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全育人”视阈下的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合力育人机制研究
2020-05-13窦川
窦川
摘要:党的十九大以来,聚焦实现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各高校在无论在理论创新还是在实践探索方面都做了大量工作,“三全育人”开启了高校育人模式和思想政治教育的崭新局面。近年来,随着高校扩招研究生体量逐年增大、专业逐渐增多,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把落实好“三全育人”作为构建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合力育人机制的前提和基础就显得十分必要,更是开展好研究生教育的重要措施。
关键词:三全育人;导师;辅导员;合力育人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20.03.019
中图分类号:G6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20)03—0087—04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随着国内研究生教育的迅猛发展,研究生教育体系逐步成熟,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问题成为高校思想政治教育题中应有之意,在“三全育人”视阈下,构建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合力育人机制,落实导师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主导作用,补齐短板,实现优势互补,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合力育人是“三全育人”的实然要求
“三全育人”的出发点是培养人,目标是立德树人,“三全育人”要求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形成合力育人机制。
(一)在“三全育人”格局下,要求全体教职员工都要成为育人者,即“全员育人”。立德树人是高校全体教职工的天然使命,充分挖掘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的合力育人要素,将育人的使命贯穿各自工作的各个环节,实现“教”、“管”、“育”、“服”四者的融合贯通与有机结合。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作为研究生教育阶段的主要参与者,共同承担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要責任。现阶段研究生具有时代性特征,他们有着独特的认知模式、心理特征、思维规律、生活规律。在学习模式方面具有分散性、自主性等特征,研究生导师作为学生学习状况的掌握者,具备第一时间了解学生学习状态的先天条件,辅导员作为学生日常行为与思想状态的管理者,掌握学生思想动态的第一手资源,二者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要履行育人之责、产生育人之效,加强二者的沟通协作,形成合力育人效应,对于高校研究生教育是“全员育人”的刚性标准。
(二)在“三全育人”格局下,要求立德树人渗透到教育的全过程,即“全程育人”。育人工作的基本特征是其整体性,不能对其进行区块分割,要将立德树人的教育使命,融汇贯穿到学生从入学到毕业的各阶段,全覆盖式地渗透到学生学习生活等各方面。在坚定理想信念与品德修养、增长专业知识和培育创新精神、提高综合素质和德智体美劳等各方面均衡发展方面下功夫,实现管理职能、教学职能与后勤保障服务职能管理相协同的合力育人机制模式。在这一框架下,要求高校教育教学全过程和学生成长成才全过程都要实现立德树人,也就是呈现教育育人的无时不在、无时不有、无人不知。我国现阶段研究生分为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两个阶段,以硕士研究生为例,学制3年左右,在此阶段学生主要经历入学适应期,完成主要课程、参与科研任务和社会活动、实习、就业等主要内容,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是辅助学生顺利完成这些过程的重要参与者,他们不仅要对学生进行学术指导和日常管理,更充当着人生导师和价值观引领者的重要角色,对学生不同阶段的特点进行分析,对不同学生的不同诉求进行分类,在这个过程中加强对学生的引导与教育,把握好学生成长的各个过程特征,在过程中互通有无、形成合力,发挥立德树人作用。
(三)在“三全育人”格局下,要求采取多重模式开拓多方阵地,即“全方位育人”。高校的立德树人工作要实现由二维到四维的空间性转换,实现多“体”联动,达成:专业知识教育与思想政治教育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对各个学科教育相渗透,实现同向同行。在这一诉求下,就要求高校将传统教育阵地扩大,把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落实到课堂上下、校园内外、生活场所、网络空间等,以全方位、多角度、立体模式实现育人的全覆盖。优化全方位育人效果,在国家倡导、全社会提高认识、高校拓展渠道的基础上,还需要有调动者和协调者的角色,研究生导师拥有广博的学识和学术造诣,对学生具有天然的权威性,辅导员与学生日常联系多、年龄差距小,更能与学生打成一片,两者也是执行、协调和调动全方位育人的校方主要力量。增强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合力育人的主动意识,增强双方沟通的意识和倾向,能够将有效的资源整合,实现资源共享,打通合力育人壁垒,畅通全方位育人渠道,共同利用好网上网下思想政治教育场域,协调学校、社会、家庭一体化育人,达到多方位合力育人的效果,形成全方位育人格局。
二、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合力育人的要素
“三全育人”视阈下赋予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合力育人以新内容,明确合力育人要素要结合新时代特征、党的教育方针特征以及学生发展特征。
(一)达成“合力育人”共识。研究生辅导员与导师合力育人是研究生教育之所需,是研究生发展现实之所求,是各自的本职工作同研究生教育需求的结合。“新时代加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建设,实现全员、全程、全方位育人,是突破当前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系统性、整体性、协同性不足的现实困境,提升育人实效的迫切需要,也是巩固党在高校的领导、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人才培养战略、坚守和发展社会主义大学本质的根本要求。” 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合力育人机制在现阶段来说,其构建存在一些实然困境,主要体现在:研究生导师的学术性导向强,关注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时间和精力十分有限,对“第一责任人”的意识存在偏差,片面认为研究生具备了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无需多加关注,加之科研、教学任务的增加,使研究生导师将大部分精力放在业务工作上,缺乏对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方法的学习与掌握。而就辅导员而言,研究生专职辅导员配备比例低,流动性大,专业背景复杂,层次水平参差不齐,加之学生比例大,导致辅导员精力多集中于日常管理工作,疏于与研究生导师的沟通协作。从管理体制上分析,研究生导师从属于教学管理体系,辅导员从属于行政管理体系,这也客观阻碍了双方的沟通与交流。在“三全育人”的大背景下,需要破除壁垒,达成两者的“合力育人”共识,建立“合力育人”机制,纠正“个人自扫门前雪”的片面思想,要同向同行,形成协同效应。
(二)明确“合力育人”总目标。《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中指出,“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研究生教育的中心环节,把思想政治教育贯穿到研究生教育全过程。进一步强化导师的思想政治教育责任,充分发挥导师对研究生在思想品德、科学伦理、学术研究的示范和教育作用。” 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合力育人的总体目标要以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导向,将研究生的“立德树人”作为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合力育人的总目标,作为开展各项育人活动的前提和基础。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上指出,“高校立身之本在于立德树人,各科教师要守好一段渠,种好责任田”。这就明确了立德树人是一切教育工作的目标指引,我们要以树立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整体意识为前提,建立导师和辅导员通过合力机制,将两支队伍的力量通过各方途径用到一处,实现优势互补、查漏补缺。并在工作中,将两支队伍合力育人由理念转变为行动,行动总结出方法,方法固化为制度,由制度约束行动,在行动中总结经验,将形成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合力作為工作内容。
(三)提出合力育人工作方法。遵循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合力育人工作方法,要尊重教育的规律,尊重研究生成长规律,要坚持以学生为本,采用理论教育法、实践教育法、疏导教育法、比较教育法、典型教育法、自我教育法、激励感染教育法等多种教育方法展开。在具体工作中,导师可以参与鉴定研究生的日常思想政治表现活动,对研究生申请入党、奖学金评优、助学金评定进行初审或预审,增加导师参与研究生日常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环节与内容。辅导员在组织研究生课外活动、社会实践、党建活动、社团工作、校园文化等过程中,重视导师的参与性,邀请导师参与进来。辅导员应该增强主动与导师沟通的工作意识,第一时间向导师反映研究生的各方面情况,征求导师对研究生的意见。促进研究生在德育和智育方面的协同发展。以导师和辅导员的工作特点和内容为依据,科学制定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领域的职责、明晰导师和辅导员的分工,建立建全有理有据、切实可行的合力育人责任制方法。建立学生成长档案,从成长背景、学业情况、心理情况、社交情况等多重维度定期观察记录。“形成育人合力,将思政教育贯穿于学校教育教学全过程,让所有环节都能彰显思政味道,所有教工都能呈现思政育人,就能形成育人合力,才能共同构建和谐美好的全员、全过程的思政教育生态。”
(四)明确合力育人工作内容。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合力育人机制的构建要建立在明确两者共同的育人内容上,结合新时代党和国家的育人方针,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合力育人的内容应该涵盖。首先,提高研究生政治素养、思想境界,建立正确认知体系,指导研究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树立共产主义理想,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成为德、智、体、美、劳综合能力都有发展的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其次,要培养研究生专业水平以及创新能力,这就要求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按照因材施教和个性化培养理念,结合不同专业、不同年级研究生的培养计划,各项活动的开展要以培养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激发研究生创新潜力为目标,统筹安排教育教学、社会实践与科研活动。第三,加强与研究生的交流、沟通乃至合作,建立良好的师生互动机制,除了关心学业,还要关心研究生生活和身心健康,关注研究生所面对的各种压力,提供相应的支持和鼓励,引导研究生做好职业生涯规划、人生规划,培养研究生建立良好心理素质,以面对未来在生活、学业各方面的困难。最后,增强研究生的社会责任感和国家情怀,社会实践和志愿服务活动是很好的培养媒介,要支持和鼓励研究生参与这类活动。
三、“三全育人”视阈下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合力育人的机制构建
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合力育人机制需要从系统考量、综合考虑继而加以构建。
(一)构建队伍机制。教师队伍是“三全育人”队伍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教育振兴乃至民族振兴的决定因素,建立一支稳定的、高素质的教师队伍决定了教育的质量与成效。教育部颁布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中指出“高等学校要根据研究生的特点和教育规律,建立起以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为主体的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队伍”。研究生思想政治工作不能与本科生思想政治教育一概而论,其具有自身特点和一定的复杂性,对开展研究生工作教师队伍有着更高标准与要求,构建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合力育人机制是保证实施教育方针,开展思想政治工作以及开展各项研究生教育的核心力量和组织人员保障。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合力育人机制的构建,在组织前提上要坚持党委统一领导,要有共同下好一盘棋的大局意识,开展研究生教育各项工作都要依据党委统筹安排,依据研究生教育规划与政策安排各项教育活动。形成在党委统一领导下的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联动,各司其职而又通力协作的全员育人格局。同时,学校要建立一支结构稳定、工作能力强、业务素质高、年龄分布均匀、专业覆盖面广的研究生辅导员队伍,针对合力育人目标,思想先行从而达成共识,按照实际需要,配备一定数量的研究生担任班级德育助理,增强工作的覆盖性。按照教育配比,制定研究生导师名额分配计划,在导师遴选、入职培训、日常管理和考核中融入思想政治教育内容,注重研究生导师在立德树人过程中的突出作用。
(二)健全制度机制。完善的制度是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合力育人的先决条件,也是保障“三全育人”思想落地生根的基本要求。要通过构建完整合理的制度体系明确责任,理顺职能,形成合力。健全制度体系是指,整合现有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合力育人日常管理制度、监督制度、考评制度与激励制度,建立“合力育人”评价激励体系。要将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的工作交流纳入教师日常管理制度,将其列入到教师工作内容,将合力关注研究生思想动态、道德养成、心理健康、学业情况、学生资助、职业生涯规划、创新能力培养、就业指导、突发事件处理制度化和体系化。为了更好起到合力育人的实践效果,还应该重点完善考评制度,不仅要对导师的科研水平进行评价,而且要提高导师的思想政治教育水平,并且将思想政治工作纳入核心考评体系,并要一以贯之。将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工作量化成绩效的一个方面,建立健全合力育人的责任制度,明晰思想政治教育工作中导师的职责和辅导员的分工与职责的内容,重点界定重合性工作与分布性工作。在奖励制度上,建立一套合力育人奖励制度,促使导师与辅导员以评促建、以评促改,同时改革研究生导师的选聘和考核制度,并在制度中体现导师德育素养的评价标准。改进辅导员队伍的考核体系,把研究生导师参与合力育人的实践活动及效果纳入辅导员的考评制度中,辅导员日常工作不仅要考核内容,还要考核工作方法,尤其是与研究生导师的同时开展的合力育人的相关情况,通过建立一个完整、客观的评价体系,客观、全面、整体地评价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综合工作效果。
(三)完善管理机制。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合力育人的管理机制是指形合力育人系统的内在结构与机理,管理机制一旦形成,会使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按照一定的规律、秩序,自发地、能动地开展对研究生的日常教育,从而保障“三全育人”理念的具体落实。加强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合力育人的管理,从学校层面,将学校研究生院作为管理主体,负责合力育人的总体调度、日常管理与定期监督。在二级学院方面,由院党委牵头负责学院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合力育人体系的管理主体。相关学者指出,“要健全研究生辅导员和导师合力育人协调发展的机制,首先要梳理好这项工作所涉及的方方面面,做好各个环节的功能定位、职责分配,以及相互之间的配合和衔接”。
在管理内容方面,通过建立双规制研究生评价体系,对研究生入党评优、奖助学金评定等涉及研究生个人发展的重大事项,通过采用研究生导师以及辅导员的整体意见,综合研究分析,破除研究生导师唯学术思想和辅导员的唯思想教育思想壁垒。研究生导师组织的专业学术活动要让辅导员参与进来,辅导员组织的社团、社会实践、校园文化活动要让研究生导师参与进来,并将其常态化、常规化、制度化,增强双方的主动沟通意识。
(四)优化环境机制。构建完善的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合力育人机制需要优化外部环境,保障合力育人效果的最大化,落实三全育人格局。首先要注重构建良好的信息环境,注重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的信息交流,确保信息对称,同时对与研究生相关信息的生产、传播、加工、利用和循环过程,即全面监测、整理与研究生有关信息,侧重诊断与分析信息,及时反馈与调节信息。并通过对信息的有效加工,在经验性判断的基础上,对超出自己亲身感知能力以外的事物,进行数据化分析,提升研究生导师和辅导员通过信息处理解决研究生问题的能力。要求我们要利用好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阵地,做好新时代新媒体在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其次,抓好校园文化建设,良好的校园文化氛围能够使学生、研究生导师以及辅导员在良好的沟通氛围内开展交流,对振奋精神,激发创造力,优化教育效果起到润物无声的作用。在硬件设施上,利用教室、图书馆、公寓等学生集中场所,设立谈心交流角,进行学生与老师间交流、研究生导师与辅导员交流,能够融洽氛围,提高交流效率,提升交流效果。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出席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http://www.mod.gov.cn/leaders/2016-12/08/content_4766073.htm
[2]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 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1414/201205/xxgk_135401.html
[3]刘志.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体系构建的瓶颈及超越[J].思想理论教育,2019(12).
[4]教育部关于全面落实研究生导师立德树人职责的意见.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s7065/201802/t20180209_327164.html
[5] 教育部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关于印发《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十三五”规划》的通知. http://www.moe.gov.cn/srcsite/A22/s7065/201701/t20170120_295344.html
[6]教育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進研究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若干意见. http://old.moe.gov.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s6875/201210/142974.html
[7]王震、李胜刚、姜伟.研究生辅导员和导师合力育人机制研究[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3(7).
Research on the Mechanism of Graduate Tutors and Counselors Working Together in the Perspective of "Three-Wide Education"
DOU Chuan
(Northeast Normal University,Changchun Jilin 130000)
Abstract:Since the 19th National Congress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 all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have done a lot of work in both theoretical innovation and practical exploration, which has opened up a new situation of college education mode and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recent years, with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graduate students and the increasing number of majors,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of graduate students has become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It is very necessary to implement the "three-wide education" as the premise and basis for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joint education mechanism of graduate tutors and counselors, and it is also an important measure to carry out graduate education.
Key words: three-wide education;tutors;counselors; combined efforts to educate
[责任编辑:张丽丽]
收稿日期:2019—12—28
基金项目:东北师范大学2019年度学生政工干部队伍科研项目“研究生辅导员与导师合力育人机制研究”。
作者简介:窦 川(1984—),男,吉林长春人,东北师范大学,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