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不同超声乳化术式用于超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2020-05-12杨军红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20年9期
关键词:晶状体乳化白内障

杨军红

河南省新蔡县人民医院 463500

临床眼科中近视属其常见的疾病之一,当患者屈光度超过-9.0D时则被称之为超高度近视,该病的出现大多与患者自身的生存环境与遗传有着密切关联,其病因在临床中仍未探查准确[1]。老年群体为白内障的多发群体,同时也是老年患者致盲的常见眼病之一,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一旦病发,患者视力会出现直线下滑的表现,可严重影响其日常生活及日常工作。因此,及时采取合理、有效的治疗可帮助患者获得较好的预后效果,而采用不同的治疗方式则会对患者产生不同的治疗效果[2]。对此,我院将收治的110例(130眼)超高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分别采取不同的超声乳化治疗术,观察其临床疗效,现将方案汇报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于2016年9月—2018年5月收治的110例(130眼)超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52例,60眼)与观察组(58例,70眼)。其中观察组有男33例(45眼),女25例(25眼),年龄52~79岁,平均年龄(59.87±3.19)岁,结合EMERY晶状体核硬度分级标准,该组患者共有27例(30眼)为核硬度Ⅱ级、21例(25眼)为核硬度Ⅲ级、10例(15眼)为核硬度Ⅳ级;对照组有男29例(32眼),女23例(28眼),年龄54~77岁,平均年龄(58.93±3.04)岁,该组患者共有27例(30眼)为核硬度Ⅱ级、18例(22眼)为核硬度Ⅲ级、7例(8眼)为核硬度Ⅳ级。两组患者均排除合并青光眼、角膜炎以及葡萄膜炎者。两组患者均签署研究知情同意书,且于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相较趋于平衡(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均进行常规裸眼视力与裂隙灯验光检查,同时为患者的眼压、角膜曲率等诸多参数进行精准计算,结合实际情况为患者计算此次所需的人工晶状体度数。采用Laureate型超声乳化仪进行手术,术前使用奥布卡因滴眼液,浓度为80mg/20ml为患者行局部表明麻醉。之后观察组采用囊膜上超声乳化治疗术,对照组则采用囊袋内原位超声乳化术治疗。在患者颞上或鼻上向左上侧行透明胶膜切口,在其右上侧作角膜缘辅助切口,将黏弹剂于患者前房内注入,并连续环形撕囊。6.0~6.5mm为观察组撕囊大小,5.5~6.0mm则为对照组的撕囊大小。在此期间,观察组将超乳针头伸入前房并将晶状体核内3/4的厚度抽吸,待乳化成功采用负压吸引对晶状体核进行固定,将其从囊袋内转移至囊膜表面,并劈成6~8块采用高负压低能力模式进行乳化吸除;对照组在此期间则采用乳化针头与劈核钩伸入至其晶状体槽底部,将晶状体核分作两份并埋入乳化针头,拦截劈核并劈碎吸除。两组患者均采取完全灌注方式,将囊袋内残留的皮质抽吸清除,再注入黏弹剂,并将事先预备的人工晶状体进行植入,黏弹剂吸除后,将布霉素地塞米松眼膏涂抹于患者眼部进行包扎。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术后视力改善情况,包括裸眼视力以及最佳矫正视力;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的发生情况,包括囊膜破裂、虹膜瞳孔误吸以及晶状体脱落等。

2 结果

2.1 裸眼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对比 术后经常规检查,两组患者裸眼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相较无显著差异(P>0.05),详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裸眼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对比

2.2 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详见表2。

3 讨论

现阶段,临床将近视度超过1 000度称之为超高度近视,因超高度极易应发脉络膜、内部视网膜等组织产生一系列的退行性病变[3],从而诱发其出现视网膜脱落、黄斑出血、玻璃体液化、青光眼、黄斑变性以及白内障等多种并发症的表现,对其日常生活、身体健康均造成极大的影响。

表2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注:两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比较,χ2=11.330,P=0.000 7。

超声乳化技术为临床对该类眼部疾病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其中不同的超声乳化技术所治疗的效果对患者的视力影响不具有明显差异,但其术后所引发的并发症却大不相同。据有关文献指出[4],对200例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分别采取不同的超声乳化治疗术后,采用囊膜上超声乳化治疗组的患者,术后并发症仅为6.93%,囊袋内原位超声乳化治疗组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则为29.87%,两组差异具有显著性。归纳其原有可能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将患者晶状体核粉碎后进行摘除是超声如化技术的治疗核心,在为患者保留晶状体后囊膜的同时将人工晶状体进行植入,该方式也是现阶段临床对白内障患者治疗的首选术式。该术式疗效显著,但由于近些年超声乳化技术适应证的范围逐步扩张,导致部分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仍带有晶状体核硬度较高或前方较深的表现,对其超声乳化治疗的效果及患者的预后造成一定的影响。超高度近视患者会有合并眼轴较长、悬韧带松弛以及晶状体后膜脆弱的症状,导致行手术治疗时风险加剧,同时也为术者提升了手术治疗的难度,最终使得患者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较大。本文结果显示,观察组术后并发症总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经常规检查,两组患者裸眼视力及最佳矫正视力相较无显著差异。

综上所述,针对超高度近视合并白内障患者,采用囊膜上超声乳化术与囊袋内超声乳化术的治疗方式,均可获得较好的临床疗效,但采取囊膜上超声乳化术后出现并发症的概率显著降低。

猜你喜欢

晶状体乳化白内障
白内障超声乳化术对老年性白内障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
观察小切口非超声乳化白内障手术治疗硬核白内障的临床疗效
乳化沥青厂拌冷再生在陕西的应用
白内障手术,该选哪种晶状体
玻璃体切除联合晶状体超声粉碎在合并晶状体脱位眼外伤中的应用
有些白内障还需多病同治
一种与眼镜配套的眼晶状体剂量计佩戴装置的设计
简析一种新型乳化沥青的生产工艺
小切口白内障摘除治疗急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观察
绞股蓝总皂苷自微乳化给药系统的制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