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的体悟
2020-05-12□
□
走近一幅画、感悟一首诗、阅读一帧字、聆听一曲音乐,始于求知若渴、身心合一,至于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终于学以致用、知行合一。美的阅读是对美的发现、体会和塑造的过程。“美”,可以是用文字表达理念、线条勾勒时空、颜色描绘愿景或音符雕刻情感,可以是昨天走过的风景、当下开启的心扉、放飞未来的信鸽。美,因你身入心入,无处无时不在。
美的阅读引导真善美。从“青梅竹马”的青春美好、“衙斋卧听萧萧竹,疑是民间疾苦声”的为民情思、“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坚强不屈、“新竹高于旧竹枝”的哺育之恩到“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忠贞节操和“格物致知”“致良知”的心学养成等,人们赋予青竹良多人性光辉和哲理思辨。面对一幅关于竹子的水彩或油画,那遒劲骨力、挺直向上的形象和久经风霜、淡泊宁静的情致,带来厚重人文情怀和深沉历史忧思。于是,有了高山抚琴听天籁的知音、夜雨芭蕉共西窗的灵犀,有了“去留肝胆两昆仑”的仁人志士、“我以我血荐轩辕”的民族脊梁,历史画卷在阅读中展开。爱读书、读好书、善读书,是对崇高理想的追求、高尚情操的培养。认真学习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党的理论、党史国史、国学经典……倾听青铜编钟与现代交响壮丽恢宏之美,领悟时代发展与科学思想光辉灿烂之美,感受走向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共同奋斗之美,感悟人类命运共同体大爱无疆之美……
美的阅读,是思想升华和人格重塑。一朵梅花启示“香自苦寒来”的深刻哲理,也昭示“待到山花烂漫时,她在丛中笑”的坚定自信;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爱国主义的壮丽篇章彪炳千秋、名垂青史,用一腔热血、全部热情为祖国放歌抒怀。沧海桑田、斗转星移,大浪淘沙今犹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继承中创新发展,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与时代同频共振。追寻真理之美,是推动时代前行的浩荡洪流,展现人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诗经的吟唱、敦煌的壁画和古老的碑帖……见证历史辉煌、凝重之美,永远延伸华夏文明的根系,融入炎黄子孙的血脉。中华民族的文化艺术之美像水,有海纳百川的包容博大与坚韧雄厚、逝者如斯的奔流不息与日新又新、“金沙水拍云崖暖”的豪迈无畏与英雄情结、“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重情守信与仁义和平……阅读之美,向内凝神顿悟,向外发散启迪。常有一部书、一幅画或一首诗,轻轻告诉你,见或不见、念或不念,经典从未走远。
美,源于人民的劳动实践和艺术创造。“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为民之情、爱民之美相映生辉。麦浪流金、银镰闪闪,赞美丰收和汗水;“快递小哥”风雨无阻、披星戴月,创造守护生活之美;白衣执甲逆风行的战“疫”英雄,顽强拼搏、不辱使命,摘下口罩定格最美笑容。笔墨绘蓝图,书香寄忠诚。日月不肯迟,四时相催迫,人生有几个十年可以豪情万丈,岁月有多少奋斗才能无憾人生。奋斗者、追梦人的身影像天空最闪亮的星星,值得我们仰望终生。
美的阅读有方法论,也有实践论。美是具象和意象的交织、辩证阐析与社会实践的统一。要有“望尽天涯路”的志存高远,经历“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的坚守忍耐、“衣带渐宽”“人憔悴”的磨砺与无悔,“众里寻他千百度”而“蓦然回首”,于“灯火阑珊处”领悟真谛。诗书画同源,唯美高格;诗书画一体,融会贯通。“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思接千载、视通万里,静谧悠远、时光穿越之美令人惊叹;“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动人心魄、遐思无限,天道自然而不囿于形,幻化万变而情随境迁。从洪荒至现代、东方到西方,不分种族、时空、风俗,美的至真至善以社会文明为载体,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天下大同,形成完美结合的共同体。美的阅读作为文明生活的重要内容,默默与你苦乐相依、行稳致远。
从开卷、思考到理解、创新,是始于足下征途万里的历练。以学促用而深耕厚植,以用促学而潜移默化,方能抵御“乱花渐欲迷人眼”的诱惑,始终保持“乱云飞渡仍从容”的定力。
面对经久的墨香,“路漫漫其修远兮”。向着美好的追求去阅读,循着不变的初心去阅读。在美的阅读中心怀天下、神交古人,在美的探索中精骛八极、心游万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