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用教学:基于文本原点的言语活动策划
2020-05-13魏清香
魏清香
【摘 要】 伴随着“语用”教学的深入人心,人们越发认识到语文教学说到底就是教会学生通过学习别人的言语来使自己学会言说的智慧的动态过程。因此,教师在教学中针对文本独特的“言语现象”“言语形式”“言语意蕴”,找准语言训练点,并借此为切入点,循着“言语实践”的最佳路径:重构语境、建模仿写、移植化用,引导学生把文本中习得的语言材料纳入自身的言语系统当中,实现课文语言的内化,从而习成语文素养。
【关键词】 言语实践;重构语境;建模仿写;移植化用;语文素养
一、关注文本独特的“言语现象”,重构语境,发展语言的感悟力
“写什么”是每篇文本独特的“言语现象”( 包括语言、写法、结构、文体),教师要善于关注文本独特的“言语现象”,重构语用情境,让学生进入语言所描绘的情境,使语言的意义在学生的心中创生。如名师王崧舟《两小儿辩日》(人教版六年级下册)课堂教学“辩斗”环节中,王老师先问:“怎么才是辩斗呢?”让同桌分角色放开声音辩斗,再请两位小儿试试来辩斗,师生评价是否有辩斗的味儿,然后师生合作辩斗,通过老师的语速变化、增加词语等方式不断煽情,使得学生的情绪高涨,自然进入辩斗的语境中,从而使得师生辩论达到忘我的境界,博得阵阵掌声……
此环节中,王老师关注文本语言“辩斗”这一“言语现象”,艺术性地重构了“辩斗”的语用情境,紧扣“辩斗”层层递进,辩出了声色,辩出了文化,辩出了智慧,更辩出了学生语言的感悟力。这一以语言而成的境界中,以语言而做势,以语言而生魄,以语言而生意境,催生了语言、提炼了语言,发展了学生语言的感悟力。
二、关注文本独特的“言语形式”,建模仿写,激活语言的拓展力
“怎么写”就是文本独特的“言语形式”(包括句式、段落、篇章、写作方法等),也就是教材中的文本关于“例”的那个“什么”上,它是学生语言学习的范本。
如教《桂林山水》(人教版四年级下册)一课,可以模仿描写桂林山水的句子,用相同句式描写一个事物:“九寨沟的瀑布真 啊, ;九寨溝的瀑布真 啊, ;九寨沟的瀑布 , 。”龙津河的水真 啊, 得 ;龙津河的 真 啊,
得 ;龙津河的真 啊, 得
。”于是,一段段模仿描述桂林山水的方式的文字片段呈现出来了。
就这样设计仿写,模仿描写桂林山水的句子,用相同句式描写一个事物,这样关乎“言语形式”建模仿写训练,就是在帮助学生抓住课文中典型的词、句、段、篇的“言语形式”,让学生通过潜心会文在头脑中建模,再仿写练笔,掌握句式、规律,最后脱模创生。这样大量的建模仿写训练,训练学生的表达能力,构成了语言运用的意义集合,使学生把握了言语运用的本质和规律,激活语言的拓展力,最终形成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关注文本独特的“言语意蕴”,移植化用,习得语言的表现力
“为什么写”是指文本独特的“言语意蕴”。语文教学点的最终目的就是要学生凭借语言文字,透过对文本的理解,了解文本独特的“言语意蕴”,移植化用,达到内化语言、锤炼语言、完善语言模型、培养语言智慧的语用教学效果,真正习得语言的表现力。
如教学《那片绿绿的爬山虎》(人教版四年级上册),学生学习了两处具体写爬山虎的句子,初步领悟了借景抒情这一表达方法后,教师布置情境小练笔:书包里背着那张满分的试卷,走在回家的路上,第一次发现周围的景色是那么美:
(学习作者的写法,我们也来写写看到的景物和你的联想来表现你的心情)。这样基于现实生活文本外的移植,依据自己表达的需要创造性地运用语言,将文本语言纳入自己的话语系统中,实现课文语言的内化。
【参考文献】
[1]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01-01.
[2]鲍道宏.教会儿童阅读[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6.
[3]刘仁增.课文细读:指向文本秘妙[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6.
[4]刘仁增.我的语用教学观[M].福州:福建人民出版社,20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