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用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有效性研究
2020-05-13黄奇
黄 奇
(贺州市人民医院,广西 贺州 542899)
产后出血是妇产科常见的并发症,属于危重、难治的一种疾病类型[1]。临床上主要症状表现为产后出血量多,难以控制等,该疾病的致死率高,患者的出血量若超过1500毫升,患者的各器官容易出现功能减退,甚至衰竭,最终导致死亡[2]。该疾病必须及时有效的进行治疗,本研究主要对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有效性进行分析研究,将研究分析的结果展示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时间:2018年2月~2020年2月,在此期间范围内,在该院接受治疗的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中,选出30例进行分析研究,由于产妇孕周不同,将其分为对照组(n=15)和研究组(n=15),两组患者均为女性,其中,研究组患者中初产妇为10例,经产妇为5例,正常分娩的产妇6例,行剖宫产手术分娩的产妇9例,年龄:20~43岁之间,平均年龄(31.58±3.55)岁,对照组患者中初产妇为11例,经产妇为4例,正常分娩的产妇5例,行剖宫产手术分娩的产妇10例,年龄:21~45岁之间,平均年龄(32.33±3.21)岁,对两组患者基础资料进行分析比对,差异化小,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对照组和研究组患者首先需要进行输血治疗,避免患者大量出血造成休克。对照组的患者进行宫腔内填塞纱布处理,将准备好的纱布条从子宫底部填塞到阴道内,患者若为阴道分娩,从阴道内填塞纱布,将沙袋置于子宫底部,24小时后取出纱布条。研究组患者直接采用子宫动脉栓塞介入治疗,首先进行术前消毒,为患者进行生命体征监测,麻醉取点选择腹股沟右侧动脉最活跃点进行穿刺下管。位于腹部动脉下方分叉处的1厘米~3厘米之间将5F-cobarl导管利用导丝牵引置入,然后将12毫升的显影剂注入其中,注射时对注射速度要求较高,必须保持在每分钟6毫升的速度进行。并观察显影成像的显像过程,根据成像结果确定患者出血点以及出血量,同时掌握患者子宫动脉的走向,在患者患处的一侧子宫动脉插入导管。向出血的子宫动脉处注射直径为710微米~1000微米的明胶海绵颗粒。观察造影变化,造影若显示出血停止,要将导管拔出,随后,为患者进行包扎、止血等常规操作。将患者送回至病房,之后,根据患者自身病情变化,为患者进行抗感染、消炎等相关治疗。
1.3 判断指标
临床治疗效果可分为三种,显效、有效和无效,显效表示通过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后,大出血现象停止,且患者生命体征正常。有效表示过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后,大出血现象得以有效控制,且患者生命基于平稳。无效表示过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后,大出血现象没能得到改善,病情更为严重。有效率等于显效加有效除以总例数乘以百分之百。术后各项指标包括:住院时间、术后出血量、手术时间。
1.4 统计学方法
将58例难治性产后出血患者的临床基本资料应用SPSS 18.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其中的产后治疗恢复情况等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行t检验,治疗效果等计数资料用(n,%)表示,行x2检验,结果若P<0.05说明具有统计学意义,反之无意义。
2 结 果
2.1 临床治疗效果
研究组的有效率优于对照组,两组间的变化极为明显(P<0.05),见表1。
表1 分析对比两组的治疗效果[n(%)]
2.2 术后临床指标恢复情况
治疗后,研究组患者的手术用时、产后出血量、住院天数等均优于对照组,两组的参数变化大(P<0.05),见表2。
表2 分析对比产后临床指标恢复情况(±s)
表2 分析对比产后临床指标恢复情况(±s)
住院天数(天)对照组15160.76±4.86 1987.45±635.12 15.67±2.17研究组1548.83±3.52 1098.37±286.06 5.78±1.77 t 72.24044.943313.6783 P 0.00000.00000.0000组别n手术用时(分)产后出血量(毫升)
3 讨 论
近年来,随着我国政策的不断变化,二胎政策放开后,我国产妇分娩率也呈逐年递增发展。难治性产后出血作为产后出现的较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其发病率也有所提升,该并发症具有较高的致死率,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随着我国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微创手术技术不断兴起,子宫动脉栓塞术创伤面小,后期恢复快、对患者各器官损伤小等优点,被临床认定为治疗难治性产后出血的金标准,子宫动脉栓塞术主要是通过显影剂对血管内进行成像,根据成像精准的确定出血点以及出血量,从而快速且精准的导管引导至正确位置,远程为血管进行栓塞处理。在处理的同时,采用明胶海绵将止血后血管中存留的大量血液吸走,从而使血管保持畅通,避免阻塞子宫内血液循环。
综上所述,难治性产后出血现象在临床的治疗过程中选择子宫动脉栓塞术能最大程度的控制病情,降低患者出血量,值得广大临床工作者学习借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