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给心理问题学生贴标签

2020-05-13周祥奉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 2020年13期
关键词:问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班级管理

周祥奉

〔关键词〕问题学生;班级管理;心理健康教育

〔中图分类号〕G44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2684(2020)13-0075-02

在办公室,我常听到有班主任抱怨:“我们班难弄。怎么弄?有几个心理问题学生!”说这话的,有高一年级的班主任,有高二分科不久的班主任,当然更多的是高三班主任。真有那么多心理问题学生吗?对此,我认为不能把特別学生贴上心理问题标签。诚然,班上遇见心理问题学生,确属无奈。先不说有多难做引导工作,甚至连找到合适的切入口都困难。因为,老师做心理辅导时,如果切入点不佳,或话语表达不当,甚至肢体语言欠妥,就不但会使工作无成效,可能还会适得其反。

每当听到班主任这方面的诉苦,我就想:即使某学生有心理问题,也不要给该生贴上心理问题标签。因为一旦贴上标签,几乎不可能撕掉,更无益于问题的解决。我在做班主任时,从不与科任老师说哪位同学有心理问题,更不会把这类学生报给年级和学校备案(我不否定这种做法的积极面,因为学校知道后,会某种程度上帮助班主任做学生工作,且这种制度一定程度上也保护了老师)。

为什么听不到我班上有心理问题的学生呢?是我幸运,没遇到?还是我有什么好的方法解决了这个问题?我举一例。

2019届我带的是一个文科实验班,我是高三接手的。认识学生才一周,不同学生就在同一天向我反映同一位女同学:我不与她坐,她经常发无名火,摔东西,我也知道不是骂我,我也试图适应,因为以后到社会上也会遇到不同的人,但我做了很多努力,忍了许久,但问题总得不到真正解决,现在进入高三,我不想影响学习,我不愿与她坐。上午同桌反映,下午室友又来反映(我事后从侧面了解到,同桌反映与室友反映不是商量好的,而是巧合):她每天晚上就寝灯熄后,晚上11:30后才开始洗衣服,之后衣服的水滴声又影响室友休息,更恐怖的是我们看到她手上曾出现过几次被刀划过的痕迹(怀疑是自残),还看到过她深夜到我们每张床上挨个悄悄地看,以为我们睡着了(寝室灯关了,外面有走廊灯,所以同学装作睡着)。

同桌反映的问题容易引导,但室友的反映让我震惊,我下意识地判断:这位同学的心理问题很严重。我暗暗告诉自己:要防止这位同学自残!防止事态恶化,及时改善她和同学的关系。于是,我围绕该同学,开始了一学年的跟踪与引导。

一、认真倾听,举重若轻

高三学生,心理渐趋成熟,需要有勇气才会找到班主任反映另一同学的不是的。因此,当同桌与室友向我反映这位同学的情况时,我认真地倾听,听后适当地问了一些细节,支撑她们反映的问题,也使我获得了更多的感性材料,便于我内心作出更理性的判断。

倾听,是一种平等而开放的交流。让诉说者感受到了自己的被尊重与被重视,交流又使诉说者打开了心结,为老师解决了问题,创设了和谐的环境,为改善反映者与被反映者关系打下了良好基础。

从反映者诉说的信息中,“自残”及背后的关联性是最值得关注的,虽然与反映者直接关联度不高,但不能当着反映者分析“自残”的危害性,否则会使同学之间的关系更微妙、问题更复杂,不利于我后期针对性工作的开展。所以,我获得被反映者“自残”的信息后,没有在反映者面前流露出对问题的焦虑及事情的严重性。

二、走近内心,有的放矢

木之有本,水之有源。对学生进行引导,必须先走进学生,了解她的所思、所想。

我找到被反映的学生后只是与她聊了一些学习、生活中的话题,并没有问她压力问题、同学关系问题,也没有说有同学到我这里反映她的问题,更没有问“自残”的事。谈的话题围绕“进入高三后学习节奏与高一高二有什么不同?上课听课效率满意吗?作业完成情况?一天睡几个小时?每天会去跑步吗?”等,所以,谈得自然、愉快,在交谈中渗透高三学生的习惯养成,使她对高三要求更清晰、更自信,至于“心理压力、自残”等话题只字未提。

三天后,我有意制造与她在学校走廊的邂逅,我问她“这两三天,我看你状态不错!”她也会心地微笑道“是”。以后,我隔十天、二十天、一个月,或月考前、或月考后,有时我是专门找她聊、有时是制造随意聊的机会,平时也在默默观察她的表现。

高三一学年,我与她谈的话题很多,但我始终定位是在与一位正常学生交流,从不讲“自残”等敏感话题。平时遇见她,给她一个微笑和肯定的眼神。

树木长其大,方枝繁叶茂,枯黄落叶也随之凋零。跳出一定话题来解决问题,正所谓格局决定结局。否则,师生钻到同一圈子内,办法可能想得多,但效果往往不佳。

三、统筹各方,聚合力量

孤雁难飞,孤掌难鸣。班主任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需要借助老师、同学和家长的力量。而又不能让他们知道这位同学有心理问题,因为贴上“心理问题”标签去对待这位同学,会用有问题的方法去解决有问题的人,问题还是解决不了。

我是这样处理的:对老师说,某某同学目标坚定,学习勤奋,平时多鼓励她;对同桌、室友,不定期地问问这些学生的学习情况、寝室情况,也不围绕某某同学情况来问;对家长,我没提及其孩子有心理问题,更多的是肯定其孩子在学校的良好表现,因为家长知道孩子有心理问题后会很着急,势必把自己的情绪直接或间接地传递给孩子,会加重孩子的焦虑。

我一学年下来,有意无意地、不定期地与各方保持沟通,他们并没发觉很多话题的背后是因这位同学而起。所以,我围绕这位同学,凝聚了各方力量,全面掌握了这位同学的信息,可以说,一切尽在我的掌握中。

遇上一位偏执的学生,一学年时间充满变数,我心里还是有忐忑的。但我又是自信的,因为我有31年的教学经历,长期的班主任工作经验积累,我有能力引导好这位同学。

事实证明,我成功了,最后这位同学顺利毕业,也考上了重点大学。我认为,比考上重点大学让我更满意的是,她与其他同学一样,都是一位正常的同学。在高中,她没有获得心理问题学生标签,这也许有益于她一生的发展。

虽然她已经毕业了,但我还是惦记她。所以,她考取大学后,我与她进行了一次长谈,鼓励她、肯定她,更多地引导她规划大学生涯,勇敢迎接新的挑战!

教育是慢艺术,不仅需要爱心,还需要耐心和合理的方法。

(作者单位: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第一中学,佛山,528300)

编辑/刘 芳 终校/刘永胜

猜你喜欢

问题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班级管理
高中班主任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浅谈问题学生的转化
高职问题学生问题在哪?
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心理健康教育初探
心理健康教育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全面渗透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
班级管理问题与应对策略研究
基于人才培养的中职生日常管理研究
女子中专班级管理共性问题与解决策略研究
大学生心理问题应对新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