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症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临床护理效果观察
2020-05-16罗菊华
罗菊华
(云南省普洱市市中医医院重症医学科,云南 普洱)
0 引言
重症呼吸系统疾病病程较长,且反复发作,导致心理始终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甚至个别患者病情严重,生命受到危胁[1]。因此,给予患者治疗的同时,需再辅以有针对性的护理干预措施,以利于临床治疗效果的提升。本文观察分析给予重症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施以优质综合护理服务对其临床效果的影响及应用价值。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抽取的护理服务资料72 例为本院ICU2017 年12 月至2019 年12 月接收的需治疗重症呼吸系统疾病患者,以不同护理方法将72 例患者以每组36 例均分两组,即参照护理组与综合护理组。见下表1,两组患者临床基本资料情况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患者临床基本资料情况对比
1.2 治疗方法
参照护理组给予患者行常规护理干预模式,综合护理组给予患者行常规护理联合优质综合护理干预模式。
参照护理组[2]:一是密切观察并记录好患者生命体征、意识及血氧饱和度等变化情况,一旦异常出现,做出相应处置措施。二是根据病情给予患者常规吸氧或无创通气治疗,保证其供氧充足。三是给予患者呼吸道通畅护理干预,为其定时翻身叩背、做雾化吸入及机械辅助排痰护理。四是给予患者生活基础护理干预。五是给予患者饮食护理措施。
综合护理组:一是给予患者常规护理干预同参照护理组患者。二是病情监测护理干预[3]。针对该类疾病病情危重变化较快的特点,护理人员需严密监测患者病情,一旦出现先兆症状需及时采取有效措施。重点观察患者是否有朦胧感、反应迟钝及烦躁、头痛等症状。三是氧疗护理干预措施[4]。在氧疗治疗过程中,护理人员需根据患者病情给予吸氧,同时结合血气分析结果,密切观察患者的血氧饱和度;为防止呼吸道痉挛、收缩等问题发生,需防止吸入的氧气过冷或过干燥。四是给予患者湿化和排痰护理措施[5]。护理人员需遵医嘱,进行合理的机械辅助排痰治疗或者雾化排痰处置。五是给予患者心理护理干预措施[6]。护理人员主动与其沟通,对其提出的合理要求给予满足,以缓解其心理不良情绪,增强其安全感;解除不必要的肢体约束,尊重理解患者,提高其治疗配合度。六是给予患者用药护理措施[7]。护理人员需确保严格遵医嘱用药;注意药物间的配伍禁忌;密切观察患者用药后反应;对于各项检查化验指标所用药物确切。七是给予患者环境护理干预[8]。病房室内温度保持在20-24 ℃左右;定时消毒通风;每天使用氯溶液擦拭病房内床栏、床头柜等物品;使用医用消毒纸巾擦拭呼吸机、输液泵等医疗设备。八是康复训练指导。给予患者实施按摩、四肢活动等早期康复训练,同时通过电动移位机等物理疗法训练患者立位坐位。
1.3 观察指标
(1)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各症状改善情况。主要指标有PaCO2、PaO2、心率。
(2)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治疗效果。主要指标有显效、有效、无效。
(3)观察分析两组患者治疗后对护理满意程度。主要指标有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
1.4 统计学方法
所有观察分析指标均经统计学软件SPSS 23.0 进行数据分析处理,计量资料用(±s)表示,行t 检验,计数资料用(%)表示,行χ2检验,当对比分析结果经检验P<0.05 时,则表示组间指标对比差异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者治疗后各症状改善情况比较
患者治疗后各症状见表2 示,对比分析结果经检验P<0.05,则表示组间各症状改善指标对比差异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各症状改善情况
表2 两组患者治疗后各症状改善情况
组别 例数 PaCO2(mmHg) PaO2(mmHg) 心率(/次min)参照护理组 36 63.69±5.29 64.20±7.41 95.21±5.29综合护理组 36 54.08±5.49 84.13±6.40 87.20±4.30 t - 6.332 1.247 5.87 P - <0.05 <0.05 <0.05
2.2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如下表3 示,对比分析结果经检验P<0.05,则表示组间治疗有效率指标对比差异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表3 两组患者治疗后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n(%)]
2.3 两组患者治疗后对护理满意程度比较
患者对护理满意度情况,见下表4 示,对比分析结果经检验P<0.05,则表示组间满意度指标对比差异存在显著的统计学意义。
表4 两组患者治疗后对护理满意程度比较 [n(%)]
3 讨论
从以上分析可知,重症呼吸系统疾病由于病程较长,对于患者身心影响较大。因此,为减轻患者痛苦,临床显示,实施治疗的同时,再辅以有针对性且全面的优质综合护理干预,利于改善患者心理状态及治疗效果,同时,防止不良事件发生,对于临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综上所述,给予重症呼吸系统疾病患者施以优质综合护理服务,获得良好的临床治疗及护理效果,较之于单纯的常规护理干预,该护理模式对于患者症状的有效改善,临床治疗有效率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同时,利于构建良好的护患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