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选粉效率对水泥闭路粉磨系统增产效果的定量分析
2020-05-14郑林昌杜凤怀唐永河
郑林昌,杜凤怀,唐永河
(1.云南省建筑材料科学研究设计院有限公司 云南 昆明 650221)(2.四川信达五星节能科技有限公司 四川 绵阳 622651)
1 闭路系统的理论依据
在球磨机粉磨水泥的过程中,粗颗粒物料总是逐渐粉磨到合格的粒度。开始的时候,细粉少,粗粉多,粉磨效果好,细度快速下降,随着合格细粉的增多,粗粉变少,造成研磨体多数时间是对已合格的细粉的过粉磨,而粗粉在细粉的掩盖下,没有得到足够的粉磨,为了获得足够的合格细粉,必须延长粉磨时间,降低了磨机产量。这种现象可以从磨机内的细度筛分曲线得以确认。
为此,在有部分合格细粉的时候,就将粉体排出磨机进行分选,合格细粉作为成品收集,不合格粗粉再回到磨机重新粉磨,就能保持磨内始终处于粗粉量较多,有利于粉磨的条件下,从而提高磨机产量。这是闭路粉磨系统的理论依据。
2 系统的主要工艺流程及选粉效率现状
现有的水泥闭路粉磨系统基本上都是由辊压机、V型选粉机、球磨机和磨尾选粉机组成(见图1)。
按照闭路粉磨系统所能增产的理论依据,最理想的情况是排出磨机的粉体中的细粉能全部选出来,也就是选粉效率为100%,使得回磨的粉体全部是粗粉。
现有的选粉机采用的是空气分选,选粉效率不可能达到100%,加之受到体积、能耗、价格、操作等的影响,实际使用的选粉机很多运行在选粉效率40%~50%之间。其运行情况如图1:
图1 典型的辊压机、球磨机、选粉机系统
(1) 辊压机挤压后经V型选粉机分选所得的入磨粉料中,小于45μm的颗粒占到20%~50%;
(2) 球磨机出磨粉料中小于45μm的颗粒占50%~70%;
(3) 选粉后回到磨机的粗粉中小于45μm的颗粒占40%~60%;
(4) 选粉效率约40%~50%;
(5) 循环负荷率为200%~350%。
由此可见,现有闭路粉磨系统选粉效率低,循环负荷率高,有大量合格的细粉没有选出来,而是回到磨内反复研磨,占用了磨内空间,降低了粉磨产量。
3 提高产量的主要方式
为了提高现有粉磨系统的产量,主要有3种方式。
第一种是更换大规格的辊压机,直接增加粉碎能力,提高磨机产量,利用辊压机比球磨机能耗低的特性,达到增产节能的目的,这种方式效果明显、可靠,但一次性投资大。
第二种方式是通过对磨内衬板、隔仓板的重新设计,改变物料在磨内的流动状态,从而提高磨机产量。这种方式的优点是可在磨机定期更换旧的衬板、隔仓板时直接使用新设计的衬板、隔仓板。因此造价低,投资小。缺点是磨内实际运动状态不可测定、不可控制,无法定量设计、计算,增产效果不稳定。
第三种方式是进一步提高选粉机的效率,分选出更多的细粉,从而提高磨机系统的产量。
基于笔者的研究经历,主要探讨提高选粉机的选粉效率对粉磨系统增产效果的定量关系。
之前已有一些企业采用了更换选粉机的方式来提高磨机产量的做法,但实际效果不够理想。一些观点认为是磨机粉磨能力的问题,提出还需要对磨机进行改造才能达到提高产量的效果。这种说法把人们的关注点转到影响粉磨系统产量的多种因数讨论上,从而掩盖了在现有的选粉机改造项目中,选粉机效率没有显著提高这一根本事实。造成人们对通过提高选粉机效率提高磨机产量这一方法的怀疑。
为了能准确、定量的描述选粉效率的提高对粉磨系统产量的影响,本文基于现有实践经验和相关理论,建立了一个近似的数学模型,并利用此数学模型,定量的确认了不同条件下,选粉机效率提高的量对应的粉磨系统所能提高的产量。
4 提高选粉效率对水泥闭路粉磨系统增产效果的定量分析
4.1 基本概念
4.1.1基本概念与参数
根据图1所示的粉磨系统的各项关系。
设定:
a—出磨物料筛余%
b—回磨物料筛余%
c—选粉机成品筛余%
v—V选成品筛余(新增入磨物料筛余)%
Q—粉磨系统产量(等于V选成品量)
Qm—磨机内物料总流量(等于系统产量+回磨料量)
N—循环负荷率:
(回磨物料量是成品量的倍数)
η—选粉效率:
(成品中的细粉量占出磨料中细粉总量的百分比)
由于选粉效率公式中的参数随不同的操作习惯而不同,影响了计算结果的一致性。因此,比较不同选粉机的选粉效率,应该在两者产品细度相同(偏差小于±1%),出磨细度相近(偏差小于±5%)的情况下,比较其选粉效率的高低。
4.1.2基本前提:
第一:对于现有的闭路粉磨系统,其达到正常产量时,系统的相关参数是基本稳定的,包括:磨机产量、细度、循环负荷率、选粉效率等参数。特别是在其正常运行时,单位时间内经过磨内粉磨的物料总量不变(既不空磨也不饱磨)即:
第二:磨内研磨体对物料研磨过程中,一部分作用于细粉(已达到细度要求)上,未能形成磨机的产量。一部分作用于粗粉上,将其中一定比例的粗粉研磨成合格的细粉,形成磨机的产量。对于原有的粉磨系统,综合各种影响磨机产量的因数后,当磨内粗粉总量变化不大时,这一比例基本不变,可视为常数。
基于以上前提条件,本文提出一个新的概念:
磨机的粉磨系数:
其中:
△X=Xc-Xv—粉磨后新增加的细粉量,等于选粉后产品中的细粉总量减去新增入磨物料带入的细粉总量(V选成品带入的细粉量)。
=(Ya+Yb+Yv)/2—磨内平均粗粉量,等于入磨时的粗粉总量加出磨时的粗粉总量除以2,在其它条件变化不大的情况下,粉磨系数基本不变。因此,增加磨内平均粗粉量的比例(磨内物料总量不变),则粉磨后新增加的细粉量也就相应的增加。提高选粉效率,就能够减少回磨物料中的细粉量,增加回磨的粗粉量,也就增加了磨机的产量。
各参数间相互关系如下:
4.2 选粉效率提高对磨机产量的影响:
(1) 在成品细度控制不变,且新增入磨物料中的细粉百分含量不变时,即V选成品的筛余v不随Q的变化而改变时。即:c=c0,v=v0时。
设原有稳定运行状态下的各参数为:
则有:
对选粉机改造并提高选粉效率后,其K值不变,令:K=K0
则:
为了保持磨机工作稳定,磨内物料的总流量不变,即:
故:
公式(10) 即为选粉效率改变后,对应的磨机增产的百分量的计算公式,只要将原有系统的各项参数代入,以及改造后的选粉机效率数据代入,就可得到改造后的磨机系统的产量数据。
为了直观的获得选粉效率增加对应的磨机增产的百分量,可在明确原有的系统参数的条件下,得到效率增加与产量增加的关系曲线,即:η—Q曲线。例如:在以下常见的原有工况条件下,
当:c0=8%=0.08,N0=250%=2.5,η0=45%=0.45时,可得:
获得如图二中曲线1的增产百分量曲线。
由图中曲线1可见:当选粉效率提高5%时,磨机产量提高6%;选粉效率提高20%时。磨机产量提高22%。即磨机产量随选粉效率的提高基本成线性提高,且产量提高的百分率高于选粉效率增加的百分率。
图2 选粉效率增加值与增产百分率的关系
(2) 实际情况偏差:在辊压机规格能力较小时,其产生的细粉量不能随产量的增加而同比例的增加,极限状态是合格的细粉量固定不变,此时:
得:
公式(14)即为在辊压机能力不够,辊压机产生的细粉量固定的情况下,选粉效率改变后,对应的磨机增产的百分量的计算公式,同样,只要将原有系统的各项参数代入,以及改造后的选粉机效率数据代入,就可得到改造后的磨机系统的产量数据。
由此公式得出如图二中的η—Q曲线2。从曲线2可以看到:当选粉效率提高5%时,磨机产量提高5%;选粉效率提高20%时。磨机产量提高17.5%。即磨机产量随选粉效率的提高基本成线性提高,且产量提高的百分率略低于选粉效率增加的百分率。
实际增产量应介于曲线1和曲线2之间,即磨机产量随选粉效率的提高基本成线性提高,且产量提高的百分率约等于选粉效率增加的百分率,其最终结果取决于辊压机的能力。
4.3 在以上选粉机效率增加的条件下,其它因数对增产效果的影响:
我们还可在已知选粉效率提高了多少百分量的基础上,判断原有各参数的不同,对产量增加的影响,例如:根据公式(10)
设:η-η0=15%,即选粉效率提高15%的情况下:
(1) 当:c0=8%=0.08,η0=45%=0.45
得到原有循环负荷率的不同对增产的影响曲线:即N0-Q曲线。如图三中的曲线3所示:即原有循环负荷率越低,增产效果越显著。
(2) 当:N0=250%=0.25,η0=45%=0.45
图3 原始循环负荷率与增产百分率的关系
图4 成品细度与增产百分率的关系
得到原有产品细度的不同对增产的影响曲线:即曲线,如图四中的曲线4。
即原有产品越细,增产效果越显著
(3) 当:c0=8%=0.08,N0=250%=2.5,
得到原有选粉效率的不同对增产的影响曲线:即曲线,如图五中的曲线5。即原有选粉效率值越低,增产效果越显著。
4.4 半终粉磨系统对磨机产量的影响
现在还有一种做法半终粉磨系统:在辊压机V选之后增加一台选粉机,新增的入磨物料预先分选,将部分合格的细粉提前选出来进入成品,减少入磨的细粉量,留出新增产量的空间,下面对此方式能达到的效果进行定量分析。图6为典型的辊压机半终粉磨系统图:
图5 原始选粉效率与增产百分率的关系
V选的成品量为Q,经过新增加的动态选粉机预选后,一部分合格细粉Q'提前进入产品系统,其余的部分 进入磨机粉磨。
图6 典型的辊压机、动态选粉机、球磨机、选粉机系统
设动态选粉机的选粉效率为η',则:
因辊压机成品细度不变,磨尾原有选粉机也没有改变,且最终的产品细度也保持不变。即:c=c0,η=η0,v=v0令:K'=K0
经过换算(篇幅所限,过程省略),可得:
目前的动态选粉机效率和磨尾选粉机效率处在同一水平,即:
η'=η0可得到半终粉磨系统能达到的产量公式:
按目前闭路粉磨系统的普遍运行情况,其基本参数为:
由公式(24)则可获得V选成品的细度v0与磨机产量Q的关系曲线,即:v0-Q曲线,如图7中的曲线7。
图7 半终粉末系统V选筛余量与增产百分率的关系
从图中曲线可以看出,辊压机产品的细度越粗,增产比例越低。在V选筛余为80%时,可增产5%;小于60%时,可增产10%;小于40%时,增产可达15%。当然,这是在选粉机效率不降低,特别是辊压机能力足够的条件下的结果。
5 结语
(1) 综合以上的图表及公式可知:在稳定运行的常规闭路粉磨系统中,单位时间内通过磨机的总物料量是稳定的(波动不大),当磨内条件变化不大时,其粉磨系数(粉磨能力)可视为常数。当提高选粉效率时,减少了磨内的细粉总量,增加了磨内的粗粉量,从而增加了可磨细的粗粉量,达到产量的提高。通常情况下,磨机产量提高的百分量约等于选粉机选粉效率提高的百分率。
(2)当改造或更换的选粉机选粉效率比原有选粉机增加15%以上,且现有闭路系统选粉效率低于50%,循环负荷低于250%,细度低于8%时,增产效果更加显著。
(3) 对于半终粉磨系统,其适合于辊压机能力富裕,V选后合格细粉含量大于40%以上的情况,在保证原有选粉效率不下降,且新增加的动态选粉机效率不低于原有选粉机的条件下,系统产量可增加10%到15%。如果V选后合格细粉含量小于30%,或选粉效率也有所下降,则系统产量的增加值会小于10%,甚至低于5%。
(4)对于通过提高选粉效率获得磨机系统增产的技改方案。应保证改造或新增的选粉机效率比原来提高15%以上。选粉效率应在同等条件(成品细度和出磨细度相同)下测试。
(5)对于辊压机能力强,尤其是目前的大辊压机(立磨)+小球磨,V选后合格细粉含量大于50%以上的系统,采用半终粉磨系统来达到增产的目的效果显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