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环节”有效教学法在高中物理教学中的探索

2020-05-13蒙轩

物理教学探讨 2020年4期
关键词:自主学习

蒙轩

摘   要: “三环节”有效教学法是基于“以学为主”的教育思想指引下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三环节”是指课前自主预学、课上对话交流、课后复习反思。“三环节”有效教学法在我校已经实施了十多年,对提高学生自主构建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拓展思维的能力及与同伴协作学习的能力起到了较大的作用。文章谈谈笔者在物理教学实践中的一些做法和体会。

关键词:以学为主;自主学习;对话交流;复习反思

1    引  言

自主学习是新课程理念提倡的一种重要学习方法,在实际物理课堂教学中如何引导学生进行自主学习呢?

可米克(Pilling-Cormick)基于自主学习与转化学习的假设,提出了自主学习过程模型。该模型建立在学习者体验与反思的发生机制下,即以学生为主体,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不同先前经验和认知能力,在教学活动正式开始时,采取一系列教学手段引导学生进入课堂中,在此基础上启发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并帮助学生找到适合其需要的发展水平;该模式强调了交互与整合的自主学习形成机制,在教师与学生的双向互动过程中,对学生的需求和教学时间不断进行整合;该模式突出了拓展与反馈的完善学习机制,即在教学活动结束之时,通过教师、同伴以及自我的监督反馈学习结果,整个过程通过螺旋式上升的推进方式以达到自主学习的变革。从可米克自主学习过程模型我们可以看出,教师不仅要能够指导学生进行学习,还要更加注重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由此,笔者根据多年教学经验提出“三环节”有效教学法:课前自主预学、课上对话交流、课后复习反思。在教学活动正式开始时,教师可采取一系列教学手段针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进行教学。比如,可通过精心设计的导学案,引导学生自主预学,唤起学生头脑中关于即将学习的新知识的前概念,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接着,在课堂教学中,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互动,解决学生遇到的问题,提高教学的有效性。最后,在课堂教学结束之时,通过布置形式不同的课后任务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及时复习并巩固知识。

2    “三环节”有效教学法的设计

2.1    课前:自主预学,促进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提高

通过学生自主预学可以让学生知道课本中有什么知识内容?哪些是难点?哪些是疑点?自主预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抽象思维能力以及发现问题的能力等。通过自主预学,可以让学生带着问题听课,带着疑问交流,让学生听课时更有针对性。

笔者引导学生“自主预学”的过程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教师根据课本内容设计好导学案,让学生按照导学案阅读教材、填写基础知识点;第二阶段,脱离导学案,教师根据教材内容设计好问题,用问题引导学生自学;第三阶段,完全由学生自主预学,学生自己发现问题、提出问题。

2.2    课上:对话交流,促进教师教得有效,学生学得高效

实施“三环节”有效教学法的课堂教学模式不再是“以教师为主”的课堂教学模式,它的课堂结构不是以知识为线索,而是以学生的学情为线索;不再追求面面俱到,而是因材施教。要因材施教,教师必须创设民主平等的课堂气氛,设计针对性强的教学问题,通过学生对问题的回答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

2.3    课后:复习反思,重构方法规律,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

课后及时复习反思这一环节十分重要,很多学生往往忽略了这一点。及时复习有利于学生将知识进行疏理、归纳,加强记忆,及时发现理解不透的地方。通过复习反思,将已学的知识系统化,有利于形成自己的知识体系,归纳出解题的方法和技巧,起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的作用。

笔者在教学实践中帮助学生课后复习反思的方法有:让学生自己完成思维知识导图;布置一定量的课后练习;提出几个有深度的问题让学生课后讨论;让学生完成错题笔记本;根据授课内容需要,让学生自行设计小实验等。

3    “三环节”有效教学法实施案例与分析

3.1    课前:自主预学

案例1 在高中物理人教版3-2第2节《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教学中,笔者提出了以下几个问题引导学生自主预学。

在如图1所示的匀强磁场中,有一个闭合的金属线圈与磁场方向垂直。若磁场不变,金属线圈慢慢扩大,问:

1.金属线圈是否有感应电流产生?如果有,它是什么原因产生的?为什么导体切割会有感应电流?

2.若金属环大小不变,磁场强度慢慢变大,问:线圈是否有感应电流产生?为什么会有感应电流产生?其根本原因又是什么?

案例2 在高中物理《摩擦力》一節课中,笔者设计了以下问题引导学生预学:

1.摩擦力产生的条件是什么?

2.怎么求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二者的计算方法有区别吗?

3.滑动摩擦力一定是阻力吗?是否可以是动力?静摩擦力呢?试举出例子说明。

课堂实践证明:学生带着问题看书,带着问题预学,会取得较好的效果。大多数学生都能看懂课本中的内容和实验,得出实验结论,有的学生还能设计出理想的实验。这种预学效果比教师单纯传授知识的效果好多了。

3.2    课上:对话交流

案例3 在上面提到的《探究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教学中,有这样的片段:

师:课本中的实验是怎样设计的?

生:将电源、带有铁芯的线圈、滑动变阻器、开关串联起来,另外又将另一个大线圈与电流表串联在一起。

师:怎样操作这个实验?

生:将小线圈插入大线圈中,将开关闭合、断开和移动滑动变阻器。

师:看到了什么实验现象?

生:开关闭合时,电流表指针偏转;闭合稳定后,电流表指针不转了;开关断开时,电流表指针也偏转;当开关闭合后,左右移动滑动变阻器,发现指针左右偏转。

师:很好!说明你们已经认真做了这个实验。透过实验现象,大家得出什么结论呢?大家互相讨论交流一下。

(讨论结束)

生:在小线圈形成的闭合回路中,由于开关的断、开和滑动变阻器的移动都导致了闭合回路电流的变化。而电流的变化又导致小线圈的磁场发生了变化。而小线圈处于大线圈中,所以大线圈的磁场发生了变化导致有感应电流产生。

师:回答得很好!由于线圈的面积没有发生变化,通过线圈的磁场发生了变化,线圈的磁通量也就变化了,从而我们得出这样的结论——

生:感应电流产生的条件就是通过闭合回路的磁通量发生变化。

师:大家课后认真思考,你们能设计出什么样的实验来证明感应电流的产生条件?

這种对话式交流的课堂教学,对教师了解学生、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拓展学生思维起到了很大的作用。用传统的教学方法上这节课至少需要四十分钟,而现在只需要二十分钟左右,为学生的自主学习赢得了时间,大大提高了教学效率。

案例4 在高中物理《摩擦力》一课的教学中,有这样的一段师生交流对话:

师:摩擦力一定是阻力吗?

生1:是,摩擦力总是阻碍物体的运动。

生2:滑动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

师:能举一个例子吗?

生2:(很熟练地在桌面上把一本书一推,书很快停下来)书和桌面之间是滑动摩擦力,书停了,证明书本受到的滑动摩擦力是阻力。

师:很好!那你又怎么证明滑动摩擦力是动力呢?

生2:(把一本书放在桌面的一张白纸上,用手拉白纸,白纸动了,书本也跟着纸的方向运动)书和纸之间有相对滑动了,书和纸之间的摩擦力是滑动摩擦力,滑动摩擦力使书本运动了,所以滑动摩擦力是动力。

师:很好!这个简单的实验证明了滑动摩擦力是动力。那么,静摩擦力是否可以是动力呢?

生2:不能。

师:大家互相讨论,看看哪一位同学首先想出来。

生3:老师,刚才同学的实验中,用手把纸慢慢拉动,纸上面的书本也跟着纸一起慢慢运动。由于纸与书本之间没有相对运动,所以它们之间的摩擦力是静摩擦力,又因为书本动了,所以静摩擦力是动力。

师:这个实验很好,证明了静摩擦力可以是动力。大家还可以设计出新的简易实验来证明静摩擦力是动力吗?(同学们热烈讨论)

生4:(快步走上讲台,用黑板刷压着讲台上的讲义夹往前一推,讲义夹和黑板刷一起运动)大家看到了,黑板刷和讲义夹一起运动了,而我推的是黑板刷,手并没有接触到讲义夹,证明黑板刷和讲义夹的静摩擦力对讲义夹来说是动力。

师:这个实验太好了!小实验说明大道理。从上面几个实验中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不管是静摩擦力还是滑动摩擦力,都既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

通过师生之间的交流,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通过学生自己设计的实验,让学生深刻地理解了静摩擦力和滑动摩擦力的特点,培养了学生设计小实验的兴趣。

3.3    课后:复习反思

案例5 在上完高中物理“电磁感应现象的两类情况”这节课后,笔者布置了课后训练。

如图2所示,在水平面上固定有两根光滑的平行金属导轨M和N,有两根可以移动的平行金属棒a和b平放在导轨上,有垂直于平面的匀强磁场。问:

1.当给a棒一个向右的初速度v0时,则a棒和b棒所受的安培力方向指向哪里?

2.若第1问中初速度方向向左,则a棒和b棒所受的安培力方向又指向哪里?

3.若给b棒一个向右的初速度,则a棒和b棒所受的安培力方向指向哪里?

4.若给b棒的初速度方向水平向左,则a棒和b棒所受的安培力方向又指向哪里?

5.综合上述题目,你能总结出安培力的方向与物体的相对运动方向有什么样的关系吗?

事后证明,经过讨论、查阅资料后,大多数学生都能总结出这样的规律:感应电流所受的安培力总是阻碍物体的相对运动。学生自己总结出的规律比老师直接给出的规律更容易被学生理解并接受,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和总结归纳的能力。

4    结束语

“三环节”有效教学法,是基于“以学为主”的教育思想指导下的一种课堂教学模式,笔者所在的物理科团队已实施了十多年,有效地破解了教学时间不足和学习任务繁重的矛盾,取得了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三环节”有效教学法的实施使得教师的课堂教学模式发生了改变,同时也带来了教育思想、教学理念的转变,带来了教学手段的更新。在课堂上老师敢于“少讲”,敢于让学生“多讲”,敢于把课堂时间还给学生,把学习的空间还给学生,使课堂充满了生命的气息,让教学充满了活力。

参考文献:

[1]赵同领,田勇泉.国外自主学习的若干模型:述评和启示[J].现代大学教育,2013(6):54-60,113.

[2]占晓婷,张晓瑜.基于自主学习过程模型的师生互动及成效探讨[J].黑龙江教育学院报,2019,38(9):51-53.

[3]潘守理.例谈物理课程资源的动态生成[J].物理教师,2007,28(7):48-49,55.

[4]李晓丽.利用对比举例法教学生掌握摩擦力的案例[J].物理教学探讨,2015,33(10):43-44.

[5]吴佩玲.开放教育教学模式下案例教学法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2008(5):101-102.

(栏目编辑    张正严)

猜你喜欢

自主学习
优化师幼互动,促进幼儿自主学习与发展
创建“自助餐选菜式”自主学习模式
培养初中学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的尝试
论如何打造高效的高中英语课堂教学
浅议“先学后教”教学模式下的学生自主学习
浅论高中语文写作中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高中生英语自主学习能力培养研究
翻转模式在“液压与气动”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中职学校“生本课堂”的调查研究与实践
践行少教多学,构建高效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