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低年级儿童诗校本课程的设计策略

2020-05-15靳庆华

辽宁教育·教研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儿童诗设计策略校本课程

靳庆华

摘要:儿童诗高度契合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但受制于教师课程开发经验,导致儿童诗校本课程目标不明、选材不准、体例混乱等问题。教师在设计小学低年级儿童诗校本课程时,应基于全局视野的顶层设计,从课程价值、目标确立、材料选择、主题设置、结构梳理、实施路径、管理策略、评价路径等方面进行综合设计,以增强课程操作的适切性。

关键词:小学低年级;儿童诗;校本课程;设计策略

小学生的身心发展还不成熟,其理解能力非常有限,他们更喜爱那些短小别致的阅读材料。儿童诗具有篇幅短小、内容浅显易懂、情感深刻等特点,它不仅有优美的语言,还有婉转的韵味,是学生思想启蒙教育的重要材料。儿童诗教学既能提高学生的文字赏析能力和语言运用能力,又能丰富其情感,给学生以美的享受。教材中,儿童诗所占的比例较少,种类单一,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因此,各学校可以根据本校学生的特点,设置合理的诗歌教学目标,进行儿童诗校本课程开发,引导学生在儿童诗校本课程中研读赏析一些优秀的诗作,提高学生的审美水平,给学生深刻的情感启迪。

一、开设儿童诗校本课程的必要性

(一)传承中华文化的需要

中国诗歌是中华传统文化中的重要内容之一,中华文化的传承离不开诗歌教学。诗歌是人们情感表达和精神寄托的重要载体,蕴含着丰富的人文情感,是中华民族的艺术瑰宝。诗性的人生、诗意的生活在古人的诗词歌赋中体现得淋漓尽致。学校对低年级学生进行诗歌教学,可以借助儿童诗把文化的内涵表达出来,非常有助于儿童的全面发展与中华文化的传承与弘扬。

(二)课程改革的需要

课程改革要求学校根据地方特色和学校传统办学优势开发特色课程,满足学生多元化发展的需求。儿童诗课程的开发是对传统课程的补充和发展,有助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增强学生对诗歌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和审美情趣;还可以体现学校的办学品味和教育宗旨,能够提升学校的整体办学水平,打造品牌教育。

(三)学生全面发展的需要

开发儿童诗校本课程可以丰富学生的学习内容,加强学生课外知识的学习与积累,开发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使学生的学习生活多一些诗情画意,增进其对自然、社会和人生的思考和认识,引领其在儿童诗的熏陶下塑造自我、成就自我、全面发展,初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二、编制儿童诗校本教材的原则

儿童诗作为诗歌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较好地适应了儿童的身心发展特点,拓展了儿童的学习空间,为低年级教学活动注入了活力。基于上述认知,部分学校在校本课程研发的过程中,将儿童诗引入其中,形成难易有序、覆盖全面的低年级儿童诗校本课程,较好地满足了儿童诗教学的客观要求;但教师受制于校本教材编制经验,导致低年级儿童诗教材编制目标不明确、选材不合理、体例混乱等问题,无法真正满足实际的教学实践要求。因此,笔者结合儿童诗校本课程实施的经验,对低年级儿童诗校本教材编制目标、选材与体例进行全面梳理,以期为后续儿童诗教学活动的开展提供理论参考。

(一)目标的确定

儿童诗校本教材编制需要着眼于学生的学情,将学校的办学宗旨融入其中,实现特色教育资源的开发,促进学生学习习惯的养成及文学能力的增强。在这一过程中,教师必须强化教材编制目标的设计,形成系统性的认知与可行性的操作方案,为低年级儿童诗校本教材编制工作的进行提供方向性的指导。教师需要明确教材编制目标,以现代教育观、课程观为指导,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深度挖掘教学资源,厚植低年级儿童诗教学优势;还需要突出学习兴趣的引领作用,切实保证低年级学生对儿童诗的接受程度,使教材内容既能够与学生学习的实际需求相结合,又能满足不同年龄段学生对儿童诗的学习要求。同时,教师要激发低年级学生参与学习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促进其全面健康成长。教师还要坚持科学的编写导向,明确校本课程的适用范围及教学方向,将低年级教学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及情感目标融入校本教材编制之中。我校在校本课程编制的过程中,选择《奶奶家的丝瓜》一诗:

顺着墙根,攀着廊檐。

总在不经意的时候爬满整个秋天。

与丝瓜最亲的,莫过于奶奶的手。

而丝瓜的纹络,也悄悄爬上了她的额头。

这首儿童诗构思巧妙、角度独特,文字之中充满了童真童趣,既有生活情趣,又将尊老爱幼的感情得以深化。这首诗实现了知识目标、技能目标及情感目标的有效衔接,充分体现了低年级儿童诗校本课程教学活动的基本诉求。

(二)材料的选择

教师要以校本课程教材编制目标为主要指导,将校本教材编制选材纳入到低年级教学的知识目标、技能目标以及情感目标的整体框架之下。同时,教师要综合考量低年级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统筹考量学情,在学校办学宗旨的引导下,实现低年级儿童诗校本教材的科学选择,确定儿童诗的题材与内容。如《别人家的小孩》一诗:

妈妈,在您的口中,

住着一个别人家的小孩。

她练琴不倦,

拿奖拿到手发软;

她奥数天才,

没有难题解不开。

她乖巧可爱,

从不给您添麻烦。

哈哈,妈妈,

告诉您一个秘密,

在我的心里,

也住着一位别人家的妈妈。

她酷爱锻炼,

總保持完美身材;

她厨艺精湛,

常烧出精美小菜;

她人意善解,

从不絮叨和唠烦。

其实,我俩都很平凡,

但我们依然,

是彼此的最爱。

让我们多一些忍耐,

用浓浓的爱,

将小小的缺点冲淡。

这首诗之所以能够进入到校本教材,与其内容及思想情感有着最直接的关联,作者选择了一个较为新颖的写作角度,从生活小事出发,形象地描述妈妈心中的好孩子和孩子心目中的好妈妈,突出了儿童诗的立意。儿童诗将孩子心中最真实的情感表达出来,既是对父母诉求的理解,又是对父母的一种启发,实现了父母与子女之间的相互交流,这对家庭关系的和谐有着一定的积极作用。

(三)编制的体例

为了确保低年级儿童诗校本教材的教学价值,教师在教材体例设置的过程中需要从整体结构与编写体例两个层面入手,切实保证低年级儿童诗校本教材编制的有效性和科学性。

在儿童诗校本教材总体结构设置过程中,教师需要对书名、整体顺序进行梳理。在书名编制阶段,要以儿童诗校本课程开展的效果和意义确定诗意的书名,通过对书名的合理选择,强化儿童诗校本教材对学生的吸引力;总体顺序确定过程中,要保证校本教材有前言、目录、正文以及附录等基本框架,尤其在前言书写的过程中,教师要将低年级儿童诗课程开发的目标、方法以及编写人员情况进行必要说明;在正文部分,教师则需要根据实际学情,设置具有针对性的学习任务,确保教学质量。同时,为了保证低年级儿童诗校本教材编制的系统性,教材需要按照章节结构,突出层次,选择不同主题,避免主题重复,通过这种编制体例安排强化编制的有效性与科学性,使其符合实际的教学需求。除此之外,还要统一儿童诗的编排格式,使得格式符合低年级学生的审美。我校在低年级儿童诗校本教材编制体例确定的过程中,初步确定了包容篇与渴望篇,围绕着不同的主题,选择合理的儿童诗。在渴望篇,选用《心事晾衣架》一诗:

每个人的内心深处,

都藏着一个小小的心事。

我们都千方百计地把它隐藏在,

那从未有人到达的地方,

除了自己。

那小小的心事啊,

就像一件湿透的衣服,

穿在身上,

沉重万分,

压的人喘不过气。

那小小的心事啊,

就像一个脚镣,

无形地将我们禁锢,

让我们的心,

也变得不堪一击,

狭小封闭。

我多么希望,

有一个心事晾衣架。

每个人,

都把那湿透的外套脱下,

将它晾干。

让心灵走出阴霾,

让大自然,

也能倾听你发自内心的呼唤。

那时,

你会发现,

原来自己,

是那样的可爱。

这首诗通过朴实的语言将孩子的渴望进行直观表达。低年级儿童诗校本教材编制工作的有序开展,需要明确的编制目标,并以此为核心,进行科学选材与设计体例,稳步构建具有地方特色的儿童诗校本教材机制。

三、设计儿童诗校本课程的过程

(一)课程研发阶段

儿童诗校本课程的设计必须考虑低年级儿童的心理特征和学习特点,学校应先制定一份科学的儿童诗校本课程标准,合理安排教学课程,设置教学课时,同时有意识地培养一支优秀的诗歌教学师资队伍,编写一套符合低年级儿童发展需求的优秀诗歌教材。

学校还要创建诗歌创作和朗诵社团,鼓励学生在课堂学习之余也能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进一步提高诗歌学习兴趣。教师可以选择一些名家诗作和优秀的儿童诗作,诗歌种类要丰富多样,语言风格要简洁明快,促进学生的个性化发展。教师也可以在学校网站及班级管理群展示儿童诗教学资源,确定各年级学生对儿童诗的价值取向,围绕导语激励、学习主题、赏析板块、拓展实踐等方面进行编制儿童诗校本教材。

(二)课程实施阶段

1.经典诵读,感受诗韵

诗歌是抒情的重要工具,饱满丰厚的情感都蕴藏在语言、韵律和节奏之中。通过诗歌诵读,低年级儿童更容易理解诗歌中的思想感情,潜移默化地接受优秀艺术文化的熏陶。因此,教师在儿童诗校本课程的教学过程中必须加强对学生诗歌朗诵的指导,引导学生在朗诵的过程中感受诗歌的音乐美,理解诗作中的思想情感,带着饱满的感情去诵读诗作。以《妹妹,我想对你说》一诗为例,每小节以“妹妹,我想对你说”开头,叙事与抒情结合,内韵与外韵兼具,具有很强的音乐性与抒情性。教师可以先引导学生自己诵读;接着,给学生示范诵读,让学生感受教师在诵读过程中的节奏变化、声音语调,指导学生体会诗歌中的情感,注意强调和停顿部分,把诗歌中优美的韵律表现出来。最后一小节是全诗情感的高潮部分,教师应引导学生带着饱满的感情把这部分内容生动地诵读出来。

2.讨论交流,体会诗境

读诗其实是读者和诗人情感交流的过程,每个人思考问题的方式都有所差异,让儿童共同交流学习体会可以促使生生之间互相学习,共同进步,提高学习效率。《梦里水乡》这首诗的意境十分优美,诗作中蕴含的感情也比较细腻丰富,对于低年级儿童来说深入理解起来会有些难度。因此,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多次诵读,并把学生分成若干小组,小组成员之间一起欣赏这首诗的意境,分析其中蕴含的情感,从多个角度剖析这首诗的魅力所在。“渔火”“河埠”“莲花”“菱角”等意象营造出一种非常朦胧的意境,教师要指导学生深入体会这些意境在全诗情感营造中的作用,引导学生更深刻的体会诗歌的情感。

3.发挥想象,即兴创作

低年级儿童的思维活跃,教师加以正确的引导,他们也能创作出很多优美的诗歌。儿童诗校本课程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欣赏能力,还可以培养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提高其综合素质。《奶奶家的丝瓜》一诗以我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丝瓜为写作对象,“丝瓜”与“奶奶”联系在一起,言语生动简洁,想象丰富,寥寥数语便表达了对奶奶的感情。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以日常生活中一些物品为写作对象,仿照这首诗创作有自己风格特色的诗篇。

(三)课程评价阶段

儿童诗校本课程规划需要基于全局视野的系统思维顶层设计。学校要从课程的设置、结构、实施、管理等方面进行思考和安排,增强课程操作的切适性。课程规划要坚定儿童立场、教师立场、课程立场。因此,对课程的评价不仅要从系统性、整合思维考量课程的设计与实践,还要从课程的切适性考量课程的适应力,考量教师和学生的发展水平,考量学校文化和社会影响的效度。

综上所述,儿童诗校本课程的开设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不仅有利于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还有利于学校品牌教育的创建。学校要重视儿童诗校本课程的开发,要为课程的建设培养一支优秀的教师团队。教师要结合学生的兴趣进行教学设计,引导学生爱上读诗,培养其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学生创作出属于自己个性的诗歌作品,为其以后的语文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刘莉.用儿童诗引领盲生认识世界[J].现代特殊教育,2016(1).

(责任编辑:孙丽英)

猜你喜欢

儿童诗设计策略校本课程
教案《创作儿童诗》
长了翅膀的儿童诗
赣鄱生态水产品包装设计策略研究
培养有民族文化根基的现代中国人
浅议郊野公园对城市宜居性提升的设计策略
设计策略决定企业品牌形象
大连智慧旅游平台UI浪漫设计研究
新疆高职院校少数民族汉语教学的课程设计及开发研究
高中学校“三心素养特色德育”实施策略研究
儿童诗的情感表述与情境创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