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价值分析

2020-05-14黎雪琳

法制与社会 2020年9期
关键词:全面依法治国社会价值习近平

关键词 习近平 全面依法治国 社会价值

作者简介:黎雪琳,广西警察学院法学院。

中图分类号:D6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9387/j.cnki.1009-0592.2020.03.291

我们党和国家历来重视、践行、推动法治。习近平总书记善于从新中国的法制和法治建设实践中总结经验与教训,并结合新时代国际国内、经济社会等实际,创造性提出了新时代依法治国的系列思想、理念和战略,具有典型性、代表性的文献是中共中央全面依法治国的决定和习近平同志在中央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第一次会议上的讲话,最终形成了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思想。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内容丰富,理论概括为“十个坚持”。 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思想提出后,全国掀起了学习高潮,理论界对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思想展开全方面的研究。价值分析是重要研究工具之一,显然,理论研究离不开价值分析的维度。

一、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理论

全面依法治国思想的首要价值是理论价值。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思想是一套体系完整的理论,科学地回答了新时代建设什么样的中国法治、如何建设中国法治、如何保障中国法治建设三个基本问题。它坚持了马克思主义的法治理论的人本观、认识论、方法论,关于法治的体系、公平与正义等思想则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法治原理的实质内涵、价值目标等,是马克思主义法治理论的继承和发展,旨在建设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中国的法治目标、法治原则、法治方法论体系 。它以党的领导、“四个全面”战略布局、依宪治国依宪执政、国法与党规有机结合、法治与德治有机结合、统筹综治等为时代特色。 它既有对我国建设、改革、开放特别是十八大以来的社会主义法制或者法治建设与探索的实践与理论成果、成功经验的总结、肯定和升华,如坚持党对建设法治的领导、将法制建设原十六字方针——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升华为新的十六字法治方针——“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等;更有针对新时代各种现实问题的理论创新,如坚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坚持依宪治国、依宪执政等。当然,还可以从其他层面,对该新思想进行理论阐释,如党的领导、良法善治、人民主体、奉法强国之“新理念”,实现法治建设目标——国家治理体系与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正确认识、处理好法治与政治、法律与道德等依法治国的辩证关系之“新思想”,全面依法治国之“新战略”。可见,在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上、在新中国伟大实践中、特别是新时代伟大征程中形成和发展的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思想的内容丰富,逻辑严密,体系完整,是我国全面进行依法治国的理论指针和伟大遵循。

二、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

理论化的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对建设法治文化具有引领和指导之功能价值。法治文化建设是全面依法治国的根基,是法治之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法律文化、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改革开放以来的先进法治文化的综合结晶。 建设社会主义法治文化是法治建设的重要内容。继续推行已开展多年的普法宣传教育,是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的基础措施、关键之举。新时代普法中,注重创新普法体制、普法机制、普法动力、普法途径等,如将法治教育纳入各级各类教育体系。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更加注重价值引领,显著表现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入法。不仅因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包含法治内容,而且在于社会主义法治与核心价值观之基本理念和精神相通,从而很好地结合法律的规范性和价值观的导向性。中央先后出台《关于进一步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的指导意见》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法治建设立法修法规划》,推动这项工作,2018年3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正式写入宪法 。总之,要把社会主义的核心价值观贯穿于法治实践——立法、执法、司法、守法——的各环节,使社会主义法治真正成为良法与善治。 除了要求全民全社会普法、守法外,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更要求领导干部“关键少数”带头學法、模范守法,充分发挥领导干部在学法守法中的模范带头作用。除了强调形式法治,社会主义法治文化建设更强调实质的法治,即运用法治的精神、法治的思维、法治的方法。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制度的完善

在习近平的全面依法治国思想的指导与指引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制度不断健全完善。宪法实施监督方面,将全国人大内设机构“法律委员会”更名为宪法和法律委员会,以真正地全面地推动宪法的实施,建立健全合宪性的审查机制,进一步完善宪法的监督制度;将每年的12月4日设立为国家宪法日,建立宪法宣誓制度——主要是国家工作人员在就职时的公开的向宪法庄严宣誓。法治政府的建设方面,建立各类清单制度,包括政府权力的清单、责任的清单、负面清单等;规范行政权力的运行,推进政务公开,健全监督制度,推动文明执法,建设服务政府、法治政府、廉洁政府。在司法改革方面,废止劳教制度;推进司法责任制、司法人员分类管理、司法人员职业保障、省以下地方法院检察院人财物统一管理四项基础性司法改革;推进以审判为中心的刑事诉讼制度改革;设立最高人民法院巡回法庭,设立知识产权法院、金融法院和互联网法院等专门法院。普法守法方面,实行国家机关“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反腐败方面,推进国家监察体制改革,建立集中统一、权威高效的国家反腐败机构体系——监察委员会,与纪委合署办,对公职人员监察全覆盖,负责职务违法与职务犯罪的调查与处理,构建不敢腐、不能腐、不想腐的长效机制。党的领导方面,专门成立了中央层面的全面依法治国委员会,以强化我们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组织领导。

四、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除了理论、文化和制度方面的价值外,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新思想还具有坚定法治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价值功能。理由不仅仅在于,坚持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戰略的内容之一,更在于,坚持和拓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是贯穿全面依法治国决定全篇的红线, 提出全面依法治国总目标是决定的最大亮点,其首要意义是向国内外鲜明地宣示:我们将坚定地走中国特色的法治建设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共产党的绝对领导、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制度的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法治理论的贯彻,是坚持中国法治道路的核心要义,这三个核心要义分别解决了全面依法治国方向方面所面临的三大关键问题:政治保证、制度保障、学理支撑。

五、结语

在全国上下认真学习、深刻领会、坚决落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热潮中,本文从价值分析的角度,尝试分析其重要的、有机的、关键的组成部分——法治思想——的价值:形成理论、文化建设、制度完善、坚定中国特色的法治道路,以期对学习运用这一伟大的科学的思想理论、推进法治现代化进程、实现法治的中国梦,具有一定的指导及推动意义和作用。

注释:

习近平.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领导[J].求是,2019(4).

黄文俊.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的理论要义与实践特色[J].法律适用,2019(1).

程之胜,高宏贵.论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思想的历史底蕴与时代特色[J].社会主义研究,2018(6).

张文显.新思想引领法治新征程——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依法治国和法治建设的指导意义[J].法学研究,2017(6).

宪法第24条第2款规定:国家倡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参见宪法修正案第39条。

习近平.加强党对全面依法治国的集中统一领导 更好发挥法治固根本稳预期利长远的保障作用[EB/OL].新华网,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leaders/2018-08/24/c_112 3324078.htm,2019年7月1日访问.

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外文出版社,2017:113.

习近平.关于《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的说明[N].人民日报,2014 年10月29日,第02 版.

戴艳军,段中卫.习近平全面依法治国思想研究[J].社会主义研究,2018(1).

猜你喜欢

全面依法治国社会价值习近平
习近平的外交足迹
基层检察院规范司法行为的实现路径
领导干部为官做事为什么要紧握法律戒尺
全面依法治国环境下对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几点思考
浅谈人的本质与价值
产品设计创新的社会价值最大化探讨
创新管理,完成鞍钢自主集成的冷轧2130工程生产线
亟待编纂一部21世纪的民法典
标题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