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树与古树承载的文化
2017-10-30黄宇袁兆晖
黄宇 袁兆晖
摘要:本文介绍了《天坛古树》一书内容、读者对象、出版意义,对依托于天坛的古树文化地位、价值加以分析,使人们认识到“保护天坛的古树,就是保护了一种历史文化——古今中外独一无二的敬天文化。”
历经无数风雨寒暑,至今依旧傲然挺立的百年古树,是活的文物,是历史的见证,古树具有很高的科学、历史、生态、观赏的价值,是国家宝贵的财富。目前,专门研究古树及古树文化的图书不多,《天坛古树》的出版是古树文化、保护方面的最新力作。
天坛的科技工作者,在对数十年天坛古树各方面工作进行记录和总结的基础上,编写完成了《天坛古树》一书。本书全彩版印刷,含文字30万字,400多幅彩图,书中全面介绍了天坛的古树资源、景观,介绍古树的历史、文化、管理、研究等知识。
1992年国务院100号令颁布了《城市绿化条例》对古树下了确切定义,2000年建设部正式实施《城市古树名木管理办法》,该办法进一步细化了古树的定义“树龄在一百年以上的树木,称之为古树”。而天坛古树是一处大古树群,在北京乃至全国的古树资源中占有重要地位。可以被称为“古树”的树木在天坛有3500余株,占北京市古树的18.74%。天坛古树是天坛文化的载体之一,见证了天坛的历史,也见证了北京古都的文化,是明朝永乐迁都北京城建成史的见证。
天坛建成于明永乐十八年(1420),是明成祖朱棣迁都北京并对北京进行一体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天坛因其独特的建筑景观设计和世界独一无二的祭天文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古树是天坛不可替代的生态要素。在苍翠古树的掩映下天坛更显得庄严肃静,静谧深远。没有了古树的衬托,天坛景观就缺少了震撼人心的魅力,离开了天坛,古树则只是古树,不再具有文化的地位,古树与天坛就是相依相存。
天坛古树从哪里来的?谁种的?为什么有那么多的古柏?古树跟祭天文化的关系?《天坛古树》从古树的历史谈起,从元代种植至今700年的古柏,到明朝、清朝、民国至今古树产生发展娓娓道来。
从书中我们了解到树木园林都是为祭天文化服务的,天坛的植物素材的配置受祭天文化要求,另一方面要充分体现、丰富、加深祭天文化的内涵。《周礼·春官·大宗伯》载“以玉作六器,以礼天地四方。以苍碧礼天……”古人主张天圆地方,苍璧,圆形,色苍,以配天圆和天色。“苍璧礼天”反映了古人对天的认识,也反映出古人为表达祭天思想所采取的表现手法和形式。松柏色苍,用以配天,与“苍璧礼天”异曲同工。在天坛古树中松柏占了90%以上,书中用了不少笔墨来描述树种文化,柏代表着正气、长寿、高尚、不朽,松柏苍然,被士大夫阶层称为“苍官”,天为“苍天”,祭天用苍璧,祭坛周围树以苍官,浑然一体。天坛古树树种中所蕴含的文化信息与天坛的文化相呼应。
另外,天坛古树至今还体现着生态文化的价值。天坛内古树森森,绿树如茵,天坛公园在北京生态系统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从人体养生,维护空气质量,古树都功不可没。
天坛古树的文化价值不言而喻,本书也介绍了历代天壇管理者对古树的养护与管理。因为大家都懂得:“保护一株古树就是保护一件珍贵的文物,保护天坛的古树,就是保护了一种历史文化——古今中外独一无二的敬天文化。”
本书的定位是科学普及图书,具有科学性、通俗性、艺术性、思想性,其读者并不限于普通群众和青少年,受众还有各年龄段、各文化层次的天坛游客,对天坛文化、古树感兴趣的人,国内外从事古树研究的相关专业人员。本书力图让更多的人了解天坛古树,认识它的价值,理解天坛管理者为保护管理天坛古树而做的努力。
《天坛古树》出版的目的,希望更多的人来关注天坛古树、保护天坛古树,保护自然,顺应自然,让人们真正体会到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这是天坛敬天文化的本意所在。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