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懂两爱”复合型农经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0-05-12张眉

教育教学论坛 2020年15期
关键词:复合型培养模式

张眉

摘要: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培养造就一批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专业人才。“一懂两爱”为高校农经人才的培养指明了方向。文章通过分析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农经人才在培养过程中,存在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重理论轻实践、师资力量薄弱等问题,提出了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充实办学条件、理论与实践并重,培养懂专业理论、会专业技能、有爱农情怀的“一懂两爱”复合型农经人才培养措施。

关键词:“一懂两爱”;复合型;农经人才;培养模式

中图分类号:F0-4;G642.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9324(2020)15-0108-03

2018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必须破解人才瓶颈制约”,只有足够强大的人才支撑,才能促进乡村振兴的稳步推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要培养造就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一懂两爱”为高校农经人才的培养指明了方向。

一、农经专业概况

仲恺农业工程学院农经专业起源于1984年原仲恺农业技术学院农经教研室,1993年由农经教研室建立农经系。至今已培养了近2500名毕业生,主要分布于广东省各地。

(一)学生情况

经贸学院2014年至2018年共招收农林经济管理专业的学生499人,5年间毕业人数为545人,平均的初次就业率为95.6%。

(二)师资队伍

学院共有教师37人,其中专任教师28人。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专任教师8人,其中,博士3人,硕士5人,教授1人,副教授6人。

在科研方面,农经系教师坚持科研促教、科研兴教,取得了一系列研究成果。近三年来,农经系教师共承担国际合作、教育部、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社会科学基金、省软科学、省科技计划项目等课题10余项,厅级及横向课题20余项。

二、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一)人才培养目标不明确

目前学院农经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未根据乡村振兴战略及时调整,未针对社会对“一懂两爱”农经人才的需求制定培养目标和计划,人才培养目标与社会对农经人才的需求未能较好衔接,出现大部分农经毕业生在非农岗位就业的情况[1]。

(二)专业师资队伍力量薄弱

农经专业师资数量不足,师资队伍年龄结构老化问题较突出。学科带头人和专业拔尖人才数量相对较少,对学科、专业发展支撑不够,具有博士学位教师比例仍然相对较低;教授数量偏少。

(三)重理论轻实踐

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重理论轻实践的问题,由于办学力量不足、实验室建设滞后等问题,导致人才培养方案中的实践课程开课率仅达80%左右,与校企实践教学基地合作为学生提供的外出实践、强化专业技能的机会还较少,学习形式及过程主要局限于课堂上的理论教学,偏离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

三、“一懂两爱”复合型农经人才培养的措施

(一)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明确新时代农经人才培养目标

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明确新时代“一懂两爱”复合型农经人才培养目标。将农经专业课程模块划分为学科基础知识、专业基础知识、专业技能应用能力及创新创业能力四个模块;改革课程结构,大大提升了选课课程和实践课程比例[2]。

(二)优化专业办学条件

1.充实师资队伍,提高教师教学科研水平。通过引进高学历、高职称教师以及加强对中青年教师引导和培养,继续充实、优化师资队伍。2018年“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团队”通过校级质量工程立项,为教学团队的发展注入资金和活力。目前团队师资结构较合理,教授、副教授占比达90%以上,教学科研水平高。团队成员多次获得“十佳优秀教师”“仲园十大最喜爱的老师”“最美女教师”“教师育人奖”“教学质量优秀奖”等荣誉,为农经学子的理论和实践教学提供良好师资保障。

2.加快专业实验室建设,保证实践课程开出率。加强农经的专业实验室建设,保证专业实验室建成后实践课程开出率达到100%,为农经学子专业技能的提升提供坚实保障。

3.加强与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沟通联系,搭建了校外实践平台。通过与学校附近的涉农企业,如燊之源罗汉松专业合作社、广州昊卉花卉园林有限公司等企业签订校外实践基地协议,聘请企业高管作为校外实践指导教师,为农经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的培养提供良好平台[3]。

(三)坚持树人先立德,课程融思政

培养能肩负起民族复兴时代重任的学生,引导学生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是高等教育的社会责任。在人才培养过程中应始终坚持立德树人,课程思政。2018年,农经专业的专业基础必修课基础会计获得学校“课程思政”项目立项,通过带领学生赴敬老院、贫困小学献爱心、赴东江纵队纪念馆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对会计人员诚信职业的宣誓签名等活动,让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课堂、走进心灵。

(四)人才培养以“一懂两爱”为核心

1.理论与实践并重,培育“一懂”人才。在人才培养过程中,注重理论和实践,培养“懂农业理论”和“会专业技能”的“一懂”农经人才。(1)培养“懂农业理论”人才。第一,人才培养以专业理论教学为本。人才培养以专业理论教学为本,理论教学紧贴“三农”,将农业基本理论贯穿于日常教学。第二,加强专业理论课程和教材建设。依托专业综合改革等项目,形成一系列高水平的教材成果;优化课程设置,依托现代网络技术,形成具有鲜明特色的专业理论核心课程、网络课程群。第三,教学方法不断革新。为提高理论教学质量,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实行互动式、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在农经专业推广小班授课,注重学生学习效果和知识应用能力[4]。(2)培养“会专业技能”人才。第一,保证实践课程100%开出,农经专业技能全面提升。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将专业实践课程比例提升至35%以上,实践课程100%开出,农经学生专业技能全面提升。第二,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合作,让农经专业技能落地生根。通过顶岗实习、长短期兼职等形式,加强和校外实践教学基地的合作,让专业技能落地生根,接受实践检验。2017年12月5日,农经系与广州市白云区燊之源罗汉松专业合作社进行“与罗汉松共成长”项目的合作,合作社提供5亩土地,学生分为销售组、小盆栽组和林下经济组进行专业实践,2018年6月初,林下经济组同学栽种的小南瓜、芋头等农作物已有收成,由农经系的创业团队自行组织销售。为加强与实践教学基地的交流合作,提升学生实践能力,学院聘请了26位校外实践教学指导老师,并于2017年12月25日举行了校外实践教学指导老师聘书颁发仪式暨校外实践基地建设座谈会。第三,推进“3+1”教学模式改革。在大学第四年进行分类培养,根据学科专业特点和人才需求,分类培养学生的专业应用能力[4]。

2.走出校园赴农村,培养“两爱”情怀。(1)教研相长,将“美丽乡村”融入课堂。教学团队教师围绕“三农”问题开展课题研究,将科研成果融入教学,将“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美丽乡村展现在课堂,引导学生思想上向往农村、情感上牵系农民、树立起建设美丽家乡、投身伟大事业的专业自豪感和使命感[5]。(2)走进农村,以实际行动助力乡村振兴。带领学生参与课题研究,走向农村。近三年农经学子参与了农村扶贫、土地流转、农产品物流、花卉、绿植产业、宅基地转让等多个课题调研,助力乡村振兴,培养了学生爱农村、爱农民的情怀。

(五)发展素质教育,成就“复合型”人才

在大数据、人工智能的大变革时代,唯变不变,应培养跨领域、复合型人才,提升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变革中求生存。

1.立足“双创”,培养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1)以学促赛,参加各类学科竞赛成绩优异。鼓励学生参加英语、数学建模等各类学科竞赛,培养创新精神。2018年4月至5月农经学子在CCPA2017—2018年度全国财经类院系学生综合能力挑战赛中,分别获得南部赛区一等奖和全国总决赛一等奖的优异成绩。参赛同学还获得著名中外资金融机构、著名会计师(税务师)事务所等的夏令营实习岗位。(2)以赛助践,学生创业团队蓬勃发展。通过走出校门参与实践、参加学科竞赛,提高了创新精神和创业意识,多支创业团队成立并成功运营。其中“绿行盆栽”“壹品农庄”“锋雨同舟”等团队已获得2018年省级、校级大学生创新创业基金的立项。

2.提高了选修课比率,鼓励学生涉獵多门学科。目前国际上比较有前景的新兴学科大多具有跨学科性质,跨学科研究和跨学科人才成为了趋势。在人才培养方案中,将选修课比率提升到35%以上,鼓励学生根据兴趣涉猎多门学科,建构跨学科领域知识结构,成为社会需要的复合型人才。

3.引入CCPA等项目,培养学生的创新力、管理力、学习力等综合能力。引入CCPA(国际注册会计师、税务师、财务经理综合能力等级考试)项目,培养学生在变革时代所必须具备的创新力、管理力、学习力、沟通力、执行力、伦理力等十项能力。通过CCPA考试学生可获得由英国高等教育与培训协会颁发的CCPA国际证书,以及由中国商业联合会、中国商业会计学会颁发的中文证书。提升了农经学生的国内外竞争力。

(六)人才培养质量保障体系持续完善

1.教学管理制度健全完善。学院自2009年成立以来,注重教学管理制度的制定和完善,前后制定了经贸学院课程建设工作条例、经贸学院课程考核资料评阅基本要求及提交规范、经贸学院关于课程、毕业论文与实习检查的实施细则、经贸学院实践教学管理办法等近二十个文件,规范了各项教学工作,保障了教学质量。

2.探索政府、社会、行业共同参与的质量评价体系。通过该评价体系,对农经学生的德育素质、理论学习、实践能力、创新创业能力、人文素养、沟通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组织协调能力等进行了综合考评,指导人才培养工作持续改进。

3.启动商科认证工作。坚持“以本为本”,推进“四个回归”,强化质量督导评估,启动商科专业认证工作,目标是完成保合格、上水平、追卓越的三级专业认证。

参考文献:

[1]王军,王夷平,等.农业经济转型背景下复合型农经人才培养探讨——基于职业能力的视角[J].职业技术教育,2015,36(26):21-24.

[2]袁卉馨,张吉明,等.实用技能型农林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河北北方学院农学专业为例[J].河北北方学院学报,2019,(5):1-6.

[3]张建国.构建“服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新型人才培养模式[J].农业教育研究,2017,(02):37-40.

[4]褚素萍.应用型本科院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及实践——以河南牧业经济学院为例[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7,8(02):57-59.

[5]杨忠娜.高校农林经济管理专业本科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浅析——以塔里木大学为例[J].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下旬刊,2016,(03):189.

猜你喜欢

复合型培养模式
如何做优秀的企业政工师
青年农民创业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对新能源科学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定位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