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质量管理在消化内镜感染控制中的作用分析
2020-05-16农梨花
农梨花
(百色市人民医院,广西 百色 533000)
随着近些年医疗水平的的不断提高,消化内镜检查现已成为诊断消化系统疾病的有效手段,其应用价值已得到临床诸多专家的认可,但时常发生感染的情况,不仅对患者生命健康造成威胁,还导致医疗服务质量有所下降[1]。有研究表明在消化内科使用护理质量管理,可有效控制感染,能够减少不良事件的发生[2]。鉴于此,本文在消化内科实施护理质量管理应用,对其应用效果以及安全性展开研究,详尽内容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抽选来自我院2017年2月~2017年11月实施常规管理期间消毒的消化内镜标本作为对照组(45例)甄选来自2017年12月~2018年9月运用护理质量管理期间消毒的消化内镜标本作为观察组(45例),其中对照组中的胃镜内腔以及肠镜胃腔均7例、胃镜水槽和肠镜水槽各9例、胃镜消毒液4例、肠镜消毒液6例、手卫生标本3例。观察组中胃镜内腔以及肠镜胃腔均6例、胃镜水槽和肠镜水槽各8例、胃镜消毒液9例、肠镜消毒液5例、手卫生标本3例。按照统计学观念分析,两组数据分布均衡,可行相比。
1.2 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管理,主要内容为定期消毒、讲解消化内镜相关知识、预防感染宣教。观察组运用护理质量管理,主要内容为:(1)消化内镜质量控制小组:由科室护士长担任组长,选择熟练消化内镜操作的护理人员、消化内镜洗消员以及质控员作为组员(6名),并制定一套完善的消化内镜质量控制计划。(2)控制消化内镜的感染:在内镜消毒间设立消毒专门的肠镜以及胃镜消毒池,并在其旁边放置清洗刷、高压水枪、吹干机以及高压气枪。(3)消毒:内镜消毒液按照规定的的化学试剂进行配制,将溶液漫过器械,将需灭菌的物品优先进行灭菌处理,如使用2%碱性戊二醛溶液时,先将消化内镜消化内镜充分浸泡,遵守物品消毒流程进行操作。(4)定期培训:科室护士长定期组织培训,组织护理人员参加消化内镜消毒培训,并讲解消化内镜消毒的重点内容。(5)防护:护理人员在消毒内镜设备时,需做好防护措施,如戴上防护面罩、橡胶手套以及口罩等。(6)奖罚制度:护理质量控制管理小组每周对消化内镜科室感染控制进行检查,监督其是否按照操作流程消毒,对于优秀者,可进行表扬,对于未按照要求者,需给予批评。
1.3 观察指标
护理人员观察两组标本是否合格,细菌量是否超出《中国医院卫生标准》,并记录合格率,计算方法为合格/总例数。
1.4 统计学方法
Statistical Product and Service Solutions统计软件分析研究所得数据,x2(检验计数资料),±s(计量资料),P值得大小决定是否有差异,其中P<0.05表示数据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观察组相比于对照组,标本合格率大大提升,两组差距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两组标本合格率相较[n(%)]
3 讨 论
消化内镜检查在临床应用广泛,主要用于诊断消化系统疾病,具有操作简单、效率高以及诊断准确率高等显著优点[3]。现阶段,临床使用的消化内镜,主要由两种部分构成观测系统和电子内镜,结构十分复杂,因此给消化内镜消毒灭菌道带来一定的难度,有相关研究结构对消化内镜感染发生情况进行统计,其感染率高达0.8%,因此该如何降低感染发生机率,现已成为医院领导部门重点讨论的问题[4]。有学者指出,将护理质量管理实施于消化内科,可有效避免不良情况的发生[5]。
本文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相比于对照组,标本合格率大大提升,两组差距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人员在内镜消毒间设立消毒专门的肠镜以及胃镜消毒池,可有效降低感染发生机率。通过组建消化内镜质量控制小组,可有效保证护理计划的顺利实施,能够制定出一套完善的质量控制方案。护理人对消化内镜进行消毒灭菌,能够预防致病菌的传播,可减少不良事件以及交叉发生机率。通过对护理人员进行定期培训,可使其熟悉内镜消毒操作流程,提高操作熟练度以及医疗服务质量,避免护理差错的出现。护理人员做好防护措施,可有效保证其人身安全,避免医源性感染的出现。通过制定奖罚制度,可有效纠正护理人员错误观点。调动其工作积极性,减少护理风险事件的发生。
综上所述,将护理质量管理实施于消化内科,可提高护理人员控制感染意识以及医疗服务质量,可降低消化内镜消毒不合格机率,规范消化内镜消毒操作流程,减少感染的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