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探索广西民族教育发展新路径

2020-05-13陈向阳

广西教育·D版 2020年4期
关键词:项目组模块化办学

2017年,广西壮汉双语小学校长模块化培训项目(以下简称模块化项目)正式启动。在项目启动之前,项目组曾深入项目学校进行实地调研,发现学校普遍存在如下问题:校长缺乏长期、系统的磨炼,缺少专业技术指导,专业能力较弱,未形成教育思想;学校教育管理理念落后,缺乏独特的育人文化模式和完整的育人体系,办学效能低、办学质量差;学校课程改革层次较浅,缺乏完整的课程体系和有效的教学模式,课程、教学领导力弱;壮民族文化与学校育人体系相分离,少数民族文化的育人价值没能很好发挥。

针对这些问题,模块化项目组引进了“学校育人体系”理念,同时提出“三大思想”:一是机制化建设思想,旨在以系统理念和战略思维为指引,构建稳定、成型的具有广西特色的壮汉双语学校发展及校长培养机制,形成完整独立、自成体系的培训模型;二是模块化设计思想,按照“扬长型模块”“普惠型模块”“补短型模块”三大模块,对校长进行有针对性的培训;三是“双发展”设计思想,旨在通过实施模块化培训,实现校长、学校“双发展”。

一、分期落实,有序推进

在项目推进过程中,模块化项目组设定了准备期、建构期、执行期、验证期四个阶段,明确了每一阶段所需解决的实际问题,以及工作方式、方法。

(一)准备期

首先,模块化项目组指导各项目学校完成校内组织建设,各项目学校成立“学校育人体系建构领导小组”,以及由校长、中层领导和部分骨干教师组成的技术团队。领导小组负责对学校育人体系建设进行策划、组织和领导,技术团队则按照学校育人体系建设的技术路径和领导小组的安排实施具体工作。

其次,模块化项目组对各项目学校进行教师全员培训,初步介绍项目的基本原理、概念和操作方法,讲解学校育人体系的要素以及建立、完善学校育人体系的迫切性和重要性,提高全体教师的实操能力。

最后,模块化项目组组织各项目学校开展办学现状调查分析工作,让各项目学校充分认识、诊断本校现存的各种问题,明确工作方向和方法,拟定工作方案、发展规划,确保各项工作有序推进。

(二)建构期

这一时期,主要是帮助各校建构育人思想体系、育人专业体系、育人行政体系、育人文化形象识别体系。具体做法如下:引导学校建构认知、理念、目标体系,制定学校发展规划和章程,明确办学思想、价值取向、目标定位,构建其育人思想体系;引导学校建构课程、教学、教研体系,制定课程规划、教学改革方案、教研建设方案、教师专业发展规划,构建其育人专业体系;引导学校建构计划、管理、评价体系,明确执行计划、核心流程、工作程序、考评和激励方法,构建其育人行政体系;引导学校建构育人理念文化识别、育人行为文化识别、育人视觉文化识别和育人空间文化识别体系,构建其育人文化形象识别体系。

(三)执行期

在這一时期,模块化项目学校相关人员,要在学校育人思想体系引领下,按照学校行政体系的规范保障和行政安排,进入育人专业体系和行政体系中相应的业务领域、岗位,担负起相应的职责、任务,并结合相应的专业流程、岗位规范开展实质性的育人活动。项目人员不仅要共同完成这一时期的工作任务,还要不断积淀学校的独特文化,展现学校的独特形象,树立学校的独特品牌。在执行期里,最重要的任务是执行,保证工作规范、高效运行。

(四)验证期

通过对执行结果的验证,一方面检验育人体系前期运行的效果,检验育人体系建构是否有效;另一方面,通过分析工作执行过程中反馈出来的问题,不断调整项目学校各项工作的方法和目标,修正育人体系。

二、精心设计,扎实推进

在模块化项目推进过程中,项目组做到“四精”(精心、精到、精确、精准),对项目学校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

(一)精心准备。我们按照“基线调研→方案定制→专业前测→搭建互动平台”的思路推进各项工作。项目启动前,我们对所有项目学校进行了调研,确定参与项目的学校和批次,为学校量身定制项目方案,并对各批次项目学校进行校长特质、校长专业化水平、学校领导力、义务教育学校管理标准4项测评,了解其实际办学水平,然后搭建互动平台。

(二)精到培训。培训课程的设计,均基于项目学校存在的主要问题。在首次培训中,培训对象为校长及技术团队,帮助学员确立办学思想、明确学校愿景使命、确定育人目标的方法和路径。我们采取参与式小组合作的培训方式,让学员在体验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还给学员发放模块化项目首席专家陈向阳的专著《学校领导力》《育人体系建构与学校课程统整》,让学员深入学习。

我们还分批次组织学员到区内外学校跟岗学习、现场教学,先后到了江苏省南京市、无锡市的7所学校,以及南宁市、柳州市、崇左市的15所学校;同时,邀请北京师范大学教授陈锁明、江苏省南京市教研室主任祁海燕、浙江省杭州市崇文实验小学校长俞国娣等教育专家,为参训人员做专题讲座。

(三)精确指导。为了保证项目质量,模块化项目组每年都开展巡回蹲点指导活动,每所学校开展一天的调研、培训和指导。巡回蹲点指导结束后,各校按照专家的意见开展新一轮的任务和活动,且分批开展特色学校建设方案、学校章程、学校三年发展计划、学校课程方案、课堂教学建模等答辩活动,由理论导师、实践导师对各校进行深度指导。我们每年都召开项目审评会,检查、总结、评估全年的项目工作,检查各校全年的成果。2019年,专家组还分成9个小组,采取分片包干的方式,对学校进行定点、持续的指导。

(四)精准帮扶。因为各校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工作开展的进度等各不相同,所以我们要结合各校差异,实施个性化指导。为了照顾进度缓慢的学校,我们鼓励有需要的学校主动向项目专家请教技术问题,由项目专家对各校进行一对一的指导。

三、构建体系,成效显著

模块化项目启动以来,项目组不断调整工作内容、创新培训模式、构建培训体系,找到了促进广西壮汉双语学校尤其是农村双语学校发展的支点——提升校长的综合业务能力,探索出了推动广西民族教育优质发展的新路径。如今,各项目学校都发生了喜人的变化。

一是建构了一体化育人体系。A、B模块学校在办学中全面融入壮民族文化元素,完成了校园文化建设顶层设计,构建了完整的育人体系,明确了适合学校发展的特色办学之路,推动了学校课程文化的深耕发展,学校办学质量获得了提升。C模块学校制订了三年改进计划,明确了核心办学理念,重构了“一训三风”,并开发实施了2门以上精品壮民族校本课程。项目学校都有了新发展,如南宁市武鸣区太平镇庆乐小学形成了具有壮族文化底蕴的“勒庆乐”育人体系,获得了全国优秀德育典型先进单位、全国教育系统先进单位等荣誉。

二是提升了校长的专业能力。通过模块化项目的有效实施,提高了项目学校校长的认知诊断能力、顶层设计能力、课程领导能力、教学建模能力。不少校长在项目中获得成长,如南宁市宾阳县邹圩镇白山小学校长凌少权、河池市环江毛南族自治县清潭小学校长周月房等获聘为广西教育学院讲课专家,百色市田林县利周中心校校长班利生获评为百色市十佳校长……

三是落实了立德树人目标。项目学校如今已基本构建起在特定办学主题下,全领域、全要素、全过程的育人体系,不仅形成了核心办学理念,有了明确清晰的育人目标,搭建了能让理念落地的办学逻辑框架,还形成了将国家、地方和学校三级课程相互融合的课程文化体系,实现了国家课程校本化,校本课程民族化、特色化的发展样态。

今年,我们还公开出版了《体系的力量——学校育人体系建构的实践模型》《绘图谱,圆壮锦梦——壮乡学校文化方案》《建法典,定壮族志——壮乡学校行动章程》《大家行,遂壮乡情——壮乡学校发展计划》《立校品,扬壮韵风——壮乡学校课程体系》两百多万字的项目成果。这既是模块化项目组专家和各项目学校校长、教师共同努力的结晶,也是今后开展相关工作的可资借鉴的史料。(本文作者系广西教育学院教授,广西壮汉双语小学校长模块化培训项目首席专家)

(责编 蒙秀溪)

猜你喜欢

项目组模块化办学
模块化自主水下机器人开发与应用
CSCO生物统计学专家委员会RWE项目组简介
Association between estradiol levels and clinical outcomes of IVF cycles with single blastocyst embryo transfer
基于数字化平台的项目组管理实践
模块化住宅
中外合作办学在晋招生录取情况一览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ACP100模块化小型堆研发进展
模块化VS大型工厂
落实和扩大高校办学自主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