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类专业本科生校外实习的有效模式探索
2020-05-14刘妍
刘妍
摘 要:为探索更为有效的校外实习模式,提升金融类专业本科生校外实习满意度,对南京审计大学金融学院大三、大四年级本科生进行了问卷调查。调查结果表明,学生校外实习满意度较高,但仍存在实习内容过于琐碎、日均报酬偏低、实习岗位与专业不对口等问题。在从用人单位、高校院系及学生三方分析原因的基础上,建议学院层面与金融机构共建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系部层面与行业协会共建实习信息共享平台,同时丰富学校就业指导中心职能,发挥其在学生校外实习环节中应有的积极作用。
关键词:实践教学;校外专业实习;金融机构
Abstract: In order to construct a more perfect system and to improve the degree of satisfaction of outside-school practice, the research conducted a questionnaire survey on the students of Nanjing Audit University.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there are many problems in the students' outside-school practice, such as the mismatch of internship position and professional, etc. Based on the analysis of the reasons from the employers, colleges, departments, and students, this paper suggests that relevant departments of the colleges should strengthen cooperation and information sharing with financial institutions, so as to give full play to their respective positive role in student internship.
一、概述
金融類专业本科阶段重在培养能在金融机构及企事业单位从事金融业务和金融管理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这就要求学生在掌握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具备实际应用的基本能力。理论能力的培养主要依靠课堂教学环节,而应用能力的培养则取决于实践(验)教学环节,该环节主要包括校内专业综合实验、假期社会实践及校外实习等模块。其中,专业综合实验一般借助相关教学软件开展教学,让学生在模拟实习中巩固理论知识,感知实务;假期社会实践不苛求实践内容的专业性,学生一般进行专业相关选题的社会调查研究、创业或勤工俭学,以及参加支教等公益活动等;校外实习一般安排在第八学期,要求学生进入专业对口行业或岗位进行实习。相比较于专业综合实验效果的可控性、假期社会实践的主动性,第八学期的校外实习在一定程度上缺乏组织性,实习效果差强人意。如何有针对性地解决校外实习中存在的问题,提升校外实习质量,一直是高校及理论界关注的焦点。目前,有关校外实习的理论研究主要集中在实习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以及具体途径的探寻等方面。李晓波(2015)认为校外专业实习存在诸多问题,建议完善教学计划、加强组织管理与师资队伍建设、完善质量监控与保障等。黄晓农(2015) 分析了高校开展校外实践教学活动中存在的问题,并就如何通过互联网和新媒体对校外实践教学管理工作进行改革和创新进行多方探究,期望大学生校外实践教学活动能够科学、安全、有效地推进。刘美,朱宇(2018)基于素质教育视野探讨了实践教育基地存在的问题,建议加强实践教育基地的可持续发展。 赵宏宇等(2018)建议加强高校、政府、社会等多主体之间的互动与交流,重点解决任务与角色缺位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推动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的实效性。卢秀珠(2018)针对实习难以深入、长期实习难以实现、校外实习难以指导、校内实习远离职场等问题,借鉴台湾私立大学经验,提出顶岗式校内实习模式。现有相关文献为本研究提供了值得借鉴之处,但总体而言,政策建议缺乏更具说服力的数据论证。考虑到南京审计大学金融学为江苏省重点学科,其复合型应用性金融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是省级高等教育人才培养模式创新实验基地,学院在学生应用能力培养方面作出了积极有益的探索与创新,本文以其为研究样本,通过问卷调查,了解学生校外实习情况及存在的主要障碍,进而提出金融类本科生校外实习的有效模式。
二、金融类专业本科生校外实习情况的调查分析
南京审计大学金融学科在发展过程中,形成了金融学(含CFA特许金融分析师)、投资学、保险学、信用管理学和金融工程学五个特色鲜明的专业,目前在校学生逾两千人。根据金融学类专业教学质量国家标准,金融学院各专业本科生教学计划明确要求学生在第八学期完成不低于8周的校外专业实习,同时鼓励学生利用寒暑假进行实习。考虑到大一大二年级学生目前尚未接触专业课程,本课题组于2019年9月针对以上五个专业大三、大四年级开展问卷调查,重点调查学生的基本信息、校外实习情况及满意度,具体问题包括实习机会获取途径、实习行业与岗位的专业对口程度、实习报酬、实习满意程度等。调查采用简单的分层及随机抽样的方法,首先将学生分为五个专业,然后在各专业进行随机抽样,共收回有效样本337份。
(一)被调查者个体特征分析
被调查者中男生占26.41%,女生占73.59%,与金融学院学生整体性别比基本一致。调查覆盖金融学院五大专业,其中53.71%来自金融学专业(含CFA),22.85%来自保险学专业,10.09%来自投资学专业,8.01%来自信用管理学专业,5.34%来自金融工程学专业。
(二)被调查者校外实习情况分析
被调查者中,有校外实习经历的同学为202位,占总样本的59.94%,实习地点主要集中在生源地与南京,另有18.81%的同学选择在其他城市进行校外实习(见图1)。由于教学计划将校外实习安排在第八学期,其他学期课业任务相对紧凑,因此近80%的同学选择在暑假进行实习(见图2)。
图3显示,202位参加实习的同学中,有逾一半进入银行,其他去向包括证券公司、保险公司与会计师事务所等,其中,64.85%的同学表示实习岗位与专业对口。学生校外实习平均累计天数为54.77天,平均日报酬为52.30元,最高日报酬与最低日报酬分别为150元与0元。
(三)被调查者校外实习满意度分析
有157名同学表示对校外实习满意或相对满意,占有校外实习经历者的77.72%,另有22.28%的同学表示不满意,最主要的原因为“工作内容琐碎,学不到东西”,其他原因依次为报酬低、专业不对口、交通不便及其他(见图5)。
三、金融类专业本科生校外实习面临的主要问题与原因分析
调查数据可见,学生获取校外实习信息的渠道众多,实习满意度较高,但实习过程中仍存在诸多亟待改善的问题,具体表现为实习内容过于琐碎、日均报酬偏低、实习岗位与专业不对口等。究其原因,主要源于以下三个方面。
(一)用人单位实习需求的不确定性
以金融机构为例,其对实习人员的需求并不确定。在实习生数量需求及岗位结构方面,均易受行业或机构发展情况影响,增减较为随意,这就导致学生很难从往年的招聘信息中寻找到需求发布的规律,难以提前预留时间作实习安排,在校外实习环节缺乏必要的理论与心理准备。
(二)院系重视不足,支持力度欠缺
本科生校外实习原则上不要求学院与系部参与其中,受制于师资力量,院系也往往将更多的精力投放在课堂教学与校内实验环节,对学生校外实习环节缺乏组织,只要求导师加强对学生的实习指导,但这一点通常流于形式。在缺乏有组织的管理下,学生借助各自的信息渠道,寻找实习机会,导致实习质量参差不齐。
(三)学生在实习过程中处于相对劣势
调查表明,学生在实习过程中面临着信息劣势与话语权的丧失。一是对实习内容与实习报酬等缺乏选择权,较多情况下被作为廉价劳动力来对待,合法权益得不到保障;二是可能面临着被强行收费或无故延长实习期的风险;三是学生在实习过程中还面临着更复杂的人身与财产风险。
四、金融类专业本科生校外实习的有效模式分析
被调查者中,45.18%同学期望学校相关部门能够提供更多帮助,从而提升自身在校外实习过程中的主动权与话语权,获得更专业、含金量更高、更为安全的实习岗位。为此,建议加大院系层面的有效投入,力促学院与系部参与构建高效稳定的校外实习模式,提高学生校外实习效果。
一是学院层面与金融机构共建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金融机构对人才的需求呈量多、多样化、长期性等特征,具有成为高校实习基地的内在动力。目前来看,绝大部分高校金融类专业均与多家金融机构共建长期稳定的校外实习基地,但从实践来看,校外实习基地往往流于形式。学生有实习意愿时,实习基地未必能够适时提供相应的实习岗位,即便能够提供,也需要报总公司批准而导致学生不能如期实习;或者实习基地有相应需求时,学生因课时量较多不能满足用人单位需求。建議学院层面结合人才培养目标与培养计划,与实习基地共同探索切实有效的校外实习模式,如加强双方在具体实务问题上的合作攻关,以及经营中典型案例的交流、梳理与分析,或者每年稳定地为大四年级校外实习环节预留一定的名额。概括来讲,不应苛求校外实习基地全程提供实习机会,但鼓励其将实务中的案例或难点梳理出来,供学生进行理论分析,同时通过召开座谈会或提供灵活的岗位体验,让学生能够利用有限的课余时间实现理论联系实际,巩固理论知识的同时,提升认识、分析与解决现实分析的能力。
二是系部层面与行业协会共建实习信息共享平台。金融机构行业协会作为行业的自律性组织,拥有大量的会员单位。建议系部与地方行业协会共建实习信息共享平台,如建立微信群,系部、公司与行业协会均可明确专人进群。公司有用人需求或学生有实习意愿时,均可按固定的模板完善信息,并提交给公司专员或系部专员进群发布,行业协会在必要时提供协调与跟踪等服务。南京审计大学金融学院保险系与省保险中介行业协会于2015年共建“最保险”大学生校外实习平台,实践表明,该模式能够及时共享供求意愿、促成供求相对匹配的实习,同时,有组织、有约束、信息透明的安排,能够确保学生实习的专业性,以及合法权益的保障,极大程度上提升实习效果与满意度。
此外,建议学校就业指导中心丰富其职能,提供“本科生校外实习”相关服务,负责汇总来自校友以及其他非金融机构相关岗位的实习信息,加强信息的筛选,提高安全性与可靠性,减少学生校外实习的随意性与低效性。
五、结束语
长期以来,本科生校外实习效果的提升是高校普遍面临的难题。本研究基于南京审计大学金融学院的问卷调查,建议学院与系部层面在学生校外实习环节进行有益的探索,加强与业界的合作与信息共享,寻求切实有效且具有可持续性的校外实习模式,从而提升校外实习效果、提高专业人才培养质量。
参考文献:
[1]李晓波.关于强化校外专业实习教学工作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5(12):104-106.
[2]黄晓农.“互联网+”时代高校校外实践教学管理探究[J].教育评论,2015(12):68-71.
[3]刘美华,朱宇,等.素质教育视域下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基地研究[J].教育现代化,2018(23):242-244.
[4]赵宏宇,景惠玲,亓晶,等.基于界面管理视角的大学生校外实践教育实效性分析[J].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3):226-234.
[5]卢秀珠.本科高校专业实习存在问题及改革探索[J].高教学刊,2018(13):142-14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