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设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冲击的对策分析

2020-05-13邓鹏辉

全国流通经济 2020年7期
关键词:建设银行金融业务互联网金融

摘要:随着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发展,我国传统商业银行业的经营理念面临巨大的挑战。受支付宝、微信、第三方支付以及其他一些代表性的互联网借贷平台崛起的影响,对我国现存的许多行业将带来改变。因此,伊春支行应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强强联合、加强客户体验、加大开拓金融生态圈、严格防控完善风险机制、做到内部竟升良性竞争的管理制度,同时要兼顾发展互联网金融业务,走可持续发展战略之路。本文从传统的商业银行现状出发,来研究互联网金融对建设银行吉林分行伊春支行造成的冲击以及应对这一冲击做出的优化策略。

关键词:互联网金融;建设银行;金融业务

中图分类号:F831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2096-3157(2020)07-0151-02

一、互联网金融对建设银行吉林分行伊春支行造成的冲击

1.伊春支行的中介地位受到弱化

(1)信息中介地位被互联网平台制约。关于客户业务办理方面,伊春支行就客户信息的征集、处理、分析等环节运营效果较佳,能快速解决供给方与需求方信息不对称的难题。随着社交网络、搜索引擎技术、云计算搜索的不断深入和推广,资金的供求方吉林分行伊春支行这一角色被拆分,小额贷款业务在互联网金融平台就可办理,且该平台供需双方的沟通更便捷更快速,价格和交易也更市场化透明化。基于此模式下,伊春支行的信息中介地位被不断弱化,既有的先期优势荡然无存,信息汇集中心的垄断地位将被一举击破。

(2)多样化支付方式竞争银行传统业务。在支付业务环节中,吉林分行伊春支行占极为重要的支付中介地位。随着5G网络的飞速发展,时空不再受经济活动的制约,电子商务再到新零售业的普及,加快了人们的生活节奏,程序操作简易化和交易便捷化是现代人的代名词,消费逐渐追求个性化,早在2010年阿里系、腾讯系两大互联网巨头就在互联网支付领域着手开发,互联网支付工具“支付宝”、“财付通”,移动支付工具“微信支付”迅速普及,无须用户开通网银,只要录入银行卡信息或扫码便可线上支付,还没有资金交易上限。“第三者的插足”打破了银行与货币间的平衡,多样化的支付弱化了单一的支付功能,这就不可避免地引流了伊春支行的中介功能,伊春支行的线下支付优势已经受到了强有力的挑战。

(3)银行资金媒介渠道的优势日益减小。基于互联网金融脱媒的加速,资金供求双方目标客户的寻找借助互联网金融企业搜索平台可以更快捷的完成,避开了传统商业银行作为媒介的渠道。作为后续交易的供需双方也能够避开银行这一中介。可以预见将来银行作为中介的平台功能将会更进一步的弱化。更有借助于电商平台O2O以及第三方支付,结合自身支付渠道的优势完全可以独立地进行跨平台支付和结算。可见,伊春支行的传统业务将会被很大程度的削弱。

2.伊春支行的经营管理受到冲击

(1)传统经营理念不适合互联网金融环境。首先,运营理念受到冲击。通过细分资产利润表发现包括吉林银行伊春支行的建设银行在发展模式和盈利模式方面,仍然处在粗放传统型的管理理念模式下。从盈利角度解析,有别于新兴互联网,信贷利息差是伊春支行的主要收入来源。占比低的依然是非利息收入。其次,市场观念受到影响。新兴互联网金融的兴起,互联网金融参与者已涵盖到许多中小企业以及单个消费者。要改变长期钟爱高价值的高端客户,歧视低端的消费者管理理念仍然任重道远。再次,创新意识不足。近年来消费者越来越追求个性化、差异化,更多的关注效率和成本。要求真实的客户体验。而互联网金融机构能灵活运用高新科技,及時更新换代简易型、低成本的金融产品。这无疑给建设银行传统零售业带来重大打击,更需加强创新型互联网发展模式[2]。

(2)银行实体网点的服务模式面临威胁。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正改变着大众的生活方式和消费习惯。建设银行等旧有的商业银行的运行模式显然已经过时,不能适应新时期发展的要求。传统商业银行以“物理网点”为基站的模式,并以此来辐射周围对周围居民提供金融服务的做法很难比得上互联网的广泛性[3]。在开放的互联网平台之上,新兴的金融机构努力推出更个性化的服务模式和客户体验。吉林分行伊春分行需要摒弃旧有的业务模式并充分关注客户的需求,将金融活动更多地向电子化、虚拟化、去中介化等方面努力。

3.伊春支行的主体业务受到影响

(1)负债业务受到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分流。吸收社会公众存款是传统商业银行最主要的资金来源之一。尤其是成本低廉的活期存款业务。一直以来建设银行特有的优势就是资金来源优势,依托客户和网点优势,互联网金融的兴起直接改变着传统商业银行吸收存款发放贷款的根本模式。首先是被第三方支付平台沉淀分流的储蓄存款,其次是储蓄存款被第三方支付平台代理理财分流。基于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和理财观念的深入,人们开始倾向于主动将闲散资金投放在“低风险,高收益”的理财产品上。这大大削弱伊春支行客户的银行存款,从而加剧银行与第三方的竞争。

(2)资产业务空间将被不断压缩。首先,由于互联网金融企业对建设银行贷款业务的影响越来越大,伊春支行将面临巨大的客户流失情况。互联网金融在云计算、大数据以及信息处理等方面的优势渗透,借贷发展迅速。且受广大中小客户的热捧。互联网金融以其高效、反应灵敏、程序简便等优势取得了小微用户信赖的同时促使吉林分行伊春支行在内的银行业务量大大流失,市场份额逐渐被吞噬。其次,由于互联网金融机构并非专门的金融机构,其贷款利率基本不受央行调控且成本低廉,所以吉林分行伊春支行的利差收入存在递减。

二、建设银行吉林分行伊春支行应对互联网金融冲击的措施

1.强化互联网巩固中介地位

(1)提高客户需求服务。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不断发展,银行的从业者也应更新固有思维,从消费者需求出发,研究消费者的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伊春支行还应不断地改进银行的金融产品和服务,发展良好客户关系,集中精力调动客户的活跃度和参与度,制定相应的营销战略[4]。重点要扩大伊春支行的目标客户覆盖面,不但要提供个性化的价格机制还要完善“柜对自助、自助对电子”的收费标准。

(2)创建客户关系信息库。快速搭建伊春支行的客户关系管理平台,创建运营电子银行特点的客户关系信息库。在未来将逐渐形成具有伊春支行特点的客户关系管理、经营效率管理、风险业务管理的基础管理体制。对于高忠诚度、高活跃度的客户进行动态管理重点培养以点带面;对于重点客户应该做到建立详细的个人账单,用交易量等一系列的指标来重点展现客户的个人财务状况。应以伊春支行下游的存量集团客户为基础作为二次开发的重点,并且时常关注那些采用虚拟货币进行交易的企业,为这样的企业提供更加便捷的个性化服务。

2.经营管理的应对策略

互联网金融对伊春支行的经营模式、经营理念和服务模式在不同程度上都产生了影响,所以同商业银行合作来弥补互联网金融线下劣势是必不可少的。因此,众多银行在智能网点上探索,借助数字化技术赋能线下网点,仅2018年,银行自助网点改造数量就达万个,建行银行业务离柜率水平创新高为88.67%。由于5G的驱动,云计算、边缘计算等技术发展飞速。与此同时,互联网金融的基础架构、表现形式、服务效率也随之改变。而对于业务流程繁琐的伊春支行来说,必须重构业务操作流程,融入5G的创新因素积极实施多层面精益化转型,从而降低运营成本,改进并提升管理水平、经营效益等。理智应对互联网金融的冲击与挑战。

要认真研究互联网企业的特点,充分与总行的特色平台相结合。积极引导大力支持入驻伊春支行管理平台,要打通网上银行、手机银行、微信银行、自助银行、营业网点等渠道间的界限,从而实现“以客户为中心”。在一二线城市商务区(如云办公区、购物中心或电影院等)设立产品与服务旗舰店,发挥商业银行专业、便捷的线下服务能力,关键是职工的微笑服务能力[5]。在卡片设计上融入令客户独特的时尚服务因素,让客户体验细致入微的服务理念;在人力上培养最专业且富有经验的客户经理;在服务内容上以创新性、体验性服务为主;在旗舰店宣传上重在客户口碑的积累和传扬。成立线上线下客户服务小组,实现客户产品、内容、方案的“一条龙”服务流程。

3.经营业务的应对策略

伴随新兴互联网金融的发展趋势,未来商业银行与互联网之间是相辅相成的。互联网企业在客户体验、产品创新、应用场景、商业运营上占优势。而银行在人才、风控、客户培育、企业个性化服务、品牌上更专业。两者通过互相借鉴将逐步融合。应对互联网金融冲击最大的零售业务而言,打造以流动性管理为核心的“个人资产池”“个人理财市场”两大平台,支持客户把理财产品、大额存单、电子保单等金融资产和固定资产非金融资产投入授信融资额度,实现客户投资收益和流动性双重需的理财模式。

三、结语

随着老龄化的加剧,线上操作满足不了所有客户的金融需求,而物理网点是提升客户对商业银行创新体验的一大优势。未来商业银行的网点会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银行服务一定是O2O相结合,将线下网点用到极致。建设银行伊春支行应该更加地注重提升客户体验加强网点转型,依据成熟的网点布局积累下的客户数据,将O2O相结合整合可用资源,着力建设智能型网点。在一些大城市,价值高的城市设立一些空间比较大,用户满意度高,种类复杂的产品。将金融办理的各式各样的渠道统一由一个接入点进行联通。

如今形势下,伊春支行的资产和中间业务是众多互联网金融企业竞争的业务。未来应大力发展资产管理业务、信用卡办理业务、资产托管业务等来提升理财服务手续费收入。在内部经营业务层面,要突破单纯以信贷资产为主的局限。根据市场与客户需求的变化,随时调整信贷类资产、交易类资产、同业类资产、投资类资产及表内外资产的配置,重塑银行的资产负债表,把金融活动融合到客户的经营和生活中,优化客户的资产负债表。从而才能更好地应对此次冲击。

参考文献:

[1] 樊燕东,杨杰.我国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模式的冲击及对策[J].时代金融,2016,(18):11~12.

[2]陈颖,浅析我国商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冲击的对策[J].2016,(27):176~176.

[3]王若璇.互联网金融对商业银行的冲击及应对策略[J].湖北科技学院学报,2015,(07):13~15.

[4]王光远.基于互联网金融背景下商业银行转型发展对策研究[J].投资研究,2015,34(06):154~160.

[5]王光輝.中国农业银行应对互联网金融挑战的策略研究[D].2015.

作者简介:

邓鹏辉,白俄罗斯国立大学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经济与管理。

猜你喜欢

建设银行金融业务互联网金融
绿色金融回顾与展望
邮政储蓄银行金融业务管理的现状与优化策略研究
中小型商业银行金融市场业务风险管理研究
互联网金融的风险分析与管理
互联网金融理财产品分析
互联网金融对传统金融的影响
我国国有股份制银行发展财富管理业务的研究
建设银行利增6.1% 日赚6.2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