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县域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现状及对策探析

2020-05-13周华

新西部·中旬刊 2020年3期
关键词:现状对策

周华

【摘 要】 本文在调查的基础上,阐释了县域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现状,分析了县域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面临的困境和原因,提出了加强县域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对策。认为,政府要当好操盘手,行业要当好智囊团,企业要当好合作人,学校要当好主力军,共同促进职业教育发展,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力。·

【关键词】 县域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现状;对策

2017年10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明确提出:“要坚决打好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精准脱贫、污染防治的攻坚战,使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得到人民认可、经得起历史检验。”作为县一级政府,要打好三大攻坚战,都必须把重点放在经济发展上来。职业教育是与经济社会联系最直接、最紧密的教育类型,对服务区域产业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性日益凸顯。这就要求职业教育要充分发挥自身优势,瞄准地方产业结构,培养更多的实用型技能人才,为服务地方经济发展战略提供人才保障。同时,职业教育也只有和产业联系在一起,只有为地方经济服务,才能得以健康持续发展。但县域职业教育与县域经济的联系紧密吗?真的对地方经济发展起到了较大的作用吗?本人采取问卷调查法、座谈会、资料查阅、个别沟通等方法,对所在地市九个区县近32所职业技术学校进行了专题调查,32所职业技术学校,共有215个专业,涵盖信息技术类、交通运输类、机械加工类、文化艺术类、旅游服务类、财经商贸类、农林牧渔类等,几乎所有的专业大类都有涉及,招生总人数达16915人。通过调查了解发现,虽然县域职业技术学校专业门类齐全、招生人数众多,但其服务地方经济的职能体现不够,与地方经济发展没有同频共振。县域职业教育在地方经济发展中还有较大的空间。

一、县域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现状

从调查中了解到,县域职业教育对县域经济的产业布局、人才支持作用并不大。

第一,职业技术学校毕业生留在本地就业的学生人数占比低。调查的学校毕业人数最多1300人,最少100人,几乎所有学校毕业学生中都有近25%的学生选择了升学,有1%-5%的学生选择了暂时不就业。剩下的就业人数中去了沿海或是省城的占55%,留在本地就业的不足20%。

第二,职业技术学校的专业设置与地方经济发展专业人才需求不一致。在调查中发现,学校在设置专业时,没有对本地经济社会进行调研,没有深入企业、工厂实地了解,专业开办依据是国家的大数据发布或者是网络数据,也就是说,专业设置与全国经济发展有关,与当地关联不大。在调查中了解到:几乎所有的学校都设置了汽车维修与服务、机电设备与维修、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但从常德市的工业企业分布来看,没有一个大型的汽车制造企业,目前仅有的是两家小型汽车工业企业,技术工人的需求总量不足50人。机电设备类企业因自动化程度比较高,工人的需求量也较少,计算机应用专业的学生就业除本地的打印店之外,全部进入沿海企业。本地最大的烟草企业,没有一所职业学校设置与之相关的专业。如某个传统工业县,以纺织工业、小食品加工和盐化工工业为主,但其县属职业中专的专业设置中只有一个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与纺织类企业对应,而且招生人数最少,在每年招生的400人,该专业仅每年招收新生40人。也没有与小食品加工对应的专业。

第三,校企合作缺乏相应的制度和机制约束。仅从政府要求的层面有一些互动,没有实质性的从专业设置、人才培养质量、实习实训基地建设、企业技术人才服务学校等方面进行合作。校企合作的对象基本是外地的大中型企业,合作内容基本上是劳务输出。在调查中了解到,很多学校基本上是一个专业的孩子到一个企业就业,一个企业一次性接纳50人以上的规模就业现象比较多。从协议中看到,学校向企业提供学生,企业为学生提供工作岗位,为学校提供一定的实习实训耗材,没有技术的支持支撑。

第四,师资与企业之间相互关联度低。教师与企业的关联度不高,不是企业的兼职技术人员,也不为企业提供技术帮助。企业技术人员也很少与学校有合作关系,学校只在个别课程开设有问题时,聘请一两名临退休企业技术人员或者是非一线的技术人员来兼职。

第五,校企科研成果共享难度比较大。几乎所有的职业技术学校的科研都侧重于学生管理和课堂教学,在技术革新上没有突破。而企业在技术革新成果转化时,没有对学校进行共享,学生难以知晓专业前沿的发展,形成了企业需求和学生现状的巨大落差。

第六,学校的人才培养到企业的用工要求,存在着一定的剪刀差。学校在制定人才培养方案的过程中,更多的是依据教育主管部门的文件和专业建设的要求,很少或没有与企业沟通,培养的学生也只能掌握基本技能。而本地的中小企业,则希望招聘的是熟练员工,没有资金安排人员的培训和发展。二者之间存在比较大的差距。

二、县域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面临的困难和问题

县域职业教育主要是面向本地需求,培养初级技术技能人才,服务地方经济。因此,县域职业教育在地方经济发展、产业振兴上具有基础性作用。但因观念、习惯等一系列原因,职业学校在服务地方经济中有如下困境:

1、学校办学力量有限,难以形成影响力

一是由于传统观念的影响,大量的学生不愿就读职业学校,学生进入职业学校的原因更多的是因为高中学位不足。二是职业学校尽管近几年发展势头较好,但由于没有重视技能培养,而发力对口高考,造成其影响力在于升学而不是服务地方。三是在当地就业的学生没有形成规模效应。就业人数少是一个方面,同时在本地就业的学生没有成为企业的技术能手,难以打动企业。四是学校专业教师不能成为企业解困纾难的高手,缺乏影响力。学校专业课教师在实践操作方面经验少,同时,也由于编制等因素的影响,专业老师没有精力去进行相应的科研,在技术革新方面反而落后企业。

2、地方产业经济总量偏低,难以形成用工规模需求

从调查中了解到,每一个县的产业布局非常零散,没有形成产业集群。某县尽管有全国知名企业入驻工业园,但其配套企业不多,用工需求不大。从另一个县发布的规模企业的数量来看,产值上亿的企业不多,人员规模不大,企业每年的招工情况非常零散,上几十的规模性需求少。

3、地方工资水平较低,缺乏吸引力

在调查中了解到,同类企业沿海和内地的工资差别比较大,一个机修工内地工资可能是5000元左右,而在沿海,工资则在8000-10000元之间。由此可见,本地薪酬缺乏吸引力。

4、外部世界对学生的心理影响比较大

作为一个孩子,长期在一个地方生活,天生对外部环境有一份渴望。“诗和远方”,不是一个文学语言,也是一种实际情况。特别是一个在熟悉的环境里不能找到自信和成功的人,更希望在远方找到自己的成功的路径和位置。他们在工作第一次选择的时候,都会选择去外地工作。

三、加强县域职业教育,服务地方经济的对策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與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实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人才培养模式。建立健全政府主导、行业指导、企业参与的办学机制,制定促进校企合作办学法规,推进校企合作制度化。”十九大报告也提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县域职业教育要坚持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以提高质量为核心、以产教融合为路径,积极构建校企协同育人新机制,着力发展质量高、贡献度高、社会认可度高的现代职业教育,为地方“产业立市”战略提供重要支撑。

1、政府要当好操盘手

首先,要高站位规划。县级政府要统筹整合当地的职业教育、职业培训资源,推动职业教育与工业产业园区相对接,建立工业产业园区与职业学校协调互动机制。

其次,要健全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激励机制。县域内企业提供学生实习岗位,学校模拟企业的车间建立实训车间。对校企合作效果明显的企业,政府给予一定奖励。相关政府部门要将校企合作成效作为企业评优评先、项目资助的重要依据。

最后,要打破职教师资队伍引进瓶颈。政府要在人员编制、引进标准及方式方法上给予倾斜。职业学校按有关规定面向行业企业公开招聘一线能工巧匠担任教师。对全国职业技能竞赛中的优秀获奖者,允许学校自主招聘录用。

2、行业要当好智囊团

首先,要建立健全“行指会”。结合产业实际,由行业主管部门牵头组建行业职业教育指导委员会,定期调研职业学校专业建设与产业结构关系报告,对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工作进行研究、指导和服务。

其次,要主动作为。行指委指导推进职业学校与企业校企合作、联合办学;提出本行业人才培养的职业道德、知识和技术技能要求,建立本行业相关专业职业学校教师到企业实践工作机制;研究本行业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对专业设置、课程开发、教材建设提出合理化建议。

最后,要搭建共享平台。充分利用统计年鉴和政府经济运行报表,发布行业人才需求预测,指导职业学校大力培养发展产业急需和社会紧缺专业的人才。

3、企业要当好合作人

首先,要牢牢抓住校企合作这一办好职业教育关键所在。学校要创新实训基地建设模式,逐渐建立把学校的实训室建在企业的模式。鼓励职业学校“引企入校”,创建以满足教学为主要目的的校内教学工厂,发挥企业在实施职业教育中的办学主体作用。

其次,要丰富校企合作形式。鼓励、支持职业学校和企业根据实际合作设置专业,共同制定人才培养方案,共同开发课程等,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学校和企业要实现岗位互动,按照工学结合模式,实行校企双导师、双主体育人。

最后,要完善校企主导、政府推动、行业指导、学校企业双主体合作机制。县级政府要协调好教育、经济、劳动、就业等部门,制定相关的配套政策,激发行业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内生动力,鼓励企业参与职业教育。

4、学校要当好主力军

首先,要完善立德树人育人机制。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健全德技并修、工学结合的育人机制。强化“课程思政”,深化学校文化建设,增强学生技术技能,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

其次,要构建职业学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要确立教育教学目标,设立对应标准,建立完善的教学质量标准体系、规范有序的教学质量管理体系、客观公正的教学质量评价体系。

第三,要加快职业教育改革步伐。以落实《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为契机,完成办学格局的转变,实现由追求规模扩张向提高质量转变,为经济社会发展提供优质的人才资源与支撑。

总之,县域职业教育要助力政府打赢“三大攻坚战”,要借改革开放四十年的东风再出发,必须强化人才培养意识,深度融入到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大局,牢牢抓住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根主线,只有这样,才能做大做强职业教育自身品牌,也才是学校履职尽责的根本担当和作为。

【参考文献】

[1] 余明辉.回顾2018政府理财十大关键词[J].新理财(政府理财),2019.

[2] 赵鹏.我国地方政府金融管理改革探讨[J].现代经济信息,2019.

[3] 王翠娥.制度环境视域下校企“二元制”合作办学路径探析[J].黑龙江工业学院学报,2019.

[4] 王瑞娟,何宇豪等.深度校企合作指导下高职院校人才培养及课堂教学模式研究[J].中国管理信息化,2019.

[5] 王锋,孙丽.职业教育校企产教深度融合的对策研究[J].现代职业教育,2019.

【作者简介】

周 华(1969—)男,汉族,湖南常德人,现供职于常德汽车机电学校,高级讲师,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

猜你喜欢

现状对策
LabVIEW下的模拟电路实验教学创新对策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深度伪造”中个人隐私的保护:风险与对策
走,找对策去!
我国货币错配的现状及对策
高中文言文实词教学研究
基于新课标的语文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职业高中语文学科学习现状及对策研究
语文课堂写字指导的现状及应对策略
混合动力电动汽车技术的现状与发展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