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农村留守幼儿卫生习惯养成的措施
2020-05-15陈慧
陈慧
[摘要]农村留守幼儿卫生习惯的养成是日积月累、不断巩固和加强的过程,不可能一蹴而就,需要循序渐进、有效率、有策略地促使留守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所以,怎样才能更好地让留守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是家长应该思考的问题,也是社会各界人士都在思考的问题。在外出务工的同时,幼儿的身心发展问题,还有卫生习惯问题是否得到有效的改善或者解决,都是家长需要留意和思考的。
[关键词]农村;幼儿;卫生习惯;养成;措施
随着城市化建设步伐的加快,大量的农村劳动力涌入城市,使农村产生了一些特殊人群一留守儿童。农村相对于大城市而言较为闭塞,很多留守儿童都是跟着老人生活。由于父母不在身旁、老人偏于溺爱且对卫生习惯的培养不太重视,就会使幼儿们产生一些不良的卫生习惯。较差的卫生习惯是引起疾病的重要原因。现在国家越来越重视农村留守儿童现象,农村留守幼儿的卫生习惯问题也在社会上引起极大的反响。要求深入了解农村留守幼儿卫生习惯的养成原因,研究并制定相关措施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促进幼儿健康成长,为他们的人生发展打下良好基础。
一、加强卫生知识宣传,提高农村卫生意识
现代社会通讯发达,大部分农村地区都能通过手机和互联网与外界取得联系。但由于青壮力都外出务工,家中只剩幼儿和老人,幼儿懵懂无知,根本无法获取外界信息,而老人文化程度不高,不熟悉电子产品的使用,老人和幼儿难以获取卫生健康知识,也就不重视卫生问题。因此,上层领导与基层农村干部应该加强农村卫生知识的宣传,定期评定文明卫生户,开设卫生知识讲座,以直观有效的方式对老人进行卫生意识教育,指出不重视幼儿卫生问题的后果;并探究适合培养农村地区留守儿童举止文明、锻炼身体、讲究卫生的习惯的方法和措施,做到内外兼施。久而久之,老人卫生意识加强,也会重视幼儿的卫生习惯问题,幼儿的卫生健康意识也随之增强,幼儿的身体更加健康,国家未来有希望。
二、加强幼儿园卫生管理的监督,提升幼儿园管理水平
幼儿园是影响幼儿行为习惯的又一个重要环境。在农村地区,尤其是偏远的农村地区,大部分留守幼儿在幼儿园待的时间较长,所以幼儿园应高度重视幼儿的卫生习惯,在没有父母家长的教导和陪伴下,幼儿园是幼儿发展的最好场所,应该响应国家的政策和号召,积极应对幼儿的卫生问题,加强卫生管理监督,督促幼儿勤剪指甲、勤刷牙、勤洗澡洗头、吃完饭勤漱口。除了培养幼儿讲个人卫生的良好习惯,还需要教导幼儿注意公共卫生。培养农村幼儿卫生习惯不仅要从个人卫生方面人手,也需要加强对幼儿公共卫生意识的培养,教师也要尽职尽责,在培养儿童卫生健康习惯的同时,也关心他们的身心健康,给予一定的关爱,增强幼儿抵抗能力,减少疾病的发生。《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必须把保护幼儿生命和促进幼儿健康放在工作的首位,这是由幼儿的年龄特点及健康价值所决定的。最后,幼儿园与家庭应一起找出解决办法,共同帮助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发展。
三、结合幼儿的年龄特征和认知特点。制定卫生习惯培养方案
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摇篮、避难的港湾,家长的行为习惯会影响孩子的认知选择。孩子都喜欢以父母为榜样,但在农村,大部分父母都外出打工,不能陪在孩子身旁,而老一辈人的卫生意识虽有,但是不强,只是停留在一些简单的卫生问题上。大人在饭前不洗手,久而久之孩子也养成了这个的坏习惯。教师虽能起到重要作用,但是仅靠教师的灌输,无法达到理想的效果。加之,若幼儿被动接受卫生知识,导致强制性要求无法起到作用。所以,结合幼儿的认知特点和年龄特征来制定卫生习惯是有必要的。小班的幼儿需要通过生动形象的游戏活动获得卫生知识,中班的幼儿就可以通过扮演故事情景角色加强卫生意识,可以通过直观地讲解并引导大班幼儿发言来增强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意识。
四、开设卫生心理健康课程。提升幼儿的卫生意识
农村地区较为闭塞,教学水平与教学设施都较为落后,留守幼儿是国家的未来。为大力发展基础教育,国家高度重视农村地区留守幼儿的身心健康,在国家政策的支持下,许多有志青年前往农村地区支教。教师集结起来之后便开设对应的课程,而开设卫生心理课程便是首要的。针对留守幼儿卫生意识不强,做出有效的教学指导,在课堂中给幼儿灌输卫生知识,并及时关注幼儿的生活情况和心理变化;增加感情投入,让他们在课堂上感受到教师和同伴的温暖。卫生心理健康课程的教学要从以下几方面进行:一是动画教学。通过白板放映既有趣又具有教育意义的动画,幼儿们年龄尚小,动画教学最能集中幼儿的注意力。二是情景教学,创设一个教师与幼儿共同参与的情景进行模拟教学,调动幼儿对于卫生习惯养成的积极性。三是设立一个有趣的游戏环节,告诉幼儿们记住卫生习惯并做出相应的动作,就能获得奖励,激发幼儿的主动性,在理论结合实际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培养幼儿的个人卫生习惯。
五、活动体验与总结示范,优化农村留守幼儿卫生习惯养成
(一)四个体验活动
首先是唱:在培养孩子时,可以编一些朗朗上口、易读易懂的儿歌,如《洗手歌》《吃饭歌》等,将卫生健康知识编入歌曲中,使幼儿更容易记住。一边唱儿歌,一边动手操作,趣味盎然,幼儿的记忆更加深刻,也更容易掌握动作要领。其次是说一说:针对幼儿讲卫生、养成良好卫生习惯这一话题,以故事、生活内容为题材,开展师幼之间的交流,进行有教育意义的活动,让每一个幼儿主动讲出自己认为与卫生习惯有关的好故事,引导幼儿认识到讲卫生的重要意义。三是演:围绕讲卫生的主题创设故事情景,让幼儿扮演故事情景中的角色,亲身体验到不讲卫生的弊端和讲卫生的益处。四是比:开展“洗手小能手”、“环保小卫士”、“爱牙小天使”等评比活动,对优胜者进行表彰,树立榜样,激发幼儿的学习热情。家园共育中重点帮助和指导农村留守儿童家长转变观念,提高家长对培养幼儿良好卫生习惯的重要性的认识。
(二)总结示范的五个策略
1.指导幼儿形成意识。教师通过讲故事、列举实例的方法,使幼儿认识到不讲衛生的危害,在日积月累的教导中,逐步形成良好的卫生意识并指导自己的行动。指导幼儿形成一定的卫生意识,还需把卫生知识和操作要领向幼儿详细讲解,使幼儿充分了解刷牙步骤和洗脸洗澡的要求,注意个人卫生,为以后的发展做铺垫。
2.示范。示范包含教师示范和同伴示范。第一,教师示范是根据幼儿喜好模仿的特点而实施,教师一边讲解动作,一边指导幼儿模仿,讲解与示范相结合能有效提高幼儿的卫生能力。教师除了在课堂进行有效示范之外,还要注意课堂之外的日常接触,注意行为习惯的规范,时刻为幼儿做出典范和表率。教师除了要教导幼儿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还需要严于律己。比如指甲及时剪、饭前洗手、饭后漱口、穿着整洁等。公共卫生方面,教师要做到不随地吐痰、不乱丢果皮纸屑、看到垃圾及时捡起等。教师要以身作则,在幼儿潜意识中种下养成良好卫生习惯的种子,并逐步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其次是同伴示范。教师在班级中选举一个小老师,也就是班长,这个幼儿在卫生方面做得比较好,可以给大家做出示范。这个小班长也可以通过游戏活动轮流选举,激发幼儿模仿的欲望,逐步改善幼儿群体的卫生习惯。
3.训练。在每个不同的阶段进行有针对性的训练,这既可以使幼儿巩固卫生习惯、牢牢掌握卫生要求,又可以预防疾病。
4.调控。在训练巩固的基础上内化卫生行为意识,外化卫生行为习惯。
5.纠正。教师与同伴帮助卫生习惯出现问题的幼儿进行纠正,及时指出其错误。
六、结语
总之,农村留守幼儿的卫生习惯问题有待解决,且任务沉重。因此,今后还需不断深入探究有关留守幼儿卫生习惯问题的解决方法,以提出更加科学的措施,促进儿童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