环境事件中微博话题的传播特征研究
2020-05-15孙啟分
孙啟分
摘 要 探讨环境事件在微博话题的讨论情况,可以为相关部门制定网络舆论引导策略提供参考。研究通过泉港通报碳九泄漏处理情况#的分析,发现环境公共事件的微博话题传播中,其传播主体主要是普通公众,传播内容主要是偏负面情绪和反对态度,微博话题舆论的爆发可以倒逼政府方面发声和采取行动。
关键词 碳九泄漏;环境事件;微博话题
党的十九大提出,建设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千年大计。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各类环境污染导致的环境公共事件屡屡发生。由于环境事件的公共性[1]和危害程度的不确定[2],环境事件往往会借助日益发达的信息技术快速传播和发酵,引起社会公众的普遍关注,从而放大污染事件的危害,引起不必要的公众心理恐慌和社会秩序混乱[3]。
话题是微博中最重要的一种兴趣主页,微博用户可以进入话题发表微博参与讨论①。微博话题在关于环境公共事件讨论中能够更快地将网民聚集起来,提高事件的关注度。其造成的社会负效伴随着社会正效应而存在,话题传播如果不能得到有效控制和引导,会对社会造成不同程度的伤害[4]。
总的来看,环境公共事件的危害性以及微博话题舆论的影响都受到了学者的关注,但目前还没有研究将二者结合起来,考察环境事件在微博话题讨论中的传播特征。
因此,本研究以最近一年时间范围内造成较大环境污染、引发巨大舆论反响的泉州碳九泄漏事件为例,聚焦事件在微博话题的讨论情况,并试图回答如下问题:
1)环境事件中参与微博话题讨论的主体情况如何?
2)微博话题中有关环境事件讨论的内容有什么样的特征?
3)微博话题讨论对环境事件本身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1 事件经过与研究设计
1.1 事件经过
2018年11月4日凌晨,福建东港石油化工实业有限公司船舶与码头连接软管处发生泄漏,共造成6.97吨碳九泄漏(后通报认定实际泄漏量为69.1吨)。
此后三天当地环保局多次通报,称空气和海水水质标准正常,但网民和自媒体表示当地有居民因“接触刺激性氣体后身体不适”入院②。舆论开始发酵。
11月8日《人民日报》等媒体关注该事件,推动舆论迅速聚焦此事。舆论压力下,泉港区政府和福建省相关部门先后介入,但通报内容和此前出现矛盾,再次引发舆论质疑。
9日,福建省生态公共厅组织专家针对公众关注焦点集中予以解释。尽管专家表明此次事故泄漏为“裂解碳九化学品泄漏”,短时间接触对人体一般伤害不大③。不过当地居民仍在很长一段时间内“谈碳九色变”,并且,与污染相比,此次事件中政府瞒报所导致的公信力降低、社会不安加剧,实则对社会的不良影响更大。
1.2 研究设计
1.2.1 样本选取
本研究以11月4日事件发生及之后一周与本事件相关的微博话题内容为分析对象,在总共45个相关话题中选取#泉港通报碳九泄漏处理情况#话题为主要研究对象。话题的选取基于以下考虑:
1)45个相关话题中,本话题的讨论热度以阅读量4 400万、评论量7.6万居首。
2)本研究初步分析发现,在11月8日《人民日报》介入报道前,相关微博内容寥寥,而在11月8日政府发布通报后,舆论一度达到峰值,因此本话题下的微博讨论更具代表性。
借助网络爬虫工具抓取11月4日—11日涉及该话题的微博4 176条,并随机抽样101条确定为最终分析样本。
1.2.2 类目构建与说明
研究从传播主体、传播内容和传播效果三个维度,设计了5个一级指标、16个二级指标对样本逐一编码,进一步分析其具体特征,类目如下:
1)微博主体:即发布微博信息的主体。本研究中,我们对微博进行观察后得到以下五类微博主体:政府机构、新闻媒体、公众(普通用户和一般认证用户)和专家(经过认证的且对本次碳九泄漏事件有一定的话语权,或者相关研究员与学者)。
2)博文态度:微博主体对“碳九泄漏事件”所表达的态度,分为支持态度、中立态度、反对态度。如博文“将近七吨的泄漏一个晚上就处理好了,政府碳九吸多了吧”,表现出对政府通报内容的质疑被认定为持反对态度。
3)内容形式:即微博内容的呈现方式,本次研究希望对微博内容形式的分析来看网民参与话题讨论的方式,从而将内容形式分为原创、转载未发表评论、转载基础上评论。
4)信息来源:指的是微博所携带的事件有关信息的出处,将微博内容的信息来源分为政府机关、媒体报道、网络(包括自媒体推文和网民言论)三类。
5)舆论影响力:点赞数、评论数、转发数。
2 研究发现
2.1 传播主体
环境事件中参与微博话题讨论的主体是普通用户,他们对事件的关注大多受情绪框架影响,以转发和评论的方式参与到话题讨论中。
2.1.1 公众以情绪框架建构认知
101个样本中,全部主体身份为普通用户,其中保持中立态度的仅占16%,可见微博话题讨论越来越情绪化和感性化。公众带着强烈的情绪框架参与讨论,使得能够引起情绪共鸣的言论能够快速传播。例如微博用户@海盐味奶糖呀,其11月8日的一条文本为“一群畜生,撤热搜,各大媒体睁眼说瞎话”的微博,共引发3万余次转发和4 000多次评论。该博主只有271位粉丝,但在特殊时期凭借情绪性言论获得较大流量。
2.1.2 转发评论参与讨论,大部分网民仍围观
101个样本中,87%的讨论是在转发他人内容的基础上进行的, 原创内容仅13%。可见微博话题中的成员并不是孤立存在的,他们共同围绕在“有价值”的中心周围,通过转发评论参与到事件讨论中去。就整个话题情况来看,#泉港通报碳九泄漏处理情况#阅读量高达4 400万,但评论量只有7.6万,说明绝大多数网民在环境事件发生后注意到微博话题对相关事件的讨论,但对于加入话题讨论的主动性不足,常以围观的方式间接参与。
2.2 传播内容
微博话题中有关此次环境事件的讨论内容,受官方通告和媒体议程的影响;由于信息不对等,各种来源不明的网络信息在讨论中占比大。
2.2.1 转载信息来源较单一,网文网图占重头
信息来源方面,所选样本中1条来自政府机关,26条来自媒体报道,以及62条来自网络。由于事件中政府信息公开不充分,各种渠道不明的网帖网图成为人们获取的主要信息。如上提到的@海盐味奶糖呀所发内容,配图包括多张“现场照片”,真实性不能保证却因迎合公众的一边倒情绪,成功获得众多网民“青睐”。
2.2.2 话题讨论与官方通报发布成正相关
从11月8日话题内微博数量统计来看,在9:00—12:00时间段为976条,为当天讨论最高峰,占当天微博总数的33%。引发讨论的是当日凌晨泉港区环保局发布的《东港石化碳九泄漏事件公共空气质量通报》。通报称区域内各项大气指标已恢复正常并持续改善,与实际情况不符,引起群众不满和讨论。当晚又一轮讨论高潮是在19:26泉港区政府发布通报称当地环境质量检测结果平均值为优后。
同时,101条样本中,高达83%的内容都持反对态度,且大都针对政府的瞒报行为,可见官方声音是话题讨论中的一大焦点。
2.2.3 话题讨论中媒体议程设置仍起作用
对8日凌晨发布的官方通报的话题讨论,真正达到高潮是在当日9:00之后。此前并未发声的人民日报在9:10转发科技日报文章并配图该通报,是真正引发这轮大讨论的“导火索”。同时,人民日报在当晚21点左右发布视频直接质疑官方说辞,获得5万余次转发以及超过20万的点赞。在推动话题讨论和对环境事件的关注方面,传统主流媒体在微博环境下依然有强大作用,其议程设置功能依然有力。
2.3 传播效果
人民日报8日发布的视频报道(记者调查福建泉港碳九泄漏现场时表示仍感到喉咙难受、胸闷,泄漏点附近渔排泡沫被腐蚀等)转评量超50万次,在话题内也引起较大讨论。为回应网络舆论,当晚泉港区政府和福建省生态公共厅先后发布两份通报相关内容,后邀请专家对舆论关注的碳九的危害、该事件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等问题进行解释。可见,舆论在微博话题的开展和聚集,对倒逼政府解决问题和事件发展方面有积极作用。
2.4 小结
总的来看,此次环境公共事件的微博话题讨论中,在传播者层面,参与讨论的主体是普通用户,他们带着很强的情绪框架构建对事件的认知,同时多以转发或评论的方式参与到讨论中去,但多数人还是以“看客”的身份围观事件进展。除此之外,在传播者方面,意见领袖在讨论中的聚集成员和推动讨论的作用明显。
从传播内容方面来看,一方面,此次讨论的内容主要是很明显的偏负面情绪和反对态度,且火力集中针对政府瞒报漏报行为。另一方面,由于在事件中政府未及时通报真实情况,加上公众缺乏对碳九的正确认知,此次话题讨论中网络和自媒体信息被广泛转发,其间不乏谣言传播。
在话题讨论效果和影响方面,通过梳理舆论走向和政府行为之间的关系也可以发现微博话题舆论的爆發可以倒逼政府发声和采取行动。
3 思考
通过对泉州碳九事件的梳理以及对微博话题#泉港通报碳九泄漏处理情况#的分析,可以看出在环境事件发生后,采取适当措施对微博话题进行引导十分必要。结合本次研究,试提出几点环境事件中通过微博进行舆论引导的策略。
3.1 政府及时公开信息,加入话题讨论
环境事件发生后,政府要第一时间将掌握到的信息公开,以纾解话题内部对于事实缺失的恐慌。同时,政府叙事方式也应转变,除了通报,还可以加入或创建话题,从而更快速、便捷回应民意。
3.2 培养专业意见领袖,纾解民众焦虑
此次事件中,不少网民表现出对碳九的无知和对专业解读的需求,加剧了舆论对事件影响的担忧和不安。因此,环境事件发生后,有公信力的专业声音及时在话题内部传递有助于纾解话题内的民众焦虑,也可减少谣言的产生和传播,避免引发更大范围的群体性事件。
3.3 主流媒体主动担责,积极引导舆论
主流媒体对事件的关注可以推动微博舆论的关注,从而推动事件的解决。因此,在公共事件发生后,媒体应该主动承担起社会责任,对真实情况进行报道,必要时利用新媒体平台发表评论来引导舆论。
注释
①新浪微博,什么是话题,https://huati.weibo.com/about/intro。
②泉港区人民政府,关于接诊疑似接触碳九泄漏群众治疗情况的通报,http://www.qg.gov.cn/zwgk/zfxxgkzl/zfxxgkml/yzdgkdqtxx/201811/t20181108_1764723.htm。
③泉州广播电视台,专家解析“裂解碳九”,http://qztvxwgj.com/index/News/detail/id/53684.html。
参考文献
[1]贾广惠.论环境事件中传媒公共性的断裂[J].国际新闻界,2010(4):58-62.
[2]彭小兵,王霄鹤.环境公共危机演化的信息博弈机理与治理路径——以“8·12天津港爆炸事件”为例[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9(1):29-33.
[3]褚建勋,肖毅,黄柯,等.水污染公共环境事件中的微博科普传播现状及特征探究[J].科普研究,2015,10(3):9-18.
[4]郑文锋.微话题传播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新闻传播,2014(11):50,5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