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职业教育中民族文化传承创新路径探索
2020-05-15潘永滨陈洪升姜克安罗孔燕孔育生
潘永滨 陈洪升 姜克安 罗孔燕 孔育生
摘 要:在教育过程中促进少数民族文化得到有效的保护、传承与创新,是民族地区高等职业教育院校的一项重要使命。受制于各类主客观因素,民族地区的高等职业教育水平明显落后于其他地区,其在服务当地特色优势民族产业、促进民族文化和民族传统工艺传承和创新方面的重要价值未能得到充分发挥,因此有必要对民族地区高等职业教育传承创新民族文化的路径进行探讨,以此促进当地经济社会发展。为此,本文主要结合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的相关探索实践,探讨高等职业教育中民族文化传承创新路径,希望能够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关键词:高等职业教育;民族文化;传承创新路径
费孝通先生指出,中华民族多元一体。在新时代,继承和弘扬民族文化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民族文化是中华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继承和发扬各民族文化中的优良传统和优秀文化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狭义的民族文化大多是指少数民族文化,具体而言,是指少数民族在长期生产生活历程之中所创造的具备本民族特色的物质文化成果和精神文化成果之总和,主要包括其人文风俗、传统节日、制度成果、生产生活方式等多样丰富的内容。对于民族地区高等职业教育学校而言,一方面是培养本地区学生(尤其是少数民族学生)成为具备良好综合素质的应用型人才,促使这些人才为民族地区经济社会发展做出贡献,另一方面也承担着文化传承和发扬的重任。为有效达成这一目标,高等职业院校必须从民族地區的实际情况出发,在开展职业教育的过程中同步传承创新民族地区特色文化,使学生成为民族文化的弘扬者与创新者。
一、在高等职业教育中传承创新民族文化的重要价值
(一)提升文化自信,推动民族地区文化繁荣
一方面,传承和发扬民族文化,会提升广大学生的民族认同感和自信心,让同学们了解本民族文化中蕴含的优良传统和优秀民风,认识到中华民族文化的绚丽多姿、丰富多彩,从而建立深厚的文化自信,更加爱家爱国,更具有归属感和认同感。作为高等院校,要重视挖掘富有地方特色的民族文化资源,加强文化建设,为广大学生创造丰厚的文化育人环境,让学生有更为全面健康的成长。在民族地区高等职业教育中传承创新民族文化,正是此方面的重要表现[2]。另一方面,在传承和创新民族文化的过程之中,民族地区的文化将呈现繁荣态势,更能满足当地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让广大人民有更好的获得感。与此同时,学生的文化主体意识与文化创新意识也将进一步增强,他们将成为民族地区文化获得进一步发展的重要力量。
(二)培育文化人才,促进民族地区经济发展
当今时代,文化产业已经成为许多地区的重要支柱产业,在供给侧结构改革中具有可持续发展性,发展民族文化产业成为我国文化产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特别是黔南地区具有得天独厚的民族文化资源和优美独特的自然环境资源,发展民族文化产业,实现民族文化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仅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要,也能实现民族共同富裕、共赴小康之路。通过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同步开展民族文化教育,培育文化创新人才,民族地区高等职业院校能够有效地增进学生对于本民族文化的了解,增强学生的民族文化认同与民族文化自信,主动承担起传承创新民族文化的责任,成为推动民族地区发展的有生力量[1]。当今社会,人才资源已是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第一推动力,因此,在高等职业教育中促使学生认识和掌握民族文化,有利于促进民族地区经济水平提升。
(三)促进文化交流,维护民族地区和谐稳定
伴随经济社会发展程度提升及文化繁荣程度提高,民族地区的社会和谐性与稳定性也将得到显著增强。在高等职业教育中同步开展传承与创新民族文化的活动,与民族团结政策相一致,有利于凝聚民族地区的各方力量,推进民族地区各项建设工作实现有效展开。就黔南民族职业技术学院而言,其所在的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居住着布依、苗、汉、水、侗、瑶、回、彝、壮、土家、仡佬等多个民族,民族文化的传承和发扬教育,有利于学生了解不同民族文化的魅力,不仅能够继承和发扬本民族的文化,还能够了解其他民族的文化,体会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丰富多彩,他们不仅成为文化传承和发扬的主体,也是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通过高等职业教育传承创新民族文化,能够让多元文化交流融合,增强民族凝聚力,促进民族团结,维护民族地区和谐稳定。
二、在高等职业教育中传承创新民族文化的有效路径
(一)实现民族文化与课程教学两者间深度融合
课程教学是民族地区高等职业教育的主要方式,因此,要想切实通过高等职业教育传承创新民族文化,就必须实现民族文化与课程教学的紧密结合,重视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深化学生对于民族文化内涵的理解和认知[3]。课程设置、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应该从民族文化视域出发,重新构架教学内容,找准促进地方经济发展、富有地方民族文化特色的文化产业,构建富有民族特色的专业学科,促经济发展,促文化繁荣。
黔南职院应结合黔南特点,利用黔南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和人文优势,开设茶旅专业,一方面黔南毛尖茶制茶工艺是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方面茶文化在中国具有悠久的传承,同时,黔南位于茶马古道的要冲,本地各民族都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茶文化。发掘民族茶文化特色,继承传统制茶工艺,促进毛尖产品优质发展,有效实现了课程教学内容与民族文化之间的深度融合。黔南职院在教育教学过程中,还注重民族文化育人,通过让学生了解、展示浓郁的民族风情、优秀的文化传统,认知在党的领导下民族文化事业的发展,培育家国情怀、民族文化自信。
(二)营造富有民族特色的育人文化氛围
民族地区职业院校不仅是高素质应用型技术人才的培养基地,更是传统文化、民族文化的传承基地;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不仅需要专业的技术技能,更需要丰厚的文化底蕴、浓厚的家国情怀。文化育人更能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构建健康人格,提升职业素养,文化教育给学生的终身发展提供长久而丰厚的前进动力。黔南职院把思想教育、文化育人贯穿育人全过程,更加注重民族文化继承和民族技艺传承。学院建设了都匀毛尖茶大师茶艺工作室、非遗文化传承陈列室等,展示茶艺魅力,展现民族文化丰厚内蕴。在非遗展室,有水族的马尾绣,布依族的蜡染,苗族的银饰,多彩多姿的民族服装。欣赏茶艺,你能体会古人饮茶的高风古韵,你能聆听茶禅一味的文化传承;欣赏民族技艺,你能感受先民的伟大创造、聪明智慧,还有他们对自然的深深敬畏。
(三)开展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主题实践活动
民族文化不是静止的,而是活生生的贯穿于人们的日常生活中的,经过千百年的沉淀积累,它已经深深扎根于生活的每个细节。别样的服饰,绚丽的图案,独特的建筑,繁复的工艺,优美的歌曲,多彩的节日,吃穿住行,都有浓郁的民族风情体现。黔南州拥有三十多个民族,拥有丰厚的民族文化积淀,设计开展丰富多样的特色民族文化主题实践活动,是传承创新民族文化最为行之有效的方式。为此,民族地区高等职业院校应结合本地区民族文化特征和学生特征,科学设计主题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民族文化魅力,在活动中展现民族文化风采。黔南职院应结合地域民族特色,开展丰富多彩的节日活动,既能傳承民族传统,也能提高学生的职业素养。例如,我院应根据本地区一些有特色的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舞蹈开展一些活动进课堂,像惠水布依族好花红歌舞、独山布依族花灯、三都苗族跺月亮等舞蹈进课堂、毛南族、瑶族等少数民族的传统体育活动进课堂,积极组织学生参与、师生互动,共同传承好民族地区丰富多彩的优秀传统文化。
(四)搭建民族文化主题学习交流网络平台
信息化时代,民族地区高等职业院校可以搭建民族文化主题学习交流网络平台,我院在这一平台上整合我州各种民族文化主题学习资源,推动各族学生利用课余时间主动了解学习民族文化。通过这一平台学习丰富多彩的民族文化,以此拓展民族文化传承创新的空间,让学生广泛接触本地区特色民族文化。学院在2019年成功创建省优质高职院校和3A级研学景区,今年又有新的目标追求,力争建设成为国家优质校,我们在3A级研学景区完善之后,把申报4A级相关工作做好,力争成为中国2968所高校里唯一一个4A级校园景区。今年学院党委还将着力打造六张“文化育人”品牌:1、传统文化滋养育人;2、民族文化和谐育人;3、红色文化信仰育人;4、生态文化山水育人;5、军旅文化纪律育人;6、典型事迹引导育人。我们将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贯彻“为党育人,为国育才”的初心和使命。
总之,基于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同步进行民族文化传承创新对于促进民族地区经济水平提升、推动民族地区文化实现繁荣、维护民族地区社会和谐稳定三方面的重要作用,民族地区高等职业院校应提高思想认识,积极主动探索在职业教育过程中同步传承创新民族文化的路径。为此,民族地区高等职业院校应重视实现民族文化与课程教学两者间深度融合、构建民族文化学习交流网络平台、设计开展富有民族文化特色的主题实践活动,从而营造良好的文化育人氛围,以此切实推动学生成为民族文化的继承者、弘扬者与创新者,有效达成“立德树人”这一根本教学目的。
参考文献:
[1]罗金凤.高等职业教育促进跨境民族文化传承创新的探讨[J].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7(3):41-44.
[2]王立强.高职院校培养"民族文化传承与创新"人才探索——以廊坊职业技术学院民族技艺传承(风筝方向)专业为例[J].科技展望,2017(17):328-329.
[3]刘威韵.高职院校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承与创新[J].现代教育,2018(2):48-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