,实验组便秘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具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并发症发生率、住院天数、满意度均优胜于对照组,具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实施生物反馈训练、肠道功能训练、穴位按压等早期护理措施,可以较好地预防慢性肺心病患者便秘的发生率,减少并发症,缩短住院天数,显著提高患者对护理工作的满意度,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猜你喜欢

肺心病天数心衰
老人气短、浮肿、乏力,警惕慢性心衰
国外心衰患者二元关系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肺心病急性加重期临床探究
睡眠质量与心衰风险密切相关
质量管理工具在减少CT停机天数中的应用
你了解肺心病吗?4个常见症状应提前知晓
讨论每天短时连续透析治疗慢性肾脏病合并心衰
最多几天?最少几天?
我国雾霾天数影响因素分析
我国雾霾天数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