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有若”之“有”

2020-05-14阮直

海外文摘·文学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鲁国百姓论语

阮直

“有若”非“若有”,此“有若”乃春秋末年鲁国人民,字子有,是孔子的得意门生,后被人尊稱为“有子”。

春秋时,鲁国第26任君主鲁哀公执政,恰逢经济严重下滑,于是请来智库的专家有若献策。鲁哀公问有若:“饥馑之年,物用不足,该怎么办?”有若建议降低民众的赋税。鲁哀公难以理解。有若解释道:“百姓如果富足,您怎么不富足;百姓如果不能富足,您又从哪里富足?”

鲁哀公忧虑的是,百姓困难,政府没有钱救济怎么办?有若说,把税赋降低到10%。鲁哀公十分困惑地问有若,20%的税都不够用,10%哪里够啊?有若就说,等天下老百姓富足了,国家就不用担心困难了。这是《论语》中记载的,不是杜撰。

可是千百年来,有若的这一“经济学原理”始终被忽略。因为中国智慧地提出,不是“学说与理论”,而是“碎片化的语录”,以《论语》为代表。不像西方的学者提出一个理论,就形成一个学派。

减税才能够刺激经济增长,低税率才可鼓励人们将蛋糕做大。“有若之有”在哪里?现在看来就好找了,原来是“藏富于民”。

摘自《湛江文学》2020年第1期

猜你喜欢

鲁国百姓论语
无所不为
百姓身边的守护者
柳季与岑鼎
百姓看家“风”
百姓腰包更鼓了
斐然成章,不知所以裁之
《论语·学而第一》
《论语·为政第二》
点点读《论语》
半部《论语》治天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