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画:中国人生活史和观念史的重要见证
2020-05-14
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吉祥图案、花草虫鱼、天地众神……从世间万物到天国想象,年中有画,画中有年。年画和年俗,与人们的世俗生活乃至生活理想灿烂地融成一体。年画中究竟有哪些与“生活和观念”相关的年味儿?
年画有着“年年有余”的深刻寓意,简单地说,就是取“鱼”和“余”的同音,寄寓了“年年都有剩余,一年比一年好”的寓意。年画中也体现着老祖宗对后辈人的训导:保持和发扬老一辈人的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精神,告诫我们生活应该有计划,不能吃光用光,从而做到“年年有余”。
现如今,“年年有余”这个寄寓,不仅出现在年画上,而且出现在剪纸、餐桌上。每逢过年,“年年有余”几乎成了每个家庭的年夜饭,成为人们对美好生活寄寓希望的象征。
直到如今,春节一到,家家户户都在大门上贴上福字,这就是“贴年画”这一古老年俗的遗存。作为首批进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项目,年画不但在中国民间美术史上傲居龙头,也是中国人世俗生活史和观念史的重要见证。
那么,年画中究竟有哪些与“生活和观念”相关的年味儿?
最初的年画:用于祈福避祸的神灵画像
首先进入年俗并成为一种雏形的木版年画,是作为神灵崇拜的“纸马”。“纸马”是人们用于祈福避祸的神灵画像,常在祭祀后焚烧。
古人认为,马有接天地、合阴阳、通鬼神和感灵犀的功用,常将其绘在神像上,作为神的乘骑;或意为印神像之纸为神所凭依,祭时、焚时迎送有序,快捷如马。取其形义,是为“纸马”,也称“甲马”“神马”和“神仙纸”。
纸马与民间仪式紧密相连,服务于年岁更替时祭祀及寿诞、丧祭、建筑、诊病、讲经等风俗活动的需要。此风俗在民间活跃至今,最常见的就是灶神。这位是神界地位最低的小仙,但与百姓生活的关系最为密切。唐山地区年画里的灶神纸马,年历部分每年都要替换,但是灶神爷和灶神奶奶的地位却很稳定:他们威坐正中,下有福寿双星、财神和童子簇拥,意味着福寿双全、财源广进、子孙满堂。
纸马表现的内容最初以自然神居多,后囊括了自然之精、佛祖道仙、儒圣家先、行业祖师和英雄人杰等,可谓森罗万象。
门神画:年画中最显眼、最具公众性的一类
门神画是在年节时贴于门户以祛邪、祈福的一种传统年画形式。它的张贴位置决定了它在年画中是最显眼、最具有公众性的一类。
古人对门神的记载可追溯至先秦,《礼记·丧服》有云:“君释菜,礼门神也。”最早的门神形象是神话中的神荼和郁垒,在《山海经》中已有门户画神荼、郁垒以御凶魅的说法:“沧海之中,有度朔之山,百鬼所出入也。上有二神人,一曰神荼,一曰郁垒,主阅领百鬼,害恶之鬼,执以苇索而以食虎。于是皇帝乃作礼,以时驱之,立大桃人,门户画神荼、郁垒与虎,悬苇索,以御凶魅。”
秦汉以来,门神形象日趋多样化。唐代受佛教盛行影响,出现了药叉、天王等新形象。宋代门神题材更为广泛,文官等世俗形象被纳入门神画系统。明代,历史英雄人物开始进入门神画的视野,通俗文学的发展为门神画题材提供了新的血液。至清代,門神画发展进入辉煌时期,门神在题材上以历史小说人物为主,辅之以童子等求吉形象。
门神画在功能上经历了由驱邪向求福的转变。早期门神以神话传说中降妖除魔之士居多。后期对现实生活的关注成为主流,真实存在的历史人物和象征求子求财的童男童女等形象取代了虚无缥缈的神祇。
仕女娃娃类年画:用以祝愿家庭和睦、人丁兴旺
仕女娃娃类年画是年画中较为重要的题材类型,多张贴于内室与闺房。
仕女画可分为古装仕女和时装妇女两大类。前者包括历史、神话人物,如蔡文姬、谢道韫等历史上有才华的女性,花木兰、穆桂英等驰骋沙场的女英雄,还有麻姑、嫦娥等神话中具有吉庆寓意的人物。后者则有母子图、奏乐图和梳妆图等一类图像。娃娃画既有人物众多、活泼热闹的百子图和婴戏图,也有突出描绘婴儿健康可爱的粉娃娃。
仕女娃娃类年画色彩浓重典丽,寓意吉祥美满,题目也契合大众心愿,是民众乐善厌恶、祈求子孙绵长、幸福吉祥心理的具体反映。构图上大同小异,当是以仕女娃娃为主,以身旁所伴之物来作象征。最常见的吉祥物有蝙蝠(福)、戟(吉)、鱼(余)、扇子(善)、磬(庆)……均由谐音寓意的方式来表达美好的憧憬和祝愿。
民间常用仕女娃娃画来祝愿家庭和睦、子孙繁衍、人丁兴旺。比如,桃花坞的《百子图》是苏州年画在清雍正鼎盛时期的代表作。画面上百个小童耍龙灯、放风筝、坐飞梯、斗蟋蟀,人物生动,意趣勃勃;中间还辅之莲花、元宝、松、磬等寓意祥瑞的吉物。四周以“福”和“寿”两字组成边框,强调“百子”“百福”和“百寿”的吉祥祝福。
戏曲类年画:适合年节的娱乐性需要,有今日海报之风
戏曲故事类年画可谓是年画艺术的高峰,其表现内容很大一部分取自地方戏曲。如苏州桃花坞年画早期作品中的人物,其装束行头当是昆曲扮相;京剧形成后,天津杨柳青尽其表现;河北武强年画中有许多河北梆子戏的名篇。戏曲故事类年画的表现形式也承袭于戏剧,不仅人物形象来源于戏剧,而且角色行头的动作也经过夸张,背景亦舞台程式化。
年画借助于戏曲这种大众形式,表现了对英雄人物的崇敬,对善恶美丑的道德判断。群众在欣赏年画时不仅获得艺术享受,也从中熟悉了历史传说。这也是戏曲类故事年画宣扬伦理道德和真善美的教化作用的体现。
漫长而纵向的历史变迁,多元而横向的地域背景,独特而深刻的年俗底蕴,代代民间艺人朴素而卓越的创造,造就了年画这一极具民间立场的文化高峰。民间传说、神话故事、历史典故、小说传奇、吉祥图案、花草虫鱼、天地众神、社会风俗、人生礼仪,无所不包。从世间万物到天国想象,年画和年俗,与人们的世俗生活乃至生活理想灿烂地融成一体。
(《文汇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