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究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村集体经济的功能

2020-05-13林晓梅

全国流通经济 2020年7期
关键词:农村集体经济乡村振兴战略

摘要: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关键路径与重要成果,本文简要分析了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村集体经济的功能,围绕健全三导增收组织基础、完善顶层设计制度政策、探索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建立规范经济管理体系四个层面,探讨了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的创新路径,以供参考。

关键词:乡村振兴战略;农村集体经济;定向扶持

中图分类号:F321.32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2096-3157(2020)07-0119-02

一、引言

2018年10月,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了“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标志着我国首次将“三农”问题提升至国家战略层面,为农村经济发展指引了明确方向。其中深化农村地区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举措推动了我国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对于盘活农村市场经济、践行乡村振兴战略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二、乡村振兴战略中农村集体经济的功能分析

1.深化農村改革,提升基层组织领导力

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水平与基层组织党建基础,以及党在农村执政能力存在密切关联,通过发展农村集体经济能够在物质基础层面深化农村改革,使基层组织具备足够财力解决农民问题、提高公共服务质量、带领农民群众实现致富目标,以增强村民对基层组织的拥护与支持,提升基层组织领导力与乡村治理能力。

2.夯实产业基础,强化外部资本吸引力

党的十九大报告将“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作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目标,并提出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等具体工作要求。其中产业建设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中占据基础性与首要性地位,指导乡村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密切结合自身发展实际与产业需求推动集体经济发展壮大,由此增强对外部资本要素的吸引力,更好地反哺乡村实现经济社会全方位发展[1]。

3.助推农民增收,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

财政部于2015年10月12日发布的《扶持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试点的指导意见》中指出,“农村集体经济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农村的重要体现。”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将加速农业产业化发展进程、实现农村产业结构优化,创造出更多岗位满足农村人口的就业需求,深化农村基层组织财富积累、增加农民财产性收入,提高农村公共服务水平,由此带领农民群众实现共同富裕目标。

4.提升治理水平,建设生态宜居型乡村

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能够增加集体资产股权所产生的利润分红,为公共基础设施、公共卫生事业、公益事业建设提供资金支持,为实现乡风文明目标提供重要保障;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有助于推动生态农业建设,基于绿色导向、资源节约目标与科技创新提升劳动生产率与资源利用率,解决农村现有环境综合治理问题,推动生态宜居乡村建设;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还可以为村级党组织的领导提供完备的物质基础,更好地凝聚群众、提高党在乡村的执政能力,提升乡村治理水平。

三、发展农村集体经济、助推乡村振兴战略实现的创新路径探讨

1.健全三导增收组织基础,推动四建机制建设

(1)建立三导体系。秉持“学习先导”“村级主导”“镇为指导”原则建立三导增收体系,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建立完备的组织基础。在“学习先导”层面,需立足于思想观念层面进行革新,深入推进乡村集体经济产权制度的改革,明确界定城乡结合地区、偏远地区、贫困地区在产权制度改革方面的实施要点,因地制宜地确立适应农村集体经济发展的经营管理制度与收益分配机制,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设,保障以村党支部、村委会为主导,积极引导集体经济组织成员参与到农村经济管理事务中,为农村集体经济的良性发展指引明确方向。在“村级主导”层面,需密切结合乡村实际资源禀赋条件,精准定位集体经济的增长点,以村党支部书记为主导推动增收责任的逐层落实,确保领导班子全员肩负起责任,走上适宜乡村发展的致富道路。在“镇为指导”层面,应注重加强信息互联与业务监管机制的建设,确保上级精神能够得到及时传达,加大对集体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管力度,并将工作方案、会议记录等资料进行完整记录,推动农村增收体系的标准化建设。

(2)创设四建机制。四建机制的建设是激活集体经济增收活力的重要基础,首先是建立现代化乡村经营理念,坚持理念先行原则指导集体经济建设,加强对领导干部乡村经营理念的培训与调研,确保其能够实现对农村现有政策、土地、市场等资源的充分利用,依托市场化、公司化经营模式实现集体经济的发展壮大;其次是建构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基于不同片区的划分完成乡村产业规划的制定,既能够充分发掘乡村资源与发展优势,同时也能够防范同质化竞争,实现共赢目标;再次是建立集体经济发展带头人,充分发挥村党支部书记的领导力,优化村级领导班子调配、完善选人用人机制,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建立组织保障;最后是建设集体经济发展新道路,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制定发展路线,例如山东省莱阳市根据其产业布局特点建立了“农业经营主体+基地+农户”的新型农业发展模式,选取以龙旺庄为首的镇街作为示范项目推广区,截至2018年6月建成1.5万亩矮砧苹果园示范园,带动果农新发展和升级改造果园10万余亩[2]。

2.完善顶层设计制度政策,提高定向扶持力度

(1)重视顶层设计。在强化组织保障的前提下,需依靠顶层设计为农村集体经济组织的管理职能发挥提供指导与约束作用,包括界定村级合作组织的定位,出台农村集体资产管理方法、实施条例等法规文件。同时,加强相关优惠政策的设计与推行,例如向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提供财政、金融、土地上的优惠政策,整合支农惠农资金,针对具有发展潜力的村集体项目提供补助,向村集体经济发展项目提供信贷优惠等,满足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发展需求,更好地提升村级公共服务质量。此外,应针对财政资金扶持方法进行创新,利用直接提供资金支持、购买服务、输入人才资源等多种方式,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创设良好的制度与政策环境。

(2)加强定向扶持。在完善顶层设计的基础上,需结合不同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方向、现实需求与存在问题给予定向扶持。例如针对组织领导力薄弱的农村,应鼓励村干部领办“村社一体合租社”,引导其借鉴现有成功案例,为集体经济发展壮大创设稳固载体;针对缺乏外源融资的农村,应在企事业单位与农村间建立结对帮扶制度,由企业为农村提供资金、技术等扶持,采用“集体经济+公司”的形式解决产权开放化问题,更好地实现集体经济发展模式的创新,实现共同富裕目标;针对存在资金困难的农村,建立以创业启动资金、项目贷款贴息为代表的专项扶持资金,提升财政转移支付额度与范围,并协调农业银行降低贷款门槛、放宽贷款期限,更好地支持农村集体经济发展。

3.探索新型经济发展模式,提供强大智力支持

(1)因地制宜发展。要想切实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机制的长效运转,需注重坚持因地制宜原则实现对自身资产的全面盘点与资源优势的充分发掘,密切结合市场需求选取适宜的发展项目,深化第一二三产业间的融合发展,更好地帮助农民群众实现经营性收入增长的目标。以莱阳市为例,该市充分利用其农业特色优势产业,基于农产品品牌建设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近年来先后培育了“莱阳梨”“莱阳芋头”“莱阳莱胡参”“莱阳缢蛏”“莱阳五龙河鲤”等国家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产品,构建了优质的特色农产品区域品牌集群,在2018年“中国果品区域公共品牌”中价值评估达到6.82亿元,真正实现农业特色优势产业的做大做强;同时在农产品加工行业培育出包括“龙大粉丝”“鲁花花生油”在内的一系列知名企业品牌,构建起完整的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条,农产品年加工能力达到183万吨,为当地农业发展创造了巨大的经济效益[3]。

(2)健全人才保障。人才是村级组织管理职能发挥的重要影响因素,也为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了智力支持。一方面,应加强对村级领导班子建设的合理调配与监督,加强后备干部的培养,扩大人才招收渠道、完善福利待遇,选调优秀大学生村官到农村挂职帮扶,更好地扩充基层组织队伍,完善人才保障;另一方面,还应加强对村干部培训工作机制的建设,充分利用好党校、示范基地等培训资源,并邀请农业领域专家、专业技术人员深入农村为农民群众提供先进农业技术的教育培训指导,为农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提供技术支持。以莱阳市为例,该市自2018年起邀请了省果茶站、省果树所、山东农业大学等多个部门的专家教授为果农提供现场技术指导与培训,由市、镇两级技术人员组建技术指导组为农民提供栽植方法、绿色控害防治病虫、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培訓,引领果农实现种植技术水平的提升,加快莱阳市果业的提档升级。

4.建立规范经济管理体系,优化产业发展布局

在监管机制建设上,应注重推行经营人员负责制,确保使农村集体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项重大决策、利益分配、运营管理等行为都能够实现规范化、制度化建设,完善责任划分界定,并做好对日常运营情况的后台监管与风险评估,为农村集体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建立完备的管理机制。同时,还应积极探索“种养加一条龙、农工贸一体化”农业模式,重点发展“互联网金融+现代农业”金融模式,加快农业科技成果转化,提高农村生态环境治理力度。例如莱阳县龙旺庄街道自2018年以来着重加强基础设施建设,针对村庄街道、道路两侧进行改造提升,共绿化连村路和街道2.1万米,栽植银杏、樱花、玉兰等观赏性树种16万株,践行了可持续美丽乡村建设目标,培养农村居民树立生态观念,更好地推动农村经济朝向绿色发展轨道运行[4]。

四、结论

农村集体经济在深化农村改革、夯实产业基础、助推农民增收、提升治理水平等方面发挥了重要功能,对此还需完善现有组织基础、健全制度政策,基于因地制宜原则探索适应乡村现实情况的新型经济发展模式,并强化人才队伍与管理机制建设,更好地优化乡村产业结构布局,推动农村集体经济发展壮大,为乡村振兴战略的贯彻实施提供长久驱动力。

参考文献:

[1]刘宇晗.农地“三权分置”视域下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法人制度的完善[J].山东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4):168~176.

[2]张新生.推进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发展壮大农村集体经济[J].农民致富之友,2019,(9):233~233.

[3]戚其军.股份合作异地种果蔬集体经济发展闯新路[J].农村经营管理,2019,(9):33~34.

[4]王庆生,张行发,郭静.基于共生理论的乡村旅游精准扶贫模式和路径优化研究——以山东省沂南县竹泉村为例[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9,(3):108~112.

作者简介:

林晓梅,供职于山东省烟台市莱阳市龙旺庄街道办事处,中级农经师。

猜你喜欢

农村集体经济乡村振兴战略
新时代解决我国“三农”问题的重大理论与实践创新
他山之石,来自日本的“乡村振兴战略”
“党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基层治理创新
论乡村振兴战略的政策底蕴
创新探索农村家政职业教育的有效模式
浅谈对乡村振兴战略的认识和思考
关于强化农村集体经济组织会计监督若干问题探究
农村集体经济中的三资管理探讨
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建议
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发展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