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乡愁里的茶王村

2020-05-14许文舟

旅游 2020年3期
关键词:古树

许文舟

1茶农与茶。

2茶王前的澜沧江百里长湖。

以往到茶王村都是我一個人,这次例外,带了两位捷克人,七位美国人。虽然是淡季,茶王村游客仍然络绎不绝。3200多年的茶王鹤立于村子的东南方,一年四季都有人立案焚香,行礼如仪。停车场到茶王900多米的道路两旁,摊点排列,摊主是刚完了授粉、薅草、除虫等一系列活计的农民,一片茶叶,让他们找到了另一条致富的路子。摊上所卖的产品除了传统的手工茶,更多的是一些手工制品,白毛边垛底鞋、火烧蚕豆、荷叶包鸡、鲜采的蜂蜜、腌制的橄榄等,有的让人垂涎欲滴,有的让人爱不释手。900多米的距离,花了足足半个多小时,捷克的丽莎买了布鞋,美国的汤姆先生对木烟斗爱不释手,亨利则买了为数不少的古树茶。

1茶王村全景。

仙风道骨老茶王

2茶王村比比皆是的古树茶。

“茶王!”捷克的丽莎先惊叫起来。大伙这才抬起头,茶王就站在一个高埂上,泰然自若,在空旷苍凉的天地间一派青葱,与山山黄叶飞的情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茶王高10.6米,根部周长2.8米,与我20年前第一次见到茶王一样,除了沧桑感,还有几分仙风道骨的意味。那时茶王没有任何保护措施,孤零零地杵在山坡,我搂抱过它的腰身,抚摸过它的褶皱,甚至采过它的籽实与芽叶,现在还留有茶王叶子做成的书签。之后无数次到过茶王村,或带朋友参观,或为外宾讲解,每次我都会留一点时间给自己,在茶王面前驻足与凝神。

其实,翻过榨房梁子,离茶王村还有3公里,便能清楚地看见茶王了。它站在山坡,清楚地看见蘑菇形的树冠,完全是一团浓绿,在深冬里异常醒目。刹那间,我内心有一种难以言说的雀跃感,如同一粒放在火塘里的蚕豆,蹭地一下蹦得老高。这种感觉并不因为我多次到来而变弱变淡,反倒是一次比一次强烈,也许这就是茶王摄人心魄的气场。茶王真的具有王者风范,沧桑的枝干与玉润的鲜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让人感觉树龄越古老发出的叶子越幼嫩。主干需要5人才能合抱,轻轻抚摸,便感觉如在一位老人手掌里的摩挲,甚至感觉到茶王的温度。嗅着茶香,我看见阳光从茶王些微的间隙中泻下来,把周身皱褶的树干映得斑驳陆离。在茶王的每一片叶子上面,你无法知道它的纪年,岁月都藏在苔藓中。站在茶王面前,只有敬畏!茶王后面的山叫香竹箐,其名来源于山半腰至山脊间成片的香竹,虽然不是全县最高的,却有一脉相承的宏阔与沉雄。

3茶王。

4茶王村比比皆是的古树茶。

早在上个世纪90年代初,茶王就有了一定的名声,就有人前去瞻仰或拜谒。见到游客,村民们只会看围观热闹,游客走后,这些看热闹的村民这才想起,又耽搁了一天的农事。其实,那时的茶王身份就基本确定了——1982年北京农展馆馆长王广志先生以同位素方法,推断其树龄超过3200年后,广州中山大学植物学博士叶创新亦对其进行研究,结论一致。观念在变,先是村名由香竹箐变成了茶王村,后来茶树也由“茶祖”变成“茶王”。王者为大。茶王能够生存下来,算是奇迹,大集体年代饥馑状况下,许多古茶树就这样被砍掉了,现在比比皆是的古茶树桩,足以全面睥睨那个年代的生存状态。

3200多年的茶王是神秘的,它驱使我一次次走进它。20年前第一次去,茶王村没有吃住的地方,一般老百姓家也很穷,根本就不会把你邀约到家里,不是他们小气,而是他们怕家里的困难让人见笑。那时李映堂才49岁,他是茶王村第一个约我进家里喝茶的人。我与他小心地聊着现状,客套地夸赞彼此,除了那罐茶,还真的没在他家吃过什么。那一天饿得我两眼昏花,结果还只能返回县城,才狼吞虎咽地填饱肚子。第二次去是10年前的3月,茶王四周已架设了防护栏,只能在离茶王100多米外的地方观瞻,这的确可以杜绝一些对茶王的干扰。第三次去是7年前,随着茶王声名雀起,政府职能部门通过综合考虑,迁出了与茶王比邻的13家农户,给茶王留下生存的空间。

5外国友人在3200年的茶王树下。

茶王村里护茶人

时隔7年再来,才发现这是茶王村变化最大的时间段。茶王村613户农户,除了极个别原因特殊之外,家家都盖起了洋房。进户的道路硬化,出户的污水净化,所以随便走进谁家,都给人整洁的感觉。停车场到茶王的摊点已经告别了脏乱差,每个摊位亮证经营,产品摆放规范,质量符合要求。除了茶,新增了许多特色小吃,李大妈的豆油粉摊前,总是人头攒动,除了现场吃,还会有人带着走。油粉一层锅粑一层的做法,让我想起小时候,爬在大铁锅边沿看着母亲搅油粉的情形。村里有民宿供游客选择,有些民宿甚至超过城里的星级宾馆,再也不会找不到吃住的地方了。第一批沿路摆摊的14户村民,已经完成资本原始积累,摇身成为村里茶叶大户,很专业地去进行古树茶生产了。李映堂老实本分,10多年前还是困难户呢,现在同样是数一数二的古树茶专业户。

多次打扰李映堂,我都不好意思再让他知道我来茶王村了。结果他还是知道了我来的消息。这样,只好再到他家坐坐,毕竟与他又多年不见。想不到一生务农的老头,居然把一个庭院弄得像花圃,兰花吐露幽香,盆栽的各种蔬菜青翠欲滴。自从做起茶,李映堂家的生活就一天天好起来。两个儿子分别盖了洋房,现代家具一应俱全。坐在窗明几净的客房,向东可俯瞰整个茶王村,往西可一睹茶王的风采,向北远眺有澜沧江百里长湖的波光云影。在茶产品展览室,堆放着已有买主的茶产品,有纯野生的,也有过渡型的;有凤庆大叶种茶,也有大理种茶;有刚刚包装的古树白茶,也有经过阳光摩挲的晒红。李映堂爱茶,因为付出,所以他的价位略显高些,如果有人与他侃价谈钱,他宁愿送你也不会让人挑战他定下的价格红线。李映堂把我带到他的原料收购地甲山,一棵一棵指给我看他的古茶树,再详细介绍采鲜到加工的每一个环节。幸好我是淡季来,否则用李映堂的话说,过了3月,他会忙得没时间陪。因上春茶开始发,李映堂要守着一棵一棵采,除了怕被掉包,还要交待采摘的方法,科学采摘,这些年因为过分采摘至死的古树茶不在少数。为保证质量,李映堂收购原料茶也不是只要古树都收,他先要试制试喝,味道符合他的要求才下订单。不是树龄越大味道越好,这里有一个误区,让一些盲目的茶人免不了吃亏。走在甲山的路上,不时遇上李映堂的熟人,他们都非常热情,这家要请去喝茶,那家要留我们用餐。

1美国茶人对凤庆滇红茶原料感兴趣。

2百抖茶。

3茶王村里的现代茶园。

事后了解到,茶王村收购古树茶鲜叶的很多,但李映堂算得上最有良心的一个,当地的古树茶鲜叶他出价较高,许多有古树茶的人家都愿意把鲜叶卖给他。终于知道为什么李映堂一年做那么多古树茶却赚不多的钱的原因了,原来,他最大让利给了茶农。用他的话说,自己有一大把年纪了,生活不缺吃不缺穿,但更多的茶农生活压力大,能让利就让利,这是他做古树茶的原则。开始收购古树茶鲜叶时,他只要求多少树龄的,结果品质并不好,有些古树茶味道并不好,做出茶之后一品,味道没达到他的要求,他只好拉到县城的低端茶叶市场卖掉。事后有人说他傻,何不把它倒给外地茶商,人家也不会发觉什么。李映堂对那人说:“我终于知道你为什么做不大了,你做茶半辈子,还是做不起来,原来问题出在思想上。”

“百抖茶”艺连世界

4外国友人在茶王村考察。

5外国友人在茶王村考察。

从茶山下来,李映堂早已安排家人烧好炭火,他要给我展示他独到的“百抖茶”艺。炭要麻栗树烧制的为上,火发后需要多烧几分钟,充分烧除炭里的异味,不能有柴烟。为了取一壶好水,我们再一次翻山越岭。烧水的壶是铜制的,李映堂说铜壶是祖上传下来的。那年与兄弟分家,他什么也不要,就要了这把铜壶。

茶是古树单株,要取了向阳度极佳的那款古树白茶,烹煎讲究的是不徐不疾,炒慢了会让茶走掉香气,炒紧了会让茶叶变焦变糊。百抖是过程,香味才是结果。李映堂的百抖茶,由于功夫地道,去除了古树茶里的苦涩,泛起的是比露珠还鲜的芳香。百抖茶是茶王村上了年纪的老人喜欢的喝茶方式,也是这个村最真诚的待客之礼。客人来了,生火烧水泡茶,当地人认为才是礼道,才是规矩。

李映堂今年已经69岁了,奔七的人却整天奔忙在茶山上,对茶依旧有太多的执念与坚持。我知道他很辛苦的,但一谈到茶,他就变得年轻起来,这便是茶人的生活态度吧。说到茶王村,李映堂说,尽管泡核桃风靡一时,重楼风靡一时,作为2100多米海拔的茶王村出路在茶。茶王村民也意识到,只有爱护好茶王,让路给茶王,才是整个村子的最好出路。说到儿子,李映堂说,尽管打工挣钱来得容易一些,但从长远看,出路仍然是茶,出去混总是要回来的。听过这些话,我觉得李映堂老人除了老实本分,还很明理睿智。

事实上,这几年茶王村发展变化很大,吸引着那些准备在外安家的年轻人。他们回到茶王村,与一片茶叶为伍,闯出了另一番天地。毕竟,茶王村除了茶王,还有天然野生古茶树3000多亩,栽培型古茶园2000多亩。李映堂学会了按快门,录视频,这是他与客人打交道时学会的,一个年近七旬的老人,居然把自己的古树茶卖到了网上。茶王村共有19个村民小组,613户,农户2434人,自实施脱贫攻坚工作以来,县委、县政府把茶王片区列入综合帮扶后,帮助群众建新房、修水泥硬板路、安装路灯,山区群众的生活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因为茶王,每年都有来自马来西亚、新加坡等国的游客,有的是第三次来了,每次来总要择出时日在茶王树下待些时间。有位韩国人,10年前到过茶王村,之后由于身体原因未能再度踏上到茶王村的路,只好托人每年在祭拜茶王的时候给他上几炷香。

告别李映堂,他要我明年春茶季再来。我知道他让我来的原因:一是看他的古树茶的生产环节,二是见证他一路做茶的艰辛吧。车子已经发动了,却不见丽莎和亨利,我只好返回寻找。原来两人再次回到茶王下,跪在笃定的茶王面前喃喃自语。他们在告别,也是在祈祷。

茶王不是先知,却是一种神启。

TIPS

茶王位于云南省凤庆县小湾镇茶王村,离县城56公里,通公路,有客車前往。茶王村有1家宾馆9户民宿,每晚60至180元不等。特色小吃是木瓜煮土鸡,另有诸多野菜。

6茶王树下弹古琴。

猜你喜欢

古树
《古树》
这样一天
古树资源现状及保护措施
古树茶
古树奶奶(短篇小说)
油画《马六甲古树》
村子的古树挖走了
古树与古树承载的文化
孽树
千年古树下生清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