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历社会中的基础教育评价改革
2020-05-13杨兵
杨兵
摘要:日本是最早进入学历社会的国家,日本学历社会中,教育重视学校选拔的功能,个人的学历与就业、工资报酬、社会地位紧密相连,此时的基础教育显现出了一系列教育问题。为了改善这些问题,日本文部科学省在基础教育评价改革中引入了学校“第三者评价”,期望加强基础教育的监督机制,完善已有的基础教育评价。目前,我国也正处于学历社会时期,了解日本基础教育评价的改革举措,理解日本学校“第三者评价”的意义及功能,可以更有效地促进我国基础教育评价的完善。
关键词:学历社会;基础教育评价;第三者评价;日本
doi:10.16083/j.cnki.1671-1580.2020.03.003
中图分类号: G4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580(2020)03—0018—06
学历社会是指“决定一个人社会地位的学历力量相对较强的社会”“作为规定人们社会地位的要因,教育和学历比起其他因素更为重要的社会”“人们进行社会地位分配和社会报酬分配时重视学历称为学历主义,把学历主义占优势的社会称为学历社会”。近代社会,虽然开始以个人能力来决定社会地位,但个人能力的指标还是被归结于受教育的经历,即学历。在日本,国民在义务教育后,继续接受其他教育,最后就职是人生的基本轨迹。因此,受教育的经历(即学历)被视作为就职做准备的一种资格。
一、日本学历社会下教育的现状
日本是最早进入学历社会的国家,原因在于日本属于尊重学习和学识、重视教育、高价值性的儒学国家,日本早期对于官吏的录用就是通过考试选拔的方式进行的,近代社会在工业化进程中,引入先进国家的技术和制度,社会发生变革,日本大企业在选拔人才时也上演了重视学历优势这一幕。近些年,日本虽然对医学、药学、法学、工学等方面的技术人员有着严格的学历要求,一流大学的入学考试仍然激烈,但就一般从业人员而言,相比学历,日本企业开始重视员工的个人工作能力。同时,高中及大学毕业生的初次任职薪金及生涯储备金之间的差异逐渐减少,这均表现了日本原有的学历主义正在弱化,但学历社会的现象并未消除和减弱。
日本学历社会的形成在当时的确促进了本国的现代化进程,也大大加快了日本教育的发展脚步。但事物在快速发展之时会伴随诸多问题的产生,虽然日本政府在教育改革中不断努力面对这些问题,但依然剥离不开深入民众脑海中学历至上的传统思想。学历社会中日本基础教育仍然存在着以下问题:
首先,基础教育中对高学历的追求造成教育目标的偏离。二十世纪末日本高中升学率已经达到90%以上,可看作进入了义务教育阶段,但仍然以考试与选拔的形式进行。因此,学历社会的大背景使得学校仍然重视升学率,应试教育依旧成为基础教育的核心,学校的教育目的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业水平,一定程度上偏离了尊重学生个性、适应学生身心发展实施教育的目标。
其次,学校等级明显,造成教育不平等。由于日本基础教育属于中央集权型,日本中小学校教育内容与教育方法统一,学校间差异较小,从表面上看日本基础教育较为均衡。但是,20世纪80年代进行的新自由主义教育改革后,日本基础教育中基本消除了各地区之间的差别,但在各学校之间仍然存在差异性,这种差异是来源于学生家庭社会经济地位的偏差,在这种差异下学生的学力水平及教师对学生的期待值也有所不同,这必然造成教育上的不平等。
再次,学校重视自身教育,忽视学生的全面发展。日本学历社会下,学校是学生升学的重要途径,学校更多地重视培养高学历水平的学生,思考如何为升入上一级学校做准备,忽视了与社会各界相互合作、为学生提供广阔体验空间的机会,学生在学历重压之下难以真正释放自己。学校过于重视其选拔升学的功能有碍于学生的身心健康,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日本基础教育评价中学校“第三者评价”的引入
面对学历社会下如此严峻的教育问题,日本政府做出了积极的努力,日本基础教育评价中引入学校“第三者评价”,也是期待从第三方的角度更好地审视教育问题,并借助第三方力量使基础教育评价获得评价的专业性、公平性和客观性。
(一)“第三者评价”的背景
日本的学校评价是指,“努力让学生享受更好的教育,检验学校教育活动的成果,以改善学校运营与发展为评价目标”。学校评价通过多次修订,每次的修订都旨在更好地服务于日本的教育,使教育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日本早在1951年《初中、高中学校评价标准与入门(试案)》的“自己评价”中就记载了“由外部人员构成访问委员会”这种评价方式,明确了客观评价的重要性。进入21世纪,在2000年,由“教育改革国民会议”提出的《改变教育的十七个提案》报告中建议,“从发挥各学校特点的角度出发,引入包含外部评价在内的学校评价制度,家长和地方共同关注评价结果,参与改善学校”。
2005年,在中央教育审议会的义务教育特别部会议中进一步探讨了外部评价的必要性,并以此为契机,在同年的《关于经济财政运营与结构改革的基本方針》中,决定制定2005年的《学校外部评价的实施与公开结果的指导方针》。需要注意的是,此时“外部评价”的“外部”只是相对于“内部”而言,其概念并没有被真正整理出来。在后来的中央教育审议会报告中,作为外部评价的一种形式,提出了国家的第三方评价,即“第三者评价”,指学生、家长、地区居民共同参与的“当事者评价”。
2007年,根据学校教育法的修订,“关于学校评价的实施”等规定首次被纳入法律,同年学校教育法施行规则的修订中规定,“自己评价”“学校关系者评价”的实施、公布应向评价结果的设置者报告。以此,2008年日本文部科学省完成了“学校评价指导方针”,进一步探讨了关于学校评价中纳入第三者评价的问题。2009年设置了“关于制定学校第三者评价指导方针的调查研究合作者会议”,对制定第三者评价指导方针进行了讨论。
2010年,在“关于制定学校的第三者评价指导方针的调查研究合作者会议”中,提出了《关于纳入学校第三者评价指导方针的事项》报告。在报告中确立了学校第三者评价的地位,即“学校的第三者评价是学校教育法规定中学校评价的一环,由学校及其设置者担当执行者,以学校运营以外的专家为中心,从专业的视角出发,对学校教育活动及其他运营状况进行评价”。报告首先以日本公立中小学为主,就第三者评价的实施体制、评价执行、评价者的意义等进行了整理、归纳。但是,现行的学校第三者评价并没有受到法律约束,其在实施的过程中仍然存在设置者及学校自身的任意性。
(二)建立“第三者评价”的意义
为了使学生能够享受更好的教育,学校不断地自查教育活动成果,并通过改善学校运营来提高教育水平。在法律上已经明确了以学校为主进行的“自我评价”与“学校关系者评价”的各自地位,它们在促进学校运营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两种评价之外,为了使学校能够重新认识自身的优势及不足,引入“第三者评价”显得尤为重要。第三者评价区别于家长和地区的评价,它是由具备专业知识的人员从专业的角度出发,对学习指导、学校管理等方面进行评价,评价者的立场要独立于该校的教师与家长。
通过第三者评价的实施,学校不仅能够客观地看待自身的狀况,还能通过评价中专业的分析和意见,发挥学校的优势,寻找改善学校不足的对策,对改善学校运营,建立值得信赖、有魅力的学校有着重要的意义。
(三)学校“第三者评价”的实施
《关于纳入学校第三者评价指导方针的事项》报告中,对日本学校“第三者评价”的实施过程进行了完整的阐述。
1.实施的体制
学校与其设置者作为第三者评价的实施主体,应该明确“第三者评价”的必要性,有责任对评价中收集评价者信息、介绍评价者等任务给予积极帮助。评价的具体实施体制要根据各地区和学校的实际状况灵活地制定。首先,要组成以学校运营的外部专家为中心的评价小组,评价要在充分取得被评价学校理解的基础上进行,确保评价的实效性。另外,评价小组中需要设置主导此项工作的负责人;其次,在由家长和地区构成的评价者(学校关系者评价成员)中,引入关于学校运营的外部专家,进行包括“学校关系者评价”和“第三者评价”两方面评价;最后,同类学校间相互合作,学校的教师作为第三方评价者进行学校间的相互评价。此时,为了保证评价的公平、公正,应该正确引导各学校评价者,避免出现互相合谋的现象。
2.实施的内容
怎样进行第三者评价才行之有效呢?报告中指出,评价的实施要从以下三个方面思考:首先,各学校是否切实制定好教育目标,能否恰当地完成目标任务;其次,各学校是否切实落实“自我评价”和“学校关系者评价”,评价结果是否有助于改善学校运营;最后,确认各学校是否能够达到实施教育活动中设定的各种目标。第三者评价的主要目的就是通过改善学校运营来提高学校的教育水平,因此,各学校能否完成教育目标,评价结果能否有效地促进学校运营的改善是第三者评价的作用所在,第三者评价从学校及其管理者体制的稳定性方面做出评价更为重要。另外,从持续性地改善学校运营的角度出发,顺应地区、学校的实际状况,听取专业性意见也十分重要。“第三者评价”的实施中,还要考虑到不要过度增加学校的负担,各学校要有组织、有效率地处理好“第三者评价”的相关事宜。
关于“第三者评价”的实施项目。实施者要根据学校、地区的实际情况以及“自己评价”和“学校关系者评价”的结果开展教育活动。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实施有效的评价,学校要根据自己对问题的认识以及过去评价的要点,找出评价项目的重点。设定评价项目时,要把一般的评价项目设置为多所学校共通的评价项目,便于“第三者评价”的实施者从中选择重点。
关于“第三者评价”的实施方法。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确切的评价,评价者需要事前做好充分的准备,获得参与评价学校的资料,制定有实效性的调查日程,调查者之间也要事前对重点调查项目进行沟通。同时,为了减轻学校负担,有效地进行评价,评价者与学校对调查顺序也要进行事先协商。实施具体评价时,不要只是书面及数据的评价,在不妨碍学生正常教育活动的情况下,走进课堂,观察学生的学习活动,听取教师的心声也很重要。
3.评价结果的整理与应对措施
报告指出,评价者有责任对评价结果进行归纳、总结。评价结果整理过程中,评价者深入理解各学校的优势以及学校运营中需要改善的方面尤为重要。同时,评价者不要只停留在整理客观事实上,还要针对问题背景从专业的角度加以分析,寻求专家的专业性评价。为了切实改善评价结果,参与评价的学校也要恰当地理解评价结果,领会评价内容。
评价结果需要整理出来,以报告书的形式通报给参与评价的学校。学校要依据评价结果改善学校运营,同时,学校不仅有责任对评价结果进行解释说明,还要以家长容易理解的形式,积极地为其提供关于评价结果的信息,以求家长和地区了解学校现状,积极地参与到学校运营中。学校设置者也要根据评价结果,就问题与学校进行讨论,从而支援学校或采取有效的改善措施。还有,学校设置者通常把评价结果灵活运用于对学校的日常指导中。
三、日本基础教育评价的特点及改革的方向
(一)日本学校“第三者评价”的特点
通过对《关于纳入学校第三者评价指导方针的事项》报告的理解,我们可以看出修订后的基础教育评价更加注重评价的系统性、专业性和公开性。
1.“第三者评价”从评价体制、项目的制定到评价方法、评价者的选择,再到评价结果的整理上都具有一定条理性
“第三者评价”是建立在学校“自己评价”和“学校关系者评价”的基础上,它作为教育法中规定的学校评价的一个环节,与前两者有机结合,在确保学校运营质量上发挥着关键作用。它在评价体制的制定、评价项目的选择、评价方法的运用以及评价结果的整理等具体实施中,每一步都丝丝相连,步步紧扣,整个过程明朗清晰,为其在学校管理与建设中发挥作用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2.“第三者评价”的专业性体现在整个评价实施的过程中
首先,在评价者的选择上,主要选择对学校运营有专业见解的人士,例如,大学中教育学专业教授、具有丰富经验的校长等专家,他们是确保学校“第三者评价”实施的重要力量;其次,评价者所进行的评价不只停留在单次的评价活动上,还对学校的“自己评价”和“学校关系者评价”的实施给予更多的专业性意见与建议;再次,各学校日常会有组织地收集学校运营中的相关资料和信息,以备在实施教育评价时提供给教育评价者或学生家长。这种有系统地整理、运用信息的方式有助于学校自身有组织性地管理及提高“第三者评价”的效率。
3.“第三者评价”重视评价过程及评价结果的公开性
首先,构成“第三者评价”基础的“学校关系者评价”是指,由家长、学校评议员、地区居民、青少年健康成长团体等组成的委员会,通过交换对学校教育活动的意见与建议,针对学校“自己评价”的结果进行有效的评价活动。这种“学校关系者评价”表现了学校愿意将在学校管理、学校建设中的优缺点展现出来,让社会各界给予监督与指导。其次,为了使家长和地区居民等了解学校的现状,培育家长、地区居民积极地参与、协助学校管理这片土壤,学校将“第三者评价”的评价结果,以简洁、明了的方式向家长、地区居民进行解释说明为己任,期望得到大家多方面的支持与帮助。
(二)日本基础教育评价改革的方向
1.从重视评价结果到重视评价功能的拓展
学历社会下的基础教育评价更多地关注学生的学习成绩,过度重视评价的结果,但修订后的基础教育评价中明确了学校教育的目的是通过改善学校教育中的不足推进学校教育水平。在这种以改善学校、发展学校为教育目的的评价中,评价功能不仅是检测、淘汰,而是作为一种手段,通过发现学生、学校中的问题来提高学校教育质量,评价会关注到学校教育的优势以及在今后学校运营中所需要改善的问题,为学校良性发展提供更多的可能性。实际上,拓展评价功能远远比单一重视评价结果的好坏能更有效地促进教育的可持续性发展。
2.从重视学生选拔到确保学生获得恰当的教育
学历社会鼎盛时期,对学校教育的评价是以能否培养学生进入高学历人群衡量,为确立学生今后较高的社会经济地位做准备。进入21世纪后,尤其在日本基础教育不断的改革中,教育评价强调学生具备基本学力的同时要得到全面的发展。日本教育界对“学力”的理解不仅是学习基础知识,更是学习的能动性和学习的方法,包括情感、价值、态度多方面。早在2006年《义务教育学校评价指导方针》中就提出了建立健全教育质量评价观,评价不仅为测量学生的成绩,更为解决学生的问题,为今后学生投身社会做准备。
3.从重视学校自己评价到引入外部评价,形成全面的评价结果
“第三者评价”是建立在“自己评价”和“学校关系者评价”的基础上,立足于充实学校整体评价,引入外部评价。外部评价包括与教育有关专业的大学教授、拥有丰富学校运营方面经验的校长和指导主任、对学校教育活动有较深造诣的教育委员会成员及各学校的教师,另外还包括学生家长和社地区居民。外部评价的引入相对于以往单一的学校自己评价的方式更能够从客观的角度真实地反映学校的实际教育状况,一定程度上保障了评价的全面性和公正性,可以有效地改善学校教育的不足之处,众多教育专家给予的评价也能够帮助学校顺利攻克难关,改善、促进学校的運营。
四、日本基础教育引入“第三者评价”对我国学历社会下教育评价现状的启示
(一)学历社会下我国基础教育评价的现状
进入21世纪,我国工业化进程快速发展,与众多发达国家一样,迎来了鼎盛的学历社会时期,学历与人们的就业、升职、福利待遇、社会地位的建立息息相关,学校重视学生的升学率,社会通过各级各类考试选拔人才,大型企事业单位的招聘也对高学历者投出了橄榄枝。即便此时高校扩招、学历贬值、假文凭假学历的现象频频发生,但学历社会也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我国教育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我们暂且不论学历社会的利与弊,它是每一个国家快速发展的必经之路。我国基础教育面对学历竞争如此激烈的情况,学校更加重视学生的学习成绩,学生是否能升入理想的上一级学校。基础教育所设定的教育目标及计划都是为学生今后取得高学历,确立社会地位而做准备。
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我国逐步重视起基础教育评价的建设,通过多年来的努力,我国基础教育评价在教育管理、学校基础设施建设、学校课程改革、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等方面均取得了很大的成就,但同时也存在着一些问题:首先,我国基础教育评价主体单一,评价多以政府工作检查的形式开展,政府督导占主导地位,很少有社会其他力量的介入;其次,评价观念还停留在以学生分数、学校升学率为评价标准;再次,评价内容以书本知识为主,忽视了对学生学习态度、心理素质、实践能力的关注。另外,我国的基础教育评价的标准通常以是否符合时代教育价值观为导向,较少从学校及学生自身出发设定标准,评价标准相对单一。
(二)日本学校“第三者评价”对我国基础教育评价的启示
1.改变传统基础教育评价观念
我国长期以来的基础教育评价中,一直以教育行政部门为评价主体,学校教育是否达标,学生学习完成状况是否达标等均以教育行政部门设定的评价标准为主。在整个学校教育评价中较少综合学校自身、家庭、地区社会等多方评价。整个评价处于评价主体单一、缺乏社会各界参与、公信度有待提升的状态。
日本学校“第三者评价”的建立确立了“学校自己评价”“学校关系者评价”“第三者评价”的三维评价体系,从不同角度给予学校教育全面的指导与监督,确保学校教育的良性发展。我国的教育评价也应该打破传统单一的评价模式,发挥各地方及学校的主体性和创造性,建立多角度、多样性的评价标准,使教育评价促进学校及学生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2.建立科学、系统的评价体系
评价体系的建立应该具备一定的系统性。首先,日本学校的“第三者评价”在其评价目标的设立,评价内容的选择,如何实施第三者评价以及评价结果的整理、应对措施上都有着严格的要求。其次,日本学校的“第三者评价”与“学校自己评价”及“学校关系者评价”共同构成整个学校教育评价体系,三方面的评价为日本学校教育评价提供了更为系统、具体的评价保障。
我国传统的基础教育评价体系中,主要以教育行政部门的内部评价为主,缺乏其他有效的监管机制。因此,要想建立科学、系统的学校教育“第三方评价”体系,首先,要纳入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生家长、地区社会等多方面力量共同参与学校的第三方评价,使评价项目选择多元化,评价方式不拘于形式,评价结果真实有效。其次,学校“第三方评价”体系的建设要立足于科学的评价观,还要根据各地区及学校教育的实际状况,制定教育评价目标,建立符合学校自身的教育评价体系。
3.评价过程应做到公开化
日本学校的“第三者评价”由独立于学校以外并拥有专业知识的外部专家,了解学校、学生实际状况的家长,相互合作的同类学校的教师共同构成的。评价主体体现了多元化、多角度的特点,保证了评价的公开性。另外,评价者针对评价结果会以报告书的形式通报给学校,学校要以家长容易理解的形式,对评价结果进行解释说明,以求家长和地区理解学校现状,积极地参与学校运营,这种及时反馈的行为更加确保了第三者评价的公开化、合理化。
我国教育评价主体的单一化使评价结果反馈不及时、不全面,评价的公信度不高。因此,在建立“第三方评价”时应该考虑到除政府行政部门以外的教育学者、学生家长、地区社会等各方面的力量,吸取有经验的教育参与者监督、保障教育实施过程。对评价结果做到及时反馈,保证学校评价结果的公开,让学生、家长及社会各方理解学校的运营状况,为学校更好地发展添砖加瓦。总之,评价结果公开化不仅是学校与社会各界建立良好沟通的途径,也是确保教育公平的有效方式。
[参考文献]
[1]古田薫. 学校の第三者評価における政策形成過程[J].京都聖母女学院短期大学研究紀要, 2013(03).
[2]渡辺良智.学歴社会における学歴[J].青山學院女子短期大學紀要,2006(12).
[3]徐娟.“教育评价第三方说了算”值得期许[J].辽宁教育, 2013(02).
[4]宋峻亦.我国基础教育评价的发展与反思[J].科学咨询(教育科研),2014(08).
[5]李敏.论学历社会的不可逾越性[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01).
Elementary Education Evaluation Reform in Education Society
——The Introduction of “Third Party Evaluation” in Japanese Schools
YANG Bing
(Jilin Provincial Institute of Education, Changchun Jilin 130022,China)
Abstract: Japan is the first country to enter the education society. In the education society, education attaches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function of school selection, and individual education is closely related to employment, wage remuneration and social status. As a result, a series of educational problems have emerged in the elementary education. In order to improve these problems, the Ministry of Education, Culture, Sport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of Japan introduced "third party evaluation" to school in the reform of elementary education evaluation, hoping to strengthen the supervision mechanism of elementary education and improve the existing elementary education evaluation. At present, China is also in the period of education society. Knowing the reform measures of Japanese elementary education evaluation and understanding the meaning and function of “third party evaluation” to Japanese school can more effectively promote the improvement of Chinese elementary education evaluation.
Key words: education society;elementary education evaluation;third party evaluation;Japan
[責任编辑:黄可心]
收稿日期:2019—09—02
作者简介:杨 兵(1981—),女,吉林长春人,吉林省教育学院 ,讲师,硕士。研究方向:比较教育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