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越南极圈

2020-05-14

旅游 2020年3期
关键词:塔利船票游轮

1彼德曼岛。 

2跨越南极圈的那一刻。

来到真正的南极地区

经典的南极半岛游一般最南航行至天堂湾,便开始向北返航,而我们的游轮还将继续向南,深入南极圈。在我看来,不进南极圈便不算真正到过南极,于是在选择游轮时,不进南极圈的一律没考虑。船公司也考虑到进南极圈是很多游客的诉求,于是在经典半岛游的基础上增加3-4日南极圈行程。但由于南极圈内即便是夏天,也依然天气恶劣,因此进南极圈的游轮一般在跨越南极圈后,只在圈内航行半天到一天,然后让游客在甲板上庆祝穿越南极圈,很少能有在南极圈内登陆的机会。

我们6人第一批吃完了早饭,第一时间来到船头甲板上,等待整个南极之旅最有意义的时刻的到来。我将手机固定在船头栏杆上,并打开GPS。经度坐标几乎不变,然而纬度坐标一点点地增大,当GPS数据显示为66o3400.000时,我用另外的手机记下这一难忘时刻:2019年1月9日北京时间20:02,格林尼治时间12:02,当地时间9:02,我在南纬66度34分整,西经67度13分29秒835毫秒附近,跨越了南极圈,真正进入了南极地区。这是我环游世界的又一个重要的里程碑!

1冰山上的阿德利企鹅。

此时的天气很差,船头凛冽的寒风夹杂着冻雨,不断打在我们脸上。这是我们登船近20天以来,第一次感受到的严寒。这里现在还是夏天,南极的冬天得冷成什么样子?难忍的寒冷却丝毫不减弱我们的兴奋和激动,用早已摆好的三脚架拍摄了我们在南极圈内的合影,四位女生的表情相当夸张,真正进入南极的兴奋难以掩饰。

此时船头却只有我们6人,其他游客还在餐廳里慢条斯理地吃着早饭,没人关心我们所处的位置已在66o34以南,甚至连船上都没有广播我们跨越南极圈的这一神圣时刻。只有我们明白跨越南极圈必须看实时坐标的道理,因为此时游轮周边并没有任何地标可以告诉我们已经进入南极圈。

南极圈内登陆

下午天气依然十分阴沉,还飘着小雨。但幸运的是大风停止了,完全具备南极圈内登陆的条件。游轮行驶至靠近南极半岛大陆的一个名为德塔利耶岛(Detaille Island)的小岛附近停锚,这个小岛正是包船方在出发前给出的行程单里提到的、计划在南极圈内登陆的地点。我们紧张而又充满期待地看着冲锋舟向岛上驶去,更加期待着登陆广播的传来。十几分钟后,房间里熟悉的广播响起:“下面有请第一组和第二组的队员,到更衣室更换水靴准备登陆!”(所有游客被分成四组,每次登陆和巡游依次按顺序调换)。

终于要在南极圈内登陆了!或许这是我们这辈子唯一一次踏上真正位于南极地区陆地的机会。德塔利耶岛面积很小,近似圆形,最宽处直径不足500米。岛上绝大部分地面被终年不化的冰雪覆盖,岛的四周海面上,全是大大小小的冰山。冰山在阴沉的天气中显得更加壮观,上面的冰洞呈现出较深的蓝色,这是我们整个南极之旅中看到的最美丽的蓝色冰洞。

2南极圈穿过的冰海。

3英国W科考基地遗址,探险队员守在木屋外,禁止入内参观。

4南极圈内,德塔利耶岛附近的冰山和冰洞。

5南极圈内,德塔利耶岛附近的冰山和冰洞。

德塔利耶岛上有三间座废弃的木屋,这里在1956年至1959年曾为英国南极“W科考基地”的驻所。英国在上世纪50年代有过一次代号为“ British Antarctic Survey(BAS)”大规模极地考察工程,在南极圈附近的众多岛屿上建立了很多临时科考站,这些科考站并没有名字,而是以字母A-Z来编号。德塔利耶岛的W科考站便是当年“BAS工程”的其中之一。由于这里的条件过于恶劣,科考队员只在德塔利耶岛生活了3年便撤离,这简陋的科考基地随之废弃,成为南极地区的一处文物,不断地被深入南极圈的游轮探访。

英国科考队员当年撤离此地时,由于天气状况极差,走得十分慌张,只有人员进行撤离,一切科考仪器和生活用品都留在了这里。小木屋内部的场景定格在50多年前的样子:桌子上的书本还没合上,柜子里的罐头食品还没有开封,甚至卧室的床上还堆放着科考队员没有拿走的衣服。尽管不断有游客到访这里,但所有的游客和探险队员都自觉遵守着南极法规,除了照片,不带走这里任何一件东西。2009年,经英国政府向南极条约组织申请,德塔利耶岛和W科考站被确立为南极的“历史遗址和纪念碑”。在德塔利耶岛上,我以手机为前景拍下了一张照片,手机屏幕显示我迄今为止到过的地球最南端位置:南纬66度52分00秒659毫秒,西经66度47分27秒498毫秒。

彼德曼岛 

最美的浮冰区域

离开南极圈内的德塔利耶岛,游轮开始往北航行,纬度逐渐降低,进入回程之旅。回程期间,安排了南极之旅的最后两次登陆:彼德曼岛和洛克罗伊港。

彼德曼岛(Peterman Island)位于南纬65°10'33',从南极圈来到这里,仅跨越1度半的纬度,就要足足航行一个晚上。原来这片海域冰山太多,航道狭窄且多有浮冰,游轮不可能全速行驶。彼得曼岛也很小,呈1.8公里长、1.2公里宽的方形。岛上陆地大部分是陡峭的火山岩山峰,一多半儿都躲在厚厚的云层里,山麓则被淡蓝色的冰川覆盖。海边较平坦的位置,有一间被喷涂成蓝白色相间的废弃小木屋,这是曾经阿根廷科考站的遗迹。

彼德曼岛是沿途经过的最大的阿德利企鹅栖息地。这种企鹅不同于之前见过的国王企鹅、帽带企鹅、巴布亚企鹅等品种,阿德利企鹅只在南极圈附近的高纬度地区出现。阿德利企鹅是这些企鹅品种中颜色和羽毛组成最简单、最为纯净的,只有黑白两种配色,正面除了胸腹是白色之外,其余皆为纯黑色羽毛,然而黑黑的脑袋上却镶嵌着一双冷峻的白色小眼睛,就像一位黑衣侦探。阿德利企鹅也利用短暂且依然较为寒冷的夏日孵育幼雏,几乎每只企鹅胯下都能发现它们长满绒毛的孩子。

1自驾帆船游南极。

2利马尔水道中浮冰上的企鹅。

彼德曼岛周围的浮冰是整个南极之旅看到的浮冰中最美的,精美得简直像人工精雕细琢的冰雕一样。乘坐冲锋舟在这些浮冰中巡游,似乎比登陆更有意思。我们在冰海中邂逅一艘帆船,原来南极也可“自驾游”,十几名游客可以包下一艘小型帆船,自己定制航行路线。只是不知这样小的帆船如何能才抵抗德雷克海峡的恐怖巨浪。

离开彼得曼岛的那天下午,游轮经过南极半岛最美丽的区域——利馬尔水道(Lemaire Channel)。这是所有南极游轮都有的必备航程,利马尔水道也是南极最热门的目的地之一。

欣赏最美丽区域的方式也是最简单的:不用登陆,不用巡游,直接站在甲板上便可体验“船行水道中,人在画中游”。利马尔水道是位于南极半岛大陆和布斯岛之间的一条狭长水域,长11公里,最窄处仅1.6公里宽。这条水道的风景可以说是美不胜收,两排雪山中间夹着一条被支离破碎、晶莹剔透的浮冰填满的静谧如池塘的水面。游轮在水道中慢慢前行,生怕打破这份宁静,线条华丽的雪山沿着甲板徐徐后退,像是在和即将结束南极之旅的我们依依惜别。

南极寄出的明信片

我们在洛克罗伊港(Port Lockroy)进行了南极之旅最后一次登陆。洛克罗伊港位于南极半岛附近的温克岛(Wiencke Island)西岸,是我们造访的南极区域中唯一一处有专门地名、而不是以岛的名字直接命名的地点。这是一个天然的港湾,1904年被发现,最初用作法国捕鲸船的栖息地,二战期间被英国占领,后在此建立编号为A的科考基地,即英国在南极建立的第一座科考极地。自1996年起,洛克罗伊站的科考功能全部停用,并进行了翻新,改造成为一座英国人运营的专门接待南极游客的博物馆和纪念品商店,纪念品商店的收益用于维护博物馆和南极其他地点的历史古迹和科考遗迹。因此,洛克罗伊港也成为南极游轮必然访问的另一目的地。

洛克罗伊科考站内部也像德塔利耶岛的W站那样,保持着原来的样子。有意思的是,科考队员的卧室墙壁上、床头木板上都画着和真人一样大小的半裸女郎,床头柜上也摆着一摞封面有美女的杂志,这种场景显然是被特意保留下来的。

世界最南端的邮局位于洛克罗伊港。科考站房前屋后的巴布亚企鹅和当年捕鲸船遗弃的鲸鱼骨架已经不是参观重点,来这里的游客早已做好了准备,写好明信片,盖上洛克罗伊站的纪念章,然后郑重其事地投入世界最南邮局的红色信箱里。洛克罗伊站是南极半岛区域唯一能寄出明信片的地点,其他地点的科考站收集的明信片,最后都要从洛克罗伊港集中,盖上这里的邮戳后,发回“内地的世界”。

我并没有携带明信片,也没有沿途寄明信片的习惯,只得在笔记本上盖上洛克罗伊站的邮戳,以作纪念。看着朋友们在即将启程返航的时刻寄出明信片,我自己都感觉这是一件相当有仪式感的事情,然而我们返程的速度比明信片要快很多。小伙伴们最早也是在春节结束一个月之后,才收到了南极寄出的明信片。

归航之歌

南极之旅的第二十天下午,我们离开洛克罗伊站,径直向北驶去,返航的时刻终于来到了!

船上酒店餐厅的厨师们在甲板上奉上了一顿室外烧烤大餐,船长为我们举行了欢送晚宴,探险队员们对每天的登陆和巡游行程进行了总结,包船旅行社也组织他们团中的游客进行了摄影作品评比,一切的总结活动都在有序进行。

然而这返程的两天两夜,对我来说却是极其痛苦的。德雷克海峡此起彼伏的高达10米的狂涛巨浪将我们硕大的船体折腾得摇摇晃晃,从不晕任何交通工具的我,也无法抵抗此时的剧烈晕船。我躺在房间床上一动也不敢动,把窗帘拉得死死的,更不敢去看舷窗外的浪涛,就连翻下身的工夫,呕吐的感觉都能滚滚袭来。小伙伴儿们叫我去吃饭,但我既没有任何食欲,也不敢起身活动——我很清楚只要我一起身就会呕吐不止。就这样在床上躺了一天半,度过了我有生以来最为煎熬的一段时光。想看美景,想有不寻常的旅游经历,总是要付出代价的。

第二天下午,感觉已经持续一天半的船体剧烈晃动似乎已经停止了。我走上甲板,远远已经看到了陆地。我们终于驶离地狱般的德雷克海峡,远处的陆地,正是南美洲的最南端——合恩角!又一个之前在地理课本上学到的地名,又一处梦想抵达的世界重要地点被我收入囊中。

过了合恩角,便回到了真正的归航之路——本格尔水道。站在甲板上,欣赏着远方岸边的南美大陆,尽情享受着旅途顺利结束的轻松喜悦。我一直单曲循环着朝鲜牡丹峰乐团的《归航之歌》。将朝鲜语歌词翻译成中文,结合那时的心情,真的是无比应景。

伴随着欢快的《归航之歌》美美地睡去,第二十三天清晨,游轮已经停靠在乌斯怀亚码头。在餐厅吃罢最后一顿可口的中餐后下船,我和小伙伴们依依惜别,踏上归途,回到地球另一边的家乡。

TIPS

去南极的难度:去南极一点儿也不难,甚至比东南亚各国自由行都简单,可以算是历次出国旅行中最简单的一次,简单到不用做攻略、不用设计行程、不用订酒店、不用寻找美食……只要买好机票船票,上船之后,衣食住行一切均包含在船票里,我们需要做的,只是每天吃饭、睡觉和拍照。

“最后一分钟”船票:阿根廷不仅可以凭美签申请电子签(AVE),而且还可以办理10年有效期的旅游签,再加上网上有很多专门做“最后一分钟”船票的代理,因此只要手里有阿根廷10年旅游签,就可以坐在家里刷最后一分钟船票,船票有了,说走就走。需要注意的是买到最后一分钟船票的旅客,需要和船公司签订价格保密协议,在船上是不能和其他客人讨论并公布这一船票价格的,否则需要补齐和正常票价之间的差价。保密协议的有效期一般到下船日。

去南极的签证:南极不属于任何一个国家,因此游客无需签证,但需要办理出发地点所在国家的签证,例如从乌斯怀亚出发需要办理阿根廷签证,从蓬塔阿雷纳斯出发,需要办理智利签证。目前智利凭剩余有效期6个月以上的美签免签,阿根廷凭剩余有效期3个月以上的美签可以申请AVE电子签,AVE申请的正常审批时间一般在10-15个工作日,但南极旅游旺季时,审批时间一般会严重拖延。目前阿根廷贴纸签证申请流程已大大简化,我从预约到准备材料到面试到拿到签证,仅仅用了一周时间。所以有意去南极,并且想买“最后一分钟”船票去南极的小伙伴们,可以先办一个阿根廷旅游贴纸签,有效期默认给10年,有“最后一分钟”船票的时候,可以说走就走。

南极的气温:南极旅游季一般是南极的夏季,每年11月到次年3月,其他时间是没有南极游轮的。12月下旬是南极的夏天,游轮抵达的南极区域,最低温度也不过零下5℃左右,和北京的冬天气温差不多。所以,如果只是参加常规的南极游轮,而不是飞往南极点的“土豪游”,那么在衣服厚薄程度上,就按照北京冬天户外,加上帽子、围巾、手套(这三样主要用途也是防风)来准备即可。在穿戴上,最重要的是防风和防水。因为登陆并不是从游轮上直接下到岸边,任何游轮都不能停靠南极地区的岸边,离岸边最近也在500米开外,因此登陆需要乘坐冲锋艇前往,而这一段风会很大。

游轮日程的选择:常规的南极行程一般分为7-10天的半岛、14天左右的半岛+极圈、20天左右的三岛、23-25天的三岛+半岛+极圈几种。注意这些天数,并不是实际在南极的天数,而是旅行社、船公司做广告时的天数,所以需要换算成实际在南极游览的天数。换算方法是:第一天傍晚上船-1,最后一天早晨下船-1,穿越德雷克海峡单程-2,乌斯怀亚-马尔维纳斯群岛海上航行单程-1,马岛-南乔治亚岛海上航行单程-2, 南乔治亚岛-南极半岛海上航行单程-2。以10天的南极半岛行程为例,往返都穿越德雷克海峡,实际游览天数是10-1(上船日)-1(下船日)-2(德雷克海峡)×2=4天;再以我这次行程为例,实际游览天数是23-2(上船、下船日)-1(乌斯怀亚-马岛)-2(马岛-南乔)-2(南乔-半岛)-2(德雷克海峡)=14天。个别船公司在天数上不计往返德雷克海峡的时间,在选择时一定问清楚。

南极游轮大小的选择:一般来说船越小,登陆次数越多,每次登陆停留时间也越长,100人以内的小船,每次都可以保證一批登陆(南极相关法规规定,每次登陆人数不能超过100人,500人以上的大船禁止在南极任何区域登陆),但小船的缺点是穿越德雷克海峡晃得厉害,100-200人的中型船,一般可以分两批登陆,一批登陆时,另一批进行海上巡游。我这次乘坐的就是载客200人的中型船,最终船上乘客在160人左右,所以每次登陆都是分两批进行,这样和一批登陆的小船相比,岸上停留时间少了近一半儿,每次登陆时间在1.5-2小时之间,但个人感觉这个时间足够,足以拍摄到所有想拍的动物,走遍所有本次登陆计划好的线路。

乘坐南极游轮的装备:单反+长焦镜头(离南极动物的法定距离是不小于5米)、晕船药(船上一般免费提供,但有备无患)、防晒霜(南极地区晴天时紫外线异常强烈)、墨镜(避免雪盲)、电脑+移动硬盘(在船上无聊时整理照片)、暖宝宝或热帖(风大时避免相机、手机歇菜)、相机或手机防水套、泳衣泳裤(一般船上会安排一次南极冰泳)等。

3洛克罗伊港英国科考站遗址。

猜你喜欢

塔利船票游轮
红色的船票
带猪跑
火星船票“开售”啦!
纳塔利·沃佳诺娃:一手烂牌被她翻盘
船票预定中
保龄球是积极活跃的生活方式
来自未来的游轮
还有一半的路程
史上最大游轮下水
世界最大规模游轮将停日本 专营中日航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