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科技特派员制度下的乡村振兴对策研究

2020-05-11莫荣康农君鑫赵金萍韦巧云李晓羚

农业灾害研究 2020年8期
关键词:问题导向乡村振兴作用

莫荣康 农君鑫 赵金萍 韦巧云 李晓羚

摘要 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20余年,作为脱贫攻坚的重要扶持制度,在推动脱贫攻坚方面的作用功不可没。乡村振兴作为脱贫攻坚的升级版,是国家发展新时代“三农”事业的又一重要战略。立足乡村振兴发展战略需求,以A单位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情况出发,聚焦突出问题,基于科技特派员制度与乡村振兴的联系,对其在乡村振兴中可发挥的作用进行分析,提出推动乡村振兴的对策。

关键词 科技特派员;作用;问题导向;乡村振兴

中图分类号:F327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305(2020)08–0–02

Abstract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issioner system has been implemented for more than 20 years. As an important support system for poverty alleviation, it has played an indispensable role in promoting poverty alleviation. Rural revitalization, as an upgraded version of poverty alleviation, is another aspect of the countrys development of "agriculture, rural areas and farmers" in the new era. Important strategy. Based on the strategic needs of rural revitalization development, starting from the implementation of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issioner system of Unit A, focusing on outstanding issues, based on the connection between the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issioner system and rural revitalization, analyzing its role in rural revitalization, and proposing to promote rural revitalization Countermeasures.

Key words Science and technology commissioner; Role play; Problem?oriented; Rural revitalization

DOI:10.19383/j.cnki.nyzhyj.2020.08.084

1999年,福建省南平市率先推出科技特派员制度,这是我国科技特派员制度的开端。2002年,科技部总结福建南平科技特派员实践经验,在宁夏、陕西、甘肃、青海、新疆等西北五省区开展科技特派员试点。2009年,科技部、人社部、农业部等8部委在全国范围内启动科技特派员农村科技创业行动。为深入推进科技特派员制度,中共中央、国务院分别于2016年、2018年、2020年对科技特派员工作进行部署,接力20年,科技特派员制度从地方实践一步步上升成为国家制度性安排,至此走向全国。立足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的背景,研究A单位实施科技特派员制度成效及问题,基于科技特派员制度与乡村振的联系,找到科技特派员制度推动乡村振兴的作用机制,为推动乡村振兴提出可行的对策。

1 背景介绍

A单位为一家公益性农业科研事业单位,积极响应国家关于选派科技特派员的部署,从2014年开始,逐步选派科技骨干加入科技特派员队伍,2014—2016年,称为贫困县科技特派员,服务区域单位为县;2017年后称为广西贫困村科技特派员,主要服务协议贫困村、非协议村。

1.1 人员构成

A单位科技特派员以自愿申报为准,成立澳洲坚果、茶叶、薯芋等产业科技服务团,以研究生学历的科技人员为主,共28人,服务产业包括坚果、茶树、经济作物、火龙果、百香果等。

1.2 服务范围

A单位科技特派员按照所在省份的选派要求,双向选择服务地区,目前服务贫困村308个,服务的范围主要集中在省份西南地区。

1.3 管理办法

A单位内部尚未制定科技特派员管理制度,选派的科技特派员统一按照省份《科技特派员选聘及管理办法执行》。科技特派员实行聘任制,由省份统一选派和聘任,省级科技部门负责管理,各市县组织部和科技部门具体落实。

1.4 实施模式

A单位落实科技特派员工作的主要方式是依托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科研成果,为贫困村输入技术、产业。其中,以技术培训、创建示范基地、产业规划、成立产业联盟、科企联合推动等形式,采取“成员+团队”的模式,组合推进,协同作战。但在具体操作中,往往以个体单独行动为主。

2 成效研究

A单位经过多年科技特派员选派,取得不错成效,突出成效主要体现在服务地产业结构调整、技术能力提升、示范基地建设等方面。

2.1 产业结构调整

该成效特点是作物面积连年增长、分布区域从零散到成片等,以澳洲坚果产业发展成效最为突出,其次是茶树、甘蔗、木薯等。以坚果为例,截至2020年底,通过科技特派员努力,A单位所在省份坚果推广种植面积30 000 hm2,各市县纷纷出台扶持坚果发展的政策措施,推动该省份成为中国第二大坚果主产区。

2.2 技术能力提升

科技特派员的工作任务之一是技术服务,即向农村养殖与种植产业传播最新技术,帮助基层农业发展摒弃传统的、守旧的生产技术与管理技术。新技术的引进与应用,必将节约生产资源、提高生产效率、优化生产管理模式[1]。服务地技术能力的提升主要体现在技术培训和新技术、新品种、新设备的使用推广方面。A单位举办修剪、绿色防控、病虫害防治等技术培训537期,培训人数2.96万人次,引进和推广新品种229个、新技术266项、新设备89台,解决技术难题218项,指导研发新品种45个。通过技术的不断输入与整合,为服务地产业发展节约种植成本、提高生产效率、优化管理模式。

2.3 示范基地建设

示范基地是科技服务成效的展示平台,也是技术的集成载体。示范基地建设是第3个主要成效见证,特点主要体现在辐射带动、经济增收等方面。A单位在贫困村创建了71个贫困村示范基地,面积1 633 hm2;辐射带动周边种植16 907 hm2,带动贫困户3 417户,接受服务的对象平均增加经济效益159万元,示范基地成为效益增收重要平台。

3 存在问题

3.1 语言沟通障碍

A单位科技特派员构成基本以研究生学历人员为主,基本素质较高,官方使用语言是普通话。而基层乡村现有劳动力以中老年人为主,这部分群体多是土生土长的常住居民,日常交流使用的是本土方言,无形中会产生技术供体与技术受众之间的语言沟通障碍。科技特派员前往服务地开展科技服务,通常需要借助本土翻译,但一些专业名词受限于本土翻译水平,达不到输出的最佳效果。

3.2 供需不对称

A单位科技特派员在申报服务地时,最初的选择是与自己专业对口的作物、与自己户籍一致的地区。但最终却因人员满额,未能得偿所愿,被分配到其他地区、其他产业,有的甚至承担两到三项不熟悉的产业,非专业的领域却负责专业的技术任务。久而久之,服务地产业需求与现实人员配备之间产生矛盾。

3.3 传统管理观念制约

基层乡村基本上是当代知识传播交流的末端,常见的传统种植、养殖管理模式已经深入管理者的日常,引进的科学技术与实现科技转化之间必然存在一定的矛盾[2]。这个过程容易导致新技术推进受阻、接受度变低。A单位科技特派员开展科技服务时,受基層乡村传统种植理念影响,科技特派员与村民达成服务协作花费的时间较多,新技术落地速度大打折扣。

4 科技特派员制度与乡村振兴

2019年10月,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坚持把科技特派员制度作为科技创新人才服务乡村振兴的重要工作进一步抓实抓好[3]。因此,在乡村振兴中,科技特派员制度应发挥应有的作用。

4.1 注重本土科技特派员的培养与乡村振兴

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离不开人才的支撑,把科技特派员作为乡村振兴的重要引擎,建设一支高水平的科技特派员队伍是全面实现乡村振兴战略目标的重要保证[4]。乡村振兴过程中要放宽科技特派员申报资质范围,注重培育本土科技特派员,让一批当地致富能手、技术能人转变身份,成为科技特派员,担纲产业规划者、传播者、建设者,提高产业规划精准性、科学性,完善乡村产业链、价值链,构建乡村新发展格局。

4.2 从“员”到“团”的组合模式与乡村振兴

乡村振兴不是村庄振兴,乡村振兴的实质是县域的全面振兴,战略目标是通过县域发展带动农民城镇化和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全面振兴。要推动乡村全面振兴,必须解决科技特派员专业与需求不一致问题,优化成员构成,改变单兵作战现象,跨学科、跨部门、跨领域组建稳定的科技特派服务团,而不是一个产业一个团队,形成协同作战优势,弥补单一作战劣势,彻底解决技术、专业供需不对称难题。

4.3 “科技特派员+龙头企业”的服务模式与乡村振兴

产业化龙头企业作为国家或有关部门认定的企业,经营机制成熟,社会影响力大,相对种植大户、家庭农场、合作社来说,是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中最具活力、最具规模化和创新能力的经营主体,在引导农民转变技术观念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相关人员要重点从服务模式上创新,探索推行“科技特派员+龙头企业”服务模式,发挥龙头企业社会影响力、效益吸引力,滚动组合科技特派员政策宣传力、技术供给力,形成可信赖服务主体,强强联合打出先导样板、振兴模板,让基层乡村农民使用新技术有借鉴、参与乡村振兴有奔头。

5 总结

科技特派员是从事科技成果转化、优势特色产业开发、农业科技园区和产业化基地建设以及医疗卫生服务的专业技术人员,其特有的专业素养、能力水平、行动效率完全契合乡村振兴的内涵要求,深入挖掘科技特派员制度实施与乡村振兴之间的内在联系,分析在乡村振兴中发挥的作用,对高效推动乡村振兴意义重大。

参考文献:

[1] 蔡竞.乡村振兴视域下川西林盘保护性发展的调查与思考[J].农村经济,2018(12):62–67.

[2] 张宇,朱立志.关于“乡村振兴”战略中绿色发展问题的思考[J].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9(1):67–73.

[3] 杨越冬,郑桂茹,闫立英,等.乡村振兴视阈下科技特派员制度建设与改革[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4):11–14.

[4] 杨华.论以县域为基本单元的乡村振兴[J].重庆社会科学,2019(6):18–32.

责任编辑:黄艳飞

猜你喜欢

问题导向乡村振兴作用
激发“乡村振兴”内生动力破题寻路
民建贵州省委携手中天金融集团推进“乡村振兴”贵州赫章县结构乡“扶志扶心扶智”项目开工
信息技术支持下的小学数学问题导向式教学策略研究
克拉玛依区社区服务型党组织建设研究
十八大以来党的纪律检查体制改革:理念、思路与路径
大学英语教学中PBL教学模式的实施研究
试分析高中化学教学中概念图的应用策略
多媒体技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谈谈朗读在文本解读中的作用
基于班级管理的班干部培养方法研究