孕妇孕期营养状况和婴儿免疫应答水平的关联
2020-05-13黄小玲张晓辉邱丽倩
黄小玲,张晓辉,邱丽倩,李 霖
(1.福建省龙岩市第二医院妇产科,福建 龙岩 364000;2.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保健部,浙江 杭州 310006)
最新调查研究显示,随着我国“二孩”政策的全面放开,每年约有1 600余万名育龄妇女怀孕[1],但是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孕龄期超重及肥胖人群增加明显,孕期体重也显著增加。孕妇营养状况和健康状况不仅关系到其自身的身心健康及妊娠结局,还将直接或间接地影响胎儿发育成熟、新生儿健康状况甚至子代成年期疾病的易感性,这是由于胎儿在发育成长过程中需要从母体吸收多种营养,主要表现在孕妇孕期的饮食需求。已有报道证实,孕期某些营养素缺乏或过多与不良围产结局(胚胎畸形、先兆流产、早产、胎膜早破、宫内生发育迟缓等)密切相关,也与婴儿营养与发育状况(如极低出生体重儿、肥胖儿、婴儿贫血、低血糖、红细胞增多等)密切相关[2-3]。而结合文献,综合原因主要是:①中国传统观念认为孕产妇应多吃高蛋白、高热量食物,特别是农村老一辈的思想束缚,年轻的孕产妇较无主观意识,盲目的进食导致体重增长过快;②传统观念中忌讳“动胎气”,使得产妇缺乏适当的运动、锻炼,天天呆在家里养胎,导致脂肪堆积[4-5];③近年来居民生活水平的显著提高,但由于我国食物营养学知识普及程度较低,妊娠期难以真正做到膳食均衡搭配、营养素摄入科学合理,目前孕妇膳食结构不合理的主要体现之一是脂肪、糖摄入量过多,易引起孕期营养过剩而不利于母婴健康,增加了不良妊娠结局[6]。因此关注与改善孕妇孕期营养与健康状况对提高下一代身体素质和国家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储备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在此背景下,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个性化膳食营养干预对孕妇孕期营养状况及其对婴儿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的影响。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回顾性选取2017年1月1日至8月31日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门诊规范建档进行定期产检的130例孕妇的临床资料,入选标准:①单胎;②初产妊娠孕妇;③年龄19~40岁;④沟通理解能力正常;⑤常规B超检查、胎盘位置、胎儿发育有关的各项检查均正常;⑥胎儿均足月生产;⑦孕妇临床资料及随访资料完善;⑧依从性良好。排除标准:①B超检查显示双胞胎或多胎孕妇;②胎儿畸形、胎儿染色体异常、胎儿结构异常、胎膜早破、宫内感染、无绒毛膜羊膜炎、严重的妊娠期并发症及内外科疾病;③新生儿出生后无吸入性肺炎、产道感染等并发症,合并血液系统疾病、出血性疾病及心、脑、肺、肝功能异常;④具有精神疾病史及认知功能障碍者。所有研究对象均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本研究得到医院伦理委员会获准。
130例孕妇根据孕期营养干预方法不同分为干预组(n=80)和对照组(n=50),干预组孕妇年龄22~39岁,平均(32.44±5.56)岁;孕前体质量为43~62kg,平均(52.24±2.19)kg;孕次为0~3次,平均(2.03±1.04)次;产次为0~3次,平均(1.28±0.22)次。对照组孕妇年龄22~39岁,平均(32.52±4.89)岁;孕前体质量44~64kg,平均(51.55±3.37)kg;孕次为0~3次,平均(2.70±1.21)次;产次为0~3次,平均(1.20±0.20)次。两组孕妇上述基线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孕妇给予常规营养指导,如完善产科门诊孕期检查,包括营养在内的妊娠基础理论知识宣教、指导合理的膳食搭配、教会母乳喂养技巧及指导胎教等。干预组孕妇实施有针对性的孕期营养干预,具体如下:①获取孕妇孕前相关基本信息,包括年龄、身体质量指数(BMI)、身高、饮食习惯、运动习惯、家庭环境、工作情况等,结合不同孕前情况及孕期孕周增长制定和调整饮食搭配(精确计算孕妇每日需摄入的总能量)与运动方式、频率,密切监控孕期各阶段孕妇体质量及胎儿体质量的增长情况。②将每例孕妇孕期膳食营养素摄入情况录入营养健康系统,定期回顾孕妇三餐、加餐及营养补充剂等膳食状况,进行综合分析和评价,参考《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7]以指导和调整下一阶段营养膳食搭配,遵循均衡、多样化饮食摄入的原则,并兼顾孕妇孕期生理状况及胎儿营养需求。③根据孕妇体质量增长及胎儿发育情况,定期对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三大营养素与能量的供给进行调整,并据此指导和帮助孕妇进行孕期瑜伽、体操或散步等运动锻炼。
1.3观察指标
1.3.1孕妇孕期营养状况
参照《中国居民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统计两组孕妇孕期营养状况,基本情况及膳食调查采用《孕妇健康综合调查表》收集调查对象的一般资料,调查员一对一面对面填写,包括年龄、BMI、身高、饮食习惯、运动习惯、家庭环境、就职情况等,综合不同孕前情况及孕期孕周增长制定和调整饮食搭配(精确计算孕妇每日需摄入的总能量)与运动方式、频率,密切记录孕期各阶段体重增长及胎儿体发育情况。将每例孕妇孕期膳食营养素摄入情况录入营养健康数据表,膳食调查采用“连续3天24小时膳食回顾法”对孕妇的三餐,包括加餐及营养补充剂等摄入情况进行调查,收集调查表后进行统一数据处理。
1.3.2婴儿免疫应答指标
分娩后28d采集新生儿头皮静脉血4mL,静置半小时后,常温离心15min,转速为4 000r/min,取其上清液,置于-40℃冰箱中待测。采用美国BD公司的FAcscalibur流式细胞仪检测CD19+、CD56+B淋巴细胞,用美国 AbboTT AEROSET 2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和免疫比浊法检测免疫球蛋白(IgA、IgM、IgG)及补体C3、C4。操作按试剂盒说明书进行。
1.4统计学方法
2结果
2.1两组孕妇孕期营养状况对比
以供给量标准为依据,干预组孕妇孕期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B1、钙、铁、锌摄入量明显高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4.889、6.744、6.563、4.299、4.479、6.531,均P<0.05),干预组脂肪、糖摄入量明显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4.988、3.802,均P<0.05)。干预组孕妇孕期三大营养素所占热量百分比,其中碳水化合物、蛋白质比例高于对照组,脂肪比例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642、3.270、2.865,均P<0.05),见表1、表2。
表1 两组孕妇孕期营养状况对比Table 1 Comparison of nutritional status of the pregnant women during pregnancy between the two
表2 三大营养素摄入所占热量百分比对比Table 2 Comparison of percentage of calories from the three major nutrients taken
注:以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摄取总量的热量为总热量。
2.2两组婴儿免疫应答指标对比
干预组婴儿CD19+、CD5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干预组婴儿IgG、IgM、IgA、C3、C4水平明显低于对照组(t值分别为2.642、3.270、2.865、4.393、2.281、3.354、3.344,均P<0.05),见表3。
表3 两组婴儿免疫应答指标对比Table 3 Comparison of immune response indexes of the infants between the two groups
3讨论
3.1孕期营养对母体的影响
妊娠期孕妇体内发生着复杂的生理性改变,对营养要求明显增加,营养是胎儿正常成长发育的基础,孕妇孕前、孕期营养状态在妊娠、胚胎早期发育进程、预防不良妊娠结局中均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8]。子宫、循环系统、血液系统、免疫系统的改变及胎儿的生长发育均与孕妇孕期营养密切相关,孕期出现营养不良不利于胎儿的智力、体格发育。体重过高与过低也增加了不良妊娠结局(如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子痫前期、妊娠期糖尿病、巨大儿、胎儿宫内发育迟缓、胎儿宫内窘迫、低出生体重儿等)[9-12]。因此合理的膳食,对合理控制孕期体重至关重要。
3.2孕期营养对新生儿及婴儿的影响
孕期营养状况对新生儿及婴儿的影响已有诸多报道,如王爱等于2018年研究认为孕期总能量、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的摄入量与新生儿出生体重呈正相关;不仅如此,部分孕妇妊娠期间没有合理饮食,导致营养不足,使新生儿的生长发育受到影响,因此孕期实施个体化膳食营养指导尤为重要[13]。陈欣妍等于2017的报道强调孕期营养状况对母亲、婴儿血脂代谢均可产生直接影响,合理的膳食能够保证多种微量元素的均衡摄入,从而有助于维持孕妇正常的血脂水平。近年来,国外已有大量研究[14-15]得出类似结论,认为部分地区孕妇膳食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为膳食平衡,如碘摄入过量,维生素D、钙多种微量营养素摄入量偏低等,易导致超重或肥胖、妊娠合并症,最终影响新生儿健康。但目前,关于孕期营养状况对婴儿体液免疫的影响报道基本空白,仅限于婴儿或儿童自身营养状况对其免疫应答水平影响的报道,如陈永英[16]报道显示手足口病患儿营养状况与其靶器官损伤、免疫应答异常显著相关。荫士安[17]报道认为母乳喂养可改善婴儿营养状况,继而协调促进婴儿肠道发育、免疫功能的启动与成熟。
3.3孕期营养状况与婴儿免疫应答相关性
为明确孕期营养状况对婴儿免疫应答的影响,本研究对照组孕妇给予常规营养指导,干预组孕妇实施有针对性的孕期营养干预。结果发现营养状况方面,与对照组孕妇相比,干预组孕妇孕期蛋白质、膳食纤维、维生素B1、钙、铁、锌摄入量明显高,脂肪、糖摄入量明显低,其营养状况明显优于对照组;且干预组、对照组孕妇孕期碳水化合物、蛋白质、脂肪三大营养素所占热量百分比比较差异显著,证实对孕妇实施有针对性的孕期营养干预有助于优化和平衡孕期营养。婴儿免疫应答方面,分娩后28d,与对照组婴儿相比,干预组婴儿CD19+、CD56+水平明显高,IgG、IgM、IgA水平明显低,C3、C4水平亦明显低,差异均显著。其中B淋巴细胞在介导细胞免疫、调节机体功能等方面均有重要作用,CD19+、CD56+B淋巴细胞含量低往往提示婴儿存在体液免疫功能异常[18]。而免疫球蛋白(IgG、IgM、IgA)与补体C3、C4作为体液免疫的重要组成部分,干预组婴儿水平明显低,提示存在相对较强的免疫应答反应,而对照组婴儿免疫应答反应相对较弱。因此,可认为孕妇实施有针对性的孕期营养干预有助于改善孕期营养,而分娩后婴儿的免疫应答水平亦明显改善,可推测孕期营养状况与婴儿免疫应答水平具有关联性。陈俊国等[19]研究显示孕期维生素D缺乏与新生儿维生素D的缺乏呈显著正相关,可能对新生儿免疫系统产生影响,对本研究也具有启示意义,即婴儿免疫应答水平可能与孕期膳食营养供给不足或过剩、微量元素缺乏等有关。
3.4本研究的局限
孕期营养状况对婴儿免疫应答水平的具体影响机制仍有待探究与证实,且母体分娩方式如剖宫产或者经阴道分娩是否影响婴儿免疫应答水平,以及特定分类营养元素的摄入与婴儿免疫应答水平的关联性,都将在今后的研究中进一步完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