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定期更换钝针穿刺点在动静脉内瘘维护中的应用

2020-05-15赵健秋

护理研究 2020年9期
关键词:内瘘进针动静脉

钟 盼,赵健秋,查 艳

(贵州省人民医院 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肺脏免疫性疾病重点实验室,贵州500001)

近年来,血液透析的病人越来越多,自体动静脉内瘘(artery venous fistula,AVF)由于使用方便、占用资源少,是目前最常用的血液透析通路,被称为透析病人的生命线。自体内瘘使用寿命的长短不仅依赖于血管条件、手术技巧,还取决于内瘘穿刺技术。据相关文献报道,钝针扣眼穿刺能提高穿刺成功率,减少拔针后的压迫时间,并减少假性动脉瘤的发生,但定点钝针扣眼穿刺也会导致内瘘感染和内瘘失功[1‐2],增加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甚至造成病人的死亡。目前,预防感染的主要措施是加强病人教育和自我管理、隧道形成期的优质护理、去痂的精细化护理和无菌技术等,这些方法虽取得了一定的效果,但是仍不能将感染发生率降至理想水平[3‐6]。因此,本研究选取我院收治的121 例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自体动静脉内瘘病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定期更换钝针穿刺点的方法,以期提高其临床应用效果,进而提高护理质量。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 年1 月―2016 年6 月我院收治的121 例用动静脉内瘘维持血液透析的病人作为研究对象。将2015 年1 月―2015 年9 月收治的60 例病人作为对照组,将2015 年10 月―2016 年6 月收治的61 例病人作为观察组。观察组:男34 例,女27 例,年龄18~61(45.22±5.92)岁;对照组:男36 例,女24 例,年龄20~65(45.53±6.06)岁。两组病人在年龄、性别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纳入标准:年龄≥18 岁;自体动静脉内瘘且已成熟;长期在本中心行维持性血液透析;每周血液透析3次,每次4 h;同意采用钝针扣眼穿刺法。排除标准:合并恶性肿瘤;心肺功能严重损伤;合并神经、精神疾病病史;近3 个月使用免疫抑制剂。本研究经病人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并报医院伦理委员会批准。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两组护理方法相同。内瘘术肢不负重,不压迫,避免碰撞,防止受伤。内瘘术肢不进行测量血压和一切静脉治疗以及抽血。保持内瘘术肢的清洁,指导病人穿刺前用肥皂进行内瘘处皮肤清洗,透析治疗后24 h 保持创口干燥,不碰水。病人在透析日,离开家前先在扣眼穿刺点上滴几滴杏仁油或涂抹少许喜辽妥,并用创可贴覆盖。两组均严格按照扣眼穿刺方法操作要点实施穿刺,即每次穿刺都是同样的进针点、同样的进针角度、同样的进针深度[7],进针时边捻边进,避免蛮力进针。穿刺前消毒穿刺处皮肤3遍,第1 遍消毒后去除血痂,去除血痂后再消毒2 遍,消毒范围均为以穿刺点为中心,直径大于10 cm,并要求消毒后待干。穿刺护士严格执行内瘘扣眼穿刺流程,碘伏消毒→待干→去痂→碘伏消毒→待干→穿刺针生理盐水进行预充→进行穿刺。对照组采用常规定点穿刺,观察组采用定期更换钝针穿刺点的方法穿刺,即每6 个月更换1 次穿刺点。

1.2.2 评价方法 观察两组病人在2 年透析期间内瘘感染和失功率,在研究结束时对所有参与研究的病人进行满意度调查。满意度主要调查内容有护士操作技术、责任心、内瘘检查情况、出血现象观察等10 项,满意计2 分,一般计1 分,不满意计0 分。

1.2.3 统计学方法 研究结果录入Excel,统计分析采用SPSS 22.0。内瘘感染率和失功率采用χ2检验,理论频数小于5 时采用确切概率法进行统计分析;两组间满意度评分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内瘘感染率比较 24 个月内,观察组61 例中发现1 例(1.64%)感染,对照组60 例中发现7 例(11.67%)感染,观察组感染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见表1。

表1 两组内瘘感染率比较 单位:例

2.2 两组内瘘失功率比较 观察组61 例中,无内瘘失功;对照组60 例中,5 例出现失功,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见表2。

表2 两组内瘘失功率比较 单位:例

2.3 两组满意度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满意度比较 单位:分

3 讨论

动静脉内瘘维护的好坏直接关系其使用寿命,进而影响病人的透析质量[8]。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内瘘感染率明显低于对照组,观察组有1 例出现感染,且为轻度,原因主要是:病人为老年男性,血红蛋白、白蛋白均明显低于正常值,并因肺部感染而住院,再加上住院期间因输液而导致体内水分过多而增加透析次数,内瘘穿刺次数增加,增加了感染的风险。经过避开感染扣眼点1~2 cm 更换穿刺点后,病人原扣眼点感染消失。对照组感染率较高,主要有以下两方面的原因:①每次穿刺点相同,每次用于固定穿刺针的胶布所粘贴的皮肤部位也相同,导致隧道口、隧道周围皮肤发红、发痒,甚至发展成皮炎。针对这种现象,有个别透析中心采用绷带固定代替胶布固定的方法,但这种方法若固定太松,容易导致穿刺针滑脱,尤其是烦躁的病人;若固定太紧,会影响内瘘血流量,长期如此甚至导致瘘闭,定期更换穿刺点可避免这一缺陷。②长期扣眼定点穿刺,会导致穿刺点处增生,这种增生,往往会导致皮肤表面凸起,呈“火山口样”改变,祛痂困难,碎痂易随穿刺带入隧道引起感染[9]。观察组采用定时更换穿刺点的方法,避免了“火山口”的形成,从而减少了内瘘感染。

本研究结果还显示,观察组内瘘失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一方面,内瘘形成后,高压动脉血流刺激,损伤静脉血管内皮,使静脉血管内皮肥厚、纤维化,再加上长期定点反复穿刺使血管内膜损伤引起纤维化,从而导致血管阻塞;另一方面,长期扣眼定点穿刺,会导致穿刺点处增生,形成涡流,促使纤维蛋白和血小板沉积,引起血栓形成,从而导致内瘘失功。

4 小结

定期更换钝针穿刺点这一方法,简单易行,可减少内瘘的感染率和失功率,减轻病人痛苦,降低医疗费用,并得到了广大病人的认可。但本研究为单中心随机对照研究,样本量较小。另外,随访的时间偏短,随着透析时间的延长,可能低估了穿刺并发症的发生率。因此,仍需要多中心、随访时间长的研究,进一步对本研究结论进行验证。

猜你喜欢

内瘘进针动静脉
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物理评估与实施建议
肌骨超声引导针刀进针治疗腰背肌筋膜炎的临床效果分析
动静脉联合溶栓及机械取栓治疗急性脑梗死临床观察
分析精准化干预在动静脉内瘘皮下血肿中的应用效果
探讨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首次穿刺的技巧与护理方法
超声引导下二次经皮腔内血管成形术治疗动静脉内瘘术后再狭窄效果观察
脑脓肿并肺动静脉瘘2例及文献复习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掌握这些窍门,打胰岛素不疼
养老穴治疗落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