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互通,乐在其中
2020-05-13何焱
何焱
摘 要:“互联网+”行动计划的提出,对我国职业教育现代化建设与创新发展提出了新要求、指明了新方向,“互联网+职业教育”成为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客观需求与必然趋势。基于此,文章立足“互联网+职业教育”内涵,对“互联网+”时代下中职教育模式创新路径进行了探索,明确理念革新、平台搭建、方法创新等在教育模式构建中的重要性,以实现中职教育的互联互通,让中职生学而乐、乐而学。
关键词:“互联网+”;中职教育;教育模式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明确指出,职业教育是我国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推动社会经济发展、产业转型升级等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在新时代发展下,应不断提高职业教育现代化水平,以新理念、新技术为支撑,完善职业教育与培训体系,深化职业教育改革。对此,在“互联网+”时代下,应促进互联网与职业教育的有效结合,构建完善且科学的“互联网+职业教育”模式,助力职业教育可持续发展。
一、“互联网+职业教育”的内涵分析
“互联网+”是基于计算机技术、互聯网技术、信息技术等先进科学技术创新发展与推广应用下,针对各领域、各行业之创新与可持续竞争发展,提出的战略规划。由《国务院关于积极推进“互联网+”行动的指导意见》可知,“互联网+”是经济社会建设与发展过程中,贯彻落实“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理念的重要表现,要求经济社会各领域中的各行业与互联网创新成果进行有效融合。而教育是经济社会建设过程中所要优先发展的事业,在“互联网+”时代下,实现教育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应加强信息化建设;善于利用数字化教学资源、信息化教学手段开展教学活动,进行网络化教学模式的科学构建;与互联网企业建立良好的合作关系,进行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教学资源开发,实现职业教育培训与教学新方式的有效探寻等。
总而言之,“互联网+职业教育”是职业教育面向教育现代化发展目标、进行教育信息化建设的重要表现,意在改变传统教育与培训理念、教育与培训内容、教育与培训方法、教育与培训模式,形成以互联网及其创新成果为基础设施,创新动力的多元化、科学化、专业化职业教育格局,助力学生个性化、全面化发展,满足学生终身学习与发展需求。
二、“互联网+”时代中职教育模式创新路径分析
中职教育是职业教育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互联网+”时代下,其教育模式的创新应是多层面、全方位的。笔者基于经验归纳与总结,立足“互联网+职业教育”内涵,就中职教育模式构建,提出如下措施。
(一)“互联网+职业教育”理念革新
教育理念是教育行为的导向,其先进性、正确性、合理性对“互联网+”时代下的中职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有着重要的影响。对此,中职学校以及教育工作者在进行“互联网+中职教育”的教育模式构建时,先要进行教育理念的改革与创新。在此过程中,需从学校、教师与学生三方面入手进行实践。
就学校而言,学校应明确认知“互联网+职业教育”对学校综合实力提升的重要性,基于“互联网+职业教育”的内涵与特征,将推动中职教育信息化建设、网络化建设、数字化建设、智能化建设等提升到战略发展顶层设计中,并在经济、物质、人员、技术上给予强有力的支持,以满足“互联网+教育教学” “互联网+教育管理”的需求。
就教师而言,教师应正确面对“互联网+”时代所带来的各项改变,立足“立德树人”教育本质,坚持“以学生为本”之教育与培训原则,从自身思维、能力、态度、行为的改善入手,进行教学强化,让教学更具科学性、合理性、可行性,满足学生个性化、全面化发展需求。例如,教师利用大数据挖掘技术,根据学生课堂表现、学习成绩、作业完成度等信息,了解学生实际学习情况,以及学生的学习兴趣点、使用的学习方法、成绩提升或下降原因等,能够更好地与学生进行沟通,有针对性地制定教学目标与教学方案,增强教学有效性。
就学生而言,学生应明确认知网络的利与弊,能够在学习与发展过程中,依托互联网在信息传播、信息获取、信息管理等方面的优势,不断提升自主学习能力、独立思考能力、合作探究能力等。例如,学生能够根据教师下发的学习任务,利用网络平台进行学习资料搜集,完成自主预习;针对学习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依托微信、QQ等媒介,与教师、学习小组成员进行沟通,及时处理问题;对自身感兴趣的知识点或技术技巧,在课后或业余时间,借助互联网平台进行针对性在线学习,丰富知识储备,提升专业技能。与此同时,学生应明确认知互联网大环境下多元文化思潮对自身发展的影响,并树立网络安全意识,自觉抵制网络不良信息,提升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能力。
(二)“互联网+职业教育”平台搭建
在“互联网+”时代下,中职教育教学模式的创新发展需要强有力的教育教学平台作支撑。教育教学平台的科学搭建,不仅有利于网络化教育资源的收集、制作、整理与利用,也有利于专业学生进行实践训练,获得专业素养与能力的全面提升。
例如,中职学校根据自身实际情况,与互联网企业建立合作关系,开发适用于中职学校的教育管理系统,在管理系统中的学生档案管理模块、教学规划模块、成绩查询模块、教师评价模块、学校公告模块、专业论坛模块等的合理配置下,促进中职生教育教学与教育管理的有机结合,促进学校与教师、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沟通与交流,为学生参与教育教学与教育管理提供平台。
又如,中职学校与互联网企业合作,搭建慕课教学体系,促进线上与线下教育的有机结合。以中职基础会计教育为例,教师根据教学内容,选择贴近学生生活的新闻事例(如《二张空白支票落入不法分子之手》),以提升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对“空白支票”的兴趣。并在此基础上,依托微视频进行课程关键内容的讲解,使学生在视频观看的过程中对“支票”“支票构成元素”“支票填写要求”“支票使用作用”等知识能深入了解。最后让学生在“在线答疑”环节进行问题讨论、课程总结,在课堂互动中完成知识的内化与转移。
再如,中职学校借助计算机网络技术、虚拟技术、信息技术等先进科学技术,搭建虚拟教学平台(如电子商务虚拟平台、汽车维修需求平台、机械构建加工虚拟平台等),为实践教学提供虚拟现实条件,使学生能够在平台中掌握流程、熟悉技术、锻炼能力,深入地理解理论知识,加深记忆。
(三)“互联网+职业教育”方法创新
在“互联网”时代,中职学校可根据课程教学内容,结合学生培养要求,将现代化教学手段引入教学设计中,构建具有趣味性、开放性、探究性、实践性、生活性的教学模式,实现多元化教学活动的组织开展。例如,利用“微课”开展情境教学;利用“微课+小组合作”方法开展任务驱动教学;利用“微信”“微博”等媒介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活动、宣传活动、竞赛活动等,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四)“互联网+职业教育”优化人才培养体系
首先,优化招生体制。对于中职学校来说,招生决策为其起点,不但能够检测其办学水平、办学实力,还能优化生源,确保学校长远发展。由此,通过合理应用互联网实现学校、企业以及行业间互通,并将大数据与云计算的效用充分发挥出来,能为学校招收学生提供需求预测与反馈信息,进而保证学校所培养的人才满足现代化社会发展需求。智慧招生决策主要依据人才培养反馈、需求预测以及创业反馈三者结合成的信息,近年来随着学校招生规模不断加大,存在着退学率高、生源不足等问题,在“互联网+”背景下,通过合理应用网络技术,可以实现学校与学校之间、学校各部门之间的数据互通,且运用大数据与云计算还可以分析往届招生数据与人才数据等。
其次,创新培养体系。其一,依托智慧管理平台,合理应用大数据技术对人才需求信息、能力信息和市场需求信息进行有效整合。在应用大数据进行信息整合的基础上,再优化人才培养方案,调整培养目标、专业能力和教育内容,以培养社会需要的专业性人才。通过实现市场需要和人才培养的互动,调整培养策略。其二,运用云计算技术建立多元化资源共享系统,保证合理利用数据库中的人才资源。基于内容层面,以人才培养的职业素质为基础,强化专业技能培养,通过关键性课程、通用性课程以及专业性课程三个板塊为构建多元化资源共享系统提供人才资源。
再次,促进学生职业生涯良好发展。中职学校人才培养的目标是帮助学生在毕业后拥有稳定就业、积极创业的专业技能基础,这也是校企合作的重要环节之一。利用互联网信息传输的高效性和互动性来全面整合学校与企业之间的教育资源、企业数据,可以建立起一个资源共享、数据汇总、协同进步的互联网共同交流平台。网络众创空间主要包括职业体验、创业培训、动态跟踪三项主要功能。这样,能帮助学生更好地适应就业从业压力。学生通过互联网平台来体验虚拟工作情景,在职教老师的指导下完成职能评价报告的编写,从而确立自身的职业发展方向和未来的职业生涯规划。而且互联网构建的信息推送平台和监测预警系统,能够科学、合理地汇总并分析学生在职情况和企业基础信息,从而完成个性化的职业体验信息推送,并且对学生毕业后的就业情况实时监管,了解毕业生的就业动态,维护社会秩序,满足市场经济的发展需求。
教育信息化是支撑与引领教育现代化建设与发展的关键元素。“互联网+职业教育”作为职业教育信息化的典型代表,对职业教育深化改革的意义是显著的。对此,我们在明确认知“互联网+职业教育”内涵,领会“互联网+职业教育”要义的背景下,需立足职业教育改革,从多层面入手,落实教育模式创新策略,以便更好地促进学生个性化、全面化发展,推进职业教育现代化进程。
参考文献:
[1]张 微.中职物流专业学生互联网学习的效果应用——以《公路货物运单》一课为例[J].现代经济信息,2017(33):389-390.
[2]韩锡斌,陈明选.互联网+教育:迈向职业教育现代化的必由之路——《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职教20条)学习启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9(16):27-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