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为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中高中思政课应如何有效开设的问题
2020-05-12张文华
摘 要:思政课程的有效开展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的基础,本文分析了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意义,并对基于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高中思政课程开设原则以及对策进行了介绍,希望可以持续改善高中思政课程教育环境,提升教育的有效性,使高中的思政课程能与学生受到的初中和小学思政教育无障碍衔接,持续完善学生的思维体系。
关键词: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高中思政课程;政治要求;问题导向
一、 引言
当前我国高度重视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大中小学是思政课程开设的主要阵地,也是针对性提升思政课程教育水平和教育深度的关键阶段,为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高中思政课程应该具备全局性的教育眼光和针对性的教育思维,立足于学生的主要思想状态和情感发育需求,有效地丰富思政课程教育内容,创新思政课程教育形式,满足我国对思政教育的基本要求,充分深化教育目的。
二、 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意义
当前,我国在思政课程的開展和实际建设上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政策进行支持,切实地改善了教育环境,拓展了教育内容,在习近平总书记相关言论的支持下,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已经在我国拥有了优良的发展环境和发展前景,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不仅能够进一步健全我国的思政教育格局,完善教育体系,更能使思政教育贯穿于我国教育教学体系的各个层面,使不同教育阶段在思政教育上具有统一的目的和方向,保证了思政教育的有效性。同时,实现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还能够在各个教育模块之间形成思政教育合力,进一步延伸了思政教育链条,在不同的教育阶段,思政教育的侧重点和教育的内容也有了针对性的调整,这一调整能够切实地满足我国不同教育阶段中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期望,也能够按照我国对不同教育阶段的基本教育要求,对学生的思维体系和道德品质进行严格规范,通过思政课程的针对性开展,使学生成长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者,为我国国家建设和持续发展贡献力量。
三、 基于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高中思政课程开设的原则
基于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高中思政课程在思政教育体系中占有重要地位,同时也是连接初中思政教育和大学思政教育的重要模块,对于学生思政学习体系和优良道德品质的形成具有深远的意义和影响,以下对基于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高中思政课程开设原则进行介绍。
(一)以学生为主体原则
思政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占有着重要地位,是我国各个阶段教育中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直接影响着教育的深度和教育的延续性。在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工作的不断推进下,我国的教育教学环境产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教学深度有效提升,为了进一步提升学生的思想政治水平,应该在课程教学过程中深入贴近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需求,合理地调整思政教育内容和思政教育方向,以学生为教育主体,进一步强化教育的有效性。
(二)创新性原则
长期以来,在我国相关教育政策的支持以及社会环境的不断变化下,思政教育内容产生了一定的演替现象,基于此,要想在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程一体化建设的过程中,持续保持高中思政课程开设的有效性,必须切实地遵循创新性原则,不断地创新思政教育内容和思政教育形式,激发学生对思政精神和思政理念学习的积极性。
四、 基于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高中思政课程开设的对策
(一)坚持问题导向
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程一体化建设是当前我国思政教育的主要方向和重点任务,有助于形成完善的思政教育体系。基于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高中思政课程的开设,应该充分坚持问题导向,立足于高中学生的主要思想状态和思政教育需要,针对其突出性问题进行思政教育内容的合理调整,并在高中课程开设过程中,积极探寻其与初中思政教育和大学思政教育的连接性,切实保证教育内容的有效性,以下对坚持问题导向的高中思政课程开设进行分析。
随着社会形势的不断变化,当前我国各个教育阶段为了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期望,对教育内容和教育形式进行了针对性调整,将学生放在了主体位置,以真正解决学生问题为教育导向,实现了教育教学水平的有效提升。而在思政课程教育中,要想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程一体化建设,必须深入分析学生区别于初中阶段在高中阶段的思想变化,切实掌握学生的学习问题和思想状态。例如,在高中教育阶段,学生由于课业压力较大,一般会产生负面的学习情绪以及其他相关消极心理,与初中阶段学生的心理具有明显的差异性,而教师则可针对学生心理压力过大的这一问题,开展有效的思政课程教育,在课程开展过程中,积极地创新思政教育形式,帮助学生拓宽学习眼界,让学生掌握心理压力排解的有效方法,从而进一步提升思政教育的针对性。
(二)把握政治要求
思政教育在我国教育教学体系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同时也是支持国家长期建设和持续发展的重要教育模块,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理念的指导下,当前我国高中思政课程产生了明显的变化,教育有效性显著提升,教育针对性切实增强。在高中思政教育过程中,要想进一步贴近学生的学习心理,掌握教育的发展模式和实际内涵,应该实际把握思政课程建设的政治内涵,以下对其进行介绍: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办好思政理论课,最根本的是要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解决好培养什么人?怎样培养人?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高中思政课程是初中思政课程的延伸,也是大学思政课程的基础,在实际的课程开展中,应该深入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贯彻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及社会主义办学方向,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教育任务,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为中国共产党治国理政服务、为巩固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服务、为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切实更新教育教学体系,有效地保证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在思政教学过程中,切实分析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状态,严格践行我国对思政教育的相关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少年阶段是人生的‘拔节育穗期,需要精心引导和栽培”,因此,在高中教育阶段思政课程的开展过程中,更应该以政治要求为基础,切实保障教育方向的正确性和教育内容的实际性。
(三)创新工作方法
为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的高中思政课程的开设,必须切实地掌握学生在高中阶段的思政教育需求以及学习心理,通过实践调查法和课堂观察法可以发现,当前,传统的思政课程教育方式在高中思政教育过程中难以发挥较高的教育作用,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不能全面地集中注意力投入到学习状态中,积极地吸取相关思政知识和思政精神。基于此,当前,高中阶段的思政教育负责人应该切实分析学生经过初中阶段进入高中阶段后思维产生的主要变化,明确学生的学习心理和学习需求,进一步创新工作方法。
在创新思政教育方法的过程中,相关人员应该有效地引进现代化的教育观念和教育模式,高中階段思政课程的创新,应该坚持政治性和学理性相统一,在思政教育开展过程中,有效地结合学科性教育内容以及生活实际,提升教育效果;工作方法的创新还可从坚持价值性和知识性相统一方面入手,教师可在学科知识内容教学过程中渗透价值性教育和情感性教育,帮助学生进一步掌握思政教育内涵。
(四)整合育人资源
基于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程一体化建设的高中思政课程开设,必须满足高中阶段的思政教育要求,并与初中阶段的教育内容和大学阶段的教育内容相衔接,因此,思政教育负责人应该具有较高的教育责任感和广阔的教育眼界,能够积极地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向,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期望,促进思政教育效果的持续提升,以下对高中思政课程开设过程中育人资源的整合进行介绍。
第一,教师是主要的思政课程育人资源,在思政课程开展过程中,教师应该具有较高的政治素养和优良的家国情怀、创新思维、宽广的教育视野以及优良的人格品质,在学生眼中,教师是“吐辞为经,举足为法”的学习典范,因此,在高中思政课程开设过程中,教师必须对个人进行严格要求,切实规范自身的教育行为,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师者形象。
第二,在思政教育资源上,教师应该切实分析学生的主要学习状态和思维发展方向,对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的思政教育内容以及学生的思政水平进行掌握,以我国对大学阶段思政教育的相关要求为基础,有效地调整思政教育方向,进一步实现各个教育阶段中思政教育内容的友好衔接,完善思政教育格局。
(五)加强学科支撑
基于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程一体化建设的高中思政课程的开设,对于我国整体思政教育体系具有巨大的影响,在提升思政教育有效性,帮助学生建立优良的思维方式和道德品质上,我国提出了“课程思政”教育模式,这一教育模式能够有效地满足思政教育需求,同时也具有更加明显的灵活性教育优势,可通过“课程思政”教育模式,使思政教育具有坚强的学科支撑。
高中阶段的思政教育应该脱离单一教育模块的针对性教育,拓宽到各个学科的教育过程中,教师可凭借其优良的教学素养,深入挖掘不同教学内容中蕴含的思政内涵,并与我国的思政教育体系和思政教育主要内容进行友好衔接,从而在学科教育中渗透思政教育,帮助学生建立优良的思政学习基础。
五、 结论
我国正处于教育事业推进的关键时期,思政教育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教育任务的重要基础,基于推动大中小学思政课程一体化建设的高中思政课程开设,要想取得实际的教育效果和延伸性的教育影响,必须坚持问题导向、把握政治要求、创新工作方法、整合育人资源、加强学科支撑,坚持以学生为主体,切实贴近学生的心理需求和心理期望,做好与其他教育模块中思政教育内容的衔接。
参考文献:
[1]王宗礼,姜宝莲.统筹推进大中小学思政课一体化建设[J].甘肃教育,2019(12):8-9.
[3]余华,涂雪莲.关于大中小学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有效衔接的思考[J].思想理论教育,2019(9):62-67.
[2]李昕.统筹推进大中小学一体化 推动思政课建设内涵式发展[J].中国高等教育,2019(7):10-12.
[4]唐景莉,李石纯.怎样加强新时代思政课建设?——对话高校六位思政课教师[J].中国高等教育,2019(9):21-26.
作者简介:张文华,福建省南平市,武夷山市第二中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