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区块链技术与媒介产业:现状与前景

2020-05-15陈嘉琪

新媒体研究 2020年3期
关键词:区块链

陈嘉琪

摘  要  文章对区块链技术与媒介产业结合的可能性进行梳理,进一步总结当前国内外区块链媒体发展状况,针对我国区块链自媒体乱象提出了未来区块链媒体发展的启示与建议。认为应当进一步加快技术型媒介人才培养,加快区块链技术应用,增强主流媒体担当,警惕技术陷阱。

关键词  区块链;媒介产业;区块链媒体

1  区块链技术与媒介

所谓区块链技术,又被称之为是“分布式记账”,即指将分布式的数据分别存放在全球互联网中数以千计的节点(电脑)上,运用点对点传输、共识机制等计算机技术,并且通过强大的加密技术确保数据的完整性和安全性。这种技术具有去中心化、可追溯、不可篡改等显著特点。目前该技术主要集中应用于金融、商业、版权保护等领域,未来有望在教育、医疗、精准营销、物联网等领域有进一步的应用与发展。

区块链技术与媒介产业也有着密切联系,主要能从以下几个方面为媒介产业带来变革。1)隐私保护。未来新闻传播面临的一大挑战是隐私保护。区块链技术能够在互联网上实现一定程度上的匿名性,机密性。2)杜绝虚假新闻。区块链技术本身具有可追溯特点,可确保新闻真实性,杜绝虚假新闻。3)内容生产方式变革。区块链在智能合约基础上,内容生产可依托区块链网络建立庞大的虚拟编辑部,对内容直接定价,实现全球化的信息资源开发利用。区块链技术与媒介产业未来可能存在的结合方式远不止于以上几种类型,因此在未来学界、业界寻求突破的重点将是如何实现区块链技术与媒介产业之间的高效合作。

2  区块链媒体发展现状

2.1  国外区块链媒体发展现状

国外已有相关区块链媒体的实践案例,如Civil、Userfeeds、PressCoin等。以Civil为例,创始人马修·埃尔斯为独立新闻记者创建了一个由区块链技术和加密货币驱动的全球性平台,并通过开源协议来治理来调停新闻伦理争议。尽管区块链技术在理论上保证了新闻内容“自给自足”,但在现实操作中,这些产品并没有在功能上进行革新,构想中提出的代币是否具有保障性也仍旧存疑。

2.2  国内区块链媒体发展现状

由于区块链产业的价值显著,大量资本介入,使得许多以报道区块链讯息为主的“区块链媒体”大量涌现,如以巴比特、金色财经、深链财经等。随后,以人民网、凤凰网、腾讯科技等为代表的传统媒体也纷纷开设区块链频道或专栏,此举使得区块链相关内容质量得到提升。

目前我国现有“区块链媒体”大都将区块链相关的新闻讯息作为主要报道内容,主要涉及区块链行业新闻、快讯、深度报道、行情、数据、社区、社群等,与其他媒体生产形式没有本质差别。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两类。1)“链圈媒体”。“链圈媒体”即指专注于提供有关技术研发、应用等内容的媒体,其内容主要针对于区块链技术本身所面临的瓶颈及其进一步发展状况等。巴比特、区块律动等,是“链圈媒体”的典型代表。常见主流媒体在原有报道栏目中直接增设“区块链频道”,如人民创投·区块链频道、36氪等,也属于这个范畴。内容品质优良、真实性较高。2)“币圈媒体”。“币圈媒体”指提供数字货币投资市场行情的媒体。个人特色鲜明,拥有大量社群粉丝基础。如王团长2013年接触比特币,2017年11月开始用真实的“日记体”在公号上更新自己的持仓情况和观察,通过早期高频次、有特色的内容输出,累积了一批死忠粉。建立了20多个社群,用户特征为想赚钱、迷茫、求知欲强。

在实际内容生产过程中,以上两种类型的“区块链媒体”界限正在逐步淡化。其具体特征更倾向于媒体自身定位的不同,有的以资讯、快讯见长,强调报道区块链新闻资讯的即时性;有的以社交媒体运营为主,大力挖掘社交媒体中人际传播的优势;亦有部分媒体想要打通区块链产业的各环节,成为整个产业的服务商,打造链圈“36氪”等。

3  我国“区块链媒体”乱象

喻国明认为,互联网将个人“激活”后,也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相当的“乱象”:传统的权威被结构了,传统的社会组织方式被边缘化了,传统权力也受到了越来越严峻的挑战。“区块链媒体”(尤以自媒體为主)以广告收入为主要盈利来源,往往还会衍生出一些相关培训、数据、评级等服务。大量资本涌入也使得“区块链媒体”出现也恶性竞争、僧多粥少的局面,同质化现象严重。如2018年春节期间,“3点钟社群事件”,同年6月“出租朋友圈”的现象。在疯狂的资本运作下,区块链媒体融资没有在时间上的缓冲期:火星财经上线26天估值1.5亿,深链财经创办7天融资1 000万,资本的疯狂程度令人咋舌。

现存区块链相关的报道媒体无新闻资质与专业背景,存在投资商、项目主导方等多重身份属性等乱象。大多数的“区块链媒体”更像是为某个交易所、项目方或者利益集团发声,而非作为一个媒体进行客观公正的报道。在某些区块链项目方的周报中,甚至出现开支30%都花在媒体上的情况。

同时,新闻媒体也是一把双刃剑,揭秘区块链行业黑幕的报道也越来越多,如淘宝代写白皮书、“洗稿”、软文等,知乎甚至一度掀起一股“反区块链”的浪潮。纷繁杂乱的信息使得区块链技术成为了一个“黑箱”。

4  区块链技术与媒介产业发展建议

4.1  人才紧缺:加强技术型人才培养

区块链行业涉及财经、科技等领域,而绝大多数的媒体人都是文科生,在深入挖掘区块链新闻信息方面将会有较大出现较大困难。现存“区块链媒体”的应对措施是侧重某一方面招聘,以深链财经为例,所生产的内容主要分为新闻报道和项目测评。撰写新闻的人一般为学习能力较强的媒介从业者,写评测的则多为程序员或产品经理,加强技术型新闻从业人员的培养迫在眉睫。

4.2  僧多粥少:加快区块链技术的应用

区块链媒体市场发展前景广阔,然而目前区块链技术与新闻媒体行业并没有形成较为成熟的模式。未来的传媒业可以依赖智能化的技术,实现人机交互的内容生产,并在此基础上打造一个基于万物互联的传媒内容生产机制。区块链在媒体中有丰富的应用场景,如打造去中心化的媒体平台、媒体信息追溯、公民新闻审核、媒体信源保护等。在区块链技术的进一步发展下,新闻内容传播机制有望从传统媒体时代的“我—他”模式转变成为“我—你”“我—我”传播。

4.3  技术尚未成熟:进一步完善同时警惕技术陷阱

区块链技术并非万能,目前在技术层面还存在高并发能力的短板,短期内难以颠覆现有新闻媒体内容生产机制。其数据储存方式通过交叉实现数据维度的跃升和应用场景的打通,为了实现这些功能,需要上传用户大量的真实数据,而这些数据的归属权、使用权若处理不当,将会成为不法分子利用技术手段的温床。

区块链外信息通过“共识算法”写入区块链内,只意味着这些多数人同意的信息全网公开且不可篡改,不能提升这些信息在源头的真实准确性。目前区块链内有限的运行环境也使得智能合约无法完全实现原有设想,可拓展性不容乐观。以比特币为例,其每秒最多支持6笔交易,而Paypal平均每秒钟能支持193比交易,Visa平均每秒能支持1 667笔交易。

当然,当前技术环境也在进一步改善。以5G技术为代表的技术突破,将有望加快数据传输和处理的速度。互联网巨头也参与其中,腾讯和京东都发布了电子发票战略,金融、物流体系都利用该技术进行溯源,完善互联网信用建设。

不可否认,区块链技术的意义重大,天然具有信用、智能合约属性,尤为适合数字化应用场景,对于传媒行业而言,也是诸多益处,但目前的发展状况表明区块链技术与媒介产业的结合仍存在一定的困境。在未来,区块链技术给媒介产业乃至整个社会发展所带来的潜力还有待于我们进一步去认识和挖掘。

参考文献

[1]马修·英格拉姆,张建中.区块链新闻平台Civil的运作机制[J].青年记者,2018(25):88-89.

[2]喻国明.区块链变革与主流媒介的角色与担当[J].新闻与写作,2018(9):64-67.

[3]张哲宇.从人民网的实践看区块链技术在主流媒体创新中的探索应用[J].传媒评论,2018(4):20-22.

[4]蒋卫阳.区块链+媒体业的N种可能[J].传媒评论,2018(4):15-19.

猜你喜欢

区块链
区块链对互联网金融发展的重塑与挑战分析
区块链技术在国内外金融领域应用动态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海上散装液体化学品运输安全监管方法
保险企业的区块链技术应用方向选择研究
区块链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与前景研究
区块链技术的应用价值分析
“区块链”发展现状评述及展望
“区块链”的苟且、诗和远方
基于区块链技术的数字货币与传统货币辨析
智能合约与金融合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