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临床护理路径应用于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对其住院时间的影响
2020-05-15安梦溪
安梦溪
【摘要】目的:对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并分析其对患者住院时间的影响。方法:选取2017年9月-2019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68例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将其分为两组。对照组34例,采取常规护理;观察组34例,应用临床护理路径。结果: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对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缩短其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应用效果良好。
【关键词】重症颅脑损伤;ICU;临床护理路径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2095-6851(2020)05-194-01
ICU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病情危重,各项指标变化迅速 ,护理风险较高,因此,在护理时,应格外注重各项护理细节的管理[1]。常规护理模式主要为被动执行医嘱,极易出现护理遗漏、差错,且对细节重视程度不足。临床护理路径是一种新型的护理模式,强调明确划分护理职责,落实到位,充分尊重患者感受及个体化需求,为患者提供细致化、全面化透明化护理,提高治疗效果[2]。为提高临床护理质量,本文将对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并分析其对患者住院时间的影响,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7年9月-2019年8月,在我院治疗的68例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两组。观察组34例,男:女患者比例为21:13例,年龄32~83岁,平均(47.59±9.53)岁。对照组34例,男:女患者比例为20:14例,年龄31~82岁,平均(48.09±10.65)歲。
1.2 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取常规护理,包括环境管理、病情监测、用药护理及不良反应处理等。在此基础上,观察组患者应用临床路径护理,路径表由相关科室的沟通、交流后共同制定,确保其符合患者的护理需求,具体实施:(1)入住 ICU 第1d:评估患者的GGS 评分,对于低于8分的患者,应进行降颅内压、备血、吸氧等处理;对于9~12分的患者,应进行CT 检查,确定皮下层有无出血点或淤血;(2)入住 ICU第2~3d:对患者生命指标进行严密监测,包括心率、呼吸频率、血压等;测量患者体温,使其维持在36.2~37.9 ℃;如果体温过低或过高,则应使用冬眠合剂,并进行辅助治疗,使用冰帽,保护脑组织;(3)入住 ICU第4~5d:对患者进行眼部、口腔护理;对长期昏迷、鼻饲患者,使用2%~3%硼酸进行口腔护理,预防口腔感染;做好口腔卫生,保持口腔湿润;对眼睑无法闭合患者,应涂抹红霉素眼膏,使用凡士林纱布;(4)入住 ICU第6~7d:定时为患者翻身、叩背,预防压疮及肺部感染;(5)入住 ICU第8d及以后:给予患者肠内营养支持,根据患者的营养状况留置胃管,使用短肽型肠内营养液,剂量500~1 000 mL,持续均匀泵入。
1.3 评价标准[3]
对比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
1.4 统计学方法
利用SPSS21.0软件包处理,计量资料采用(x±s)表示,给予t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见表1。
3 讨论
近年来,随着医疗及护理理念的转变,各种先进的护理模式也不断出现,临床护理路径就是一种融合了现代医疗及服务理念的新型护理模式,可更好的满足患者护理需求,应用价值较高。在常规护理模式下,各项护理服务开展较为被动,且盲目性、随意性较强,对护理人员经验依赖性较大,极易出现护理差错[4]。而临床路径模式则是以时间为横坐标,以各项护理措施为纵坐标,对各项护理措施进行规范,有利于实现临床护理的规范化、标准化、制度化。以往有报道显示,对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疾病知识知晓率、护理满意率明显提升[5]。
在本次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住院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住院费用低于对照组(P<0.05),提示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缩短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医疗成本,减轻患者经济负担,是一种可靠的护理方案。与其他患者相比,ICU 重症颅脑损伤患者病情相对严重,且病情变化快,治疗成本高,各项生命体征指标变化不易掌握。在诊疗过程中,若不能及时提供患者有效的护理,则会导致护理无效化,甚至可能因护理不当诱发严重的并发症,导致患者死亡[6]。因此,护理方案的有效性以及各项护理措施执行的正确性,直接影响其治疗效果。为避免护理衔接不当,最大限度的给予患者合理、有效的护理干预,必须确保护理路径符合患者需求,具有实用性及可行性,并严格按照路径表执行,提高护理质量。
综上所述,对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应用临床护理路径可缩短其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应用效果良好。
参考文献:
[1] 任悦.持续性人文关怀联合优质护理在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中的应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9,26(22):241-243.
[2] 林亚莉.基于“生物-心理-社会”一体化护理模式在ICU收治的重型颅脑损伤机械通气患者护理中的应用[J].中外医学研究,2019,17(17):117-119.
[3] 赵余芳,朱蓓蕾,叶茫茫.基于奥马哈系统对ICU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康复护理效果分析[J].中国医院统计,2018,25(06):467-469.
[4] 高霞.优质护理对ICU颅脑损伤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术后恢复效果影响分析[J].糖尿病新世界,2018,21(24):134-135.
[5] 辜茜娟,胡小梅,卢致辉.临床护理路径在ICU重症颅脑损伤患者护理中的应用分析[J].基层医学论坛,2018,22(35):5059-5060.
[6] 何笛,何培红,姬艳芳.协同护理模式联合FMEA理论在ICU重度颅脑损伤患者术后的应用[J].河南医学研究,2018,27(19):3642-364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