互联网背景下的初中德育教育
2020-05-12朱国新
朱国新
摘 要:互联网给我们带来了方便、快捷、高效,知识层面得到无限拓展,但是互联网德育教育严重滞后。初中时期是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和正确三观养成的关键时期,他们的道德准则还在形成过程中,自身缺乏对不良信息的判断与抵制能力,身心健康容易受到危害,甚至导致三观的偏差。鉴于此,我校开展了互联网背景下的初中德育教育,旨在培养初中学生互联网诚信意识,引导学生绿色上网,合理應用互联网,正确区分虚拟和现实,树立正确的三观。
关键词:互联网德育;初中;互联网诚信;绿色上网
中图分类号:G6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992-7711(2020)05-009-2
子到福来,2020年春节是不平凡的。一场新冠疫情,彻底改变了全国人民的学习和生活方式。“停课不停学”,依托互联网,全国迅速推进了远程教育在线学习。随着线上教育的推进,其弊端也逐渐显现,比如关于学生的作业问题,存在很严重的抄袭现象,学生趁在线上课期间浏览其他网页,虚拟和现实不分,损害了身体健康,甚至导致价值观的偏差。因此,我们必须与时俱进,必须加强互联网诚信教育,引导学生绿色上网,合理利用互联网,正确区分虚拟和现实,树立正确的三观。
一、互联网背景下,加强学生诚信教育
互联网诚信是指互联网社会中的诚信问题。互联网诚信是国家诚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关乎社会的长治久安,更关系到每个人的生命与安全。线上教育,学生听课作假、作业互联网抄袭、问卷乱填,暴露了学生严重的互联网诚信问题。对于初中阶段的学生来说,还不具备完善的品格和道德准则,他们认为,线上教育是远程教育,老师看不到我,不知道我在不在听课,也不会知道我的作业是怎么完成的,所以有了上课浏览其他网站和作业抄袭的机会和理由。因此,学校必须要加强学生互联网诚信教育。
1.加强校园诚信教育
互联网是中性的,只是被不同品行的人应用而有好坏之分,当学生在使用互联网时候,最终决定其互联网行为的,还是学生自己的道德准则,所以说虚拟世界与现实世界的道德是统一的。因此学校要加强学生诚信教育,营造良好的校园诚信氛围。在日常学习中,我们把诚信教育融入学科教育,培养学生诚信意识。例如,道德和法治课,注重学生的诚信教育;聘请校外专家为全校学生进行《诚信教育》专题讲座;校园环境布置,建立诚信走廊,以历史典故“立木为信”、张骞出使西域等诚信故事作为素材。通过日常校园诚信教育,潜移默化的提高学生的诚信意识。
2.加强互联网诚信教育
在互联网背景下,学校要引导学生做一个诚信的网民,关键是要培养学生的互联网道德自律性,树立互联网诚信意识,从而形成正确的道德观和人生观、世界观。例如,学校要组织学生学习《文明上网公约》、《青少年互联网文明公约》等法律法规,开展互联网诚信知识竞赛,培养学生约束上网行为的意识,做到线上线下教育一个样,引导学生认真上好线上教育课,及时独立完成线上教育作业,真实填写各种问卷调查。
二、互联网背景下,引导学生绿色上网
以前老旧小区楼道,最明显的特征就是楼道里贴满了各种小广告。现在是很多网站贴满了小广告,种类繁多,琳琅满目。比如游戏类的、医药类的、带色边缘的、诈骗类的等等,各种不良信息充斥着整个互联网。面对这种状况,我们开展了互联网背景下的德育教育,以提高初中生判断和抵制不良信息的能力,指导学生文明上网,合理利用互联网,遵守互联网公约,做一名合格的网民。
1.政府监管,加大整治力度
为了清理整治互联网的小广告,营造良好的“互联网+教育”育人环境,保障中小学生健康成长,我校坚决杜绝有害APP进入校园。
2.正面引导,绿色上网
学校要加强上网管理和教育,引导学生绿色上网,学会区分不良信息,提高抵制不良信息的能力。
(1)从硬件上管理。
互联网作为一种信息传播媒介,存在道德和法律没有跟进的一些“漏洞”,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硬件设备,拦截和过滤互联网上含有色情、暴力等不健康内容的网站,保护学生不受互联网不良信息的侵害;实施互联网监控,设置上网的时间,设定访问权限等,为学生营造健康的互联网环境。
(2)从软件上引导。
学校有义务开设文明上网指导课,树立健康的互联网行为。例如开展“文明互联网,链接你我他”为主题黑板报评比活动;开展“遵守互联网公约,做一名优秀的网民”主题班会;学校利用升旗仪式向全校师生进行“绿色上网,文明链接”的宣传教育;学校团委开展“争做互联网文明人”签名仪式活动。通过一系列活动,规范学生的互联网行为,养成良好的上网习惯,引导学生绿色上网。
3.树立正确互联网舆论导向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QQ群、微信、微博、论坛等互联网新媒体的普遍应用,互联网已成为传播最快的舆论场。对此,学校道德和法治教育与互联网舆情教育相结合,让中学生正确认识互联网舆情的作用和意义,做一名互联网舆情正能量的传播者。
三、互联网背景下,合理应用互联网
上网的快速,给中学生提供了上网更大的便捷性与随时性。所以作为教育者和家长,更应重视引导学生对互联网正确认知和应用,提升中学生互联网使用时的自我控制能力,引导他们合理应用互联网。
1.学校、社会、家庭形成合力,共同关心中学生上网问题
国家规定,中小学校周边200米范围内不允许有网吧,也不允许未成年进入网吧,学校要主动配合有关部门清理学校周边环境。中学生属于青春期,心理上需求寄托互联网满足情感互动,因此学校要丰富学生的校园生活,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活动,以活动为载体,寻找教育的契机,让他们在现实活动中找到成就感,体验成功,收获快乐,以此减少互联网对他们的吸引力。另外,学校要与家长、社会密切配合,积极引导和督促,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形成学校、家庭、社会教育合力,让孩子们在现实生活中找到归属感和成就感。
2.引导中学生正确认识互联网功能
互联网是资源共享和信息沟通的工具。然而很多中学生却在互联网寻求与他人的情感互动和归属感,从而产生对互联网的过度依赖。对此,我们要引导学生将互联网仅作为生活、学习的工具,强化互联网线上教育、获取信息方面的工具功能,尽量弱化互联网的情感互动作用,避免中学生在情感上对互联网的过度依赖。
3.中学生互联网应用的性别差异
近20年的信息技术教学,我们发现中学生在使用互联网时候,存在明显性别差异。例如,男生普遍喜欢游戏,女生普遍喜欢聊天。同样是游戏,男生喜欢角色类、暴力类、枪战类,而女生喜欢化妆类、休闲类;同样是聊天,男生更多选择在线聊天,而女生更多选择访问空间、论坛、微博等。因此,我们应该对中学生男女上网行为的进行引导,要根据他们的特点进行区别引导。例如,可将男生精力和能量引导到有益身心发展的组建班级互联网活动中,发展他们的创造性,搭建班级空间等;而对女生则要多关注她们的情感体验与分享,引導到他们班级空间中,为班级管理服务。
4.区分虚拟和现实,树立正确的三观
互联网是一个虚拟的世界,青少年沉迷互联网以后,就分不清虚拟世界和现实世界。例如,小明不满意自己的现实生活,从15楼跳下,想获得重生;小华和小李为了一把游戏中的“屠龙刀”归属问题,小华在网吧里把小李杀害了。这样的悲剧案例很多,都是因为沉迷虚拟世界,现实和虚拟分不清导致的。因此,互联网德育教育要引导学生正确区分虚拟和现实,树立正确的三观。教育学生任何互联网的东西,都可以理解为只是数据,游戏中武器的攻击力、各种道具、衣服的属性等,都是数据;互联网技术依托于电脑技术,电脑硬件一般18个月更新换代,互联网的软硬件也要经常更新换代,包括所有的游戏软件等。所以让学生明白,你现在热衷于的互联网应用,若干年后就会被淘汰,因此要正确认识虚拟和现实,回归到正常的学习和生活,树立正确的三观。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互联网初中德育教育也应与时俱进,我们要结合“互联网+”模式,开展“互联网+德育”,丰富互联网德育教育内容,创新互联网德育教育形式,通过互联网德育教育传播正能量,全面提升初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引导初中学生树立正确的三观,培养学生的必备品格与关键能力。
(作者单位:太仓市浮桥镇金浪中学,江苏 太仓2154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