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PICC 置管病人健康教育接受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0-05-15李变娥

护理研究 2020年9期
关键词:问卷病人水平

杨 丽,李变娥

(1.山西医科大学护理学院,山西030001;2.太原市中心医院)

经外周静脉置入中心静脉导管(peripherally in‐serted central catheters,PICC)是一种从外周静脉置入且导管末端到达中心静脉的深静脉置管技术[1],具有保护血管、减少反复穿刺痛苦、留置时间长等优点[2]。临床上将该技术广泛应用于晚期肿瘤化疗、静脉营养输注、中长期静脉输液、四肢外周静脉血管条件较差以及进行中心静脉压测量等的病人中[3‐5]。但与之相关并发症的发生率也较高,据国外报道,PICC 并发症发生率为30.2%。此外,住院治疗的并发症发生率(36.1%)比在门诊病人中(19.4%)高[6]。国内研究报道PICC 并发症的发生率为24.7%(包括血栓症11.7%、败血症2.1%和切口感染4.8%等)[7]。随着医疗体制改革进程的不断加快,健康教育已成为疾病预防和控制工作中极为重要一环[8]。现《“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强调将健康教育理念突破以治疗为主转为以预防为主。健康教育接受度是个体对健康教育接受程度的反馈,旨在通过评价接受度来达到疾病预防、控制的目的,表明个体能深刻认识到自身价值,并有能力预防并发症的发生。本研究通过调查PICC 置管病人健康教育的接受度水平,并探讨其影响因素,为实施基于SHARE 框架[9]的持续教育(continuing education,CE)模式[10]提供依据和实践指导。SHARE 框架具体内容为:S (sense patient's needs)为感知病人需求;H (help patient out)为帮助病人走出困境;A(acknowledge pa‐tient's feelings)为与病人共情、同理心;R (respect pa‐tient's dignity and privacy)为尊重病人隐私;E (explain what's happening)为主动告知。现将结果报告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调查对象 采用便利抽样法,选取2017 年9 月—12 月7 所山西省二级以上医院PICC 专科护理门诊进行导管维护的肿瘤科、血液科、乳腺外科、妇产科以及外院置管治疗间歇期带管出院的260 例病人进行调查。采用Bland‐Altman 样本量估计方法,在实际应用中样本量最好能达到200 例[11],考虑到20%失访率及其他影响因素,向260 例病人发放问卷。纳入标准:意识清楚,能够独立作答;愿意配合的病人;住院期间置入PICC 导管且离开病房时仍带管;病人及家属知情同意。排除标准:采用除PICC 外的其他静脉治疗方式的病人;不愿参加本研究者;有精神病史。

1.2 方法

1.2.1 调查工具及信效度检验 PICC 置管病人对健康教育接受现状的调查问卷是在参考大量国内外相关文献基础上,根据PICC 日常护理特点及临床上应用的PICC 健康教育资料自行设计,并在静疗专家指导下进行完善。其内容包括两部分。①一般人口学与置管相关资料:包括性别、年龄、职业、穿刺部位、置管时间及次数等;②病人对健康教育接受情况:包括置管前、置管时、置管后、带管出院后及拔管5 个维度,共46个条目。每个条目均为单选题,采用“是”与“否”两级评分法[12],分别计1 分、0 分,总分为0~46 分,计为原始得分。最高得分为原始得分中最高分,标准得分=原始得分/最高得分×100%,标准得分为0~100 分。得分越高,代表维度接受情况越好。≤60 分为低接受水平,61~79 分为中等接受水平,≥80 分为高接受水平。预试验调查60 份,调查结果表明,该问卷具有良好的信 度,Cronbach's α 系 数 为0.825,两 周 后 重 测 信 度 为0.704;效度使用专家判断法[13]进行确认,内容效度经8名护理专家严格审阅评价,内容效度指数为0.951,可认为该问卷结构合理、内容全面,能较好地体现本研究目的。1.2.2 质量控制 采用问卷调查法,经各医院护理管理部门同意后,由接受过问卷调查培训的PICC 专科护士发放,统一填表说明,当场发给当日领回。用规范标准化指导语详细阐述测试目的、方法及注意事项,保证病人全面准确理解后得以配合填表。问卷均由病人来院拔管留观期间自愿、如实填写。以匿名形式,由病人本人在25~30 min 内独立完成;对年龄较大或其他因素无法填写者,研究者讲解后根据病人答复由陪侍人员填写后收回。同时需审查问卷的填写是否有遗漏或重复,方法是否正确,如有遗漏,请及时补全。本次共发放问卷260 份,回收问卷241 份,剔除无效问卷15份,回收有效问卷226 份,有效回收率为86.92%。

1.2.3 统计学分析 资料收集完成后双人核对并录入SPSS 17.0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均数、标准差、频数统计描述;采用t检验、方差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进行统计推断。

2 结果

2.1 PICC 置管病人一般资料 226 例病人中男96 例(42.48%),女130 例(57.52%);年龄(54.10±18.49)岁;81.86%的病人有配偶;文化程度:小学以下24 例(10.62%),初中79 例(34.96%),高中及中专54 例(23.89%),专科及以上69 例(30.53%);留置时间:<1个月89 例(39.38%),1~3 个月40 例(17.70%),>3~6个月56 例(24.78%),>6 个月41 例(18.14%)。

2.2 PICC 置管病人健康教育接受度水平 PICC 置管病人健康教育接受度总分为(84.34±14.87)分,处于中等接受水平。5 个维度中,对拔管注意事项的接受得分最低。具体见表1。

表1 不同阶段病人健康教育接受情况间的比较(n=226)

2.3 影响PICC 置管病人健康教育接受度的单因素分析 不同年龄、文化程度、职业、留置时间、居住地、留置次数、PICC 维护网点的PICC 置管病人健康教育接受度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影响PICC 置管病人健康教育接受度的单因素分析 单位:分

(续表)

2.4 PICC 置管病人健康教育接受度影响因素的多元回归分析 以病人健康教育接受度标准化总分为应变量,将单因素分析中7 个有统计学意义的自变量代入回归方程,赋值情况详见表3。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进入回归方程的有文化程度、置管时间、职业、PICC 维护网点、留置次数5 个变量,调整后R2为0.197,即5 个因素共同解释健康教育接受度19.7%的变异。见表4。

表3 自变量赋值表

表4 PICC 置管病人健康教育接受度影响因素多元线性回归分析(n=226)

3 讨论

3.1 病人对健康教育接受度水平分析 本研究结果显示,病人健康教育接受度总分为(84.34±14.87)分,总体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病人对各维度健康教育接受情况中,拔管注意事项接受度得分为(69.91±23.01)分,处于中等偏低的接受水平,低水平者占35.84%;其中置管前宣教、置管时配合、置管后维护及带管出院后管理4 个维度均处于中等水平状态。分析原因可能为:随着时代的发展,健康教育事业发展需要鼓励病人参与病人安全,病人自我管理意识增强;而对于经济条件有限,但迫于疾病所需,病人会更重视PICC 导管维护管理工作及临床护理人员的健康教育;病人居家自我维护意识较强,更为关注带管出院后的健康教育。而在拔管时,病人思想束缚得以解放,拔管时安全意识薄弱,认为拔管跟拔针区别不大,不予以重视;医护人员拔管方面健康教育不充分,未完全告知病人拔管时存在的风险及拔管后的注意事项。此外,受文化差异、性格、处事心态等的影响,病人对了解PICC 置管相关知识缺乏积极性,只是一味接受来自医务人员的宣教。其对并发症的关注点在于置管后受各种因素影响导致的并发症,而不是根据护理人员健康教育内容做到提前预防,同时这也符合“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所强调的健康教育新理念。国外研究表明,较多置管相关并发症的发生均与病人自身知识的缺乏有关[14],可见提升病人相关安全防护知识及注意事项的掌握程度对改善置管情况有着积极的临床作用,且尚未重视传递式教育,这方面的工作有提升空间,在健康教育过程中,病人乃至家属在置管护理知识交流中的参与度不高,仅少数病人能真正做到相互分享个人护理经验、心得。当病人出院离开病房后,随着时间的推延,健康教育的内容可能逐步淡忘,顺应性降低,而此时最直接的健康指导人员为病人家属。SHARE 框架“R”主题的健康教育持续教育模式,指出需了解并尊重病人的文化、性格、宗教信仰等隐私,进行居家护理过程中细心教导病人或家属[15]。

3.2 病人健康教育接受度的影响因素分析

3.2.1 文化程度 本研究结果显示,文化程度越高,健康教育接受度水平越高,与宋广叶[16]的调查结果相似。分析原因可能为:文化程度越高,对不同阶段的健康教育越能有正确的认识,其知识接受及理解能力强,可更快学习并获取更多健康教育信息和资源,有效地采取多样化的健康教育方式,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病人安全管理,所以文化程度可能是健康教育接受度的调节变量。SHARE 框架“S”和“H”主题的健康教育持续教育模式,提出感知病人个性化需求,帮助病人走出置管并发症的困境,提高PICC 的管理质量。采取病人能普遍接受的方式与适宜的时间段及频次[17],并结合病人对健康教育的掌握情况,使健康管理宣教的开展做到切实可行、效果可观,以满足病人的多元化、合理化、个性化需求,顺应“鼓励病人参与病人安全”的要求。

3.2.2 职业 病人职业与健康教育接受度水平有一定的相关性。本研究结果显示,干部的接受得分最高(90.04±6.33)分,其次是离休人员、工人,农民的健康教育接受度水平较低,与成诗明等[18‐19]的研究结果相似。原因可能是:干部多属文化程度较高的人群,有主动学习的意愿及能力去接受更多的健康知识并付诸实践;而离休人员大多年龄较高,认知和记忆力减退,接受教育能力差,对知识的掌握能力减退。另一方面,可看出农村地区是目前健康教育工作实施的关键目标。SHARE 框架“A”主题的健康教育持续教育模式,强调应积极为病人建立信心,尤其是针对基层病人,给予更多的心理疏导和精神鼓励,与病人共情的同时,并以同理心对待病人。

3.2.3 置管时间及置管次数 本研究结果显示,置管时间1 个月内的病人健康教育接受度水平最低,置管时间6 个月以上者健康教育接受水平最高,说明健康教育接受度随着置管时间的延长而逐渐增高。留置次数越多,病人的健康教育接受度水平越高,与范育英等[20]的研究结果一致。表明置管时间短的病人常因为接触PICC 时间短而认识不充分;另一方面,留置时间长的病人由于病情需要住院次数较多,在护士反复讲解、监督下导管自我护理能力得以提高,经验体会越来越多,能摸索出自我维护导管的方法。SHARE 框架“E”主题的健康教育持续教育模式,表示护理人员需主动帮助病人掌握PICC 有关知识及自我护理知识等,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提高自我护理能力,使病人主动参与疾病自我管理,建立积极良好的生活方式,按时维护,适当运动等。

3.2.4 PICC 维护网点 PICC 维护网点也对病人健康教育接受度水平产生一定的影响。三级医院维护网点健康教育接受度最高,而在社区维护的病人健康教育接受度最低。表明我国PICC 技术发展不均衡,PICC 维护网点分布不均;少数基层医疗机构和社区成立的PICC 维护网点,缺乏权威的引导和监督,维护技术和维护质量有待提高[21],健康教育体系尚未健全;另一方面,某些乡镇地区PICC 技术未推广,护理人员存在PICC 健康教育认知不全面、对PICC 技术不熟悉、维护不规范、教育意识淡薄等问题,病人方面对基层护理人员的信任感较少。国家医疗卫生管理机构应尽早建立健全三级卫生服务网络体系,充分发挥社区卫生服务系统的职能,提高基层护理人员PICC 相关专业水平能力,强化病人导管维护意识。通过对病人耐心指导,将病人主动参与病人安全与持续教育模式相结合,防止和延缓PICC 并发症的发生,使病人自觉控制导致PICC 并发症的危险因素。

4 小结

本研究通过对山西省226 例病人的横断面调查表明,病人健康教育接受度水平有待提高,对健康教育知识的接受程度受文化程度、职业、置管时间、置管次数、PICC 维护网点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医护人员在健康教育时,应建立更加完善的,更具可行性、有效性、针对性的病人及陪护人员的基于SHARE 框架的健康教育持续教育模式,即对病人健康教育内容的接受情况进行评价,再从接受情况的薄弱点入手,并结合影响病人健康教育接受度水平的因素,进行针对性的持续教育。力求使病人获取更多的导管自我护理相关知识,并鼓励其提高参与个人疾病管理的积极性、能动性,保持良好的心理状态,建立健康的生活习惯,以提高置管的护理质量,从而达到减少病痛、预防减少置管并发症的发生及节省费用的目的。

猜你喜欢

问卷病人水平
张水平作品
谁是病人
作家葛水平
加强上下联动 提升人大履职水平
病人膏育
还能活多久
问卷大调查
问卷你做主
做到三到位 提升新水平
高血压病人应具有的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