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互动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体系构建
2020-05-14郭彦霞
关键词 互动体验 课程评价 评价模式
基金项目:河南省教育科学十三五规划课题“高校互动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的研究与实践”(2017-JKGHYB-0080)。
作者简介:郭彦霞,河南中医药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副教授,研究方向: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3.326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的重要举措,是促进大学生健康成长、培养高素质合格人才的重要途径。作为高校教学工作的基本形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是普及宣传心理健康知识、提高心理健康意识、有效实施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手段,是实现心理素质教育的主要阵地。由于高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覆盖面广、针对性强,以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大学生身心全面发展为目的,以心理知识传授、心理品质培养和心理辅导为内容,其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教学评价都需要根据大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特征与规律,进行专门的设计和组织。作为教学过程中的重要环节,教学评价具有教学分析、激励、调控和导向等功能,是关乎教学效果的重要因素。为了真正落实这门课程的价值,转变传统的教学评价方式,本文根据 “互联网+”的时代新背景下大学生心理特点和发展规律,结合CIPP模式,对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评价体系进行探讨。
一、互动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现状
互动体验式教学是互动式和体验式相结合的教学方法,是在教学过程中营造一种轻松、平等、和谐的氛围,在教师的组织、引导下,通过师生的共同参与、合作探究,使学生能从互动中体验、从体验中感悟、从感悟中成长的一种教学模式。与传统的课程相比,互动体验式教学模式把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融入活动、游戏等情境中,使学生在亲历的过程中观察、反思或分析,从而对自己、他人和环境等产生新的感受或认识,并构建知识,发展能力,产生情感。
互動体验式教学为大学心理健康教育供应了良好的学习气氛,使教学环境变得更加丰富,学生能够真实的感受到他们是学习的主体,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组成部分,可以有效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减弱学生的消极的心理状态,从而实现心理健康教育的最终目标。适时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创建一套科学合理的评价体系,教师通过了解评价体系真实的反馈结果,在教学过程中正确把握教学节奏,才能最大程度提高教学效果。
一般课程教学主要通过测试来检查和评价教学效果,以理论知识考核为主,其形式和内容比较单一,容易使评价枯燥乏味,学生兴趣低、效果差,不适合互动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教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评价是多维度、多样化,不仅要考察学生对心理健康知识的掌握情况,更要考察学生认知发展、情感体验、品格养成等方面的素质,不仅要关注学生的进步和发展,还要关注评价的可测性和量化,使教学目标尽可能明确与具体。在教学评价的过程中,可采用师生评价、小组评价、学生互评等方式相结合,定量与定性相结合、过程与结果相结合,以全面地反映学生的发展变化。
二、高校互动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体系构建
CIPP评价模式是美国著名的教育评价专家斯塔弗尔比姆于20世纪六七十年代倡导的课程评价模式,也称为决策导向或改良导向评价模式。这种模式认为评价就是要为管理者在做决策时提供信息服,是一种超越目标模式的新的评价模式,包含背景评价(Context Evaluation)、输入评价(Input Evaluation)、过程评价(Process Evaluation)、结果评价(Product Evaluation)。
在互动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教学评价也是为教师更好的掌握学生情况,为教学目标服务的,这与CIPP评价模式的目标是一致的。因此,高校互动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体系也应该包含以下四部分内容:
(一)需求评价
CIPP评价模式中的背景评价,强调应根据评价对象的需要对课程目标做出判断,看两者是否一致。在高校互动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中,以学生心理需求为教学内容,教师首先要明确大学生的需要,以及明确满足学生需要的教学任务,根据大学生的心理特点、心理发展需求为基础,设计教学内容,通过课程教学,让大学生能够更加自主灵活地解决遇到的心理困惑和问题。
相应的,教学评价的实现,要通过判断学生需求是否得到解决、判断教学目标是否反应学生需要,主要包括课程的设置是否满足学生需求、教学内容和教材是否符合学生需要、教学目标是否符合学生需求等。比如,很多大学生存在情绪方面的困扰,他们希望通过心理健康课程的学习,能够掌握一些方法,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让自己有更多的积极情绪体验,需求评价就是要评价学生的这些需求是否得到满足,学生是否获得了更多的积极情绪体验。
(二)体验评价
CIPP评价模式中的输入评价注重对各种可选择的课程计划进行评价,目的是帮助决策者选择最佳教学方式。互动体验式教学模式的教学内容围绕生活情境展开,以帮助学生解决问题,教师创设生活情境,学生在情景中获得知识、学会思考、积累经验、蜕变成长。在此过程中,教师一直陪伴和引导,鼓励学生积极思考、建立积极心态,帮助学生认识和悦纳自我、构建和谐人格。
在传统的评价中, 特别是一些知识性的测验,只要求提供问题的答案,对如何获得答案没有要求。体验评价关注于学生获得知识、思考和推理的过程,关注的是学生是否能用所学习的心理健康知识去积极的观察和思考遇到的各种心理困惑,并能用科学的方法和积极的态度去处理生活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自然环境中也能合理的表达自己的心理活动状态,达到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知识和体验相结合、学习和成长相结合的目标。
(三)过程评价
互动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无法用考试来评价学生的学和教师的教,这就需要关注教学活动的过程,而 CIPP 评价模式也注重评价过程,这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学科特点是一致的。
过程评价一是要以学生发展为本,过程评价的判断标准,关注的是学生的个性心理是否得到成长,心理品质是否提高,同时,在评价过程中可以听到学生的声音,改变教师是唯一评价者的局面,通过教师评价、学生互评、小组评价等方式,对学生的心理变化和发展进行评价。
二是要注重课程评价的不断改进与发展,对于教学进度、教学方法、教学氛围、知识学习和实践应用等方面进行评价,并根据实际情况进行调整,使课程计划更符合实际教学实情,使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不断提高与完善。
三是要注重课程评价的动态化,关注学生对所学知识的理解与在实践中的应用,将课堂上学习的知识经验、教学情境下的自我体验、课外活动的表现和参与等应用到自己的日常生活学习中去,转化为自己的行动,并迁移到类似的情境中,从而达到自我的改变与提升。
(四)结果评价
CIPP评价模式认为要测量、解释和评判课程计划的成绩,首先要收集和结果有关的各种描述与判断,并与其他几项评价信息联系起来。互动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结果评价一般要遵循三個基本原则:
一是知识与发展相结合,评价目标既要注重心理健康知识的掌握,也要注重学生的心理发展。
二是认知与情感相结合,评价目标既要注重学生的合理认知建构,也要促进学生积极情感体验。
三是个性与合作相结合,评价目标既要促进学生的个性成长,也要提升学生的团体合作能力。
结果评价主要从两个层面进行,近况分析和长远发展。课程结束后可具体操作实施的是进近况分析,包括兴趣和职业发展、自我的客观分析、人际关系改善、团体合作的精神养成等。长远发展主要考察的是学生在未来学习生活中心理素质发展,包括积极心理品质的形成、人格完善等。因此,结果评价要与需求评价、体验评价、过程评价相连,可以由自评和、他评两种方式进行,一般以学习态度,团队合作情况,团队作品和个体成长报告等形式呈现。
互动体验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评价的终极目标不仅是知识学习,更是个人成长,既能进一步完善教学方法、教学内容、教学效果、课程设计等问题,也能促进心理问题的解决和心理素质的提升。本研究建构的评价体系以学生为中心,不局限于课程目标的达成或课堂教学的完成,更着眼于学生的长远发展,引导师生积极参与课程教学活动、全面客观地理解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达到全面提升大学生心理素质目标。
参考文献:
[1]于海凤.互动体验式教学模式的实践探讨[J].船海教育研究,2014(1):63-64.
[2]王群,王浩.互动体验式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效果探究[J].高教学刊,2018(6):46-48.
[3]林静,王玲玲,康著言,王世伟.互动体验式教学模式的课程教学方案设计——以“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为例[J].教育教学论坛,2019(47).
[4]王建坤,马喜亭,杜玉春,黄大庆.大学生心理健康课程互动式教学模式探索[J].北京邮电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
[5]冯桂梅,陈旭,张印.体验式教学模式在大学生职业规划与就业课中的应用[J].中国大学生就业,2015(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