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随儿童 让儿童玩真实的游戏
2020-05-12沈惠娥
沈惠娥
摘 要:游戏课程化的意义在于最大限度地发挥幼儿在游戏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同时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的专业力量,通过游戏的力量促进幼儿的学习与发展,建立一种“儿童就是目的”的新的幼教课程模式。本文尝试通过雨后的沙池游戏案例,阐述教师在观察游戏的过程中解读儿童,有效地进行师幼互动,不断生成课程,引导孩子进行深度学习的难忘经历。
关键词:游戏;解读儿童;师幼互动;游戏课程化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5-106-2
沙是大自然的产物,玩沙游戏是通过幼儿的想象,以沙土为基本材料进行建构和构想,通过手的操作及成品创造性地反映对周围事物印象的一种活动。这种低结构、没有既定玩法的原材料对幼儿而言有着无限的发展可能,对幼儿的身心发展具有独特的价值。
一、放手游戏,发现不一样的儿童
幼儿主动学习需要的条件是材料丰富和安全的环境。安全的环境信息来自幼儿對教师态度的体验。只要条件成熟,游戏中的学习自然就发生了。
情景重现:
小班下学期开学后的第一周,虽已是初春,但春寒料峭。雨后的一天,池里水汪汪一片,深深浅浅布满了水潭。但这潭却成了孩子们眼中的“陷阱”,孩子们自发下沙池,玩起了绕“陷阱”、探“陷阱”、挖沙填“陷阱”游戏……
孩子们小心翼翼地前倾着身子走向沙池,靠近一个个水潭,并不时地交流着。“这个最大!”“那个是小小的。”“这还有一个大的,比那个要小一点。”
“第一个、第二个、第三个……”“老师,我没碰到陷阱!”“我安全绕过啦!”孩子们纷纷向我表示自己的勇敢和细心。
“我能把陷阱填满,用沙子!”凡凡说。“蹲下来放就不会溅起水!”菲菲说:“还要轻轻的。”欣欣说。
我的思考:
开展“陷阱”游戏,是天气下雨这一自然条件下引发的课程资源,这种自然的积水成潭的沙池样貌是孩子很少遇到的,可遇而不可求。我的一次放手生成了孩子们自己的“陷阱”游戏,他们成了课程的建构者。孩子们在“探险”中安全绕过水潭,在观察、探究中,他们逐渐适应环境,战胜了自己的心理防线——从“怕”到“敢”,在好奇心的驱使下一探究竟。探索湿沙进水潭时,孩子们能发现“蹲下来、轻轻地放”才不会把水溅到身上的方法。他们用自己的办法去玩沙池里的水潭,去探究雨后沙池的有趣,去亲历保护自己不湿身的好方法,让我再一次看到了孩子们的超能力。
放手游戏,让我发现了不一样的儿童,他们完全有能力自己建构课程,他们用自己的探究获得经验,完全超出了“你以为的他们的能力”。
二、看懂游戏,支持游戏中的深度学习
课程是教师与儿童共同经历的学习之旅。幼儿游戏时,只要观察和倾听,儿童会告诉你什么是他们喜欢的课程。教师要努力看懂游戏,解读分析儿童的兴趣、需要、经验和方法,分析行为背后的原因及真实意图,支持孩子的深度学习。
情景再现:
水道诞生——T型水道
小徐徐在水塘边连挖了几勺,出现了一个坑,水一下从水潭流了进来。“有水啦!有水啦!我要挖长一点,变成长长的水道。”他又挖了大概30厘米长的一段。只要沙子挖走,水就迅速注满了。
“哇!水过来啦!我来帮你,让更多的水过来!”鑫鑫自请加入。更多的孩子加入了,从大小池塘两头往中间挖。还差一截的时候,靖靖加入了进来,他竟然是从已经挖通的中间往侧挖。“通了,通了,看水流过来啦,到大水潭里啦!”恩恩欢呼。两条T字相连的水道连通了三个水潭。水道相接,水缓缓流动。
看懂游戏,从研究材料到分享经验
挖沙时,小徐徐体验到“靠近水潭把沙子挖走,水就流过来了”,他发现沙子位移留空成水道,使水从缺口进入,产生了流动。挖成的水道帮助了水的流动,这一经验被更多的孩子分享,启发了孩子们挖更长水道以使水从小潭流到大潭的想法,并付诸实践。孩子们从研究材料出发,生成了课程。
看懂游戏,从研究孩子到发现学习生长点
靖靖从水道中间(T形接口处)开始挖,联通三个水潭。这说明他学习到了同伴的经验,并和自己的经验整合,有了大胆的假设,并愿意去尝试。初步形成了一线型水道和后来的T型水道,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孩子们行为的计划性。
以上内容,给了我三个信息:1.幼儿的玩沙活动有了一定的计划性;2.幼儿知道水潭的连接线路,方向明确;3.幼儿中间出现了合作行为的萌芽。孩子们游戏的生长点出现了,作为老师,接下来我该如何介入引导,引发孩子的深度学习呢?
看懂游戏,从学做计划到实施计划
成人对幼儿游戏的干预要以“理解儿童”为前提,以幼儿自身学习和发展的真实需要为依据。通过前面游戏的观察,教师在游戏中捕捉到了孩子学习的生长点,那么就要为幼儿提供鹰架支持。
“在哪里挖水道可以让其它水潭里的水都流动起来呢?”教师通过设置这一问题情境,引发孩子在现场根据水潭的不同位置设计水道。孩子们运用前期的经验用划线的方法连接两个水潭,目的明确;用现成的铲子作划线工具,并能在活动中快速作出线路判断,形成蜘蛛网水道;水道规划的现场,师幼、幼幼互动,大家一起参与并见证。在计划实施环节,由最初的好朋友合作到更多人的主动加入,孩子们有了共同努力去完成任务的意识。之后,在
水道挖通又遇堵时孩子们能及时反应,想到用持续刮水、推动水流等方式来加快水的流动。在师幼共同经历的学习之旅中,小班的孩子居然出现了计划和合作,这是游戏课程化使孩子们进入了真正的深度学习。
因为雨给沙池环境带来的改变,孩子们玩沙的主题活动不断变化并推进着,前后的衔接发生着智慧的转变。孩子是每一次活动的主角,这就是孩子们的真游戏。教师通过观察,追随孩子们的兴趣和需要,让孩子在真实的游戏中实现学习和发展。当“沙池遇到雨天”时,我是幼儿心理的“研究者”和幼儿经验建构的支持者;同时,我又按照“理想的游戏”框架积极引导幼儿游戏活动的发展,成为了幼儿游戏的组织者和塑造者,支持儿童进行深度学习。因为游戏的课程化,使得孩子的游戏充满了生命。我将追随孩子探索的脚步,朝着具有生命力的课程路径不断前行。
[参考文献]
[1]蓝青成.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第三届全国“儿童发展与游戏精神”论坛综述[J].幼儿教育,2018(06).
[2]叶小红.儿童:永不退场的主角[J].幼儿教育,2018(06).
(作者单位:苏州市吴江区平望幼儿园,江苏 苏州2152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