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障中学生体育锻炼与学校幸福感的关系研究
2020-05-12高伟超
赵 斌,高伟超
(1.西南大学 教育学部,重庆 400715;2.潍坊聋哑学校,山东 潍坊 261021)
一、问题提出
2006年全国第二次残疾人抽样调查显示,全国共有听力残疾 2 004 万人,占我国各类残疾人总数的24.16%.听力残疾的规模位居所调查的各类残疾的第二位[1]。17岁以下单纯听力残疾儿童22.15万,多重残疾中的听力残疾儿童35.93万[2]。据中国残疾人联合会统计,到2010年末,我国各类残疾人总数达 8 502 万人,其中听力残疾人 2 054 万,占全国残疾人总数的24%[3]。随着特殊教育事业的不断进步,人们不仅关心听障学生的听力与言语康复训练,其心理健康问题也越来越受到更多的关注。研究表明,聋生的心理问题总检出率为6.7%,至少有一项心理问题的比率为22.8%.上述数据表明:我国听障儿童占残疾人总数的比例很大,且存在一定的心理问题[4]。勾柏频[5]、简仲谦[6]等人的研究均表明听障中学生存在明显的心理健康问题,听障中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
学校幸福感是指学生基于自定标准对其学校生活的主观评价与体验[7]。学校是学生知识获取和素养提升乃至人生观、价值观、人格形成的重要场所,学校生活的主要目标就应该是帮助其获得幸福感,促进其健康发展[8]。学校幸福感可以用来监测学生在校心理健康状况[9],学校幸福感的水平直接影响学生的在校学习水平和心理健康水平。以往研究表明,青少年心理行为问题的产生多与其学校幸福感的缺失有关[10]。田丽丽、张权权在研究中也提出中学生对学校满意度的下降不利于中学生心理健康发展[11]。
体育锻炼能够促进身体生长发育、强身健体,还能够调节心理、促进自我认知的发展,有利于提高中小学生幸福感[12]。吴慧的研究发现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有利于主观幸福感的提高[13]。袁贵勇、张美玲发现经常参与体育锻炼可以显著提高中学生的主观幸福感水平,促进身心健康发展[14]。黄向东发现在体育锻炼中,随着锻炼持续时间的延长,其对高中学生主观幸福感的情感维度的影响就越发显著[15]。由此可见,已有研究主要关注学生的主观幸福感。对于学生来说主观幸福感过于抽象,忽略了学校因素和学校活动对其幸福感的影响。而作为全面反映学生学校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学校幸福感,正逐渐成为主观幸福感研究领域的热点[16]。学校幸福感作为主观幸福感的子集,体育锻炼和学校幸福感之间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对象
为了对我国东部、中部、西部特殊教育学校中听障中学生进行比较,笔者随机抽取重庆、四川、山西、河南、河北、山东等省(市)6所特殊教育学校进行调查,每所学校随机发放调查问卷50份,共计发放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81份,回收率为93.67%.其中,男生125人,女生156人;东部94人,中部96人,西部91人;初中157人,高中124人;独生子女45人,非独生子女236人;城市76人,乡镇75人,农村130人;轻度听障63人,重度109人,重度82人,极重度27人;参加过县级以上体育比赛的学生为113人,未参加过县级以上体育比赛的学生为168人;获得过县级以上体育比赛奖项的学生为85人,未获得过县级以上体育比赛奖项的学生为196人。
(二)研究工具
1.体育锻炼等级量表
该量表由武汉体育学院梁德清等人修订,从体育锻炼的强度、一次锻炼的时间及频率三个方面来考察体育锻炼量,并以体育锻炼量来衡量体育锻炼参与水平。体育锻炼的得分=强度×(时间-1)×频率。每个方面各分5个等级,记分从1到5分。体育锻炼量最高分为100分,最低为0分。体育锻炼量制定标准是:小锻炼量≤19分,中等锻炼量为20~42分,大锻炼量≥43分[17]。经检测,该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α值为0.764,KMO值为0.504,信效度良好。
2.学校幸福感量表
本研究采用万盼盼于2017年编制的《小学生学校幸福感调查问卷》[18],并在此基础上进行适当改编,形成《听障中学生学校幸福感量表》。该问卷将学校幸福感划分为教学方式、课业学习、社会性发展、自我效能感四个维度,共有16个题项。经检验该量表内部一致性信度α值为0.898,KMO值为0.892,信效度良好。
(三)数据处理
采用SPSS 22.0对数据进行描述统计、差异检验、相关分析、回归分析等。
三、研究结果
(一)听障中学生体育锻炼总体情况及差异检验
1.听障中学生体育锻炼的总体情况
根据表1、表2可以看出:本次研究对象的锻炼强度、锻炼时间低于中等水平(M=2.76<3,M=2.71<3),说明听障中学生的体育锻炼强度、锻炼时间不容乐观。而体育锻炼频率在中等偏上水平(M=3.16>3),从总体上来看体育锻炼得分的均值为18.72分,低于20分,说明听障中学生的体育锻炼处于低等水平。调查对象中有71.9%的学生体育锻炼处于小锻炼量阶段,同样说明听障中学生的体育锻炼处于低等水平。
表1 听障中学生体育锻炼总体情况
表2 听障中学生体育锻炼量情况
2.听障中学生体育锻炼的差异分析
表3中数据说明,听障中学生体育锻炼情况在性别、学校所在地、学段、不同听力障碍程度、是否参加过县级以上体育比赛、是否获得过县级以上体育比赛奖项上存在差异。
男生的锻炼强度、锻炼时间、锻炼频率和体育锻炼高于女生;东部地区的锻炼频率高于中部、西部,西部地区的锻炼时间高于东部和中部,西部地区的体育锻炼高于东部和中部;初中的锻炼频率高于高中;轻度听力障碍的锻炼时间长于其他程度;极重度的体育锻炼强于其他程度;参加过县级以上体育比赛的和获得过县级以上体育比赛奖项的听障中学生的锻炼强度、锻炼时间、体育锻炼强于未参加过县级以上体育比赛和未获得过县级以上体育比赛奖项的学生。
表3 体育锻炼及各维度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检验表
注:1.表中*表示p﹤0.05,表中**表示p﹤0.01;2.事后检验中的1,2,3,4表示变量类别,如学校所在地的事后检验中:1为东部,2为中部,3为西部。下表同。
(二)听障中学生学校幸福感总体情况及差异检验
1.听障中学生学校幸福感的总体情况
由表4可以看出,教学方式、课业学习、社会性发展、自我效能感、学校幸福感均高于平均水平,表明听障中学生学校幸福感以及各个维度均高于平均水平。由此可知,听障中学生有着较强的学校幸福感。
表4 听障中学生学校幸福感总体情况
2.听障中学生学校幸福感的差异分析
表5中数据说明,听障中学生学校幸福感情况在不同锻炼量、性别、学校所在地、学段、不同听力障碍程度、是否参加过县级以上体育比赛、是否获得过县级以上体育比赛奖项上存在差异。
大锻炼量的学生的教学方式、课业学习、社会性发展、自我效能感、学校幸福感高于小锻炼量和中等锻炼量;男生的课业学习、自我效能感和学校幸福感高于女生;东部地区学生的教学方式、课业学习、社会性发展、自我效能感、学校幸福感高于中部和西部;初中生的课业学习、社会性发展、自我效能感、学校幸福感高于高中生;轻度、中度的教学方式、社会性发展、学校幸福感高于重度学生;中度的课业学习、自我效能感高于重度学生;参加过县级以上体育比赛和获得过县级以上体育比赛奖项的听障中学生的教学方式、自我效能感、学校幸福感高于未参加过县级以上体育比赛和未获得过县级以上体育比赛奖项的学生。
表5 学校幸福感及各维度在人口统计学变量上的差异检验
续表5
(三)听障中学生体育锻炼和学校幸福感的关系分析
1.听障中学生体育锻炼和学校幸福感的相关关系
运用肯德尔相关分析得出相关系数表,如表6中所示。结果表明,听障中学生体育锻炼及各个维度与学校幸福感及各个维度之间基本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
2.听障中学生体育锻炼和学校幸福感的回归关系
分别以体育锻炼、锻炼强度、锻炼频率、锻炼时间为自变量,学校幸福感为因变量,进行线性回归分析,结果见表7。体育锻炼能够显著的预测学校幸福感,预测公式为学校幸福感=0.333*体育锻炼+51.429。
表6 体育锻炼与学校幸福感的相关关系
表7 体育锻炼及各维度与学校幸福感的回归关系
四、讨论与分析
(一)关于听障中学生体育锻炼情况及差异性
听障中学生锻炼强度和锻炼时间均低于平均水平,锻炼频率略高于平均水平;绝大多数的听障中学生处于小锻炼量阶段。刘洋的研究同样发现中学生的体育锻炼处于较低水平[19]。
听障中学生的体育锻炼在不同性别、学校所在地区、学段、听力障碍程度、是否参加过县级以上体育比赛、是否获得过县级以上体育比赛的奖项上存在显著差异。(1)性别方面:男性听障中学生的锻炼强度、锻炼频率、锻炼时间、体育锻炼总分都高于女性听障中学生。付道领在其研究中也发现男生比女生参与更多的体育锻炼[20]。(2)学校所在地区方面:东部学校的听障中学生的锻炼频率高于中部和西部学校的听障中学生,而西部学校的听障中学生的锻炼时间和体育锻炼总分则高于东部和中部的学生,这和笔者的观察结果相吻合。西部学校下午下课时间比较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进行体育锻炼,所以锻炼时间和体育锻炼量高于其他两个地区的学生;而东部学校中每天都有固定的大课间活动时间,所以锻炼频率高于其他两个地区的学生。(3)学段方面:初中的听障中学生的锻炼频率显著高于高中的听障中学生,刘洋在其研究中也同样发现初中生锻炼时间、锻炼频数明显好于高中生[21]。这可能是因为进入高中阶段,课业压力不断增加,听障高中生没有大量的时间进行体育锻炼,导致体育锻炼频率较低。(4)听力障碍程度方面:轻度的听障中学生锻炼时间长于其他障碍程度的学生。可能是因为轻度听障学生和普通学生更加相似,心理上处于更加乐观积极的状态,而中度、重度或者更加严重的听障中学生由于和健听人群在听力方面有更大的差异,内心可能比较闭塞,不乐于参与体育锻炼。这和张海丛等人的研究结果一致[22]。(5)是否参加过县级以上体育比赛方面:参加过县级以上体育比赛的听障中学生的锻炼强度、锻炼时间、体育锻炼均高于没有参加过县级以上体育比赛的学生,这可能是因为参与县级以上的比赛,为了取得更好的成绩需要不断进行体育训练。(6)是否获得过县级以上体育比赛的奖项方面:获得过县级以上体育比赛奖项的学生的锻炼强度、锻炼时间、体育锻炼均高于没有获得过县级以上体育比赛奖项的学生,能够取得优异的成绩肯定离不开辛苦的训练,所以锻炼强度、锻炼时间、体育锻炼的值都要高。
(二)关于听障中学生学校幸福感情况及差异性
听障中学生的学校幸福感以及各个维度的值皆高于平均水平,说明听障中学生学校幸福感的总体情况较好。田丽丽、张权权通过调查也发现中学生具有较高的学校幸福感[11]。李蕾的研究同样表明高中生具有较高的学校幸福感[23]。
听障中学生的学校幸福感在锻炼量、性别、学校所在地区、学段、听力障碍程度、是否参加过县级以上体育比赛、是否获得过县级以上体育比赛的奖项上存在显著差异。(1)锻炼量方面:大锻炼量的听障中学生在学校幸福感以及各个维度上均高于小锻炼、中等锻炼量的学生,随着锻炼程度不断增加,听障中学生的学校幸福感不断增加。吴慧在其研究中同样也发现中学生参加体育锻炼有利于幸福感的提高[24]。(2)性别方面:男生在课业学习和学校幸福感方面均高于女生。这和谢晨的研究结果不同[25]。这可能是因为初中、高中的课业学习较难,男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比女生稍好,容易取得较好的成绩。男生经常被老师委派一些任务,更容易得到老师的表扬等。(3)学校所在地区方面:东部地区的学生在教学方式、课业学习、社会性发展、自我效能感、学校幸福感方面都高于中部和西部的学生。可能是由于东部地区的特殊教育发展水平较快,总体高于中部和西部,学校配套条件更好、教师更加注重听障学生的需求,所以学生体现出较高的学习幸福感。(4)学段方面:初中学段的听障中学生在课业学习、社会性发展、自我效能感、学校幸福感方面均高于高中学段的听障中学生。田丽丽的研究也表明,中学生的学校幸福感随年级增高而降低;年级对高中生学校幸福感具有显著影响[7]。(5)听力障碍程度方面:重度听障的学生在学校幸福感各方面低于轻度、中度的学生。这可能是由于自身听力障碍程度导致认知水平发展滞后[26],学业水平较差,在学校中体会不到较高的学校幸福感,而极重度的听障中学生可能由于听力损失程度太高,老师对其关注度增加,所以其学校幸福感高于重度的学生。(6)是否参加过县级以上体育比赛方面:参加过县级以上体育比赛的听障中学生在教学方式、自我效能感、学校幸福感方面均高于未参加过的学生,这可能是因为参加过县级以上比赛的学生更容易得到老师的关注,因此表现出较高的幸福感。(7)是否获得过县级以上体育比赛奖项方面:获得过县级以上体育比赛的奖项的听障中学生在教学方式、自我效能感、学校幸福感方面均高于未获得过奖项的学生,这可能是因为获得过县级以上比赛奖项的学生比没获得过奖项的学生得到了更多的关注,因此体现出较高的幸福感。
(三)听障中学生体育锻炼与学校幸福感的关系
听障中学生体育锻炼及各个维度与学校幸福感及各个维度之间基本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体育锻炼与学校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体育锻炼和学校幸福感之间具有较强的因果关系,体育锻炼能够显著地预测学校幸福感,预测公式为学校满意度=0.333*体育锻炼+51.429。考虑到学校幸福感和主观幸福感的关系,与前人的研究结果相符[27-28]。
五、研究结论
本研究得出以下结论:听障中学生体育锻炼处于较低水平;体育锻炼因学生类别不同而具有差异性;听障中学生学校幸福感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学校幸福感因学生类别不同而具有差异性;听障中学生的体育锻炼与学校幸福感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和较强的因果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