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行为理论视角下移动新闻传播分享化对新闻价值标准的重塑
2020-05-15安淑月
安淑月
摘 要 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人都可以随时随地传播分享新闻,“公民记者”由此产生。作为新闻传播的“二次把关人”,“公民记者”分享新闻时的衡量标准是否与传统新闻价值要素保持一致是个值得探究的问题。研究表明:移动互联网背景下,传统新闻价值要素发生嬗变,如时效性向实时性转变,趣味性地位提高并向娱乐性转变,地理接近性被弱化,情感接近性受到重视;关注度取代知名度成为显著性的衡量标准。同时新衡量指标出现并影响着用户新闻分享,包括共通性、社交性、情境适用性和从众性等。
关键词 移动互联网;新闻传播分享化;新闻价值;理性行为理论
19世纪中后期,西方报刊业逐渐步入商业化,新闻价值理论应运而生,1918年,徐宝璜将新闻价值的概念引入中国,并定义新闻价值为“注意人数多寡和注意程度深浅之问题也”,后来学者又从不同的角度对新闻价值进行定义。在传统媒体居于垄断地位的时代,新闻价值作为记者选择和衡量事实的标准,贯穿于新闻生产与传播的全过程,直接影响着新闻工作者对新闻的取舍和排序以及哪些新闻事实可以进入初级传播渠道。
但是互联网技术和移动智能终端的发展为新闻传播领域带来了巨大变革,传受主体关系被重塑,新闻传播分享化对新闻影响力的扩大效应日益显著,成为传播过程中的关键一环,因此理解是什么让一条新闻能够被成功分享成为研究新闻价值的重点,互联网用户是否也依据传统新闻价值来分享新闻是个值得探究的问题。已有研究提出,新媒体的发展消解着部分传统新闻价值,强化并新生了部分新价值要素[1]。所以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为传统新闻价值要素带来了怎样的冲击,又为新闻价值体系带来了哪些新要素?带着这些问题,笔者展开了关于移动新闻传播分享化对新闻价值标准重塑的调查研究。
1 文献综述与问题提出
新闻价值是19世纪上半叶西方社会报刊商业化的结果,最早对新闻价值进行研究的是李普曼,他认为新闻价值是事变、惊奇、地理上的接近性、个人的影响和冲突,20世纪初新闻价值理论引入中国。综观中外学者对新闻价值的定义主要分为以下几类。一是“标准说”:新闻价值是记者选择和衡量新闻事实的客观标准。二是“关系说”:将新闻价值看作人与新闻事实之间的需求关系。三是“素质说”:指事实能够构成新闻的种种特殊素质的总和,这些素质的共同特征是要能够引起广大受众的兴趣和关注。四是“功能說”:某些新闻事实所具有的在满足收受者需要方面所具有的显在的和潜在的作用。由于定义的不同,西方学者们对于新闻价值应包含的要素也难有统一意见,总体而言他们在主要标准的确定上较一致,主要包括:影响力、接近性、异常性、显要性、及时性、冲突性和趣味性等[2]。徐宝璜是国内第一位对新闻价值做系统全面论述的学者,他提出新闻价值应包括事实重要性、公众关注性、传播及时性和地理接近性,后来邵飘萍将兴趣要素列入其中。长期以来国内学者对新闻价值应包含要素的讨论一直在进行,主流观点认为作为选择报道事实的标准,新闻价值应包含六大要素: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趣味性和真实性;作为事实所包含的引起社会各种人共同兴趣的素质,新闻价值包括五大要素:时新性、重要性、接近性、显著性和趣味性。
新闻分享不是移动互联网时代才有的概念,而是与新闻消费相伴而生,“口耳相传”就是早期最典型的新闻分享行为,但是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新闻分享变得更加快捷高效,成为新闻消费和参与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移动新闻传播的分享化成为近年来学界研究的热点话题之一。综观国内外已有对于新闻传播分享化的研究均集中于社交媒体平台、聚合类新闻网站以及短视频平台。目前国外主要采用实验法和内容分析法,基于使用与满足理论、沉默效应、感知信息效用等探究新闻分享的动机、影响因素等,基于两级传播和信息扩散理论探究新闻分享传播模式。相比于通过网站和邮箱的新闻分享,社交媒体平台的新闻分享影响力更大,夸克等人在研究Twitter中的新闻分享现象时运用实验法发现新闻一旦在Twitter初次传播之后便会开启高速病毒化传播,一天之内达到饱和①。国内对新闻分享的研究一类是以微信和微博两大社交平台为研究对象,开展分享行为和分享效果研究,问卷调查和深度访谈是最常使用的研究方法;另一类是通过理论论证探讨新闻传播分享化的特点、成因、影响,讨论聚合类新闻网站和社交媒体平台的社交传播特点等。
综上所述,目前学界对于新闻价值的研究几乎全部采用理论研究的方法,从传统记者视角出发开展研究,而在移动互联网的时代背景下,受众主体地位日益凸显,新闻分享相比于初级传播对新闻影响力的扩大效应更加显著。同时国内学者对移动新闻传播分享化的研究数量可观,但是研究话题、研究结论的雷同度较高,将其与新闻价值结合进行的研究几乎没有。因此本研究从“公民记者”分享新闻和用户接收新闻分享的角度出发,采用量化研究方法,探究移动互联网时代产生于报刊商业化时期的传统新闻价值理论在新技术的冲击下发生了哪些嬗变?同时一个新闻事实是否有价值不仅取决于传播者对新闻事实的取舍,而且与受众对新闻的选择有着重要关系。因此对新闻价值的考量不应该仅从传播者出发,接收者对新闻的选择也应该被重视。基于此,移动互联网时代,新闻传播分享化对新闻价值的重塑应该包括以下三个方面的内容:
Q1:移动新闻传播分享化背景下,传统新闻价值要素发生了哪些嬗变?
Q2: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分享新闻时的选择标准有什么新特点?
Q3: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依据什么标准阅读他人分享的新闻?
2 理论模型
理性行为理论由美国学者菲什拜因和阿耶兹于1975年提出,是一个用于解释和预测人类行为的理论模型。该理论假设人是理性的,认为态度和主观规范决定人的行为意向,进而带来行为的发生,如图1所示。
由于记者在衡量和取舍新闻事实时所依据的标准主要来源于对该事实素质的分析,所以基于理性行为理论模型,笔者将影响行为发生的态度和主观规范具体界定为对新闻事实的态度认知和与新闻事实相关的主观规范,而不予考虑行为主体的其他因素对行为本身的影响,而且在阅读文献的基础上界定了对新闻事实态度和与新闻事实相关的主观规范的变量指标,修整后的理论模型如图2所示。
3 研究方法与结果
3.1 研究方法
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法,问卷数据分为前测和正式调查两部分,前测收集71份数据,访问部分参与者对于问题设置、语言表述等方面的建议,在此基础上对问卷进行评估修改,并检验了量表信效度和问卷设计的合理性。正式调查通过社交平台以滚雪球方式进行抽样,共回收问卷336份,剔除不符合条件的问卷,最终收回有效问卷320份,有效回收率为95%。运用SPSS软件检验问卷信度和效度,问卷的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89,高于0.8,信度理想,问卷中量表题的Cronbachs Alpha系数为0.962,高于0.9,量表信度非常理想,KMO数值为0.956,效度十分理想。
3.2 研究结果
3.2.1 用户分享新闻时的选择标准在传统新闻价值体系基础上加入新要素本研究采取作为记者选择新闻事实标准的“六要素”新闻价值体系:时效性、重要性、显著性、接近性、趣味性和真实性。在阅读梳理文献的基础上加入移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用户新闻分享新的衡量标准,共确立10个变量,采取五分里克特量表进行调查,详情如表1所示。
传统新闻价值体系依旧在发挥作用,但各要素比重有所变化。总体而言用户在分享新闻时传统新闻价值体系的各项变量指标均值都高于3,说明这些要素依然会是用户选择分享新闻的标准。在均值分布上,真实性最高,其次分别是时效性、接近性、重要性、趣味性,显著性最低。在六大维度内部,按照新闻的定义“新闻时新近发生的事实的报道”,传统意义上的时效性应该是新闻报道了近期发生的事实,但在本次调查中用户对时效性的要求提高,由“新近”向“实时”转变;重要性层面用户更倾向于选择对宏观大局更重要的新闻进行分享;显著性在新闻价值体系中权重有所降低,向关注度转变,用户不再仅仅关注著名的人物、地点等发生的新闻,反而会因为他人对某一事件的关注而进行分享;接近性层面,地理接近性被弱化,情感接近性日益凸显;用户对趣味性的要求更加注重幽默风趣,而不是一味追求猎奇。
在传统新闻价值体系之外,共通性、情境适用性、社交性和主动从众性均会是用户分享新闻时的衡量指标,其中共通性和社交性较为显著,尤其是观念共通、兴趣共通与强关系传播三大指标题项均值仅次于传统新闻价值体系中的真实性和实时性。人群性主要分为主动地从众和被动的规范性压力,根据理性行为理论,人群性属于主观规范范畴,会对分享行为产生影响,但是调查显示人群性对新闻分享行为的促进作用不显著,被动性的规范性压力反而不利于分享行为的发生,因此这里将被动性的规范性壓力从人群性中去除,将人群性改为从众性。
总之,根据变量值对10个变量进行排序,依次为真实性、共通性、时效性、社交性、接近性、重要性、情境适用性、趣味性、从众性和显著性。
3.2.2 用户接收他人分享的新闻时,接近性和共通性是主要衡量指标
对数据分析发现,共通性是用户在接收他人分享的新闻时最显著的衡量指标,其次为接近性、趣味性和社交性。从具体的指标题项来看,兴趣共通、专业共通、观念共通、猎奇性以及强关系传播是用户接收他人分享新闻的最高频原因。与用户分享新闻的衡量标准相比,二者的共同之处在于共通性对于新闻分享的传收都具有显著促进作用,情境适用性、显著性和人群性对新闻分享过程传收的促进作用不显著,二者最大的不同在于用户在接收他人分享的新闻时会忽视对新闻真实性的考量,接近性层面更加重视利益相关性,趣味性层面更加关注猎奇性新闻。
总之,根据变量累计百分比对10个变量进行排序,依次为共通性、接近性、趣味性、社交性、时效性、重要性、人群性、情境适用性、显著性和真实性。
4 结论与讨论
通过数据分析可以发现,共通性、时效性、社交性和接近性是用户在选择分享新闻和浏览他人分享的新闻时均较为关键的衡量指标。具体而言,兴趣、情感、个人利益以及社交互动是新闻分享过程传收两个环节中对用户影响最大的因素。下面从传统新闻价值体系嬗变、新闻分享标准新特点、接收新闻分享的选择标准三个方面对本研究进行总结。
从传统新闻价值体系嬗变来看,用户对时效性要求提高,移动互联网的发展使得时效性成为新闻事实的内在素质,而不再是附加条件,随之而来的是用户对时效性的要求向全时性转变;地理接近性在新媒体技术的渠道下被淡化,情感接近性得到凸显,人们对新闻的传收不再受地理空间的限制,更青睐于与自己情感共通的新闻;关注度代替知名度成为衡量显著性的指标,社交媒体时代,普通大众被媒体曝光的门槛降低,概率增大,所以报道对象高知名度对读者吸引力降低,用户的关注度成为衡量新闻事实显著性的量化指标;趣味性向娱乐性转变,用户更加注重愉悦体验,趣味性是指使人愉快,感到值得品味,而与之相关联的概念“娱乐性”是指使人感到快乐,本次调查显示娱乐新闻是用户分享的高频新闻类型,用户在分享新闻和接收他人分享的新闻时更加注重搞笑幽默、新奇的新闻内容,这表明用户追求的趣味性正在向娱乐性转变。
从用户分享新闻的新选择标准来看,共通性、情境适用性、社交性和主动从众性是用户分享新闻时的新衡量指标。移动互联网时代用户分享新闻更加注重兴趣导向和价值观导向,新闻传播者、传播渠道、传播量的增加使得受众在新闻消费时有了更多选择,所以他们更倾向于选择自己感兴趣或者与自己价值观相符和内容。社交媒体的发展使得人际传播由线下扩展到线上,在新闻流通过程中的重要性也得以提升,关系越密切,双方信任互惠程度越高,越可能产生利他意愿,将新闻信息分享给他人,所以关系导向在新闻分享过程中更加显著。
从用户接收他人分享新闻的衡量标准来看,共通性、接近性、趣味性和社交性是用户选择频率最高的四个衡量指标。与分享新闻的选择标准一致之处在于兴趣导向、价值观导向和关系导向依然是三大显著因素,不同之处在于用户浏览他人分享的新闻时更加关注猎奇性而忽视了真实性,所以在新闻分享日益成为新闻流通过程中重要一环的过程中,“假新闻”更加容易呈现病毒式传播,危害新闻生态和舆论稳定。
注释
①Kwak.H&Lee,C&Park,H& Moon,S.What is Twitter,a social network or a newsmedia?In 1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orld Wide Web. New York,2010.NY:ACM. doi:10.1145/1772690.177275。
参考文献
[1]刘扬.网络时代新闻价值再思考[J].青年记者,2017(4):21-22.
[2]徐耀魁:西方新闻理论评析[M].北京:新华出版社,1998(1):1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