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阅读教学主问题设置的准则及方法
2020-05-14汪雪芬
汪雪芬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 (2017 年版)》“文学阅读与写作”中指出,教师应向学生提供有效的学习支持,如做好问题设置,组织并平等参与问题讨论。可见,在阅读教学中,应注意问题的设置,要创设出有利于学生探究的、能启发学生积极思考的并能使学生获得思维的启迪和情感的熏陶的问题,这种问题是课堂教学的少而精的关键性问题,或称为主问题。
“主问题”是余映潮老师提出的教学理念,阅读教学中的主问题,指的是对课文阅读能起“牵一发而动全身”作用的重要问题。通过设置适当的主问题,可以让学生抓住文章的核心,从文本整体的高度来理解、分析、鉴赏,让学生在不断地研读、赏析、探究的过程中,加深对文本的理解,提高审美体验与鉴赏能力,进而提高学生的探究意识与思维的创造能力,提高学生的核心素养。
但是,在高中语文阅读教学课堂中,却存在着这样的现象:教师的问充斥着课堂,这些问,多是一些简单的碎问、成串的连问、随意的追问。面对这些问,学生要么不经思考就可说出答案,要么就是摸不清老师所问为何而无法解答,对学生无法解答的问题,老师为完成既定的教学设计往往自己就把课前准备的答案和盘托出。这样的问,让课堂内容显得琐碎而不集中,更不用说给学生提供独立探究的情境了,这样会使学生的思维品质无法得到有效的提升,创新能力得不到很好的发展。针对这些问题,笔者认为,设置主问题还应遵循以下几个准则。
一、遵循课程目标,设置关键问题
王荣生教授指出,一节好的语文课,其教学内容应与语文的课程目标一致。这就要求我们应围绕单元目标制定相应的教学目标,为实现这个目标,再确定相应的重难点来达成。一篇阅读课文的主问题也应在此目标的指引下设置。同时,阅读教学应依体定教,依据诗歌、小说、戏剧、散文等不同的体裁确定相应的教学方法,设置相应的主问题。如《雷雨》是戏剧,就应抓住矛盾冲突、人物台词来设置主问题。《再别康桥》是诗歌,就应抓住意象意境来设置主问题。《林教头风雪山神庙》是小说,就应抓住人物、情节、环境来设置主问题。
二、做好学情分析,难易适中设问
阅读教学主问题的设置应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教师在设置主问题时应根据高中生的心理状态,根据不同的学段、学生的知识水平,因材设问,设置难易适中的主问题。如《沁园春·长沙》是学生进入高中以来学的第一首诗词,因而设置主问题时就有必要考虑学生是否懂得意象、意境的常识;教授《荷塘月色》一文,若只设关于美景赏析方面的主问题而忽视“不平静”,忽视“淡淡的喜悦、淡淡的哀愁”在文中的表现及原因,主问题就设浅了;教授《再别康桥》时,把“对新月诗派的三美的主张的概念的理解”设为第一个主问题,就是设深了。做好学情分析,设置难易适中的主问题,才能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兴趣,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把握。
三、注意问题层次,形成较强逻辑
阅读教学的主问题可以有三个左右,这就需注意几个问题之间的梯度,让每个主问题都能在不同的教学过程中发挥着自己的作用。同时,几个问题之间应有内在的联系,形成较强的逻辑链,随着教学的推进,问题的难度逐步增加,学生在问题的引导下,逐步走进文本的核心,把握文章的旨要,提高思维的品质。如教学《归园田居》可以设置以下几个主问题:1.为何而归;2.归所如何;3.归后如何;4.如果你能穿越到陶渊明所处的时代,面对相同的处境,你会选择“归隐”还是“做官”?前三个问题按诗歌的脉络来设问,最后一个问题在前三个问题的基础上对学生的人生观加以引导,促进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教师在设计主问题时, 不仅要符合主问题设计的准则,还要善于捕捉能够促使学生积极思考讨论的有价值的话题,只有这样,才能真正调动学生深入文本,获得更高的情感体验。笔者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设置主问题。
一、从题眼入手,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
有的文章、诗词的题目中有关键的字词,这个字(词)或是文章的主要事件,如《归园田居》的“归”,《荆轲刺秦王》的“刺”,《鸿门宴》的“宴”;或是事件的性质特征,如《窦娥冤》的“冤”,《奥斯维辛没有什么新闻》的“没有”等。教授此类的课文时,可以从题眼入手来设置主问题。如教《窦娥冤》时,可将主问题设置为:1.窦娥冤在哪?2.她如何伸冤?3.这“冤”的本质是什么?这三个主问题每一个都有它的指向性,每一个都能从课文中提取丰富的材料,帮助学生正确理解问题,把握作者的观点态度。
二、从诗眼(词眼、文眼)入手,把握文章的内容核心
诗有诗眼,文有文眼。诗眼、文眼是文章最关键的字词句,抓住了这些字词句 ,就等于拿到了理解文章之门的钥匙。在设置主问题时,可以抓住这一字词句去构思,力求用这一字词句去串起全课的内容,并带动对全文的理解。如曹操的《短歌行》可以抓住“忧”来进行设置;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可以抓住“笑”来进行设置;《荷塘月色》可以抓住“这几天心里颇不宁静”来进行设置;《故都的秋》可以抓住“清、静、悲凉”来进行设置。在教授《短歌行》一文时,笔者设置了以下的主问题:1.作者为何而忧?2.他忧什么?3.他如何面对忧?4.如何评价他的“忧”?这四个主问题抓住词眼,让学生通过问题指向阅读文本,深入探究曹操的忧,认识一个爱才惜才、有远大抱负的曹操,受到崇高的精神的感染,进而提升他们的精神境界。
三、从线索入手,理清一以贯之的文章脉络
在小说、散文中,往往都有线索。线索是贯穿整篇文章的脉络,它可以是物品、事件、人物、地点、时间、感情,抓住文章的线索,并以此设置主问题,牵连教学过程,能收到以一当十的效果。如《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套子”就是文章的线索,以此设置以下的主问题:1.数一数别里科夫身上有多少个套子;2.其中最主要的套子是什么;3.给他的“恋爱故事”这一套子加上修饰语;4.分析另一标题《套中人》与本标题的不同。以“套子”为抓手,一步步引导学生从分析有形的套子到无形的套子,再到两个题目的不同,理解专制制度对知识分子的压制与毒害这一深刻的主题,水到渠成。这样的主问题以一主线贯穿,使课堂结构明晰,符合学生的思维发展规律,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与提升。
四、从多义点入手,聚焦作品的深刻内涵
文学作品的关键点有时会有多义性,有多重解读,作者正是借助这些点把多方面的内容集中起来,因而这些点就像作品的圆心,以这些圆心为抓手设置主问题,就似解开解读全文的一个结。如《大堰河——我的保姆》可以以“紫色的靈魂”为抓手来设置;《祝福》可以以“杀害祥林嫂的凶手”为抓手来设置。笔者教授《祝福》一文时设置了以下的主问题:1.有人说,四叔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也有人说,柳妈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还有人说,“我”是杀害祥林嫂的凶手。你认为呢?2.到底谁才是杀害祥林嫂的真正的凶手呢?第一个主问题引导学生思考鲁镇上与祥林嫂有联系的人对祥林嫂的死应负的责任,第二个主问题引导学生思考祥林嫂的死的根本原因,直抵作品的主旨,两个主问题,辐射到作品的人物、语言、构思等各方面的内容,简化了课堂的教学头绪,高屋建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
要设计出适当的主问题,除了需要教师有科学求实的教学理念外,还需要教师潜入文本 ,以初读的态度精细研读,读到潜藏于字里行间的易被忽略的重要的字词,读懂作者的思想感情与写作意图,读出作者的独特构思……在此基础上精心构思,设置出精妙的主问题,引领、牵动课堂教学,点亮学生思维的火花, 照亮学生的心灵,提高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
〔本文系福建省闽清县“十三五”规划2018年度课题“国考背景下高中语文核心素养培养策略研究”(课题编号:MQ201801Z)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作者通联:福州市闽清县第一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