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干预对肺结核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检查的影响研究
2020-05-15李春梅胡秀梅
李春梅,胡秀梅
(1.清远市慢性病防治医院消毒供应室,广东 清远 511500;
2.清远市慢性病防治医院呼吸科,广东 清远 511500)
近些年,在现代诊疗技术日益成熟的背景下,纤维支气管镜因具备创伤小且安全可靠等优点开始成为肺结核患者的新型诊疗方式[1],然而该检查需进行侵入性操作,易给患者带来不适感,再加上患者缺乏对病情与检查的认知程度,在检查前通常并伴不同程度的紧张情绪,进而对纤维支气管镜的进行造成影响[2]。因此,我院在肺结核患者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过程中进行心理干预,通过缓解患者的负面情况以辅助检查的顺利进行,取得效果理想且满意,故做如下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10月~2018年10月收治的78例肺结核患者作为研究对象,依据随机数字法分为对照组(39例)与观察组(39例),纳入标准:①病情经确诊并且首次接受支气管镜检查者;②患者与家属知情并同意加入研究。排除标准:因合并认知障碍或精神疾病无法正常沟通者。对照组男女比例为20:19,年龄22~40岁,平均(32.58±1.47)岁。观察组男女比例为23:16,年龄23~41岁,平均(33.14±1.53)岁。两组在以上资料比较上无显著差异,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两组患者入院后均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照组不进行任何临床护理,而观察组则进行心理干预,具体方法如下:(1)检查前:首先,由护理人员向患者与其家属讲解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对病情诊断的重要性。检查前1 d,组织患者对仪器设备与医护水平等内容进行了解,帮助患者做足心理准备。此外,护理人员应鼓励家属予以患者更多安慰与支持,以加强患者面对检查的勇气与信心。(2)检查中:纤维支气管镜插入时患者很可能会出现咳嗽与恶心等不适感,护理人员应稳定患者情绪,告知其属于正常反应,指导患者张口呼吸的同时放松身心,勿摇头或抬头。同时,纤维支气管镜进入支气管时患者会出现窒息感,此时护理人员在叮嘱患者深呼吸的基础上可通过言语予以支持与安慰,缓解其紧张的情绪。叮嘱患者出现强烈不适感时及时用手示意,切勿说话或强行将纤维支气管镜拔出。(3)检查后;检查结束后告知患者检查很顺利并向患者讲解注意事项。若患者发现痰中带少量血丝,可告知其主要是检查时损伤黏膜所致,无需做特殊处理,可自行痊。
1.3 观察指标
观察两组干预前后焦虑情绪变化情况,以SAS评分作为评估工具,SAS评分越高则说明焦虑程度越深[3]。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数据均采用SPSS 20.0统计学软件处理。计量指标采用(±s)表示,行t检验,若检验结果显示P<0.05说明组间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由表1数据可见,干预后,两组SA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且观察组降幅更大,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表1 两组焦虑情绪变化情况(分,±s)
表1 两组焦虑情绪变化情况(分,±s)
组别 例数 干预前 干预后 t P对照组 39 55.58±1.36 50.63±1.42 6.061 <0.05观察组 39 55.50±1.40 35.26±1.58 23.966 <0.05 t - 0.098 17.959 P - >0.05 <0.05
3 讨 论
纤维支气管镜是近些年临床呼吸科常用于诊断部分疾病患者的主要仪器,然而纤维支气管镜在检查中会直接刺激患者气管与咽喉部,进而引发患者的应激反应[4]。基于患者情绪上分析,患者发病后对自身病情的担忧通常会并伴负面情绪,易增添痛苦并对检查的进行造成影响,因此需要改善患者内心状态,减少影响纤维支气管镜开展的不利因素。心理干预是一种通过语言安慰、支持与鼓励帮助患者自行调节内心情绪并增强信心,从而实现提升检查依从性目的的干预方法。此次研究结果显示,干预后,两组SAS评分均呈下降趋势,且观察组降幅更大,差异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这是因为心理干预可让患者以最佳心态接受检查,在一定程度上辅助检查的顺利进行。同时,为了充分发挥出心理干预应有的作用,护理人员在检查前将术前准备工作作为重点,帮助患者了解相关检查内容后做足心理准备,为下一步的检查创造有利条件。在检查开始后,患者的焦虑情绪将会随之加重,并且在纤维支气管镜插入后可带来不同程度的不适感,此时由护理人员予以患者安慰与支持,可减轻检查过程中患者的不适感与负面情绪,避免检查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在检查结束后,护理人员负责告知检查后注意事项,一方面是缓解患者在等待结果时的紧张情绪,另一方面则是及时发现患者的异常症状,便于及时处理。
综上所述,在肺结核患者行支气管纤维镜检查时实施心理干预,可帮助患者加深对检查的相关认识,进而自行自身焦虑情绪,为下一步的检查创造良好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