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助语言转换,提升表达能力
2020-05-15顾建锋
顾建锋
[摘要]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质疑,要加强数学语言的转换,使学生的表达更深入、更准确。本文主要从抓住关键词句、精选典型内容、促进转换表达等角度阐述小学数学语言表达能力培养的有效策略。
[关键词]小学数学;语言表达;转移;能力培养
在小学数学中,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显得尤为重要,他们在自学后表达思考内容,在交流中畅谈观点、大胆质疑,形成言必有据的思维品质。数学知识的传递、数学思想的交流都需依附于语言来进行表达,学生运用思维整理内容,将数字、符号、图表等转化为自己的语言,在转化中能促进学生的数学思维,培养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要营造民主的教学氛围,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思考过程,在交流中碰撞出思维的火花,学生也能摆脱被动地接受,在言说、倾听中增进自己的理解,提升了学习的效率。数学交流也是情感沟通的过程,学生在交流中传递信息、表达情感,能提升数学语言表达的能力,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语言是交流的载体,学生通过语言传达符号、文字、图像等信息,与同伴、教师在交流中能产生深入的思考,能将解决问题的内隐过程表达出来,能强化他们逻辑思维能力的发展。在当前小学数学教学中,学生的数学语言专业词语匮乏,他们虽然有自己的想法,对问题也有一定的理解,但无法规范地用语言表达自己的理解。表达时思维混乱,缺乏逻辑性,不能突出重点、难以被他人所理解。这样会导致他们不愿表达,对数学学习也会逐渐失去兴趣。部分学生的语言表达方式相对固化,他们在解题中愿意用算式、方程解决问题,其次是用画图、列表等表达信息,最不愿意用文字表达,他们的语言能力不足阻碍了学生表达能力的发展。一些学生会出现因不懂题意而做错题的情况,教师要引导他们在遇到文字理解障碍时,要借助符号、图形语言进行转化,促进学生对数学内容的理解与把握。小学生进入高年级后,他们由形象思维逐步向抽象思维过渡,但他们仍未摆脱形象思维考虑问题的习惯,相对于文字语言表达而言,他们更愿意借助图形来理解。部分学生对数学语言表达的理解狭隘,他们只满足于解题的层面。学生缺少数学阅读的机会,影响了审题、理解的能力,多参加数学阅读的学生,他们的思维会更活跃,理解也会更加深入,即使是遇到新的知识时,他们也会结合自己的认知结构,能准确理解题目所表达的意义。
一、抓住关键词句。学会规范表达
很多学生由于数学语言相对匮乏,他们难以清晰、准确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师要用心倾听学生的语言表达,帮助他们找出语言表达的不足之处,通过示范、启发、诱引,让学生能准确地运用数学语言进行表达。数学知识具有一定的逻辑性,教师要善于捕捉学生表达的不足之处,加以规范性的引导,让学生能规范地表达。如在学习苏教版六上《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认识》一课教学中,在探讨长方体的特征时,很多学生不能正确地表述,教者提出问题:请大家观察长方体,并说说它有什么特征?有学生说“6个面”,教者引导学生更完整地表达,此时这位学生说“长方体是由6个面组成的”。教者没有立即纠正,而是让学生说说他的表述是否正确,并让大家拿出自己的直尺,说说6个直尺能组成什么样的图形?学生想出“小椅子”“桥梁”……教者在鼓励学生创意的同时,让学生说说“组成”这个词用得是否贴切。此时有位学生结合三角形的概念“由首尾相接的三条边围成的”,以此来类推,因而“组成”不如“围成”恰切。在交流到“棱”时,教者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对“棱”的理解,有位学生是这样表述的,“两个相邻面相交的线”,经过讨论有学生觉得“相邻”与“相交”两个词重复,可以删掉“相邻”,改成“两个面相交的线”。小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不足,表述也缺乏严谨性,教师要将表达的机会让给学生,与他们一同讨论交流,为他们进行规范语言的引导,让他们规范地表述数学概念,使他们的表达更严谨、更简洁,促进他们的数学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
二、精选典型内容。提升表达能力
数学语言的表达包括文字、符号、图形等三种形式,文字语言可以表达事实、传达本质,教师要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从相同事物的对比中抓住本质内容,从而能促进学生概括水平的提升。教师要注重学生表达能力的培养,一些学生对文字语言的表达不够重视,为他们的错误表达寻找借口,教师要抓住学生表达的障碍,通过启发引导,帮助他们攻克语言表达难关,促进他们对数学知识的理解。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灵活地创设情境,优化教学设计,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提升。如在苏教版三下《平年和闰年》一课教学中,教者让学生说说怎样的年份是闰年?有学生会认为“如果这个年份(后两位)能被4整除就是闰年”,并举出例子说“2020年就是闰年”。教者让学生去分析这样的说法是否正确,此时有学生举出了反例,“2100能被4整除,2100年就不是闰年。”这位学生进行了补充,“如果是整百年份的,前两位能被4整除的就是闰年”。
符号语言具有简洁性、抽象性,其表达方式灵活,既能表达数学问题,又能彰显数学本质。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促进学生符号语言的学习,促进他们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如在学习苏教版六下《正比例的意义》一课教学中,教者出示表格,说出时间相对应的路程,并提出问题:表中列出的是哪两个量?这两个量是如何变化的?它们之间有无联系?学生通过对比,发现汽车行驶的时间在变化,路程也相应地发生变化。教者引导学生进一步观察表格,让他们思考:这辆汽车行驶时间与路程变化是否有一定的规律可循?如果有规律,说说是按怎样的规律变化的?学生经过讨论交流发现路程与对应的时间比值都是80,这个比值是不变的。教者提出问题:“一定”是什么意思?你能结合式子说说路程与时间的变化规律吗?学生通过交流,写出关系式:路程÷时间=速度,这个关系式简洁地表达出这三个量之间的关系。教者再为学生呈现购买橡皮的数据表格,学生通过填表、分析,写出了数量、单价与总价之间的关系。由此引出用关系式y/x=k表达两个量之间的正比例关系。图形语言是发展学生形象思维的载体,教师要引导学生从实物图、情境图、统计图中捕捉信息,理解数学含义。图形语言具有直观性,能让学生获得形象的感知,能促进问题的发现、分析,促进学生思维水平的提升。如在苏教版三下《长方形和正方形面积的计算》一课教学中,教者用画图板呈现一个边长为1厘米的正方形,通过复制、粘贴得到无数个正方形,再将它们拼合成一个长方形,让学生猜一猜这个正方形的面积与哪些因素有关?教者呈现3个长方形,分别是长4厘米宽3厘米、长6厘米宽3厘米、长8厘米宽4厘米,让学生想办法求出它们的面积并填写表格,并讨论长方形的面积跟什么有关?学生在猜想后,借助纸片进行操作验证自己的猜想。
三、促进转换表达。探寻内部关系
数学语言之间是彼此关联的,教师要加强它们之间的互译,让学生在灵活转换中促进表达能力的提升。学生把语言的具体性、符号的抽象性融合起来,能让学生的思考更有条理、更深入。学生的思维发展是从形象慢慢向抽象过渡的,教师要借助图形语言的直观性,引导学生与文字语言进行转换,从而能促进学生对数学语言的理解。小学生擅长于运用具体的形象思维,在运用图形语言表达后,再抽象成符号语言,这样能促进他们对知识的把握。如在学习苏教版五上《平行四邊形的面积》时,教者让学生对比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长方形,让他们比较它们的面积大小。有学生通过数方格的形式“数”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有学生通过剪、移将平行四形“变”为长方形并求出面积,也有学生通过割补的方式将其“变”为长方形,通过转化的策略,发现这两个图形的面积是相等的。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推导出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并用S=a×h表示。
四、结语
总之,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发挥引导作用,要通过抓关键词、画图、操作等方式,促进学生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让学生的表达更严谨、更科学、更准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